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 Artemis 報告,當比特幣成功克服數十年的懷疑逐漸奠定了「數位黃金」稱號,以太坊 (ETH) 正走向另一條道路,成為鏈上經濟中稀缺、可生產且可信任的儲備資產。隨著傳統機構的擁抱與儲備公司的興起,ETH 的價值不再僅止於 Gas fee,而是鏈上金融不可或缺的能源。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可程式化的黃金:ETH 的貨幣政策與通縮潛力
一直以來外界對 ETH 最大的批評,在於它不像比特幣擁有固定供應上限。然而,ETH 採用更具彈性的通膨模型:「根據質押量動態調整發行量,並透過 EIP-1559 銷毀交易費」實現實質上的淨通膨下降。

根據 ETH 質押的通膨模型粗略推算,即便未來 100% ETH 被質押,年通膨上限仍僅約 1.52%,並將隨時間逐年下降至 0.89%。與此同時,ETH 實際通膨已多次轉為負值,供給曲線甚至優於黃金。
對於一個扮演全球清算角色的資產而言,這樣的通膨控制能力,讓 ETH 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對抗法幣貶值」選項。
(Bitwise:ETF 和以太坊儲備公司造成供需失衡,ETH 未來仍看漲)
金融巨頭參與上鏈:透明度與可組合性成機構信任基礎
從 JPMorgan 推出鏈上存款代幣 JPMD,到貝萊德在以太坊上推出代幣化美債基金,全球金融機構正加速將資產轉移至鏈上。Robinhood 與 Coinbase 等企業也都把其加密業務部署於以太坊或其 L2 上,形成以 ETH 為底層技術的清算基礎層。
這股趨勢源於區塊鏈的結算效率、透明度與可組合性。相比傳統金融須仰賴數日清算與中介對帳,以太坊能在幾秒內完成任務,並為實體資產提供可追蹤且可驗證的透明註記機制。
(從文書危機到萬物上鏈:為什麼區塊鏈是資本市場數位轉型的必經之路?)
如今,機構開始購買並質押 ETH,不只是為了賺取收益,也為此確保自身所依賴網路的安全性與結算可靠性。
質押經濟體:ETH 如何綁定安全與價格上漲
截至 2025 年 6 月,已有超過 3,553 萬顆 ETH 被質押,與鏈上資產總量 (穩定幣與 RWA) 呈現超過 88% 的年度高相關性。換句話說:「越多資產上鏈,ETH 的安全性與需求就會越高,質押量也隨之越高。」

更關鍵的是,ETH 的質押本身會移除流通性,創造實際的供給壓縮。研究指出,ETH 價格與質押數量的年相關性達 90.9%。這讓 ETH 的安全模型,不只是技術層面,更變成實實在在推升幣價的金融動力。
隨著 SEC 於 2025 年 5 月確認「自我質押或託管質押」不屬於證券行為,越來越多機構開始為其以太坊現貨 ETF 申請質押功能,兼顧安全、收益與監管合規。
與 BTC 不同,為何 ETH 是鏈上經濟的儲備資產?
