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硬剛 Tether?深入解讀 Circle 推出的新公鏈 Arc 及未來競爭格局

Arc 採用了一套既類似又區別於以 USDT 為核心的區塊鏈方案(如由 Tether 支持的 Stable 和 Plasma)的運營策略。

原文:: : [Issue] Circle Unveils Arc: A Similar Yet Different Playbook from Tether

作者:100y.eth,Four Pillars

編譯:Tim,PANews

封面:Circle

要點總結

2025 年 8 月 13 日,Circle 正式推出其自主研發的 Arc 公鏈:一個專為 USDC 穩定幣構建的 Layer1 底層網絡。在近期穩定幣指標激增的背景下,Arc 的發佈引起廣泛關注,標誌著 Circle 正式加入發行專屬區塊鏈的趨勢浪潮。

Arc 致力於讓企業及機構在遵循監管要求的同時更無縫地接入區塊鏈基礎設施,具體通過三大核心能力實現:1)以 USDC 穩定幣作為 Gas 代幣;2)基於 Malachite 共識算法提供高擴展性與瞬時交易確認;3)支持用戶自主啟用的可選隱私功能。

Arc 採用了一套既類似又區別於以 USDT 為核心的區塊鏈方案(如由 Tether 支持的 Stable 和 Plasma)的運營策略。其主要差異化優勢體現在:

Arc 的出現為行業帶來了重大影響。本文深入探討了:1)Tether 與 Circle 在穩定幣網絡領域的不同發展方向;2)Circle 與 Tether 的競爭是否會加劇;3)Codex、1Money Network 等其他網絡的動態;4)Arc 真正的對手是否會是 Tempo 而非 Stable 或 Plasma。

1.Circle 剛推出 Arc

來源:Circle

2025 年 8 月 13 日,Circle 在二季度財報中宣佈推出其自主研發的 USDC 原生 L1 區塊鏈 Arc,並同步發佈輕量版技術文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稍早數小時,全球最大支付服務提供商 Stripe 亦正式推出其 L1 區塊鏈 Tempo。兩大金融科技巨頭在同日相繼發佈專屬區塊鏈,使得 2025 年 8 月 13 日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Circle 公司推出的 Arc 之所以引發如此高的關注,是因為近期穩定幣領域已成為加密社區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 Tether 首席執行官和 Bitfinex 投資的穩定幣網絡項目 Stable 與 Plasma 的引領下,包括 Codex、1Money Network 在內的多個新型 L1 公鏈正在專為穩定幣量身定製開發。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密社區對 Circle 是否會有相關舉措的期待日益高漲,如今 Circle 終於揭曉了 Arc。

所以說,Circle 今天發佈的 Arc,僅僅是又一個專門服務 USDC 的第一層網絡,與近期湧現的各類穩定幣網絡並無區別;還是說它帶來了與其他項目截然不同的差異化玩法?

2.Arc 是什麼?

來源:Arc

2.1 USDC 專用鏈

在探討 Arc 與其他穩定幣網絡的異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Arc 本身。

Arc 是一條專為 USDC 打造的、兼容 EVM 的區塊鏈。其目標是讓企業與機構在具備可擴展性的基礎設施上進行多元化金融活動時,能夠使用穩定幣支付可預測的網絡費用,同時享受用戶可選加入的隱私功能。為實現這一目標,Arc 提供以下核心特性:

  • USDC 作為原生 GAS 代幣:允許用戶使用 USDC 作為所有交易的默認 GAS 代幣,從而支付低波動性且可預測的費用。
  • 確定的即時終局性:通過 Malachite 共識算法賦予交易在不到一秒內的終局性,提供高度可擴展的基礎設施。
  • 可選隱私方案:通過整合隱私保護技術,提供可自定義的透明度選項。該方案專為敏感交易場景設計,核心宗旨在於既滿足企業與監管機構的合規性監管要求,又能有效支持交易監控體系的運作。

2.2 默認 GAS 代幣為 USDC,可用其他任意代幣支付

Arc 平臺默認將所有交易手續費設定為 USDC 穩定幣,並採用 EIP-1559 費用模型。

Arc 對 EIP-1559 模型進行了多項改進。首先是引入"手續費平滑機制":該機制採用指數加權移動均值算法,通過綜合考量過往及近期區塊的手續費數據(較舊數據權重呈指數級遞減,近期數據權重遞增)來確定後續區塊的手續費。傳統 EIP-1559 在確定下一區塊的基費時僅參考前一區塊的使用情況,而 Arc 改進版則通過納入包含前一區塊在內的多個歷史區塊使用數據,顯著平抑了基費的波動性。第二項改進是"基費封頂機制",該機制為基費設置了固定上限,確保即使在 Arc 網絡擁堵期間手續費也不會無上限增長。

