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突破 120,000 美元,標誌著機構投資者大規模拋售。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隨著比特幣(BTC)即將突破12萬美元(約合1.668億韓元),部分長期持有者的獲利回吐行為被捕捉到,向市場發出複雜訊號。在這輪急劇上漲中出現的這種拋售,是否僅僅是自然的利潤回收,還是預示著更大的調整,業界正密切關注。

鏈上分析公司加密量(CryptoQuant)分析稱,在比特幣主要阻力位,長期持有者正減少淨持倉量,轉為"淨賣出"。特別是美國大型加密貨幣金融公司銀河數字(Galaxy Digital)處置了約8萬個BTC的情況被曝光,引發機構投資者可能撤離的猜測。從這是一個更為結構化資金的流動來看,市場所受的心理衝擊並不小。

加密量認為,銀河數字此次的賣出行為可能會引發其他大型錢包的額外拋售。過去在牛市頂峰時,大型持有者的同步拋售曾導致後續價格急劇下跌,這也是市場對此次動向如此敏感的原因。

美國投資者需求的放緩也成為一個值得警惕的因素。加密量根據Coinbase溢價指數的下跌趨勢指出,美國基礎交易者並未積極購買比特幣。目前的溢價(美國交易所價格 - 全球價格)仍處於正值區間,但已經比過去價格低於10.5萬美元(約合1.46億韓元)時的水平有所收縮。這表明美國投資者正採取更被動的策略,等待調整區間而非在高點買入。

儘管存在這些警戒訊號,但並非所有目光都僅盯著下跌。加密貨幣交易公司Vtrader的創始人史蒂夫·格雷戈裡(Steve Gregory)仍將比特幣的基本面分析為牛市結構。他基於最近的全球流動性指標和貿易利好表示,"本週內有可能突破13.9萬美元(約合1.93億韓元)",並主張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格雷戈裡特別關注全球M2(廣義貨幣供應量)與比特幣供應量的比率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流通的M2約為比特幣每個570萬美元(約合7.92億韓元),這種觀點認為比特幣正被視為金融流動性的指標。

從比特幣未來價格走勢來看,市場仍處於緊張狀態,這取決於長期持有者的拋售強度和美國需求的恢復。不過,另一方面,基於流動性的強勁上漲動力仍然存在,拋售與買入的平衡將成為決定未來方向的關鍵變數。

<版權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經授權轉載和重新分發>

#比特幣#加密量#銀河數字#鏈上分析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