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G 上線10U還是1U?

一、項目基本面 (Project Fundamentals)

1.團隊背景(Team & Background)

0G 由聯合創始人兼 CEOMichael Heinrich 領導,他是 UC Berkeley 畢業生,曾在 Microsoft、Bain 和 Bridgewater 工作,之前創辦過一家成功的 Y Combinator 創業公司(Garten)。他與 Ming Wu 和 Fan Long(均為 Conflux 區塊鏈的聯合創始人)以及 Thomas Yao(前 IMO Ventures)合作推出了 0G。這種硅谷與區塊鏈資深人士(Conflux 是一個公有 L1 網絡)的結合帶來了強大的技術和創業經驗。團隊的可信度很高——Heinrich 甚至入選了 Forbes 40-under-40,Conflux 的創始人也帶來了先前的 L1 鏈經驗。

2.融資情況(Funding Rounds)

0G Labs 在早期獲得了異常大額的融資。

2024 年 3 月 ,其完成了由 Hack VC 領投的 $3500 萬 美元 pre-seed 輪融資(參投者包括 40+ 家加密風投,如 Animoca、Delphi、Alliance、OKX Ventures、Stanford Fund、Symbolic Capital 等)。

2024 年 11 月 ,其又完成了 $4000 萬 美元 seed 輪融資(同樣有 Hack VC、Delphi、OKX、Polygon 的 Sandeep、Animoca 的 Yat Siu 等參投)。 

值得注意的是,0G 還從支持者那裡獲得了 $2.5 億 美元“代幣購買承諾”,用於未來流動性。 除了來自風投的大約 7500 萬美元融資外,0G 還通過在 CoinList、OpenPad 等平臺出售節點許可證進行了一次 AI 對齊節點的節點銷售,籌集了約 3400 萬美元。

總體而言,總融資承諾超過 3.5 億美元(包括那筆 2.5 億美元的未來代幣承諾)——這是一個巨大的資金儲備,表明投資者信心強勁且擁有充足資源來開發該項目。像 Animoca、Polygon、Samsung、Delphi、OKX Ventures 等重量級支持者和這些資金為 0G 提供了穩固的發展基礎。

3.技術定位與創新(Technology & Innovations)

0G 將自身定位為 “首個去中心化的 AI 操作系統(DeAI OS)”—— 本質上是一個以 AI 為中心的 Layer-1 區塊鏈,旨在處理 AI 應用的大量數據和計算需求。

其架構為模塊化且分層 ,結合了多個專門化組件:

一個兼容 EVM 的 0G Chain(L1 智能合約鏈)

0G Storage(為大型 AI 數據集優化的去中心化存儲

G Data Availability 層(用於可擴展的數據吞吐)

 0G Compute 網絡(用於鏈上 AI 模型訓練/推理)。

 這種模塊化設計使其能夠將數據可用性和存儲與執行分離 ,在精神上類似於 Celestia 的模塊化方法,從而為 AI 工作負載實現高吞吐和低成本 。

值得注意的是,0G 引入了用於數據發佈與存儲的雙通道系統以提升性能,並提出了一種新穎的 Proof of Random Access (PoRA) 機制來激勵存儲節點。它甚至計劃利用以太坊的 EigenLayer 實現共享安全性 (通過 restaking ETH 來保護 0G 的數據可用性)——這與最新的模塊化區塊鏈和 restaking 敘事(Celestia、EigenLayer)相一致。共識設計據稱使用分片 + DAG + BFT 元素以實現高並行吞吐。 

簡而言之,0G 的目標是切入 AI 與區塊鏈的交匯點,旨在通過大幅提升可擴展性和數據處理能力使鏈上 AI 成為可能。這是一個新穎的價值主張,其競爭對手在模塊化基礎設施方面確實有像 Celestia 和 EigenLayer 這樣的項目,以及其他以 AI 為重點的鏈如 Fetch 或 Cortex,儘管 0G 的做法(統一的 AI 操作系統)相當獨特。

4.敘事賽道& 上升螺旋機制

0G 牢牢踩在兩個最熱門的敘事上:AI + blockchain 和 modular chains/data availability。

它將自己定位為 “AI Layer-1”,這與對 AI 與加密平臺整合的熱切興趣相契合(類似於 2023–2024 年間推動項目上漲的 “AI + crypto” 敘事)。