Circle Paymaster ,來源:Circle

Arc 不僅支持 USDC,還允許使用多種穩定價值代幣作為費用代幣,包括與其他國家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存款代幣和央行數字貨幣。這一功能與 Circle 的支付託管服務相關聯。

Circle Paymaster 最初是一項基於 ERC-4337 標準的功能,它允許用戶在其他 EVM 區塊鏈上使用 USDC 支付交易手續費,而無需使用該鏈的原生代幣。然而,由於 Arc 默認採用 USDC 作為手續費代幣,因此使用該支付主功能反而可以實現用除 USDC 外的其他代幣支付交易費。

ERC-4337 標準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賬戶抽象協議,它在不改變以太坊底層協議的前提下,新增了 Entrypoint、Bundler 和 Paymaster 功能模塊,大幅降低了賬戶抽象的實現門檻。在該協議中,用戶不再直接簽署交易,而是簽署名為 UserOp 的獨立對象。這些 UserOp 被存儲於獨立的鏈下內存池,而非以太坊官方內存池。Bundler 會驗證這些 UserOp 並將其打包成單筆捆綁交易,隨後發送至名為 Entrypoint 的智能合約。入口合約一次性完成所有 UserOp 的驗證執行與 Gas 費結算,此時 Paymaster 模塊允許用戶使用其他代幣支付 Gas 費用。

如我們所見,Arc 的費用模式讓企業機構用戶無需持有 ETH、SOL 等高度波動的代幣來支付交易費,同時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的波動性。這不僅提升了業務可預測性,還顯著簡化了企業的財務核算流程。

在 Arc 的早期發展階段,收取的費用將注入 Arc 鏈上金庫,以支持網絡的長期發展。

2.3 由 Malachite 支持的確定的即時最終性

區塊鏈網絡要成為現實世界的金融體系,必須滿足兩個主要條件:第一是高擴展性以處理大量交易,第二是不依賴概率的即時交易最終性。為實現這一目標,Arc 引入了 Informal Systems 的開發人員加入團隊,並採用 Malachite 共識算法。

Informal Systems 是一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基礎設施公司,長期深度參與 Cosmos 生態建設,主導協議設計與開發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團隊此前曾在 Tendermint 與 Interchain Foundation 共事,因此他們在基於 Tendermint BFT 共識協議的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積累。簡言之,Informal Systems 是延續 Tendermint 技術的核心團隊,當前正推動其繼任者 CometBFT 的發展。

Malachite 是由 Informal Systems 開發的一款基於 Rust 語言的高性能 BFT 共識引擎。Informal Systems 的 Malachite 團隊已加入 Circle 公司,共同構建支撐 Arc 項目的核心共識算法。

來源:Informal Systems

與現有的 CometBFT 相比,Malachite 通過移除非必要組件並精簡內核,實現了模塊簡化。因此,Malachite 的核心庫最終由三個模塊構成。

  • Vote Keeper:從網絡參與者處收集投票並追蹤法定人數進展
  • Round State Machine:實現 Tendermint 投票輪次的核心邏輯
  • Driver:在多個輪次中操作狀態機

由於該庫既不對執行環境做出假設,也不限定所連接的應用程序類型,其優勢在於能提供高度通用的共識 API 接口。

Malachite 不僅提供了簡單的共識庫,還提供了一個引擎,讓開發人員能夠輕鬆構建生產節點。該技術還包含了以下功能:

  • 同步:共識過程中區塊提議與投票數據的同步
  • 預寫日誌:故障恢復與數據完整性保障
  • P2P&Gossip 通訊:區塊、交易及投票消息在節點間的傳播
  • ​​節點發現:尋找網絡中的其他節點​​
  • 功能模塊:區塊創建與執行邏輯,以及交易內存池
來源:Arc

得益於基於 Rust 的實現機制和精簡模塊化設計,Malachite 在基準測試中展現出卓越性能,為 Arc 的可擴展性奠定了根基。在含 20 個地理分佈式驗證節點的測試中,Arc 實現了每秒 3000 筆交易處理量,並在 350 毫秒內達成終局性。此外,由於 Malachite 核心採用 Tendermint BFT 共識機制,該系統可提供即時終局性保障。

2.4 實現敏感信息保護與監管合規性的可選隱私方案

一個能保護用戶敏感交易信息、同時允許監管方在必要時查看賬戶交易信息的隱私功能,是現實世界金融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環。為實現這一目標,Arc 計劃在主網上線後的升級中新增可選的隱私保護功能。

