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Optimism Collective 宣佈第八季治理(Season 8)正式啟動。這不僅是一次對既有規則的優化,更是建立在三年實踐基礎上的系統性升級。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全新的利益相關者結構、公民身份體系和最小化治理負擔機制,構建一個更具鏈間協同能力、更加抗平臺風險的治理架構。
隨著 Superchain 架構逐漸成型,治理焦點也從單一鏈的代幣投票機制,轉向更具包容性、穩定性和制度彈性的生態級協同治理。對生態中的成員鏈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治理範式”的重構,更是一場關於鏈間共識機制、跨協議制度設計與可持續生態協作的集體實驗。
一、S8 重塑平臺責任機制
從最初的代幣投票模型,到“公民議院”、再到追溯性公共物品激勵,Optimism 的治理設計始終圍繞一個核心議題演進:如何避免平臺治理淪為少數利益方的集中化權力結構?
S8 治理提出三項關鍵機制,正面回應了 Web3 生態中長期被忽視的“平臺風險問題”:
- 多元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治理不再只服務於代幣持有者,而是需要向終端用戶、開發者、成員鏈等實際貢獻者負責;
- 公開、公平的公民身份標準:通過鏈上行為數據與人格驗證結合,構建兼具開放性與可驗證性的治理參與門檻;
- 最小化治理負擔機制:以“Optimistic Approval”為代表的制度設計,顯著降低參與門檻,激勵更多核心利益群體真實介入。
這一系列調整,標誌著 Superchain 正在將治理從“平臺激勵”邏輯,轉向“多方協同與責任歸屬”的新共識模型。
二、鏈間協同治理結構初現
S8 治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點,是其首次在制度層面突破單鏈邊界,嘗試以多鏈視角構建跨鏈治理秩序。
在新的利益相關者結構中,成員鏈被正式納入治理主體,與代幣持有者、開發者、終端用戶並列,擁有明確治理權。這一設計強調:鏈不僅是技術基礎設施,更是協議演化的責任共擔者。
四類核心利益相關者包括:
- 代幣持有者:承擔經濟風險,是傳統治理架構的根基;
- 終端用戶:直接為生態貢獻交易收入,是協議升級影響的主要承擔者;
- 應用開發者:推動鏈上應用繁榮,依賴協議的持續穩定;
- 成員鏈:貢獻基礎設施資源,承擔運行成本,治理結果與其緊密相關。
這種結構性識別提升了治理的代表性與公平性,為構建多鏈間制度共識奠定基礎——鏈,已不僅是中立執行器,更是鏈間治理網絡中的主動角色。
三、公民身份機制標準化
S8 對公民議院的升級,引入了更加系統化的“身份確認 + 貢獻數據”模型,使得治理參與從“主觀認同”走向“鏈上可驗證行為”。
三類公民身份路徑如下:
- 開發者:基於 DApp 的 Gas 使用量排名,邀請前 100 項目參與;
- 成員鏈:依據上一季度生態收入排名,Top 15 鏈自動獲得席位。
這一機制的關鍵在於:治理權不再基於抽象身份標籤,而是基於真實的鏈上貢獻數據。
四、治理機制可持續參與的路徑
為進一步降低治理的參與成本,S8 引入了“Optimistic Approval”:治理提案默認通過,除非有明確否決。
具體實施上,機制細化為以下兩類場景:
任務預算(資源分配)
- 提案方:預算委員會
- 否決權:任何核心利益相關者群體
協議升級
- 提案方:核心開發團隊
- 審核機制:技術顧問委員會審核
- 否決權:向所有核心治理群體開放
並引入“動態否決閾值”,即否決門檻將隨生態共識度自動調整,進一步增強治理彈性。
治理不再要求 24/7 的高頻參與,而是更注重在關鍵決策節點上,實現真實、有效的制度性問責。
五、Superchain 正在構建“多鏈協調體”
S8 治理背後的核心邏輯,是對“平臺治理範式”的重新設計。它不再只是某一鏈的治理升級,而是 Superchain 正試圖構建一個:
- 不依賴單點信任;
- 不受單一群體壟斷;
- 具備可持續協調能力;
的制度性生態治理系統。其關切也從個別協議或鏈的運行效率,擴展到整個生態中的權責分配、公平參與與協同機制。這種制度層級的思維,正逐步取代以往“單協議主導、平臺發號施令”的治理舊範式。
未來,Mint 將繼續參與探索中,積極推動去中心化治理在多鏈生態中的落地與演化。
治理的未來
在一個多鏈並行、模塊化組件繁多、AI Agent 可能直接參與交互的未來,治理不能再停留於工具層面,而必須具備結構性應對複雜生態的能力。
真正的去中心化,不是治理的缺位,而是多元主體共同承擔責任的制度共識。
S8 是一個起點,它的制度原型能否落地、演化,並支撐 Superchain 邁向長期穩定發展,仍需每一位終端用戶、開發者、成員鏈乃至公共品建設者的持續參與和共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