同時,其對 data availability and scalability 的關注將其關聯到 Celestia-style modular blockchain narrative 和 EigenLayer’s restaking——這兩者在 2023–2025 年間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主題。

0G 代幣的經濟模型仍在細化中。它將用於支付 gas 費、staking(用於驗證者和存儲節點)以及生態治理。內置有 3.5%年通脹率,很可能用於獎勵質押者/節點。

截至目前,未發現明確提及營收回購或銷燬。不過,作為一條 EVM 鏈,0G 可能會實施費用銷燬(類似以太坊的 EIP-1559)——但這屬於推測。團隊將超過半數代幣分配給社區/激勵,表明他們旨在擴大使用,這可能推動代幣需求。但目前尚無已知的直接“利潤分享”或銷燬模型(如交易所代幣所具有的)。

代幣價值將取決於網絡採用情況(AI 服務支付費用等)以及團隊是否將部分網絡費用用於回購——這還有待觀察。

二、市場情緒與預期

1.社交媒體熱度& 社區參與

圍繞 0G 在 Binance 上市的市場熱度非常高。該項目在過去一年通過測試網、任務和空投建立了龐大的社區。在 Twitter/X 上,官方賬號和團隊擁有數萬名粉絲,隨著 Binance 上市消息傳出,互動量激增。

在 Discord 上,0G 開展了廣泛的社區項目——例如向活躍貢獻者授予特殊身份(“Galactic Guardian”、“0Gurus”等),並舉辦大使計劃。長期的 Discord 成員甚至在代幣空投中獲得了獎勵 ,以感謝他們的支持。團隊還組織了 Galxe 任務活動、社交媒體任務和麵向早期信徒的 NFT 系列(“One Gravity” NFTs)。這導致了一個忠實的追隨者群體——例如,有超過 2,000 名社區成員被認定為“0G Yappers”(在與 Kaito 的活動中作為內容貢獻者)以獲得代幣。這些指標表明社區積極參與並且存在顯著的草根熱度。在 Telegram/Discord 上,關於 Binance 上幣的討論非常激烈,許多用戶預期會有大幅收益。

2.KOL &投資者討論度

鑑於其背後有重量級 VC 支持,像 Delphi Digital 和 Animoca 這樣的機構很可能已將該項目作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進行宣傳。加密媒體(CoinDesk、The Block、TechCrunch)均報道了 0G 的融資和願景,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在中國的加密圈內,0G 受到了大量關注(受 Conflux 關聯以及 Foresight、OKX Ventures 等中國投資者的助力)。中國媒體(Odaily、ChainCatcher)對每次更新都有報道——例如代幣名稱公佈和融資消息在 2025 年 9 月就有報導。Binance 自有內容平臺也刊發了關於 0G 的分析,突出其 AI+Blockchain 的吸引力 [26][11]。

在 X(Twitter)上,許多交易員分享了將 0G 與 Celestia 比較或討論其 AI 敘事的長帖。總體來看上市前市場情緒偏向非常看漲 ——0G 常被認為是 2025 年最受期待的新上市項目之一。 

話雖如此,也有聲音提醒要謹慎,指出完全攤薄估值可能偏高;但在上市前社區的主流情緒是樂觀和害怕錯過(FOMO),因為 AI 熱潮與 Binance 的背書恰好疊加在一起。

3.熱門題材(敘事契合度)

0G 確實符合多個“熱門題材”標籤。自 ChatGPT 熱潮以來,聚焦 AI 的加密項目一直很流行——任何將 AI 與加密結合的項目往往能激發散戶興趣。0G 正定位為 AI dApp 的基礎設施,這與 “AI+Web3”敘事相契合(類似於 Fetch.AI、SingularityNET 等項目)。

此外,0G 對數據可用性(DA)和模塊化設計的強調將其直接與由 Celestia 引領的 “模塊化區塊鏈”敘事聯繫起來。Celestia 的成功亮相證明了市場對 DA 層的需求。同樣,0G 利用 EigenLayer(restaking) 使其進入了以太坊 restaking 敘事 ,由於 EigenLayer 的熱度,該敘事非常受歡迎。

