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升值打趴美債ETF,下半年若挑戰27.6,如何調整資產配置?

上週五台幣驚見 28 字頭,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談判順利,市場預期台幣將有另一波升值幅度。台幣今年升值幅度達 12%,不但造成出國商和壽險業者的龐大壓力,債蛙也扛不住匯損,紛紛停損出場。如果 USDTWD 在下半年挑戰 2021 年的低點 27.6,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調整?

台灣面臨美債 ETF 的大量贖回

彭博社的統計資料,台灣投資人正以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快的速度拋售其持有的以美國為重點的交易所交易債券基金,今年迄今,在台灣上市的債券 ETF 已出現約 33 億美元的資金流出。數據顯示,這是自 2020 年以來最大的半年期資金流出,且流出速度超過了其他亞洲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對美國國債波動的擔憂以及新台幣的大幅上漲,正促使投資者撤資。

(債券和債券ETF有何不同?降息將推動債券價格上漲,為何我的00679B沒賺錢?)

債蛙扛不住匯損,紛紛停損出場

主導 ETF 市場的散戶投資者可能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因為他們「利用抵押貸款來槓桿化,面臨追加保證金要求,被迫贖回」。

筆者還記得兩年前與朋友聚餐時,當時的熱門話題是借低利的新台幣房貸或信貸 (利率約 1.5%~2%),買入利率高達 5% 的美債 ETF,用槓桿方式放大原有 3% 左右的價差,再加上台幣當時維持在貶值的格局,幾乎可說是「債匯雙賺」

但反觀今年以來,以國人常買的國泰 20 年美債 ETF (00687B) 的績效來看,年初迄今跌幅為 12%,對比新台幣今年 12% 的升值幅度,可推算債券價格雖然持穩,但全部都被匯損所拖累了!近日也聽到不少客人被 Margin call,被迫追繳保證金甚至贖回的案例,可想見近日血流成河的慘狀。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而彭博社的數據 33 億美元的流出,是否是造成台幣升值的主因,筆者倒認為只是一個加速台幣升值的小因素。

以台幣兩個經紀商台北外匯和元太外匯,USDTWD (美元兌台幣) 的日均交易量合計約有 20 億美元,33 億美元不算是大金額,且分散在六個月,更難以對匯價造成直接的衝擊。但由上圖的成交量也可觀察出,每當 ETF 價格大跌時,通常也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且最大成交量落在四月初台幣大幅升值之際,可見兩者間還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赴美談判順利,台幣驚見 28 字頭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倒數計時,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和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 6/25日率政府團隊,於華府就對等關稅議題與美方舉行第二輪實體磋商,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溝通。鄭麗君表示,雙方皆認為談判至今取得建設性進展,期盼談判將能取得互利共贏之結果。

今年台幣的兩次大幅升值,皆在行政團隊赴美談判之際,也不禁讓人有不少聯想空間。

上週五台幣一度升破 29 關卡,雖然尾盤拉抬匯價最終收在 29.180,但交易員普遍認為只是做做樣子,不希望台幣升值的幅度過於快速。

(台幣驚見28字頭,台積電百億鎂避險箭在弦上)

出國換匯、美元定存散戶紛紛出籠

台幣近期的大幅升值,也吸引了不少欲出國換匯的人潮,不管是日幣、人民幣都出現久違的甜甜價,不少銀行甚至出現人民幣現鈔短缺的情況!

而據銀行金融同業的說法,近期也有不少散戶投資者出來搶買美金,存放高利定存,議價能力好的,能承做到 4%~4.5% 的定存利率。

此波新台幣的升勢會到什麼價位?不少人看 2021 年的低點 27.6,距離現在 29 的價位仍有約 4.8% 的升值空間。但若能存放到 5% 以上的金融產品中,似乎也算是立於不敗之地。

USDTWD 下半年挑戰 27.6?資產將如何調整配置?

如若台幣真如市場所預期,下半年有機會挑戰 27.6 的價位,您的資產將如何調整配置?

以鏈新聞之前的試算,對台灣投資人而言,即便比特幣在 2025 年上半年繳出亮眼的表現,從年初的 94,419 美元上漲至 6 月 27 日的 106,545 美元,漲幅達 12.8%,但實際以新台幣計算的報酬卻不過 0.13%,幾乎可視為打平。這並非比特幣本身表現不佳,而是匯率的變化在背後發揮了關鍵作用。

(單純擁有新台幣就完勝!ETH 今年敗給新台幣,比特幣賺的美元都賠回去)

以筆者自身的觀點,若美元僅是投資的固定且部分資產配置,投資者可選擇繼續以美元方式持有,並持續進行投資增加收益,畢竟美股和美元計價的投資商品眾多,投資報酬率長期來看都有不錯的表現,而匯價是一個多年的循環,現在美元走貶,過幾年仍有機會走升回來,投資者並不需要太過在意匯率的走勢,反而該專注在美元資產的投資。

