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個幣安 Alpha 代幣的暴漲,關於幣安 Alpha 引領的山寨季討論再次甚囂塵上。
有不少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討論,什麼樣的邏輯是潛在的財富密碼。然而,這種所謂的山寨季實際上只是個別「暴走」項目引發的認知偏差,但如果要為這些財富密碼找共性,在一眾幣安 Alpha 代幣當中,什麼樣的代幣條件能夠引領市場?
PANews 通過對幣安 Alpha 上線的 335 個代幣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從市值、鏈分佈、交易對類型以及是否空投等多個維度,深入挖掘其背後真正的財富密碼,並探究一個終極問題:所謂的幣安 Alpha「山寨季」真的來了嗎?
山寨季或是幻覺, 近一週漲幅超一倍代幣僅有 5 個
根據 PANews 對幣安 Alpha 上線的 335 個代幣的分析,其市場表現呈現出兩個核心特徵:普遍的「上線拉昇效應」與懸殊的「業績兩極分化」。
普遍的拉昇效應: 從整體數據看,這批代幣自上線以來的平均漲幅為 74.6%,而歷史平均最大漲幅更是高達 190%。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代幣在登陸 Alpha 平臺後都經歷過一輪強勁的拉昇。具體來看,有 120 個代幣(佔比 35%)在上線後的最高價曾一度翻倍,僅有 19 個代幣從未突破其發行價。
業績的兩極分化: 然而,拉昇後的長期表現差異巨大。截至目前,雖然有 146 個代幣(佔比 43.5%)實現上漲,其中 44 個漲幅翻倍,明星項目 MYX 更是創下 123 倍的驚人回報。但與此同時,也有 81 個代幣(佔比 24%)價格腰斬,最大跌幅超過 97%。
市值分佈特徵: 從項目體量來看,這批代幣的平均市值為 8422 萬美元,中位數為 1858 萬美元。其中,市值超過 1 億美元的項目數量最多(48 個),其次是市值在 1000 萬美元至 2000 萬美元區間的項目。這也表明,儘管市場中存在總市值低於 100 萬美元的小項目,但 Alpha 平臺上的主流項目仍具備一定規模。
近一週的數據:有 141 個代幣在近一週內實現了上漲,其中漲幅最大的仍是 MYX,7 日的漲幅達到了 1064%。不過,最近一週漲幅超過 1 倍的代幣實際上並不多,只有 5 個。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幣安 Alpha 代幣在最近一週的平均漲跌幅僅為 7.8%,遠不及全週期的漲跌幅高。因此,幣安 Alpha 上的山寨季在近期爆發可能只是一種認知偏差,並不存在普遍性。
上合約不上現貨漲的更多?
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上討論甚多的話題之一是,上線幣安合約但未上線現貨的代幣可能漲幅更大。
首先,在整體上來看,目前只有 28 個代幣上線了幣安的現貨交易對,佔比僅為 8.3%,其中絕大多數也上線了合約交易對。而上線了合約的交易對則相對較多,達到了 121 個,佔比達到 36%。只上線了合約但未上線現貨交易對的代幣有 94 個,這些代幣在 7 天內的漲幅平均值達到了 27%,的確高於所有代幣的平均值。相比而言,沒有上線合約交易對的代幣平均漲幅為 -1.7%,近一週內整體處於下跌狀態。
市值上,未上線合約的代幣市值平均在 3596 萬美元左右,而已經上線合約的代幣平均市值約為 1.6 億美元。顯然,那些市值更高的代幣更有可能優先上線合約交易。整個週期來看,已上線合約的代幣到目前的平均漲幅達到 190%,歷史最大漲幅平均達到 297%,數據表現的確要好一些,而上線了現貨的代幣至今的平均漲幅僅為為 45.77%(此處指的是上線 Alpha 之後的表現)。
相比來看,上線合約但不上線現貨,平均漲幅達到 230%,平均最大漲幅達到 355%,符合這一條件的代幣的確表現更好一些。
BSC 鏈本土優勢明顯,平均漲幅超一倍
在鏈的方面,是否也存在不同的效果呢?
從鏈的分佈來看,目前上線的代幣當中,Base 鏈有 22 個,平均漲幅達到 26%;BSC 鏈的代幣數量有 211 個,平均漲幅達到 101%;以太坊鏈上的代幣有 28 個,平均漲幅約為 33.4%;Solana 鏈上的代幣有 64 個,平均漲幅約為 37%。
從鏈的分佈來看,BSC 作為原生的公鏈,的確更受市場的青睞,市場表現優於其他公鏈的代幣。
買舊不買新,熱門代幣普遍上線較早
近期漲幅最大的幾個代幣都有什麼特點?