本質上,0G 在投資者渴求類似 Celestia 和 EigenLayer 玩法的時期推出——並將兩者與 AI 元素結合起來。 這種敘事混合導致市場預期 0G 可能會重蹈 Celestia 的覆轍,成為高飛者。社區中許多人將 0G 視為下一波高關注度 L1 的一部分(通常與其他近期被熱炒的上線項目如 Linea、Sei、Mantle 等一起被提及,儘管 0G 的重點是 AI)。
鑑於Binance 的直接參與(見 HODLer 空投計劃)以及首日多交易所支持,市場顯然預期 0G 將獲得強勁的即時交易興趣。當前情緒可以概括為 “謹慎的亢奮”——大量炒作和 FOMO,但也有部分交易者意識到初期拉昇可能隨後出現拋售。

不過,在非常短期內(上市當天), 炒作佔主導 ——許多交易者計劃一開盤就買入,希望搭上大幅拉昇的便車。

三、籌碼結構分析

1.代幣供應& 流通 (上市時供應量)

創世時的總供應量為 10 億 0G 代幣。

在 Binance 上市時的初始流通供應約為 2.1324 億 0G(根據 Binance 的公告)。這約為總供應量的 21.3% 在發佈時解鎖。

其餘約 78.7% 的代幣被鎖定並將隨時間解鎖。注意該項目具有 3.5% 年通脹的通脹模型 (因此最大供應量在技術上是無限的)。

初始流通量包括分配給社區、生態系統以及可能的一些早期支持者的代幣(取決於鎖定計劃)。 根據 0G 的代幣分配計劃,56%的代幣用於社區/生態增長,44%用於團隊+投資人。在此之中,Community Rewards 池為 13%,Ecosystem 為 28%,Node operators 為 15%,Backers 為 22%,Team/Advisors 為 22%。

該項目在 2025 年 3 月調整了這些百分比以增加社區份額(從約 9.7%提升到 13%)並減少生態份額。

2.解鎖節奏

團隊和投資者的代幣被大量鎖定以確保長期承諾。 

團隊與顧問(22%) 很可能有較長的歸屬期(通常是 1 年懸崖期,然後在 2–3 年內按月釋放,儘管確切細節未公開)。 

支持者(22%) 同樣很可能有鎖倉(例如 TGE 後 6–12 個月懸崖期,然後逐步解鎖)。沒有證據表明 VC 可以在第一天出售——實際上,典型做法會阻止他們立即拋售。

顯著的已解鎖部分(TGE 時約 21%)主要來自生態/社區分配 。在 3 月的計劃中,0G 表示約 49%的生態代幣(佔總供應的 28%)在 TGE 時解鎖 ,以及 20%的社區代幣(佔總量的 13%)在 TGE 時解鎖。這大致與約 21%的流通量相符。 這些解鎖代幣由基金會管理,用於多種用途:例如交易所流動性、做市、營銷(Binance 空投等)以及早期支持者獎勵。

通過 Binance 的 HODLer 空投項目向 BNB 持有者發放了 3,000,000 0G,並另外預留了 18,500,000 0G 用於未來的營銷活動——這些屬於社區分配的一部分。

還有面向測試網/早期社區(One Gravity NFTs、Discord 角色等)的空投;這些用戶可以在 TGE 時認領部分代幣。相較而言(Celestia 的空投有超過 58 萬人認領),這種面向社區的廣泛分發意味著許多小額持有者擁有代幣——有些人會長期持有,但很多人可能會迅速獲利了結。

3.節點出售投資者解鎖

初始供應的一個關鍵部分來自 “AI Alignment Node” 銷售參與者(佔供應的 15% = 1.5 億代幣)。這些代幣通過 CoinList 和其他平臺作為代表驗證者節點的 NFT 形式售出。 

節點購買者在 TGE 時可獲得 33% 的代幣獎勵,但有一個限制——立即提現將受到懲罰:若立即出售則罰款 50%,90 天內出售罰款 35%,180 天后則為 0%[36]。

