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時間:
2025年6月26日
本期嘉賓:
今年以來,加密市場迎來關鍵轉折——加密公司爭相IPO,傳統資本加速湧入,上市公司密集佈局加密資產,MicroStrategy引領的"機構囤幣潮"正蔓延至更廣闊的山寨幣領域。與此同時,RWA(真實世界資產)賽道持續升溫,從國債、房地產擴展到科技公司股權,為行業注入全新想象空間。本期space中,三位嘉賓共同探討了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與未來走向。
以下為精華回顧(為方便閱讀內容已作適當整理)
加密IPO熱潮——主流化認可還是炒作?
Chaz: 我認為,這股“加密IPO熱潮”首先是Web3公司尋求新機會的表現。Web2市場的資金體量遠超加密領域,而上市為這些傳統資金提供了參與加密世界的合規渠道。我們看到穩定幣法案的進展迅速,甚至得到了特朗普等政治人物的支持,這無疑為加密概念股的出現提供了政策土壤。
當前市場中,所有人都渴望找到下一個“微策略”——那種通過發債購買加密資產、股價隨之飆升的成功範本,這催生了強烈的FOMO(害怕錯過)情緒。
市場呈現出一種“雙螺旋上升”的現象:當更多資金湧入購買加密貨幣,加上市場供應的減少,資產自身的價格會隨之上漲;而相關股票的上市,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傳統投資者通過股市參與到這一波“買多”的浪潮中。這既是概念的炒作,也是Web2資金尋找新增長點的機會。
Sara: 我認為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對於像Tether和Circle這樣已經證明其模式並實現快速增長(例如Circle上市後的漲幅)的穩定幣發行商,上市確實體現了市場對其盈利能力和業務模式的看好。
然而,我個人對那些僅僅是想“轉型”進入加密領域的Web2公司持保留態度。如果它們沒有真正的應用場景和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一旦市場浪潮褪去,我們才能真正看清誰在“裸泳”。此外,例如特朗普家族宣佈發行穩定幣UST1這類事件,雖然短期內能吸引眼球,但其長期穩定性和四年任期後的不確定性,無疑也蘊藏著一定的風險。
Young: 我對這個現象整體持相對積極的看法。我們看到,目前籌備上市的都是行業內的頭部公司,例如OKX,據悉他們已經為此規劃了五年甚至更久。這些加密原生公司是行業內第一批展現出非常強勁盈利能力和雄厚現金流的企業,擁有紮實的基本面。
從長期角度來看,這是加密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加速鏈接的關鍵一步。回溯到2020年灰度基金的興起,再到後來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獲批,傳統金融一直在尋找將更多資金引入加密領域的合規途徑。如今,加密公司的IPO為傳統投資者提供了直接參與這一新興行業的機會,這不僅是市場題材的炒作,更是加密資產主流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信號。
怎麼看“比特幣儲備股”和“山寨幣股”這個趨勢,會有什麼潛在風險嗎?
Sara: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傳統週期理論來套在這個週期上了。雖然看到一些美股上市公司股價因持有加密貨幣而上漲,但說美股正在上演“山寨季”可能為時尚早。美股市場的資金量是巨大的,加密貨幣帶來的溢出資金相比之下仍然有限,要對整個美股市場產生“山寨季”那樣的結構性影響,還需要更多的觀察。對這些公司而言,這更多是一種資產配置策略和市場情緒的反映,而非基本面的徹底改變。
Young: 我認為很少有公司能真正做到像Strategy的Michael Saylor那樣對加密貨幣有深度的信仰和長期堅持的模式。當大家看到成功的案例,比如MicroStrategy,會有很多人嘗試複製這種“發債買幣”的模式。
然而,這背後需要非常嚴格的風險評估。如果後續的上市公司未能像MicroStrategy那樣成功,或者在熊市中加密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回調,很多公司可能會放棄這種儲備策略,導致其股價下跌。這對於美股市場來說,可能會成為一種“無聊”的炒作。這種策略能否持續,更多取決於創始人和CEO對加密貨幣的長期價值判斷,以及董事會如何應對潛在的市場回調風險。
Chaz: 我認同Young的觀點。很多跟風入場的公司,可能只會是“一波流”的參與者,他們無法真正堅持到牛市的終點。加密市場的波動性很大,一旦遭遇半年的市場回調或虧損,如果它們的創始人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充足的準備來應對熊市的挑戰,很可能就會選擇退出。
RWA熱潮——長期趨勢還是概念炒作?