1、BSC 鏈上的代幣佔據主導,近一週漲幅超過 100% 的 5 個代幣當中,有 4 個來自 BSC 鏈上,1 個是 Solana 鏈上發行。
2、上線時間並非近期新上代幣,這些代幣普遍在 5 月和 7 月上線,只有一個是 8 月 24 日上線。
3、上線合約交易對的代幣有 3 個,但這似乎並不能說明漲幅大於上線合約交易有直接關係。
4、市值分佈方面,並無太大的統計意義。這 5 個代幣的市值範圍從數十萬美元到數十億美元都存在。不過 4 個代幣的市值都是超過 1000 萬美元。
如果將視線放的長遠一些,分析一下上線至今漲幅超過 100% 的代幣來看,則可能有更多的參考性。
1、市值方面,這些代幣普遍的市值都超過了 1000 萬美元,且市值超過 1 億美元的代幣漲幅排名普遍也更高。
2、上線合約的數量佔到 54.5%,從這一點來看,但這似乎並不能直接證明高漲幅與上線合約交易有必然聯繫。
3、在 BSC 鏈發行的數量佔到了 56%,在 Solana 上發行的代幣數量佔到了 22.7%。這兩條鏈的總體佔比就達到了近 8 成。
4、上線幣安 Alpha 的時間上,有著明顯的區別。上線時間的分佈分別為:4 月(12 個)、5 月(4 個)、6 月(3 個)、7 月(16 個)、8 月(6 個)、9 月(3 個)。從這一數據來看,明顯 4 月、7 月、8 月上線的代幣在市場表現上更好一些。
發空投反而不利於代幣價格拉昇?
還有一個市場比較關心的角度,就是這些參與過幣安 Alpha 空投活動的代幣表現究竟如何?經過 PANews 調查,目前 Alpha 空投過的代幣數量為 144 個。這些代幣至今的平均漲幅約為 29%,實際上並不如所有 Alpha 代幣的表現。其中有 91 個代幣在上線 Alpha 後到目前的價格處於下跌狀態,最大的跌幅達到了 97%。但是,從最大漲幅的角度來看,這些代幣在上線 Alpha 後都曾迎來了一陣價格拉昇,平均的最大漲幅約為 1235%,不過這裡觀察數據可以看到,REX 在上線後的最大漲幅達到了 1457 倍,這是由一個短時異常的 K 線導致。剔除此類異常的數據之後的平均最大漲幅約為 118%。
然而,當數據篩選條件為參與過空投活動、並且已經上線幣安合約交易之後,這些代幣的平均漲幅就達到了 91%,平均最大漲幅則達到了 196%。這一數據表現好於空投代幣的平均水平,但又低於合約代幣的平均水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線合約交易與否成為了幣安 Alpha 代幣最關鍵的利好要素之一。相反,參與空投對項目本身的市場價格來說,並沒有什麼推動作用,甚至可能起到副作用。
最優組合:上合約、不上現貨、BSC 鏈、不空投
那麼,回到我們的終極問題,什麼樣的代幣可能是幣安 Alpha 當中表現最好的類別?結合此前的分析,我們能夠從多個維度當中,看到幾個潛在的利好條件,分別是上線合約交易、發行於 BSC 鏈、未進行空投、未上線現貨交易。
疊加幾個條件後,如果是發行在 BSC 鏈上且已上線合約交易的代幣的平均漲幅就已經達到 280%,高於只是上線合約的代幣。而如果再增加未上線現貨的篩選,則平均漲幅將達到 359%。而最強的篩選條件則是上線合約、未上線現貨、未發行空投、BSC 鏈上發行的代幣,這種情況的代幣平均的漲幅達到了 620%,平均最大漲幅則是達到了 764%,近一週的漲幅則為 54%,各個角度的數據幾乎都達到了最優情況。
至此,我們似乎找到了幣安 Alpha 上潛力股的密碼,且這樣的條件篩選之下的代幣數量僅有 26 個。仔細分析這樣結果的原因,我們能夠發現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上線合約交易和發行於 BSC 鏈與否成為最關鍵的要素,其他幾項則更像是輔助要素。不過,戲劇化的是,這些輔助要素並不是因為這些項目或者代幣多做了什麼,反而是並未上線現貨和空投這種減法。
從根本上來說,這背後的潛在邏輯或許在於,空投代幣會給市場大量帶來低價籌碼,形成砸盤效果。而未上線現貨交易,只上線合約交易,則意味著這些代幣的價格難度相對更低。當然,對於持有現貨的投資者來說,上漲總是好事,但對於喜歡合約交易的投資者來說,這類代幣的波動也更大,很容易形成軋空效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研究所建立的條件是歷史數據,且存在過度擬合的可能性。並且在研究過程中,一大遺憾是未能將這些代幣的分類和更具體的項目信息進行分類,這些可能是更加重要的要素。因此,這些研究結論並不能作為實際的投資判斷依據。希望這樣的研究只是在方法引導上拋磚引玉,給讀者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當前的機遇並非無腦買入即可獲利的牛市初期,而是一個需要精挑細選、深度分析的結構性市場。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遠比單純追逐熱點更為重要。因為在這場由合約交易主導、波動性極大的博弈中,機遇的另一面,永遠是需要警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