其餘 67% 的代幣按 36 個月按月解鎖。該機制強烈阻止節點投資者在上線時拋售 。如果他們現在嘗試出售其 TGE 代幣,將有一半被作為罰款沒收給金庫。這一點很重要:許多節點銷售參與者很可能至少持有 6 個月以避免罰款,這減少了即時拋售壓力。如果價格相對於他們的成本極高,一些人可能仍會現在出售(接受 50% 的損失)。 
作為背景,節點銷售的購買者支付的價格大約為每個代幣 $0.20–$0.30(根據為 1.5 億代幣籌集的 3400 萬美元估算)。以市場價假設為 $2.50 計算,那是超過 10× 的收益;即使有 50% 的罰沒(實際到手 $1.25),也約為 5× —— 因此部分持有人可能會套現。但總體來看,這種罰沒制度和節點的慢解鎖將潛在的拋壓隨著時間分散 ,而不是全部集中在第一天。

4.投資人成本和拋壓窗口(投資者成本與潛在拋售點)

參與 pre-seed/seed 的風險投資者很可能以非常低的價格拿到代幣(在 pre-seed 可能低於 $0.10 左右,考慮到以 $35M 獲得了部分供應量——確切成本未知,但顯然比市場價有很大折扣)。

不過,如前所述,這些 VC 代幣初期應當被鎖定(例如從 TGE 起鎖 1 年)。一種典型情形是:如果 TGE 在 2025 年 9 月,seed 輪(2024 年 11 月)的投資者可能在大約 12 個月後開始解鎖(2025 年末或 2026 年初)。所以 VC 很可能無法在最初幾天甚至最初幾個月內拋售 。

早期最大的拋售者將是空投接收者以及可能的基金會生態分配 (如果他們用部分代幣做流動性或戰略性出售)。0G Foundation 本身持有大量代幣用於生態。雖然希望他們不會大量拋售,但他們可能會出售小部分以籌集資金或在 Binance 上提供流動性。 

基金會持有的代幣沒有明確的鎖定期,但項目團隊通常會策略性管理其金庫(如有需要會逐步出售,而非一次性拋售)。我們未找到除上文所述以外的公開解鎖時間表——但關鍵點是:前1–3天內沒有重大投資者解鎖事件。下一個已知的解鎖事件大約在180天后(2026年3月)的節點罰金解除,屆時節點購買者可以提取剩餘部分而無需罰金——但這是中期事件,並非即時影響。總之,初始流通代幣大多掌握在友好方手中(社區、基金會),儘管社區部分確實可以作為交易的自由流通量。

5.Binance合約多空 & 未平倉量

Binance 採取了罕見的做法,先於現貨交易上線了 0G USDT-Margined Perpetual Futures 在現貨之前這次場前期貨上市(於 2025 年 9 月 17 日)允許在現貨之前進行價格發現和投機 。該期貨最高槓杆為 5×(為控制風險而設限低)。

在上市前期間, 資金費率被固定為每 4 小時 0.005%(基本中性),因為在沒有現貨市場的情況下溢價指數不可用 。一旦交易開始,未平倉合約量(OI)迅速上升——表明許多交易者在預期現貨上線時建立了頭寸。 在 Binance Futures 上,0GUSDT 永續合約的未平倉合約量(OI)在上線當天左右達到約 3.5 億美元(名義價值)。

對於一個新上幣項目而言,這是相當可觀的未平倉合約量,反映出極高的投機興趣。早期數據顯示,多頭頭寸最初佔主導(看漲,預期價格上漲)。例如,在某一時點 0G 期貨價格跳升約 +20%,當時未平倉合約量很高而資金費率接近基線水平。多空比率數據並未完全公開,但鑑於當時熱度,多頭湧入很可能導致資金費率轉為正值(即多頭付費給空頭)。也可能存在投機性做空(預期拉高後拋售),但在現貨開啟前整體情緒偏向多頭。

在上市日的初始衝高後(下文討論),OI 大約下降了 37%,這意味著在劇烈波動中有大量持倉被平倉或爆倉 [43]. 簡而言之,期貨交易顯示在上市前存在顯著的看漲槓桿 ——這表明交易者高度自信(或貪婪)。 這會放大首日的波動:槓桿多頭能快速推高價格,但一旦價格反轉,多頭的強制平倉會加速下跌。因此期貨市場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還注意到 Gate.io 也推出了 0G 永續合約(Gate 上有 0GUSDT 永續),為投機提供了更多場所 .

