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Web3 不再強調 Web3:胖企鵝手遊「Pudgy Party」重塑 NFT 專案商業模式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本文轉載自 深潮 TechFlow《當 Pudgy Penguins 做了個「不帶加密」的遊戲》

在一個人人都在喊「Web3」的時代,最成功的可能是那個不提「Web3」的。

兩個月前,Pudgy Penguins 的小企鵝剛在那斯達克敲了鐘。各大圈內外機構,如 Coinbase 和 VanEck 等,還為它集體換過頭像。

似乎對小企鵝來說,將自己的 IP 傳播更廣,成為了這個圈內為數不多倖存的 NFT 項目發展主線。

而在 8 月 30 日,Pudgy Penguins 的新遊戲 Pudgy Party 上線各大手機遊戲商店,更進一步將自己的 IP 也遊戲化了。同時,據一些海外 KOL 分析,該遊戲登陸商店後,一度來到了免費遊戲榜的前 10 名。

小編最近也下載了這個遊戲試了下,發現它和上個週期刻意強調加密和遊戲融合的鏈遊有著很大的區別:

Pudgy Party 裡沒有錢包連結、沒有 NFT 商城、沒有鏈上代幣獎勵…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手機派對遊戲,和你從 App Store 隨便下載的休閒遊戲沒什麼兩樣。

更有意思的是,遊戲還挺好玩的。

如果你玩過糖豆人,那肯定在進入遊戲介面時會會心一笑,一個多人互相競爭闖關活到最後的小遊戲,輕鬆休閒沒有任何「打金」的氣息,純淨到甚至沒有加密味。

一個 NFT 專案做了一個完全不提 NFT 的遊戲,在體驗了一陣子後,我也想聊聊這個「不太 Web3」的 Web3 遊戲。

沒有鏈,只有玩

打開 Pudgy Party,第一個反應是錢包連接在哪?沒有。

那 NFT Marketplace 呢?也沒有。代幣獎勵系統?還是沒有。

作為對比,上個週期的鏈遊標竿 Axie Infinity,你需要先買三隻 NFT 寵物才能開始遊戲。StepN 需要買 NFT 鞋子。即便是相對「輕度」的鏈遊,至少也會在顯眼位置放個「Connect Wallet」按鈕。

如果不是 Pudgy Penguins 標誌性的小企鵝形象出現在遊戲裡,你可能會以為這就是個普通的派對遊戲。

點擊「Play」,幾秒鐘配對後,你就會和其他 19 個玩家一起進入第一輪遊戲。每個人控制一隻憨態可掬的企鵝,在各種奇奇怪怪的關卡裡比賽。

從體驗來看,這是一個純休閒 + 小企鵝 IP 的遊戲。

例如一個典型的障礙賽跑關卡,20 隻企鵝就是 20 個玩家,在一條充滿陷阱的賽道上狂奔,前面是旋轉大錘、移動的平台、突然倒塌的地板。你要做的就是別掉下去,跑到終點就行。

但當20隻企鵝擠在一起時,場面就變得特別混亂又好笑:有人被槌子掄飛,有人在獨木橋上被擠下去,還有人明明快到終點了卻踩空掉落。

是那種輕和鏈遊這兩個字不沾邊的輕鬆。

第一,沒有段位壓力。遊戲雖然有等級系統,但純粹是為了解鎖新的企鵝造型和動作表情,不影響配對;

第二,輸了也有獎勵。即使第一輪就被淘汰,你也能獲得經驗值和一些裝扮碎片。系統還很貼心地顯示「Better luck next time!」配上企鵝的安慰表情。

第三,隨時可以退出。中途退出沒有任何懲罰,也沒有什麼學習各種升級和資源投入進行打金的環節。

特地找了一下遊戲裡是否會藏一些加密元素,但事實證明確實沒有,至少遊戲一開始沒有。

遊戲商店裡確實有兩種裝扮,不可交易的和限量版的;理論上限量裝扮可以變成 NFT。但問題是,你找不到任何鑄造或交易的入口。

但根據開發商 Mythical Games 的說法,遊戲確實有 Web3 元素:

首先,每個玩家會自動建立一個基於 Mythos Chain(Polkadot 生態)的錢包。但這個錢包完全在後台,使用者看不到地址、私鑰、助記詞,什麼都看不到。你甚至不知道這個錢包是否真的存在。