而如若有大量的美元收入持續在未來入帳,投資者可保守的將至少下半年的收入逢高先換回台幣,類似出口商的「預售」鎖住匯率,若台幣在下半年持續升值,至少這半年來的收入可鎖住在較好的匯價,畢竟美元的收入對部分的投資者仍是生活開銷的重要來源。

投資者亦可以考慮將美元轉換成其他外幣資產,適度配置日圓、歐元等非美元資產,透過外幣定存、外幣債券或多元貨幣 ETF,甚至投資以這些外幣計價的海外個股來分散投資和匯率風險。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由於貿易談判在 7 月 9 日最後期限之前加快步伐,且參議院繼續就大而美法案進行談判,美股標普 500 指數週五 (6/27) 收在歷史新高,那斯達克指數也創下歷史新高。加密貨幣普漲,比特幣重回 108K,以太幣站上 2,500 美元。

關稅協議加速推進

川普今年 4 月宣布暫停對數十個貿易夥伴國徵收關稅三個月,此舉刺激了受關稅衝擊最大的亞洲市場,但眼看著 7 月 9 日最後期限即將到來。財政部長貝森特暗示可能延長部分協議期限。

知情人士稱,印度貿易團隊已延長在華盛頓的停留時間,以解決分歧,雙方希望在 7 月 9 日的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協議。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閉門會議上對歐盟領導人表示,她有信心在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此外,中國也確認了與華盛頓達成的貿易框架協議的細節。

大而美法案投票持續到週一

圍繞川普總統的大而美減稅法案的談判仍在繼續,共和黨人正努力說服反對派支持該法案,投票預計將持續到週一。這項措施預估將在未來十年內讓美國赤字增加近 3.3 兆美元。

消費者信心回升,通膨略高於預期

經濟方面,消費者信心大幅上升至四個月高點,通膨預期顯著改善。數據還顯示,儘管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漲幅略高於預期,但其漲幅與有限的價格壓力相符,這將使聯準會能夠在今年稍晚啟動降息。

週五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膨強於預期,美國公債漲勢受阻。貨幣市場繼續預測聯準會今年底前至少將降息兩次,如果週四公布的就業報告疲軟,對聯準會第三次降息的押注可能會增強。

比特幣重回 108K,以太幣站上 2,500 美元

加密貨幣普漲,比特幣重回 108K,以太幣站上 2,500 美元。

Ripple 放棄對 SEC 的交叉上訴,接受 1.25 億美元罰款且永久禁令持續生效。Ripple Labs 執行長 Brad Garlinghouse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宣布,Ripple 將此畫下句點,專注於最重要的事,邁入新的篇章。XRP 作為非證券的法律地位保持不變,XRP 7 日漲幅逾 10%。

Solana 受現貨質押 ETF 的可能推出,亦重回 150 美元,7 日漲幅高達 16%。

(Solana ETF 即將上市,質押功能獲准 ETH 是否也跟進?)

資料來源:CoinGecko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大阪舉辦 2025年世博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於大阪房價相對比昂貴且市場飽和的東京便宜,加上近來觀光業發展蓬勃,成為許多華人移民養老的考慮首選,然而,正因為利潤空間大,投資人欲投資但礙於語言與法律知識不足的隔閡問題,讓詐團有機可趁,大阪成為地面師詐團的新舞台。香港知名 YouTuber 原子檔案 Mr. Atom 揭露了一起專門鎖定香港人的跨國土地詐騙案,而幾乎同一時期,NHK 和多間日本媒體也披露最近震驚日本社會的「大阪地面師」事件,詐騙集團冒充地主成功騙走超過 14 億日圓,而被騙的受害者甚至包括日本和中國的知名企業。

兩起詐騙事件雖無直接關聯,但共通點皆為利用「大阪地產投資」為幌子,而受害者當中都有華人,讓買家投入大筆資金後才驚覺上當受騙。以下為綜合整理報導。

原子檔案爆料:港人誤信「大阪夢幻建案」,退休金付諸流水

香港 Youtuber 原子檔案 Mr. Atom 接獲數名被害者爆料,他們參加地產投資發表會,欲投資大阪房地產養老,將退休金投入後,卻發現被「空手套白狼」,日本的建案早就停工,建商換人,地面師集團成員包括中國人與日本人,甚至根據 Mr. Atom 稱,其中還有中國人改名冒充日本人,老千倫繼續在香港辦地產說明會騙新的投資人入坑,完全視司法為無物。這些受害者哭訴在日本請律師提告,卻沒被日本警方重視,求助無門,只好訴諸自媒體求助。

