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億美金的人工智能革命,紅杉美國合夥人 Konstantine Buhler 最近發表了一場題為 《The $10 Trillion AI Revolution》的演講,非常值得一看。演講要點: 1、產業階段判斷 工業革命花了 211 年才完成“蒸汽機→工廠→流水線”的細化; AI 革命現在只走到“GPU 蒸汽機→深度學習工廠”,下一幕是“專用流水線”——垂直場景的 AI 專用系統會替代今天的通用大模型,成為新壟斷者誕生地。 2、市場規模重估 AI 服務市場不是 200 億,而是 10 萬億美元(紅杉把“被替代職業人數×年薪”直接加總)。 雲時代的 SaaS 把 3500 億軟件市場撐到 6500 億;AI 時代會把今天所有“人力服務”重算一遍,邊界被整體外推。 3、五大趨勢決定打法 1)生產力槓桿:百倍效率換可控性下降 → 產品必須把“人-機校驗”做成默認工作流。 2)評價標準出實驗室:真實業務指標 > 學術 benchmark,先做場景“擂臺賽”。 3)強化學習實用化:RL 不再是論文,而是核心配方,誰先調出“RL+垂類數據”誰先贏。 4)AI 進物理世界:軟件紅利吃完,硬件製造、質檢、物流、機器人是下一個 10× 窪地。 5)算力新生產函數:FLOPs/人×10~10 000 倍增長,推理效率與安全是隱形千億市場。 4、紅杉當下在押的 5 條賽道 1)持久記憶(長時記憶 + 身份一致) 2)無縫通信協議(AI-to-AI 的“TCP/IP”) 3)AI 語音(比視頻更快落地,B2B 調度/交易場景最肥) 4)AI 安全(研發-分發-終端三層防護,可做“安全代理”標準化產品) 5)開源競爭力(防止巨頭鎖死生態,持續投開源模型與工具鏈) 5、給創業者的一句話行動清單 Step1 選一條“年薪×人數>500 億美元”的垂直人力賽道; Step2 用 RL+專有數據訓練“小模型”,先在一個真實 KPI 上做到世界第一; Step3 把“持久記憶+多 Agent 協同”做進產品,讓用戶直接僱傭一支 AI 團隊; Step4 把節省下來的 50% 成本換成按結果計費的新商業模式; Step5 在 18 個月內把業務數據反喂模型,形成數據飛輪,達到對手 10 倍效率差——那就是你的“專用流水線”。 15 個關鍵詞 專業化、10 萬億替代成本、RL工程化、AI 物理化、FLOPs 生產函數、持久記憶、AI 語音入口、安全代理、開源護城河、真實 KPI 競技、數據飛輪、垂直小模型、人-機校驗工作流、按結果計費、效率差×10。 演講鏈接: youtube.com/watch?v=yoycgOMq1t...

qinbafrank
@qinbafrank
05-04
O3的智商接近140了,估计再过段时间就能看到智商接近150的AI模型了,意义过于重大。一年多前聊过:AI替代的对象是人,或者现有软件,而这些的成本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已经被当今世界优化到了极致。因此AI的价值拐点,本质上是AI越过社会智力成本的拐点,一旦越过,AI价值的确是非线性上升。所以AI不到60 x.com/qinbafrank/sta…
來自推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