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MicroStrategy 在 2020 年率先購入比特幣、開啟企業財庫布局加密資產的風潮後,越來越多公司開始仿效,試圖透過龐大的募資案進軍虛擬貨幣市場。然而,儘管資金流入金額動輒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加密貨幣價格卻未見明顯推升。這背後究竟隱藏什麼結構性現象?
根據倫敦金融科技分析師 Boaz Sobrado 於 2025 年 7 月 24 日在《The Crypto Treasury Pump: Insiders Cashing Out Billions?》一文中的分析,這些「財庫公司」可能只是加密巨鯨的套利出口。
無條件支持 ETH 的信仰者,俗稱 E 衛兵,在此輪的上市公司 ETH 財庫熱潮中,大力讚揚,認為是 ETH 走入機構採用 ; 若加密財庫真的是加密巨鯨的套利出口,那恐怕真是拜錯了偶像。況且,企求以太坊網路提高使用率,宣揚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 E 衛兵們,若是寄望於機構囤貨,作為精神勝利,也恐是本末倒置。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MicroStrategy 打開財庫買幣的潘朵拉盒子
2020 年,MicroStrategy 率先投入比特幣,透過債務與股權融資方式,成功將傳統金融資本導入加密資產市場。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的策略不僅讓公司積累了大量比特幣,也創造了股票交易溢價空間,讓投資人間接享有比特幣的槓桿曝險。
截至 2025 年初,該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企業比特幣持有者,擁有約 45 萬枚 BTC。然而,在比特幣 ETF 推出後,投資人能直接透過傳統金融工具買入比特幣,理應讓企業財庫模式退燒。事與願違,財庫公司反而愈演愈烈。
財庫公司瘋狂進場,但不是為了買幣?
SharpLink Gaming、Upexi、GameStop、Bit Origin等公司近期皆宣布大規模募資計畫,以建立以太坊、Solana、比特幣甚至狗狗幣的財庫。舉例來說:
SharpLink Gaming:宣布 4.25 億美元私募計畫,轉型為以太坊持幣平台。
Upexi:在 2025 年募集超過 3 億美元,購買約 190 萬枚 Solana。
GameStop:發行 15 億美元可轉換債券以購買 4,710 枚比特幣。
Bit Origin:預計募資 5 億美元建構狗狗幣財庫。
這些公司多數原本非加密相關業務,透過一紙轉型公告即可引爆股價,引來市場強烈關注與投機。
Neuner:這些企業不是買幣,而是幣主套現的橋樑
Crypto Banter 頻道創辦人暨 Onchain Capital 執行長 Ran Neuner 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這些財庫公司並非真正從市場上購幣,而是設計成讓早期持幣者(如風投機構、加密基金)可以將手中的加密資產轉換為股票的套利工具。
流程如下:
持幣者將ETH、SOL或其他幣貢獻給公司。
換得與加密資產價值相當的股份。
公司一經上市或公告,股票溢價交易(常見為 2–4 倍淨資產)。
原始幣主出售部分股票,收回原本投入的加密資產,還額外獲利。
Neuner直言:「這是加密圈高階玩家將資產以高價轉賣給傳統金融散戶的一種方式,而且不會直接推高幣價,也不需面對市場波動或法規稽查。」
數字錯位:Upexi 與 SharpLink 案例揭示虛構式「買幣」
Upexi 聲稱購入 190 萬枚 Solana,但資料顯示,多數代幣可能並非透過公開市場購買,而是以鎖倉折扣形式獲得,甚至來自現有加密投資人轉換而來。股東結構也顯示出熟悉的身影,例如 Arrington Capital、Electric Capital 與 Pantera 等知名加密基金,這些公司本身就持有大量加密貨幣。
Neuner 指出:「他們並未投入新資金,只是把原本的幣拿來換股份,再利用股市上的溢價套利。」
財庫公司讓散戶買了「虛擬加密資產」的溢價幻象
財庫公司股票常以遠高於實際持幣價值的價格交易。例如,一間擁有等值 1 億美元以太坊的公司,其股票總市值可能超過4億美元。散戶進場時,實際上是在以 3 至 4 倍的溢價「間接持幣」,完全忽略了直接買幣的低成本替代方案。
Neuner 警告:「現在 ETH 價格 3.5 萬美元,有人寧願花這個價格買一間間接持幣的公司股份,而非直接在 Coinbase 上買幣。這就是泡沫。」
這波泡沫為何終將破裂?歷史已多次驗證
過去兩次加密市場崩盤皆由槓桿與結構性資金重組引爆:
2017年:ICO(首次代幣發行)泡沫崩潰。
2021年:Luna、FTX等機構以算法穩定幣和槓桿操作崩盤。
Neuner 預測,若財庫公司持續擴張,終將重演相似戲碼。當市場轉為空頭,這些股票不再溢價,反而可能折價交易,持股散戶承擔最大損失。
真正推動幣價的力量,仍在現貨與 ETF 市場
儘管財庫公司新聞聲量驚人,但對加密幣價的實際影響仍屬邊緣。Neuner 認為,真正具有推升效果的是:
ETF 的實質買盤。
機構投資人的直接部署。
去中心化應用的實際用戶成長。
他總結:「財庫公司只是金融工程的產物,是將加密圈既有財富轉移給傳統市場散戶的機制,與真正的加密價值創造關係不大。」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加密資產正逐漸融入傳統金融框架,知名投資人 Cathie Wood 最新發文指出,Robinhood 針對加密轉帳提供 2% 獎勵,而風投機構與其他投資人也正在將質押中的 ETH 轉入所謂的「去中心化資產財庫(DATs)」,以在解鎖期後翻倍回報。這場由 ETH unstaking 熱潮帶動的策略轉向,顯示加密市場正快速與金融傳統接軌。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Robinhood 推出 2% 獎勵,吸引用戶轉入加密資產
Cathie Wood 在 X(前 Twitter)發文表示,Robinhood 針對加密貨幣轉帳提供 2% 獎勵,這一舉措不僅提升平台吸引力,也可能刺激資金重新流入加密市場。這項新政策也與近期 ETH 解質押需求激增的趨勢相呼應。
背景資訊:Robinhood 為推廣其平台,在 2025 年 3 月 14 日至 3 月 31 日期間舉辦限時活動,只要符合條件的用戶完成 ACATS(自動客戶帳戶轉移服務)轉帳,Robinhood 將根據「淨轉入資產價值」給予 2% 的現金獎勵。
資金轉向「DATs」:風投機構的新遊戲規則
根據 Wood 的說法,許多風險投資公司與機構投資人正在將質押的 ETH 轉入稱為「去中心化資產財庫(Decentralized Asset Treasuries, DATs)」的公司。這類公司允許投資人在解鎖期後將資產倍增。類似 MicroStrategy($MSTR)與 BMNR 這樣的財庫股也成為傳統理財顧問替客戶建立 BTC 與 ETH 部位的方式,代表加密投資正悄然被納入正規金融資產組合。
ETH 解質押激增:資金為何出逃質押合約?
