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儲備策略始祖微策略 Strategy (原名 MicroStrategy) 宣布再發 42 億美元的優先股 STRD,微策略發行的 STRD、STRF 和 STRK 三種優先股標榜季配息,讓你擁有穩定現金流,三檔優先股有何不同?要如何投資?
(微策略第二季錄得140億鎂比特幣收益,優先股表現優異成募資好幫手)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STRD、STRF 和 STRK 有什麼不同?
Strategy 之前已發行了 STRF 和 STRK 的優先股,其中 STRK 具有可轉換為普通股 MSTR 的特性,故股利為 8%,略低於 STRF 和 STRD。鏈新聞整理了三者的差異如下表:

STRF 享有 10% 的年股息,按季支付,若當期股息未能支付,則未支付部分將累積成「複利股息」 (compounded dividends),且年利率將在原本 10% 的基礎上,每季增加 100 個基點 (即 1%),最高可達 18% 年利率。
而最後發行的 STRD 也有 10% 的年股息,但不可累積股息,也就是說公司可以決定不配息,且之後也不會補發。而 STRD 清償順位較低,條件明顯劣於原本的 STRF。
STRD、STRF 和 STRK 表現如何?
Strategy 在一月底發行的 STRK (下圖黃線) 發行價為 80 美元,現已上漲至 120.4 美元,半年漲幅高達 51%。
而三月發行的 STRF (下圖綠線) 發行價為 85 美元,現已上漲至 117.7 美元,漲幅高達 38%。
而六月初發行的 STRD (下圖橘線) 發行價為 85 美元,現已上漲至 95.3 美元,漲幅為 12%。

享配息又有機會賺價差
台灣投資人最喜愛投資擁有現金流的的「高殖利率」個股,通常殖利率 5% 以上的個股就算是不錯的標的。微策略這三檔優先股採季配息,配息以票面價值 100 為基礎計算,分別為 8%~10% 的配息率,不過需扣除美國政府預扣的 30% 稅率,投資人實際上可拿得的年化利息約為 5.6%~7%,其實也遠優於一般個股。
鏈新聞也幫大家計算了各買入價和相對的殖利率,雖然要被扣掉 30% 稅率,但算算也有 5% 以上的年化報酬,若能再挑選初發行或是下跌時的低價位進場,不但能賺入固定配息,又能享有上漲的資本利得,除非公司倒閉,否則不至於不配息。
投資者可透過海外券商或國內複委託帳戶購買,流程如同買賣一般股票,十分方便。
殖利率 稅前/稅後 | STRK | STRF | STRD |
買入價格為 100 | 8%/5.6% | 10%/7% | 10%/7% |
買入價格為 110 | 7.3%/5.1% | 9.1%/6.4% | 9.1%/6.4% |
買入價格為 120 | 6.7%/4.7% | 8.3%/5.8% | 8.3%/5.8% |
(加密妖股成為炒幣仔新戰場!如何透過複委託或海外券商買賣虛擬貨幣概念股?)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比特幣礦商 Bit Digital 近日宣布大舉調整資產配置策略,轉向以太幣,並在短時間內將持有量擴張至逾 10 萬枚 ETH,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消息一出,股價單日暴漲 29%,市值重返十億美元以上。不過,有分析師指出。Bit Digital 目前的估值仍遠低於其真實價值。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Bit Digital 大舉買入 ETH,躍升第二大 ETH 持倉企業
根據官方公告,Bit Digital (NASDAQ:BTBT) 昨日宣布完成向以太坊儲備策略的轉型,籌集約 1.72 億美元用以購買 ETH,並將已出售的 280 枚 BTC 投入至 ETH 的購買中。
截至第一季末,Bit Digital 持有的 ETH 僅為 24,434 枚,但如今已暴增至 100,603 枚,總市值約為 2.57 億美元。CoinGecko 未更新的數據顯示,屆時該公司的 ETH 持倉將逼近 Coinbase,坐穩第二大以太幣持倉上市公司。

這項策略轉變顯示出公司對以太坊生態系統的高度信心。執行長 Sam Tabar 表示:「BTBT 現已全面轉型為以太坊財務儲備公司,並致力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 ETH 持有企業」
我們相信以太坊有能力改寫整個金融系統,以太坊的可程式化、不斷增長的採用率和質押收益模型代表了數位資產的未來。
企業擁抱加密貨幣儲備策略,機構開始對 ETH 有興趣?
企業將加密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的趨勢持續升溫,光是過去一個月內,就有超過 21 家機構新增比特幣持倉。其中龍頭微策略 (MSTR) 目前已持有高達 59.7 萬枚 BTC。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 Sharplink 暴跌 70% 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不過,與 BTC 相比,機構對 ETH 的配置仍偏保守。但近期市場氛圍似乎正在轉變,美國 ETH ETF 已連續七週紀錄淨流入,顯示機構對 ETH 的興趣逐漸升高。
Matthew Sigel:BTBT 被市場低估、旗下 HPC 業務成金雞母
VanEck 數位資產負責人 Matthew Sigel 發表看法指出,BTBT 的現行估值可能明顯被低估:「目前 BTBT 的市值約為 10 億美元,其中 ETH 資產約占 2.57 億美元,但其旗下的雲端與高效能運算 (HPC) 業務 WhiteFiber 更具爆發潛力。」
Sigel 預估,WhiteFiber 到 2026 年的年經常性收入 (ARR) 可達 1.5 億美元。即便考量規模與流動性,以同業 NBIS 的 9 倍 ARR 估值打 75 折,WhiteFiber 仍具有 10.1 億美元的價值。換句話說,市場目前仍未反映其 ETH 資產價值。
反過來看,如果 ETH 的估值為 NAV 的 2 倍 (約為 5.14 億美元),那麼與 NBIS 的 9 倍相比,WhiteFiber 的交易價格僅為 ARR 的 3.3 倍:
BTBT 現已申請將 WhiteFiber 拆分上市 (IPO) ,這可能有助於釋放這個倍數與估值。
ETH 儲備公司百花齊放:BTBT 是賭注還是機會?
在加密市場仍處震盪期的背景下,Bit Digital 採取的「All in ETH」策略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豪賭,但也是對以太坊未來地位的強烈表態。此前由知名華爾街策略師暨金融研究機構 Fundstrat 共同創辦人 Tom Lee 領軍的比特幣礦商 BitMine,也同樣從 BTC 轉向了 ETH,試圖打造以太坊界的微策略。
(華爾街分析師 Tom Lee 入主比特幣礦商 BitMine,砸 2.5 億美元打造以太坊微策略)
隨著 WhiteFiber 成功上市並獲得合理定價,以及 ETH 儲備公司成為新趨勢,BTBT 的雙重業務結構 (挖礦+雲端業務) 有望打開市值重估的空間,並對未來股價產生想像。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