在早期隱私路線圖中,Arc 將推出"機密轉賬"功能。該功能將隱藏交易金額但公開地址,以便監管機構和分析工具進行追蹤,其目標是保持與現有區塊鏈分析和監控系統的兼容性。特別是通過引入"查看密鑰",該機制允許審計方、監管方等經批准的第三方獲取特定交易數據的只讀訪問權限,Arc 可確保合規性。對機構而言,此項技術使其能全面掌握客戶的所有交易細節,從而滿足交易監控、《資金轉移規則》等監管要求。

為實現這一目標,Arc 將提供一個 EVM 預編譯合約,使智能合約能夠與密碼學後端進行交互。該後端將率先採用可信執行環境技術,以實現快速且可驗證的隱私交易,這與眾多現有隱私解決方案形成顯著區別。未來,Arc 計劃整合除 TEE 之外的多重密碼學技術,包括零知識證明、全同態加密和安全多方計算。

在未來的隱私技術路線圖中,Arc 計劃突破簡單的加密交易功能,升級支持"隱私狀態"與"機密計算"技術,從而支持高級隱私應用場景,例如:

  • 隱私訂單簿:在交易所中維護訂單簿狀態但不對外披露。
  • 金融交易協議:讓交易協定條款保密
  • 自動化資金管理:企業資金管理邏輯對外保密

3. 與 Tether 既相似又不同的劇本

這次 Circle 推出的 Arc 方案與 Tether 支持的、專注於 USDT 的網絡(如 Stable 和 Plasma)極為相似卻又有所不同。

3.1 相同的劇本

3.1.1 專注穩定幣的特性

Stable 與 Plasma 是專為 USDT 設計的區塊鏈網絡,其核心特點包括:支持使用 USDT 作為默認 GAS 代幣,通過底層優化實現高擴展性,並計劃提供可選的隱私保護功能。此外,該網絡對簡單的 USDT 轉賬交易實行零手續費政策。

對熟悉 Stable 和 Plasma 的讀者來說,乍看 Circle 的 Arc 協議時可能會立刻冒出這個念頭:"等等,這不就是把 Stable 或 Plasma 的功能套用在 USDC 上嗎?" 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 Arc 的三大核心功能:1)使用 USDC 作為手續費代幣,2)選擇性隱私保護,3)高擴展性,與前兩者的關鍵特性幾乎別無二致。

此處的關鍵區別在於:Circle 的 Arc 鏈僅支持使用 USDC 作為支付手續費的代幣,並且對於 USDC 轉賬交易不提供免手續費政策。

3.1.2 隱私仍然被置於次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 Circle 旗下的 Arc 鏈,Stable 和 Plasma 也計劃為用戶數據保護和法規遵從性提供選擇性隱私功能。但這些功能仍在積極研發階段,在首次主網上線時暫不提供支持。這主要是因為立即引入隱私功能面臨技術層面的複雜挑戰。目前尚不確定哪家穩定幣網絡會率先落地可選隱私功能,即使實現該功能後,從用戶、企業和監管機構的多重視角來看,實際使用體驗如何仍有待觀察。

3.2 Arc 自己的劇本

細看一下,Arc 似乎只是又一個支持 USDC 的穩定幣網絡,但它實則擁有一套獨特設計,使其區別於現有的穩定幣網絡。

3.2.1 集成 Circle 產品線

來源:Circle

與其他穩定幣網絡相比,Arc 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能夠與 Circle 提供的其他服務靈活集成。在眾多穩定幣發行方中,Circle 以垂直整合全方位穩定幣相關服務而聞名。通過與以下功能集成,Arc 可為 USDC 和 EURC 持有者提供顯著優化的用戶體驗:

  • USYC:一款由美國短期國債支持的機構級貨幣市場基金代幣。USYC 代幣將在 Arc 平臺上線的首日獲得支持,用戶不僅可質押 USYC,還能利用 Arc 平臺上各類機構級生息代幣獲取收益。
  • Circle 支付網絡:一套基於穩定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全球支付系統,可將其簡單理解為 Web3 版的 SWIFT 系統。Arc 網絡正式啟動後,接入 CPN 網絡的機構便可在該平臺上完成穩定幣交易結算。
  • Circle Mint:該平臺支持 USDC 和 EURC 發行方輕鬆鑄造及贖回穩定幣。未來用戶將能通過 Arc 平臺上的 Circle Mint 功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直接鑄造和贖回 USDC 與 EURC。
  • Circle 錢包:​​使企業能夠輕鬆將 Web3 錢包集成到其產品中的基礎設施,同時基於 Arc 鏈的資產也將被納入集成範圍。​​
  • Circle Contracts:一個用於部署、管理及監控各類基於穩定幣服務的智能合約平臺。由於 Arc 是兼容以太坊虛擬機的網絡,可立即利用該功能實現落地應用。
  • CCTP:一種跨鏈傳輸協議,可作為連接基礎設施,支持用戶在多種網絡間便捷地進行 USDC 與 EURC 的跨鏈轉移。Arc 將能夠與數十條區塊鏈網絡交互,並通過 CCTP 實現資金轉移。憑藉 Arc 亞秒級交易確認的特性,跨鏈至其他網絡的速度將顯著提升。
  • Circle Gateway:該服務可聚合用戶分散在不同網絡中的 USDC 餘額,形成統一的總餘額,並支持在需要時實現跨鏈即時調用。用戶藉此能在 Arc 及其他公鏈之間便捷管理資產。
  • Circle Paymaster:正如之前討論的,該功能支持用戶使用除 USDC 之外的其他代幣支付交易手續費,或在 Arc 上使用燃料費贊助功能。