6.巨鯨地址動向

由於 0G 是在其自身鏈上發行的全新代幣(並有跨鏈的 BEP-20/ERC-20 表示),目前對鏈上巨鯨的追蹤仍有限。
不過,我們可以推斷出一些巨鯨類別:

(1)VCs/Foundation— 由於鎖定/歸屬期,很可能不會在第一天拋售;(2)Exchange market makers— Binance 等交易所可能持有來自團隊配售的大量 0G 庫存以提供流動性;

(3)Early supporters— 通過空投或節點購買獲得大量配額的早期支持者。其中一些如果通過測試網活動或節點購買積累了大量代幣,可能被視為“巨鯨”。鑑於 0G 採取了防 Sybil 措施(他們在空投中手動篩除了假賬戶),單個空投參與者獲得極其大量份額的可能性較低。我們需要關注交易所錢包——例如,如果已知的大額地址在上市後數日內向 Binance 存入大量代幣,那可能預示著拋售。 

目前,除了期貨高未平倉合約(OI)暗示部分大交易者非常感興趣外,尚無關於鯨魚累計或分散的明確數據。前幾天的交易將揭示是否有大持有人在出貨。

7.交易所上線計劃

0G 的上市並非僅限於 Binance——更像是在主要平臺上的廣泛發佈,這對流動性是利好。

Binance 現貨在 2025 年 9 月 22 日 10:00 UTC 上線 ,同時伴隨 KuCoin 和 Kraken 的同步上市。KuCoin 甚至在 9 月 22 日 09:00–10:00 UTC 為 0G/USDT 舉行 “集合競價”開盤以應對初始波動。

Kraken 也宣佈自 9 月 22 日起開始 0G 交易。此種多交易所同時亮相令人想起 Celestia 的發佈 ,當時多個交易所同時上線了 TIA,造成了全球性的搶購潮。

其直接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市場覆蓋 ——不同平臺上的眾多交易者都能參與,可能推動需求上升。

這也意味著套利會連通價格,流動性比單一交易所上線更為充足。 

鑑於其交易量,Binance 的影響最大——其官方公告與 HODLer 空投(向 BNB 持有者空投 0G)引發了大量關注。Binance 還將 0G 放在其 “Alpha” 預上線平臺 ,用戶可通過花費 Binance Alpha Points 來賺取空投。這表明 Binance 對 0G 給予了特殊待遇(Alpha 是一套新的上市框架),很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其潛力很大。 

從短期看,Binance 上線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催化劑 ——通常 Binance 的新幣上市會因“Binance 效應”而出現初期拉昇,大量用戶流入和炒作會推動價格上漲(至少在初期如此)。

數據顯示,Binance 上市首日常常帶來顯著回報,然後逐漸降溫。不過,由於存在多家交易所,部分價格發現過程可能已經發生(例如 KuCoin 的叫價拍賣),這可能抑制價格過度上漲。 另外,Binance 提前上線了期貨,因此部分投機性需求已經在那裡得到釋放,這可能抑制了現貨的狂熱(或者相反,允許更高槓杆驅動的買入)。總之,交易所的上線計劃非常有利:頂級交易所立即接納了 0G,這對可獲取性是利好。反面是,隨著廣泛的可訪問性,任何拋售也會迅速傳播(不存在孤立市場)。

總結代幣分配:初始流通供應相對較低(21%),且大部分控於項目方或長期參與者,設有(歸屬、罰沒)等機制以防止突然拋售潮。這可能在需求高而拋售者少的情況下造成供需失衡,有利於價格上漲 。

確實,在許多以往的上市中,小流通量加上高熱度常導致價格劇烈飆升。然而,一旦交易開始, 短期投機者(包括獲得空投代幣者)會提供部分流通量 。若高價誘使更多早期持有人在鎖定期內出售(例如部分節點持有者接受罰款), 實際流通量可能增加。因此關鍵在於進入市場的買盤強度相對於這些獲利了結者有多大。

4.類似項目首秀表現

觀察類似高關注度項目的初期市場表現可以為0G 的潛在走勢提供參考。以下是一些相關的對比:

Celestia (TIA):

Celestia 常被引用為可比較的案例,因為它開創了模塊化數據可用性敘事。TIA 於 2023 年 10 月底在巨大炒作中上線。最初,它在頭一兩天內從約 $1–$2 飆升至約 $5,並在接下來的幾周持續攀升(在2024 年初模塊化區塊鏈熱潮中達到約 $20 的高點 )。