與黃金或比特幣這類「非生產型資產」不同,ETH 是一個「生產型的儲備資產」,它能主動參與經濟活動、創造收益與流動性。ETH 在以太坊上的用途涵蓋:
作為質押與再質押資產 (如 EigenLayer)
去中心化借貸的抵押品 (如 Maker、Aave)
AMM 流動性核心 (如 Uniswap、Curve)
作為多數 L2 的原生 gas fee 代幣
作為跨鏈流通資產 (如 Solana、Cosmos)
這種可組合性與高應用度,讓 ETH 不只具備鏈上經濟基礎的結算意義,更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單位。隨著越多協議與資產在以太坊上開發或發行,網路效應就會越強。
ETH 儲備企業浪潮:以太坊界微策略的百花齊放
今年 5 月,Sharplink Gaming ($SBET) 成為第一間宣布將 ETH 納入企業儲備的上市公司,由以太坊創辦人 Joseph Lubin 擔任董事。這種「ETH 儲備公司」操作如同 2020 年比特幣與微策略相互影響推升價格的場景如出一徹。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200 萬枚 ETH 被公開企業持有,反映出 ETH 作為企業級資產的信任基礎。這也帶動 ETH 價格在近幾週的表現中罕見跑贏 BTC。
(我出幣你出錢,美股投資人接盤:揭開加密儲備公司炒作的背後風險)
以太坊的關鍵時刻,讓敘事引導價格
如今,ETH 不該再被視為單純的 Gas 代幣而已,它是具備稀缺性、可生產性、制度信任、機構接受度的「數位儲備資產」。若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數位黃金,那 ETH 則更像是鏈上金融體系中的「美元 + 石油」,同時代表著貨幣與能源的價值,能驅動整個鏈上經濟的運作:
就像比特幣克服了早期的懷疑,贏得了「數位黃金」的公眾認可一樣,ETH 也正在建立其獨特的身份。不是透過模仿比特幣的敘事,而是透過成熟為一種更通用的經濟資產。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以太幣自四月低點以來上漲了 150% ,ETF 發行商 Bitwise 創辦人 Matt Hougan 指出,來自交易所商品 (ETF) 和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的需求太過龐大,導致供需嚴重失衡,而他認為這情況未來還將會持續,ETH 未來仍看漲!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資金持續湧入,供需失衡造成 ETH 大幅上漲
Matt Hougan 解釋了近期關於 ETH 價格上漲的原因。
自五月中以來,資金大幅流入以太坊 ETF,超過 5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如 Bitmine 和 SharpLink 亦大舉進入市場買幣。根據 Bitwise 的估計,在此期間,ETF 和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共買入 283 萬枚以太幣,價值超過 100 億美元,是同期 ETH 供應量增幅的 32 倍,難怪以太幣的漲幅如此驚人!

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將加速購買 ETH
而 Hougan 預測未來此情況仍會持續!
以太幣市值目前為比特幣的 20%,但以太坊 ETF 的規模仍不到比特幣 ETF 的 12%。隨著代幣化和穩定幣的需求增長 (主要基於以太坊) ,Hougan 認為這種情況將會改變,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以太坊 ETF。
同時,所有跡像都表明,「以太坊儲備策略」的趨勢將會加速。加密貨幣資金管理公司成長的關鍵在於其公開發行股票的交易價格是否高於其持有的加密資產的價值,而目前 ETH 資金管理公司確實如此。例如,BMNR 和 SBET 的交易價格幾乎是其 ETH 持股價值的兩倍。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可以肯定,華爾街公司將會投入更多資金購買 ETH。
2025 年 ETF 和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將買入逾五百萬枚 ETH
展望未來,Bitwise 預測 ETF 和以太坊儲備策略公司明年將購買價值 200 億美元的 ETH,以目前的價格計算,相當於 533 萬枚 ETH。同時期以太坊網路將產出約 80 萬枚 ETH。這相當於需求量約 7 倍於供應量。
ETH 當然不同於 BTC。它的價格並非純粹由供需關係決定,也不像 BTC 那樣有長期發行上限。但 Hougan 認為目前這並不重要。