3.2.2 監管友好型方案

與 USDT 不同,Circle 發行的 USDC 不僅符合美國《GENIUS 法案》且業務以美國市場為主要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研讀 Arc 的精簡版技術白皮書可以發現,Circle 在構建 Arc 時對監管因素給予了高度重視。

來源:BIS

例如,Arc 技術白皮書兩次引用了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

​​第一處引用​​強調 Arc 的所有交易都具備即時最終性,這符合國際清算銀行在 2012 年發佈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中的原則 8:結算最終性​​。

​​第二處引用​​指出,Arc 的許可驗證者集在依據國際清算銀行於 2022 年發佈的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加密資產風險審慎處理框架”​​ 下可能具有優勢。

因此顯然,Arc 的設計初衷不僅是作為 USDC 的 Web3 網絡,其諸多監管元素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3.2.3 內置外匯引擎

Arc 的技術路線圖計劃將一套機構級外匯引擎直接內置於其網絡中。該外匯引擎將支持交易雙方高效安全地全天候在不同國家之間完成外匯結算。

除基於智能合約的交易外,該系統還將集成鏈下報價請求(RFQ)機制,使機構投資者能夠向做市商獲取外匯報價、比較價格並迅速執行交易。該外匯引擎可支撐多樣化的外匯相關服務,包括跨境支付、外匯對沖、自動化法幣/加密貨幣兌換通道以及穩定幣期貨市場等。

4. 最後的思考

  • Tether 與 Circle 在穩定幣網絡戰略上的分歧已然顯現:Tether 選擇支持 Stable、Plasma 等外部項目構建 USDT 專屬網絡,而 Circle 則致力於自建 USDT 生態網絡。兩種路徑各具優劣,Tether 模式能使專注 USDT 的網絡快速擴張生態,避免過度受 Tether 企業治理牽制,但很難與 Tether 戰略完全吻合,可能導致生態碎片化;反觀 Circle 通過產品高度整合能提供更完整的用戶體驗,但因嚴格遵循公司治理與合規要求,Arc 生態發展速度或將受限。兩種模式的成敗,終將由時間與市場給出答案。
  • ​​關於 Circle 與 Tether 的競爭是否會加劇?​​:一些人可能會將 Circle 推出專注於 USDC 的這條新公鏈視為 Circl 與 Tether 之間競爭加劇的信號。雖然這是一個合理的論點,但它多少有些​​過於單一​​。Arc 的推出,其意義更在於更​​無縫地連接並增強 Circle 現有的產品​​組合,而不是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Circle 與 Tether 之間的競爭本已激烈,Arc 的推出預計並​​不會顯著加深這種競爭​​。Arc ​真正的競爭對手​​可能更接近 Stripe 的 Tempo,而不是 Stable 或 Plasma 平臺。
  • Codex 和 1Money Network 的未來走向如何?:在 Circle 宣佈推出 Arc 網絡之前,市場缺乏專門獨立發行 USDC 的穩定幣網絡,這使得 Codex 和 1Money Network 獲得了大量關注。這兩條均專注於穩定幣的區塊鏈中,Codex 獲得了 Circle Ventures 的戰略投資並支持 USDC 原生髮行,而 1Money Network 是 Circle Alliance 合作伙伴且運用 Circle Mint 功能。但隨著 Circle 的正式入場,這些項目在加密社區的市場關注度方面恐將處於劣勢,它們後續會採取何種市場進入策略目前尚不清楚。
  • ​​Arc 的競爭對手是 Tempo 嗎?來自 Paxos 的 Chuk 提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我想在這裡分享一下。​​他的推文將 Circle 的 Arc 與 Stripe 的 Tempo 進行了比較,指出兩者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和立足點​​,Stripe 是進攻,Circle 是防守。而這些差異增加了它們各自的成功可能性。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