比特幣(BTC)曾一度跌至9.9萬美元(約1.376億韓元)以下,但隨後又恢復到10.7萬美元(約1.487億韓元),引發期待。然而,市場氛圍與往年的牛市大不相同。沒有FOMO(害怕錯過)情緒,個人投資者的搶購熱潮也已消失。只有機構資金、大鯨魚和交易員的悄然行動支撐著指標。鏈上資料也異常安靜。
這種市場的*冷靜*反映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價格反彈,更是明確的經濟不確定性陰影。美國經濟在增長放緩和頑固通脹中顯示出*滯脹*的可能性。美聯儲在抑制通脹和刺激經濟之間舉棋不定,有分析認為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可能對比特幣構成利好。但是,建立在財務報表之上的市場是否能引導基於信任的上漲仍然存在疑問。
儘管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最近的國會報告中並未明確提及這個詞,但對*滯脹*的擔憂深深地潛藏在他的言論中。鮑威爾表示需要等待更明確的資料,以確定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是否會引發長期價格上漲,並表示*暫時準備等待*。同時釋出的美國經濟指標符合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物價固化的典型滯脹條件。
6月17日,美聯儲將2025年美國GDP增長預期從原先的1.7%下調至1.4%。同期通脹預期從2.7%上升到3%,失業率從4.4%小幅增加到4.5%。私營部門指標也顯示類似情況。6月標普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52.8,較前月(53.0)下降,出口減少、庫存增加、消費收縮明顯。
美國商務部將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長率從-0.3%向下修正至-0.5%,這也是一個警告訊號。個人消費支出增長率降至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0.5%,核心通脹率上升至3.8%。對外貿易條件也呈現惡化趨勢。特朗普總統實施的90天關稅豁免期僅剩12天,7月9日起將對歐盟(EU)徵收最高50%的相互關稅,對全球徵收10%的最低基本關稅。
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雖然在5月14日達成協議後繼續90天豁免,但如果到8月12日未達成另外協議,衝突可能性很大。特別是在稀土和技術監管等方面的現有協調僅是短期進展,兩國間確定性協議仍然任重道遠。
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暫時平息後,全球頭條新聞中已經很少提及,但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再次施加壓力。在此背景下,比特幣等具有實物價值的資產再次受到關注。不過,強勢市場的一個重要要素仍然缺失。
比特幣的鏈上指標暗示,這輪上漲並非基於"信念",而是基於"會計"。根據分析機構CryptoQuant的資料,目前流入幣安的月平均比特幣數量僅為5,700 BTC,甚至低於2022年熊市時期。過去在牛市初期,個人投資者通常會大量注入資金,導致交易所流入量增加,但現在卻是一片寂靜。
市場確實在運動,但大眾的信念尚未迴歸。有觀點認為,下一輪強勁上漲可能在2025年秋季開始,屆時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
實時新聞...前往TokenPost電報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