然而,這個故事變成了警示——Celestia進行了大規模空投並給予了大量投資者配售。隨著代幣解鎖懸崖在 2024 年到來 ,大量供給湧入市場。

到 2024 年末,TIA 已從峰值下跌超過 90%($20 ➝ 約 $1.65)[51]。早期以低價入場的風險投資者(甚至像 Polychain 這樣的主要基金)積極拋售,摧毀了價格。 

今天 TIA 交易價約為 $1.7–$2(較歷史高點下跌約 90%),在最初的炒作消退後。

 教訓:Celestia 為首日買家帶來了鉅額短期收益(如果他們在高點附近賣出),但那些在解鎖期間長期持有的人被套住了。這凸顯了,如果代幣釋放計劃不溫和,最初的高估值可能會被隨之而來的巨大修正所取代。 對於 0G 來說,好消息是他們的歸屬釋放看起來更為漸進(不像 Celestia 那樣一次性解鎖 50% 供應)——但終究會有大量供應釋放,因此中期內出現 Celestia 那種先漲後跌的模式是一個真實的風險。

Polyhedra Network (ZKJ):

Polyhedra 是另一個處於AI 與 ZK 基礎設施交匯處的項目(他們甚至宣傳自己是“面向 AI 的萬鏈”)。它在 2024 年 3 月發行了代幣 ZK(也稱為 ZKJ)。熱度很高(OKX 等交易所上線), 首發價約為 $3.00。然而,這對投資者來說成了失利:ZKJ 目前交易價約為 $0.17, 比首發價下跌約 94%(僅約首發價的 ~0.06×)。本質上,Polyhedra 的代幣在上線後崩盤,可能原因是 FDV 定價過高及缺乏即時採用。這表明並非所有被炒作的基礎設施項目都能維持最初價格——如果基本面或代幣經濟令人失望,市場可迅速修正。Polyhedra 的案例提醒我們謹慎:若 0G 的 FDV 在數美元價格時達到數十億規模,必須由未來使用量來支撐,否則一旦發行熱潮褪去,類似的下滑是可能的。

Ethena (ENA):Ethena 是一個去中心化穩定幣協議(技術上並不完全相同,但作為近期新上線並引發熱度的項目具有參考意義)。其治理代幣 ENA 最初並未在 Binance 上線,但 Binance 在 2025 年 9 月上線了 Ethena 的穩定幣 USDe,導致 ENA(在其他交易所交易) 暴漲 。ENA 曾一度達到約 $1.52 的高點,但在大規模解鎖和初期熱度消退後,已下跌至約 $0.58(較歷史高點下跌 61%)。Ethena 在 2024 年初進行了大規模空投,這些代幣逐步進入流通,壓低了價格 。這再次凸顯了空投接收者往往在首波之後拋售並壓低價格的事實。對於 0G 來說,空投分配佔比相對總供應較小,但仍是一個因素——部分超過 300 萬枚的空投代幣會很快在二級市場被拋售。我們可能會看到 0G 最初上漲但隨後回撤的情形,因為早期持有者兌現利潤(正如 ENA 在消息發佈後所表現的那樣)。

其他近期在Binance 上市的項目(Layer-1 和熱門項目):

在 2023–2025 年,若干 L1 或 rollup 代幣伴隨熱度上線——例如 APT (Aptos)、SUI (Sui)、SEI (Sei Network)、MNT (Mantle)、LINEA 等。觀察到的一個模式是:首日或前幾日常常出現價格飆升 (如果初始價格較低,有時從上市價上漲 2×–5×),隨後出現回調。

例如,Aptos (APT) 在 2022 年 10 月開盤約$7,幾日內漲至$15+,隨後回落。SUI 在 2023 年 5 月開盤約$1.5,飆升至$2+,隨後數月內穩定下行至低於$0.5 左右。

Mantle (MNT) 在 2023 年上市時約$0.40,衝高至$0.60,之後下滑至$0.30 以下。這些都表明, 初始勢頭可以大幅推高價格 ,但一旦熱度消退且更多代幣解鎖,維持這些高位就很困難。

