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四已死!美股7×24小時鏈上交易深水炸彈

avatar
MarsBit
07-02

當蘋果、特斯拉股票在區塊鏈上7x24小時交易,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的邊界正在崩塌。

2025年6月30日,金融科技界迎來歷史性時刻:Robinhood、Bybit和Kraken三大平臺同步推出美股代幣化服務,將蘋果、英偉達等藍籌股轉化為鏈上資產。在歐盟用戶通過Robinhood應用交易基於Arbitrum網絡的股票代幣時,​​傳統股票市場與加密世界的百年壁壘轟然倒塌​​。

Robinhood CEO Vlad Tenev宣告:“是時候邁出比特幣和MEME幣的階段了,市場正在轉向724小時的鏈上交易,以及真正有實際效用的現實資產。”這一宣言背後,是華爾街資本與加密技術的全面融合——通過區塊鏈技術,價值120萬億美元的傳統股票市場正在被重新編碼,而加密市場自身也在經歷一場價值邏輯的深刻重構。

01 技術融合:代幣化美股的底層突破

代幣化美股並非全新概念,但此輪爆發的核心在於技術路徑與監管框架的質變性突破。與早期Mirror Protocol等合成資產模式不同,當前主流平臺採用​​實股支撐型代幣化架構​​:由持牌機構購買真實股票託管,並在鏈上1:1生成對應代幣。

Robinhood選擇自建Layer 2區塊鏈Robinhood Chain,實現發行、清算與結算全流程鏈上整合。其歐盟用戶可交易超過200種美股和ETF代幣,底層股票由第三方託管銀行保管,確保資產錨定可靠性。

Kraken與Bybit則接入瑞士合規平臺Backed Finance的“xStocks”產品,覆蓋約60種股票和ETF代幣,部署在Solana鏈上實現高效交易與DeFi集成。這種第三方發行模式將合規責任轉移給專業機構,交易所聚焦撮合服務,形成專業化分工。

技術突破帶來三重革命性體驗:

  • ​​724小時交易​​:突破紐交所“朝九晚四”的時間牢籠,週末突發新聞不再讓投資者束手無策
  • ​​碎片化投資​​:支持0.01股級交易,百元即可持有蘋果股票,投資門檻斷崖式降低
  • ​​即時結算​​:區塊鏈實現“支付即清算”,告別傳統T+2交割延遲

Backed Finance聯合創始人Adam Levi稱之為“金融市場準入民主化的巨大飛躍”,當股票代幣在Solana鏈上自由流轉時,傳統金融體系中昂貴的跨境結算與中介費用正在被鏈上Gas費的低成本所取代。

02 監管破冰:從灰色地帶到合規通道

代幣化股票的歷史充滿坎坷。2021年幣安推出特斯拉代幣僅三個月即因監管壓力下架,FTX的代幣化股票業務更隨其破產而終止。轉折點發生在特朗普政府推動的去監管政策,使SEC對代幣化資產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

關鍵突破來自2024年12月Exodus Movement案例。這家紐交所上市公司經過技術方案調整與合規完善,最終獲得SEC批准將其普通股代幣化在Algorand區塊鏈上,成為美國首家實現股票鏈上化的上市公司。

監管創新正在多點開花:

  • ​​試點沙盒機制​​:SEC加密貨幣工作組負責人Hester Peirce建議通過“沙盒結構”進行代幣化試點
  • ​​無異議函制度​​:Coinbase已向SEC提交試點申請,尋求發行代表股票所有權的代幣
  • ​​跨境監管協作​​:Backed Finance採用瑞士託管+歐盟准入模式,服務全球非美用戶

香港證監會則採取“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監管原則,雖未創設新制度,但明確代幣化證券適用現有《證券及期貨條例》。這種監管包容性為傳統金融機構參與代幣化掃清了障礙。

03 市場重構:資金流向的靜默革命

Bybit

代幣化股票正引發加密市場資金流向的結構性轉變。Dune數據顯示,Backed Finance的xStocks總交易額僅805萬美元,用戶不足8000人,但頭部效應明顯:SPYx、TSLAx、CRCLx三隻代幣24小時交易額即突破百萬美元。

