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導讀:
當 ETH 突破 3400,ETH/BTC 的匯率突破 0.026 阻力,沒人想到,ETH 還能換莊。
文章來源:
https://x.com/BlockBeatsAsia/status/1945782157642985574
文章作者:
BlockBeats
觀點:
BlockBeats:2025 年上半年,以太坊價格從 4000 美元跌至 1500 美元,引發市場對其價值的廣泛質疑。但回頭看,這場暴跌並非單純的市場拋售,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洗盤。鏈上數據顯示,儘管價格持續下跌,以太坊的赫芬達爾 - 赫希曼指數(HHI)卻在快速上升,表明籌碼正在集中。從散戶手中流出的 ETH,被少數大戶悄然收集。這種結構性換莊的方式與傳統股市如出一轍,典型的跡象是情緒極度低迷、市場聲音混亂,而主力資金在沉默中完成建倉。華爾街通過 PIPE 融資等工具,以小盤美股為通道進行 ETH 資產配置,從 SBET 到 BMNR、BTCS、BTBT 等公司相繼宣佈以太坊戰略持倉,形成清晰的接力效應。這些動作並非獨立事件,而是以太坊 OG 與傳統金融資本聯合推動的「二次敘事」重建過程。在「ETH 無故事可講」的當下,他們選擇以結構化金融邏輯重新賦予 ETH 新的上漲理由。這是一次話語權的轉移,從散戶與 KOL 手中,交棒給懂金融、懂建倉節奏的專業玩家。從表面看,以太坊的戰略儲備敘事像是「華爾街發現 ETH 的價值」,但實際上,這一輪的「接莊」由以太坊 OG 與加密機構主導。Pantera Capital、Galaxy Digital、Consensys、Founders Fund 等熟悉的加密巨頭紛紛出現在 SBET 和 BitMine 等公司的投資名單中。Consensys 創始人 Joseph Lubin 更是直接擔任 SharpLink 董事會主席,而 Founders Fund 不僅通過 BitMine 間接持有 ETH,還讓其合夥人 Tom Lee 成為對外發聲的金融代言人。BTCS 更是提出了「DeFi + TradFi」的混合結構模型,通過上市公司進行可轉債和 ATM 融資,買入 ETH 並進行鏈上質押與收益管理,構建鏈上穩定現金流。這些機構背後控制的既有 ETH 本身,也包括對敘事、媒體、市場話語權的控制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並不是新玩家,而是以太坊最核心的「舊莊」換了個方式迴歸,通過美股資本市場、鏈上結構化產品,把 ETH 包裝為「金融工具」重新出售。這一輪,不是散戶共識的勝利,而是 OG 共謀下的結構重構。以太坊的「換莊」不僅是持幣者的更替,更是敘事方式的系統轉變。過去 ETH 的上漲依賴技術革新和 DeFi、NFT、L2 等應用敘事;而當這些故事趨於乏力,ETH 的金融屬性被重新激活。從通縮機制、質押率提升,到 L2 成本下降和 Rollup 的推進,以太坊鏈上基本面並未崩塌。但敘事主導權從開發者與社群 KOL,交到了能講結構化收益、現金流模型的金融機構手中。Strategic ETH Reserve 數據顯示,已有 50 多家戰略儲備公司持有超 40 億美元 ETH,掌握流通盤的 1% 以上。這些公司不再炒概念,而是用 S-3 註冊、PIPE 融資、結構化票據等華爾街工具做多 ETH。這意味著,以太坊開始從「共識資產」轉變為「共謀資產」—— 不僅具備廣泛認同,還具備定價結構和資金組織力。這種傳統金融邏輯下的新 ETH,是機構投資組合裡的類國債資產,是去中心化敘事與 TradFi 架構結合的新產物。ETH 本質沒變,變的是講故事的人和講故事的語言。這一次,以太坊不再只是技術範式的代表,它正走向一個被結構化重定價的新範式。
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