另一個相關例子是 Omni Network (OMNI),該網於 2024 年上線:它在上線當天暴跌了超過 50% 並且未能恢復,原因是大量即時解鎖以及可能的內部人拋售 。顯然結果各不相同:有些項目在短期內給予交易者鉅額收益(例如早期的 Celestia、APT),而另一些則一開始就大幅下跌(Omni、Polyhedra)。 關鍵驅動因素似乎是流通量與需求的不平衡以及早期持有者是否拋售。

永續DEX 代幣(例如 Aster):永續 DEXAster (ASTER) 曾在 Binance 的 Alpha 平臺上線並引發空投狂潮。其價格在短期內出現天文數字式的暴漲。這種級別的爆發很罕見且通常會回落——實際上 Aster 在最初狂熱之後出現了回調。技術層面上它並不完全可比,但這表明 Binance 的新 Alpha 上線能夠觸發投機狂熱 。0G 也曾在 Binance Alpha 上線(對 Alpha Points 用戶進行了空投),這可能同樣放大初期的投機興趣。

要點:大多數可比的 “熱點敘事”代幣都會出現繁榮與崩盤的模式 。如果短線交易者能把握住繁榮期,可能會獲得很高回報,但在解鎖臨近時,切勿追高或持有過久。Celestia 在一年後暴跌 90%,Polyhedra 在幾個月後暴跌 94%,Ethena 從高點下跌 60%—— 這些都警示著基本面最終會起作用,估值過高會被修正 。然而在短期 1-3 天窗口裡,“繁榮”階段往往佔主導 —— 動量可以把價格推得遠高於人們認為的公允價值,僅僅因為供應有限且需求強勁。對於 0G 來說,作為以 AI 為核心且有強大支持的項目,它可能比一般項目吸引更多的動量 。但也應該為退出或風險管理制定計劃,因為歷史表明這些早期的暴漲並不總是可持續的。

五、短期價格走勢可能性和風險

1.短期上漲潛力 

在交易的前 1–3 天,0G 確有可能顯著拉昇 ,這歸因於炒作與供應受限的疊加效應。許多因素有利於短期拉盤:Binance 上市熱度、多個交易所的 FOMO、能夠吸引廣泛買家的強勁敘事(AI + 模塊化),以及相對較低的即時流通量(投資者被鎖定且節點賣家因拋售將受到懲罰)。

Binance 上的初始期貨交易已暗示看漲情緒——0G 曾突破 $1.50 並在早期市場峰值拉昇至約 $3.50。 這表明一旦現貨交易開啟,買家就積極推高了價格。如果動量持續,0G 可能重回約 ~$3+ 區間,甚至短暫進一步上漲。按絕對值計算,$4 的價格相當於約$850M 的流通市值(以及約$4B 的 FDV),在牛市中對於一個備受吹捧的 L1 項目並非不可想象。 

在 2025 年末,更廣泛的加密市場處於上升週期(Bitcoin > $100k 等),這為投機性山寨幣的暴漲提供了有利背景。此外,AI 角度可能吸引的不僅是加密交易者,還有科技愛好者;今年早些時候,AI 代幣曾吸引散戶追捧。總之,存在一種情形,即 0G 在上市日價格爆發——如果需求完全壓倒賣盤,開盤價可能在短期內快速上漲約+50%到+100%。一些非常樂觀的交易者正在關注 0G 是否可能在爆發式起步方面成為“下一個 TIA”。

值得注意的是,Binance 自家的信息流中也有帖子預測波動性和上行: 例如,一篇分析指出 “在突破 $1.5 後,0G 曾觸及 $3.5 隨後遇到阻力”,顯示其移動之快。如果 $3.5 是一箇中期高點,若有新買盤湧入,另一波買盤可能會重測甚至突破。因此, 短期上漲是相當可能的 ,如果有人早買並在走強時賣出,可能會獲得快速利潤。

2.短期下行風險(Downside Risks)

儘管存在上行潛力, 短期風險非常高 。波動性極端——如前所述,0G 在第一天從 $3.5 回落到約 $2.40。一枚幣在數小時內翻倍然後下跌 30% 的情況也可能進一步下跌。 如果 “梭哈”在錯誤的時機入場——例如在高點附近買入——你可能會面臨立即的重度虧損。 