這種新興資產類別對加密市場產生雙重影響:

  • ​​虹吸效應初現​​:傳統優質資產上鍊吸走山寨幣資金,敘事型代幣面臨流動性枯竭
  • ​​估值邏輯質變​​:投資者從“賭未來”轉向“買現實”,要求代幣具備真實收益能力

加密KOL BITWU.ETH的質疑直指核心:“當傳統優質資產都被token化後,投資者為何需要去賭一個‘可能會構建產品’的山寨幣?”這種趨勢迫使加密原生項目重新思考價值支撐——要麼如Crypto_Painter所言“產生實際應用價值”,要麼如Qiao Wang預測轉向“股票永續合約”等高波動衍生品。

傳統金融領域同樣面臨衝擊。Robinhood計劃將OpenAI、SpaceX等私有公司股權代幣化,打通一級市場流動性。當優質企業可通過STO(證券型代幣發行)實現“代幣化上市”,傳統IPO的高成本模式岌岌可危。

04 流動性困境:理想與現實的鴻溝

儘管概念火熱,代幣化股票仍深陷流動性困境。根據RWA.xyz數據,當前股票代幣化總規模僅3.88億美元,不足全球股市總市值120萬億美元的0.003%。與傳統市場相比,鏈上交易量微乎其微。

Dragonfly合夥人Rob Hadick揭示了產品結構硬傷:多數平臺依賴SPV在美股開市時間購入真實股票,導致盤後與週末交易缺乏對沖工具。做市商需承擔高達25個基點的贖回手續費與無法對沖的價格風險。

技術限制同樣明顯:

  • ​​預言機依賴​​:鏈下股價數據上鍊存在延遲與操縱風險
  • ​​跨鏈割裂​​:Backed的bCSPX代幣流動性分散在Gnosis和Base鏈,難以聚合
  • ​​監管碎片​​:美國用戶被排除在服務外,全球市場割裂

Velocity Capital投資人DeFi Cheetah指出早期合成資產失敗的核心:“缺乏足夠有意義的流動性”。當鏈上交易深度不足時,價格滑點可能吞噬碎片化投資的成本優勢。

05 未來路徑:融合共生的新生態

代幣化股票的終極價值不僅在於交易便利,更在於與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實物資產上鍊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而股票代幣化可能成為關鍵突破口。

​​傳統金融機構的防禦性創新​​已經開始。納斯達克與R3合作開發基於Corda區塊鏈的資產管理平臺,試圖以機構級方案應對加密交易平臺的挑戰。這種競合關係可能催生混合型交易生態——傳統交易所提供資產背書,區塊鏈網絡承擔清算結算。

​​DeFi協議的破圈機遇​​同樣清晰。高股息藍籌股可能成為收益型DeFi協議的新寵,如Ethena配置BUIDL般形成鏈上真實收益場景。當股票代幣進入Aave、MakerDAO等借貸協議成為抵押品,將激活“代幣化-借貸-套現-再投資”的流動性循環。

監管框架的完善將是引爆點。香港正探索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ATP)監管制度,為代幣化投資產品二級交易鋪路。美國若通過穩定幣立法解決法幣通道問題,可能徹底打通傳統資金入鏈的最後一公里。

加密交易所的訂單簿上,蘋果股票代幣和狗狗幣並列顯示,來自尼日利亞的投資者正用USDT購買0.05股SpaceX私募股權。華爾街的交易員在紐交所閉市後,通過MetaMask在Uniswap上做空特斯拉代幣——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正在2025年夏天成為現實。

當Galaxy Digital創始人Mike Novogratz宣佈將代幣化自家股票,當香港證監會為代幣化證券敞開大門,​​金融史的斷層線正在區塊鏈上重新繪製​​。

代幣化股票不會殺死加密市場,卻迫使它告別野蠻生長的少年時代。那些僅靠敘事支撐的山寨幣或許終將歸零,但比特幣的稀缺性、以太坊的算力網絡、以及真正解決現實需求的區塊鏈應用,將在與萬億美元傳統資產的同臺競技中,證明自己才是數字經濟的未來根基。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