短期內,所有商品的價格都由供需關係決定。目前,對 ETH 的需求量遠大於新增供應量。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許多人以為馬斯克只是個任性的億萬富豪,隨便亂花錢開公司,然而華爾街之狼認為馬斯克開的每間公司與瘋狂冒險的背後,其實都是預備實現人類史上最大膽的殖民計畫:打造一個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基礎設施。馬斯克真的想把人類送去火星居住,他的好友 Cathie Wood 也曾經在訪談中提過多次,這是馬斯克的終極夢想。本文摘自 Jordan Belfort 的電子報,他是電影「華爾街之狼」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的原形人物,現在是作家和教育家。馬斯克與川普鬧翻後,一片唱衰聲,但華爾街最貪婪的代表性人物講解為何馬斯克是認真的,他鉅細彌遺的揭露馬斯克看似零散的亂開公司,實際上是一套縝密的戰略計畫,甚至創業家可以把馬斯克的謀略大志當成仿效範例。以下為整理編譯報導。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Tesla:火星的交通運輸與儲能命脈
在沒有內燃機可用、且能源極度稀缺的火星,Tesla 扮演的是運輸與能源核心的角色。除了電動車,真正為火星鋪路的是 Tesla 的電池技術與能源儲存系統。火星的光照僅為地球的43 %,還有可能長達數月的沙塵暴。為此,Tesla 正在打造能應對極端環境的 Megapack 儲能設備,為整個殖民社會供電。
The Boring Company:為人類建造火星地下城
火星表面不宜人居,大氣層稀薄,且長年受致命輻射轟擊。在這樣的星球上,人類不可能生活在地表。馬斯克的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正在研發的不是地球上的地下鐵,而是火星的地下城市。
The Boring Company 不是只在拉斯維加斯和洛杉磯挖洞,它正在加速精進挖掘建造地下城的技術,連接兩大城市的地底隧道將成為建築火星地下城的參考設施。
SpaceX: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唯一選擇
要殖民火星,首先得能到達。SpaceX 是目前唯一擁有可回收、可快速生產火箭的企業。這不只是運輸問題,而是建立一條地球直達火星的關鍵。
當你將 SpaceX、Tesla 和 The Boring Company 結合起來,一個完整的「三位一體」交通系統就浮現了,地表上靠電動車移動、地下靠隧道、星際則由火箭連接。
Tesla 機器人:火星上的第一批居民
將 500 萬人送上火星太昂貴也太危險,但派遣數百萬具機器人則可行。馬斯克打造的機器人是為了在無需食物、氧氣或庇護的情況下,於火星惡劣環境中可進行測試的作業。從建設棲息地、挖掘資源到搭建基礎設施,這些 Humanoid Robot 類人機器人就是火星前哨部隊。
火星的能源藍圖:Tesla Energy / SolarCity
火星沒有電網,也沒有燃煤與核能設施,但有的是大片無人空地。Solar City 與 Tesla Energy 的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將在這樣的環境中發揮最大效用。在這裡,能源供應不再是城市等級,而是「行星等級」的佈局。
xAI:火星的中樞神經系統
不能用管理一座城市的方式來管理整個火星殖民地。xAI 的真正用途,不是搜尋引擎或聊天機器人,而是一套能夠協調整個星球資源與任務的 AI 系統。它將處理遠距工作、機器人力管理、生命維持、供應鏈,以及最終的火星地貌改造。
Neuralink:人類意識的備份計畫
當殖民火星成為一場賭注,人類意識也需要備份。Neuralink 的腦機介面技術,最終目標是讓人類意識得以數位儲存與轉移。即使殖民失敗,馬斯克仍希望人類智慧可以延續。
綜觀這一切,馬斯克打造的不是七間彼此無關的企業,而是一套行星規模的垂直整合系統:
- SpaceX 讓人類登上火星
- Tesla 機器人建設火星基地
- The Boring Company 打造地下城市
- Tesla Energy 提供能源
- Tesla 負責運輸
- xAI 營運指揮中心
- Neuralink 保留人類意識
從火星計畫中學如何創業,給地球企業家的啟示
Jordan Belfort 在電子報的末尾總結寫道,馬斯克的創業思維模式不是科幻小說電影,而是對創業家的深刻啟發。馬斯克不只開公司,而是建構一個相互支援的生態系,包括以下重點:
- 解決未來問題:不針對當前市場,而是提早佈局未來20年的挑戰。
- 讓限制成為優勢:火星的惡劣環境正是創新的來源。
- 極端測試推動產品進化:為火星設計的技術,將在地球上所向披靡。
- 掌控核心技術,避免平台依賴:從火箭到晶片,每個關鍵技術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 副業推動主業:每個「看似分心」的專案,其實都在為主要任務鋪路。
- 建立備援路徑:就算一條路失敗,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到達目的地。
寫下你的「火星任務」
每位企業家與創業者都可以寫下屬於你的「火星任務」那個看似不可能的最終目標,然後開始建構你今天就能打造的技術與資源。「普通公司爭奪市場,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馬斯克的夢不只是移民火星,更是一場激發人類潛力的演習。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