主要風險在於,一旦初始買家獲配完成,如果沒有更高價位的新買家,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因為流通量會開始增加(早期持有者獲利了結)。我們預計, 一些空投接收者和早期支持者會在頭幾天內拋售以鎖定利潤——這會在初始拉昇後產生下行壓力。

此外,任何在回調時進場且使用槓桿的期貨多單可能會被強制平倉,加速下跌。 在最初幾個小時內,訂單簿流動性可能很薄(即便有做市商在場,快速行情下滑點也可能很大)。因此,一次大額市價賣出可能會迅速壓低價格。
另一個風險因素是鯨魚或基金會在熱潮中悄悄拋售部分代幣——例如,如果 0G 團隊想要籌資,理想時機就是價格高企的炒作高峰期(我們見過一些項目這麼做)。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他們會這樣做,但這是一個可能性。此外,整體加密市場隨時可能回調;如果本週比特幣/以太回調,新上線的山寨幣可能跌幅更大。技術面上,在初期峰值之後,隨著熱度消退和早期入場者開始獲利了結,價格發現可能會走低。許多新上市幣種有先衝高然後從頂點回撤 30–50%的模式。

例如,如果$3.5 是 0G 的短期高點,回撤到約$2 或更低是可能的(這種情況已在盤內出現過)。 如果 0G 以非常高的價格開盤(比如由於初始拍賣定價在大約$3 開盤),如果該價格被證明不可持續,它甚至可能從那兒回落。鑑於此前的例子(Omni 第 1 天-50%;許多其他項目在數日內-30%),在前 1-3 天內,從任何設定的峰值價格下跌-20%到-50%是輕而易舉的。

綜合以上情況, 我們建議在上市日務必極為謹慎 。短期結果本質上是一次帶有劇烈波動的拋硬幣式賭注。如果恰好趕上漲幅可能會有回報,但也可能迅速反向波動。一種對這類發行更為明智的策略是逐步建立倉位,而不是在開盤時全部衝進市場 。例如,可以在不同價格點分批投入一部分資金(比如 25–30%),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全部。
這樣,如果價格暴漲,能參與其中;如果暴跌,你還有資金可以在更低位加倉(或者至少前期承擔的風險更小)。或許可以等待開盤熱潮後的首次回調——通常價格會先衝高,然後回落,這次回調可能比首次成交價更安全。
1-3 天視角:偏向於 0G 很有可能出現早期拉昇 ,因此一個把握時機的入場可能帶來快速收益。不過,一旦價格較上市價已上漲 100% 以上再去追漲是很危險的。如果在第 1 天你看到 0G 價格在幾分鐘內例如翻倍或漲三倍,請保持警惕 —— 那通常在短期內不可持續。如果仍決定在第 1 天重倉買入,考慮設定嚴格的止損或有明確的回撤退出計劃。

我們的結論(我們的判斷): 從純粹的基本面和市場情緒角度來看,0G 是今年面市的較為紮實的項目之一 ,並且很可能在初期迎來強勁上漲。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高並打算在 1-3 天內翻轉,有理由認為在第 1 天早期買入可能帶來收益,前提是你能在行情逆轉前賣出。但急劇回調或大戶拋售的風險始終存在。在交易中,保住資金比追求全部上漲更為重要;寧可錯過部分上漲,也不要在突然的拋售中損失大量資金。

總體而言不建議在開放交易時將全部押在 0G 上。 更為穩妥的策略是分散佈局。如果非常看好短期上漲,可以在首日將部分資金配置到 0G,但要保留大量備用資金。密切關注最初幾小時的價格走勢:如果 0G 大幅上漲,考慮快速獲利了結;如果大幅回落,或許是一個重新入場的機會,但只應以受控倉位進行。此外,還要考慮到在 1-3 天之後,隨著更多代幣逐步解鎖(社區獎勵等), 下行壓力可能增加 ——因此在這些初始高估值下不應期望長期“HODL”而不進行波動風險管理。

總結來說,0G 具備強勁的基本面和短期上漲的炒作動力,但雙向波動會非常劇烈。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在上市當天採取“觀望或小倉位”比押上全部更為明智。如果你參與首日交易,請保持敏捷與謹慎。 保護你的下行風險。 有時,避開首日的狂熱(或只以少量參與),然後在價格更穩健時再買入,是更聰明的策略。
***
dayu.xyz 幣圈投資寶典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75
收藏
1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