最後是 PENGU 代幣。官方說「正在探索整合方案」,但遊戲裡完全沒有代幣的影子。沒有質押、沒有獎勵、沒有消費場景。

換句話說,所有 Web3 功能都處於「畫大餅」和設計得極為克制狀態;這種去 Web3 化很可能是刻意為之。

大人,時代變了

從時機看,Pudgy Party 發布時正值加密市場的敘事重構期。

GameFi 的敘事已經降溫,Play to Earn 模式被證明不可持續,大家對鏈遊和 NFT 早已祛魅,甚至還有一種「狗都不玩」的調侃。

更重要的是,Apple 和 Google 對含有 NFT 交易功能的應用仍有諸多限制,之前也有新聞顯示各大應用商店要求對所有 NFT 交易抽取 30%的佣金,這對 Web3 遊戲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從受眾看,Pudgy Penguins 顯然想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全球手遊玩家超過 30 億,而活躍的鏈上用戶可能不到 1 億。如果一開始就設置 Web3 門檻,就自動排除了 99%的潛在用戶。

從產品策略看,這像是一種「特洛伊木馬」策略。

先用一個好玩的免費遊戲吸引用戶,建立用戶基礎和遊戲習慣,未來再逐步引入 Web3 元素。當用戶已經喜歡上遊戲和 IP 後,接受錢包和 NFT 的阻力會小很多。

其實上個週期裡,很多鏈遊專案基本也在後期採用了這個模式,但都沒有持續長久做下去。這裡的關鍵區別或許在於,小企鵝有著更強的 IP 號召力,用這個玩法做下去更容易見效。

這就帶來一個有趣的悖論: 一個 Web3 專案最成功的產品,可能恰恰是最不 Web3 的產品。

當 Pudgy Penguins 的絨毛玩具在沃爾瑪賣到缺貨時,買家其實不需要知道什麼是 NFT;當企鵝表情符號在社群媒體瘋傳時,使用者甚至不需要連接錢包。

當 Web3 不再強調 Web3

Pudgy Party 的推出,可能標誌著 NFT 專案發展思路的分水嶺。

過去,NFT 專案做遊戲的邏輯是:我有 NFT → 持有者需要更多權益 → 做個遊戲給他們玩 → 順便發個幣。這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閉環,服務的是已有的幾千個持有者。

Pudgy Penguins 反其道而行:先做個好玩的遊戲 → 吸引千萬用戶 → 他們可能會買玩具 → 極少數人可能會買 NFT。這是由外而內的漏斗,目標是圈外的手遊玩家。

單純依靠代幣激勵和投機炒作無法持續,真正的價值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和使用者體驗。

更有趣的觀察是,Pudgy Penguins 似乎把 Web3 元素變成了一個「進階選項」:

  • 一般使用者:玩免費遊戲,買個10美元的絨毛玩具

  • 進階使用者:收集限量版裝扮,參與社群活動

  • 核心使用者:購買 NFT,持有 PENGU 代幣

這有點像是網路產品的「免費增值」模式,先用免費產品吸引大量使用者,再從中轉化付費使用者。

只不過這裡的「付費」,變成了「上鏈」。

如果這個模式成功,意味著部分 Web3 專案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的商業路徑,即不依賴牛市,不依賴新韭菜,而是像正常公司一樣靠產品和 IP 賺錢。

那代幣怎麼辦?

這就是 Pudgy 模式的最大爭議:如果不需要代幣也能成功,那代幣的價值支撐在哪裡?

目前看,PENGU 更像是 Pudgy 生態的股票,你買它是在賭這個 IP 會越做越大,而不是因為它有什麼實際用途。

但換個角度想,迪士尼的股票也不能讓你免費進迪士尼樂園,可這不妨礙它成為優質資產。關鍵是企業能否持續創造價值,而不是股票本身有什麼「賦能」。

當然,這個類比並不完全恰當。

股票有分紅和投票權,而 PENGU 目前什麼都沒有。這也是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不破壞產品體驗的前提下,給代幣持有者一些實質的好處。

如果說上個週期的敘事是「Everything on chain」,那這個週期可能是「Chain as backend」:區塊鏈退居幕後,成為技術基礎設施而非產品賣點。

Pudgy Penguins 可能無意中提供了一個實際的範例,也就是不是讓所有人都變成加密原生使用者,而是讓加密貨幣對一般人來說是隱形的 

至於這種模式能否成功,能否被其他項目複製,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但至少,Pudgy Penguins 提供了一種不同的可能性:

在一個人人都在喊「Web3」的時代,最成功的可能是那個不提「Web3」的。

這篇文章 當 Web3 不再強調 Web3:胖企鵝手遊「Pudgy Party」重塑 NFT 專案商業模式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