從圖表來看,近兩週內 Ethereum 的退出質押排隊時間出現明顯飆升。方舟投資研究員 Brett Winton 也在社群上提問:「為何最近會有如此龐大的 unstaking 需求?」這一變化可能與投資人將資金轉移至 DATs 或其他高報酬工具有關。質押獎勵的吸引力逐漸減弱,與其鎖倉等待回報,不如轉進回報更快的資產類型。
擴張中的「虛假成長」?80 億泡沫疑慮浮現
根據《Forbes》2025 年 7 月 24 日報導,一些所謂的「加密財庫公司」,如 SharpLink Gaming,實際上並未購買新的 ETH,而是將現有資產進行再分配。這意味著所謂的資產成長其實是建立在股份價值膨脹上,而非實質資本增加。該報導推測,這種操作可能導致一場規模高達 80 億美元的市值泡沫。
主流金融大門將開:比特幣 ETF 或於年底進軍美國四大券商
Bitwise 投資長表示,主流金融機構如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瑞銀(UBS),預計在 2025 年底前開放比特幣 ETF 交易。這對市場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意味著更多合規資金將可合法流入加密領域,與 Cathie Wood 所提「財庫股票作為投資橋梁」的觀點相互呼應。
從 Robinhood 的激勵政策,到機構投資人將 ETH 移至財庫平台,再到主流券商考慮開放 BTC ETF,加密世界與傳統金融正迅速融合。這場趨勢不僅改變資金流向,也重塑未來資產配置的邏輯。而未來幾個月內,解質押資金將何去何從,將成為觀察這場資產重組潮的關鍵指標。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轉型為以太坊儲備公司的美國線上遊戲公司 SharpLink ,宣布聘請貝萊德前數位資產策略主管 Joseph Chalom 加入成為共同執行長,提升其在數位資產採購與管理上的競爭力。幣圈原生勢力與傳統金融精英的融合,正在重新定義以太坊儲備新格局。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貝萊德高管加入以太坊儲備公司 SharpLink
Joseph Chalom 在貝萊德 (BlackRock) 工作長達二十年,負責管理公司在數位資產、數據和技術生態系統方面的策略。根據彭博社報導,在 Chalom 的領導下,貝萊德推出了 iShares 以太坊信託 ETF(ETHA,資產管理規模超過 870 億美元)、iShares 比特幣信託 ETF(IBIT,資產管理規模超過 100 億美元)以及以太坊上第一個代幣化國庫基金 (BUIDL),並使其成為最大的數位資產管理公司。
Chalom 將加入 SharpLink 擔任共同執行長,與現任執行長 Rob Phythian 共同領導公司。 Phythian 將於下個季度轉任公司總裁,同時保留其董事會成員的職位。
SharpLink 董事長、以太坊聯合創始人、Consensys 創始人兼執行長 Joseph Lubin 表示:
「世界上很少有高管能像 Joseph 一樣,在推動機構對數位資產的採用方面發揮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他率先帶領貝萊德戰略性地進入該領域。他加入 SharpLink 的決定,充分肯定了我們 ETH 財務戰略以及推動以太坊在全球數位深刻變革的願景。」
幣圈與華爾街合力打造 SharpLink 的以太坊儲備王國
繼 Michael Saylor 的微策略 Strategy (原名 MicroStrategy) 引領比特幣儲備後,以太坊儲備公司接棒成為近期的熱點,由 Tom Lee 領軍的比特幣礦商 BitMine和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Joe Lubin 領導的美國線上遊戲公司 SharpLink 瘋狂掃貨,根據 strategicethreserve 的統計,這些機構持有的 ETH 已佔以太坊總量的 1.91%。
在 SharpLink 和 BitMine 兩家公司瘋狂掃貨,爭相搶佔以太坊儲備公司王位的同時,也掀起了一場關於幣圈原生人馬和華爾街大佬何者為優的討論。
如今在 Joseph Chalom 的加入下,SharpLink 除了依靠其在以太坊的人脈,有機會以更低的價格買入 ETH,還有華爾街資深人士為其管理數位資產,與 BitMine 之間的較勁,似乎又更上一層樓。
(幣圈與華爾街同台競演,以太坊界的微策略是SharpLink還是BitMine?)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