Mr. Atom 近日發布影片,揭露多位港人受害者參加地產投資發表會後,誤信「日本退休天堂」的夢幻藍圖,把幾百萬港元的退休金投入大阪地產投資項目,受害者原以為買下的是即將完工的投資型物業,卻發現建案早已停工,負責的建商已更換公司名稱,負責人也聯絡不上,合約無法兌現與土地所有權不清等等複雜情況。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起大阪地產投資詐騙案疑似由跨國詐騙集團操盤,成員涉及中國人、香港人與日本人,他們在豪華五星級酒店舉辦說明會,專門鎖定欲投資日本房產的中文族群,至今還繼續騙。

多名受害人赴日尋求法律協助,卻因語言、法律認知、跨國司法流程等問題,苦無援手,即便請了律師,據稱,日本警方對非本國居民的報案相對消極,讓他們幾乎已經求助無門,只能訴諸自媒體。

日媒揭露地面師手法:冒充地主、變更公司登記,詐走 14.5 億日圓

最近日媒均以大篇幅報導一起與 Netflix 劇情高度相似的「地面師」詐騙案,這起案件由日本人主導,手法卻與 Mr. Atom 爆料的案件有許多共通點,歹徒皆利用受害者想要投資遍地是黃金又相對便宜的大阪房地產的人性弱點,騙走許多受害者的錢。

大阪地面師事件的主嫌為福田裕和粂陵平,他們假冒了真正擁有大阪市南區三處精華土地的業主和土地所有權企業,詐團中一名六十多歲的女性成員假扮擁有該土地的社長,用偽造的駕駛執照(註:日本跟美國一樣,沒有個人身份證,只需駕駛執照證明身份) ,向當地的戶政單位提交相關文件,成功騙過公務員,變更了土地登記所有權人,詐團並與兩間欲取得房地產的公司簽訂買賣合約,騙到 14.5 億日圓,就跟 Netflix 日劇「地面師」的劇情幾乎一樣,被騙的地產商以為撿到便宜,結果是一場空。

大阪地面師事件如何被曝光?

據 NHK 報導,該地段的管理人員說看到有人想打開某間物業的門卻發現大門鑰匙已被換掉,管理員聯絡房屋的業主,他卻驚訝表示從來沒有賣房子,該名管理員稱有數名人士以為自己買了那棟房屋,結果根本是買了個「寂寞」。真正的業主建議趕快報警處理,才讓整起事件曝光。

擁有該房產物業的公司的社長在訪談中透露,他早在去年2月就察覺到異樣。當時這名社長委託司法士 (類似台灣的代書) 檢查公司登記,結果發現「代表取締役」一欄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改成了一個名叫「粂」的人。

日本的公部門誤信地面師偽造文書,原業主氣急敗壞提告

最扯的是地面師可以「以假亂真」,用偽造文書騙過公務員,就連日本區役所和法務局也被呼隆。該名委託司法士慌亂的跑到區役所和法務局,要求查看土地登記申請文件,但他們以文件包含個資為由拒絕出示,不予採納。物業的社長收到多家房地產公司諮詢自己的房產時,才意識到這是起「土地詐騙」。

這名社長說即使他向法務局等公部門解釋了產權變更登記是假的,他們也不相信,還聲稱收到的是真文件,所以最終還要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打了一場民事訴訟,他的憤怒無處發洩。

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冒充業主的?

NHK採訪了數名知情相關人士,了解到地面師的具體作案手法。根據調查人員和民事審判文件的披露,詐團嫌疑人首先偽造一張借條,聲稱擁有該房產的女社長向他們借錢未還,他們將借據出示給區政府,冒充債權人,順利取得女社長的居民登記卡影印本。

根據日本住戶基本台帳法規定,只要是地方政府認為是適當的情況,可以用追債當理由,複印債務人的居民登記卡等其他文件給債權人,日本警方向媒體表示這個制度被濫用。

地面師詐團就這樣非法取得了社長居民登記卡上的個人資料,詐團成員當中一名年長女性用假證照假扮社長成功矇騙地產商,簡直跟 Netflix 的劇情一樣,只要找個長很像的人和偽造文書就騙過公務員和房地產公司。

大阪房產投資成誘餌,資訊落差和法令知識不足為關鍵

雖然兩起案件發生背景與犯案成員不同;一為華人社群遭跨國集團詐騙,一為日本本土詐欺集團操盤,但詐騙邏輯卻驚人一致,利用大阪房產為誘餌進行詐騙,鑽日本現有的地政司法漏洞,詐團假冒地主、建商、提供假文件讓投資人難以驗證,大阪地面師案雖首腦為日本人,但根據多間日本傳媒報導,受害者多數是華人。

筆者認為, Don’t Trust, Verify 這句老話永遠都有用,聽到 Too Good To Be True 的夢幻投資標的時,不要被詐騙的話術所迷惑,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保護好自己的身家財產。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