Young: 我認為RWA是鏈上生態從“幣圈內循環”走向“幣圈外市場”的關鍵環節,而穩定幣則扮演著重要的蓄水池角色。例如,法幣通過穩定幣購買鏈上代幣化國債,這是一個市場容量巨大的方向。隨著香港市場和全球債券市場進入新的週期,鏈上資產能夠提供底層資產的收益,並可能帶來二次收益(例如穩定幣加代幣化國債基金)。我們看到像Ondo這樣的項目在美債代幣化方面已經取得進展。
至於代幣化股票(STO),在2021-2022年也曾有過熱潮,但受制於SEC監管法案和流動性問題,其發展存在難點。未來,市場可能走向差異化,例如國泰君安等外部機構也開始探索STO。
像房地產這樣的實物資產上鍊,在確權、法律監管和數據開放程度方面,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BioMatrix,我們做的是把用戶數據在上鍊,成為他們真正擁有的數據資產,這與全球40億無銀行賬戶人群的私人信貸市場緊密相關。我認為基於個人數據徵信的鏈上私人信貸市場,是未來的潛力市場。
Chaz: 我想從穩定幣的底層邏輯來解讀RWA的趨勢。
政府槓桿與美元主導性: 穩定幣發行方通過購買國債,將傳統金融世界的“政府開槓杆”行為映射到鏈上。美國政府出售國債獲得資金,並支付利息,這筆錢在鏈上成為USDC等穩定幣,並被用於投資和流通。美國政府無疑會支持和推動這一進程,因為它能夠提升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需求: 對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而言,直接購買美元資產存在很大阻力。大量當地貨幣兌換成美元穩定幣的需求巨大,這無疑會加速RWA的發展。
優質美元資產上鍊: 隨著RWA資產的上鍊,將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鏈上,形成更多的穩定幣,進而購買這些優質的美元資產。
因此,我認為加密市場未來的“山寨季”可能會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說沒有山寨季了。
未來加密世界可能只會有三種主要資產:純粹的交易型代幣(trading token,主流幣)、基於注意力驅動的迷因幣(memecoin),以及Web2優質資產支持的代幣。
例如,現在已經看到一些交易所和Solana等公鏈在推進鏈上美股(Wrapped美股)等資產上鍊的實踐。雖然目前99.99%的鏈上資產可能仍被視為“垃圾”,但優質的Web2資產上鍊將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以太坊目前在RWA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怎麼看其他鏈(如Solana)在RWA中的機會?
Young: 我認為RWA的趨勢會驅動各區塊鏈生態內部形成更強的“內循環”。例如,美債代幣化後的資產可以在其生態系統內部流通,這會產生對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剛需”,就像RWA領域的“ICO”一樣。RWA的鏈上DEX會是非常強的盈利模式。
相比之下,美股市場很難出現像加密貨幣Meme幣那樣的炒作。RWA的切入點在於交易和價值發現,以及資產的流通性和兌換。
Chaz: 我個人認為除以太坊外,以太坊Layer2解決方案如Base和Arbitrum仍將是主要玩家,Solana與他們的定位不太一樣,它在高吞吐量和低成本方面的優勢,使其在RWA領域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我認為它仍將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關於BioMatrix:
BioMatrix 是一個融合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的 Web3 用戶生態系統,基於非侵入式人臉生物識別技術,致力於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數字經濟網絡。通過創新的 Proof of You (PoY) 機制,BioMatrix 能夠識別並激勵真實用戶行為,推動真實世界資產的合規流通與用戶價值的釋放。
目前,BioMatrix 已推出包括 uPoY(用戶貢獻代幣,用於記錄和激勵用戶在生態中的活躍行為)、mPoY(社交影響力代幣,衡量並放大用戶在社群中的影響力)以及 iPoY(治理與激勵型代幣,兼具資本引入與 GameFi 場景中的價值交互功能)等產品。平臺現已服務近 500 萬用戶,廣泛應用於社群增長、鏈上信用構建、項目融資和 RWA 場景整合等多個方向。
更多關於BioMatrix: biomatrix.ai
加入BioMatrix:app.biomatrix.ai
關於BBS.NYC
BBS.NYC 是總部位於紐約的新一代區塊鏈活動組織。,旨在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動態網絡加速科技發展。BBS.NYC致力於彌合區塊鏈行業的信息鴻溝,匯聚富有遠見的創始人、頂尖投資者和充滿激情的建設者,共同創建一個強大的機遇網絡。
更多關於BBS.NYC: https://www.bbs.nyc/
關於Solayer
Solayer 正在為開放互聯網構建一個垂直整合的金融堆棧,Solayer 由其硬件加速區塊鏈引擎InfiniSVM提供支持,可提供無與倫比的性能,每秒高達 1,000,000 筆交易 (TPS),同時通過原生資產、DeFi 工具和 Emerald Card 提供無縫的鏈上現實世界體驗。
更多關於Solayer: https://linktr.ee/solayerlabs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