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頁報告終結監管模糊,白宮拋出五大定論與兩個懸念

SEC、CFTC 獲尚方寶劍,限時 “安全港” 為加密項目開閘放行。

作者:Ethan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美東時間 7 月 30 日,白宮《數字資產政策報告》正式發佈。本文以速覽方式梳理五大定論兩個懸念,並給出監管與業務層面的落地影響與下一步觀察點。(本文所引報告為官方版本

五大定論

1)穩定幣 “走支付通道”,明確定義與監管邊界:

報告給出 “支付穩定幣” 的法定定義:用於支付/清算、可按固定金額兌回,且 “不是國家法幣、不是存款、也不是證券”;同時將(經許可的)穩定幣發行方明確定義為《銀行保密法》(BSA)下的 “金融機構”,並要求境外發行方在涉美執法場景下依法執行凍結/沒收等命令。這意味著穩定幣被納入支付與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框架,而非證券發行通道。

2)銀行 “解凍” 與接入提速:

監管前置報備與聯署 “風險” 警示被撤回,“聲譽風險” 不再作為檢查項。主賬戶(master account)申請要給出明確時限,逾期可 “視同批准”;且不得僅因涉數字資產業務而否定資格。對行業而言,這直接關係到銀行託管、清算與支付的可得性與可預期性。

3)市場結構給出 “工具箱”:

SEC/CFTC 被建議用規則制定與豁免權,為功能尚未完全實現或尚未充分去中心化的項目提供限時 “安全港”/豁免對與投資合同無關、或在特定條件下不構成證券的數字資產,建議允許其在非 SEC 註冊平臺上交易(配套條件下);並探索監管沙盒,設置清晰准入、畢業路徑。該思路旨在把融資、交易、託管、清算各環節有序納管,避免 “一刀切”。

4)稅收路徑:把數字資產 “寫進法條”,補齊洗售等關鍵規則。

工作組建議國會:將數字資產作為新的資產範疇納入經改造的證券/商品稅制條款;把 “洗售規則”(§1091) 與 “構成性賣出”(§1259) 拓展適用至數字資產;對支付穩定幣,傾向按債務工具路徑討論並豁免/優化相關洗售與反不記名債券條款的適用,以避免日常支付環節產生不必要的合規摩擦。

5)國家層面的 “比特幣儲備/數字資產庫存” 進入 “制度化” 推進:

財政部已就如何在不增加納稅人負擔(預算中性)的前提下逐步增持、託管安全與操作路徑向白宮報送考慮事項,下一步將與白宮及工作組推進 “儲備與庫存” 的落地。報告文本未披露任何持倉規模或時間表

兩個懸念

懸念 A:美國 “比特幣家底” 仍未給出具體數值。

儘管 “戰略比特幣儲備/數字資產庫存” 的機制與分工已寫入,報告未公佈聯邦政府當前可動用的 BTC 餘額,亦未給出定期披露口徑。白宮同步發佈的事實清單與多家媒體的當日解讀,也均未出現可核驗的餘額/採購節奏細節。後續若財政部補充披露,將是行情與政策跟蹤的焦點。

懸念 B:跨境互認與等效性細則。

報告強調全球監管碎片化會削弱穩定幣作為 “貨幣工具” 的可靠性,並提出在支付、互操作、治理、隱私等方面需要協調,但對跨境牌照互認/等效性操作級安排仍留白,意味著發行方與跨境平臺短期內仍需按各地規則分別合規。

為何重要?又影響誰?

報告首先把穩定幣的監管邊界從 “能否發行”明確為 “如何作為支付工具合規運行”。

對發行方而言,只要按支付與 BSA 體系完善儲備質量與透明度、建立兌付承諾,並預置對涉美凍結與扣押命令的響應流程,支付與清結算類產品就有了可操作的合規路徑。與此同時,銀行端的不確定性顯著下降:前置性報備與 “聲譽風險” 障礙被移除,主賬戶申請被要求設定明確時限並在逾期情況下視同批准,託管、代收付與鏈上支付等業務因此獲得重啟與擴張空間。在資本市場層面,限時安全港/沙盒與交易平臺適配機制,為逐步交付功能或漸進去中心化的項目提供了 “試運行—披露—畢業” 的制度通道,降低了 “未上路先違規” 的結構性風險。

在具體主體的應對上,穩定幣發行方需要沿支付工具路線補齊儲備披露、月度報告與兌付承諾,並把跨境執法協同嵌入內控流程。銀行與託管機構應同步評估託管業務恢復與鏈上支付擴展的可行性,推進主賬戶申請,完善風控口徑,並關注第三方/分託管與技術最佳實踐的更新。交易平臺與開發者可圍繞安全港/沙盒的門檻、期限與 “畢業路徑”,提前準備代幣經濟、治理權限、升級與應急機制等信息披露材料,匹配合規要求。稅務與財務團隊則需預研洗售與構成性賣出等規則的適用邊界,完善加密借貸與穩定幣稅性的處理,並按時間表改造 1099 報送與成本基礎系統,確保報稅與稽核鏈路順暢。

下一步觀察(要看哪?)

接下來要看的,是原則到操作的落地節奏,核心集中在四條線:

第一,銀行端口徑。聯儲、OCC 與 FDIC 需把 “主賬戶” 審批的時限與逾期視同批准寫成可執行流程,同時明確不得因 “涉數字資產業務” 而一刀切拒絕;並將受理量、平均時長等統計對外披露。與此同步,檢查手冊中關於聲譽風險的表述應當徹底剔除,避免事實上的 “勸退”。

第二,市場結構試點。SEC/CFTC 有望就安全港/沙盒啟動徵求意見或小範圍試點,並細化非證券類數字資產與傳統證券並行交易的 ATS/經紀商/託管/轉讓代理等操作規範與披露要求,給出清晰的 “准入—試運行—畢業” 路徑。

第三,國家數字資產儲備的 “操作化”。財政部需推出來源接收、託管架構、會計與治理的一整套流程,並決定是否建立定期披露口徑與節奏。這將直接影響市場對 “家底” 與政策確定性的預期。

第四,國會協同。立法層面將推動穩定幣(GENIUS 的實施配套)CLARITY(市場結構)以及反 CBDC 路徑的後續協商與落地;報告態度已明確——不推進 CBDC

哪一條先落地,將決定資金 “卡口” 解除的先後順序;若主賬戶市場結構工具率先明朗,法幣出入金與合規流動性將最先受益。

結語

這份 166 頁的報告把美國數字資產政策從 “模糊地帶” 推入 “可操作區”其主線清晰:以支付穩定幣與 BSA 為骨架,恢復銀行端接入能力,依託 SEC/CFTC 的規則工具完善市場結構,以漸進式稅制補齊制度空白,並明確不推進 CBDC。

與此同時,懸而未決的不是態度,而是執行:主賬戶與安全港/沙盒的具體規則、跨境等效的技術口徑,以及 “國家數字資產儲備” 是否建立披露機制。未來幾個月,這些細則的落地速度,將決定美國合規市場化的節奏與美元穩定幣的外溢效應。

總的來說,路線清楚、紅線明確,市場還在等一個 “可被驗證的時間表”。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