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大家心目中 @HyperliquidX 到底是什麼?純Perp Dex應用的話,45B的FDV已經太高了,新創新物種L1的話,15B的流通市值可能還被低估了?更困惑的是,Hyperliquid的跟風者們到底該怎麼對標定預期呢?
1)若視HL為Perp Dex,把它和dYdX、GMX等Perp Dex的鼻祖先輩們比,估值已經很高了,但若視其為鏈上Binance、和其他L1 諸如Solana、BNBChain的估值比,HL目前的增長空間還會很大。
客觀來說,雖說HL目前在Perp Dex的市場份額龍頭效應一定會產生溢價估值,但整體鏈上DEX的市場規模容量就這麼大,其已經和接近甚至超過巔峰時期的 @GMX_IO 、 @dYdX 等產品,估值已經很高了;
但若預期其為鏈上幣安,恐怕只有看到大幅虹吸傳統CEX交易所數據指標的時候,才能給出和BNBChain等對標的估值吧?
顯然,現在市場定價其基於兩者之間,且更偏向後者一些,但這會導致很大的價值對標錯位,尤其是讓一些純粹只是Perp Dex的跟風們產生幻覺,都還沒搞清楚HL的估值到底基於什麼,就開始對標估值了。絲毫不管不顧,HL的技術架構和豐富多元的生態價值,荒謬至極;
2)Hyperliquid的HyperBFT共識、HyperCore和HyperEVM分層設計,以及重構的鏈上高頻節點內撮合引擎等等,老實說,雖然被詬病中心化但創新性元素確實不少;
反觀一些跟風者,採用的還都是傳統“鏈下撮合+鏈上結算”技術服務框架,大部分都沒脫離原本L1和L2上那一眾Perp Dex的應用範疇,甚至只是舊瓶裝新酒。憑此就把之前dYdx、GMX等按在地上錘打是不是過於草率了?又憑什麼和HL對標估值?
其實,冷靜下來看,HL真正的護城河並不純粹是交易數據本身,HyperCore的高頻交易撮合引擎是一方面,HyperEVM的應用生態才是最大的看點,比如:
Felix Protocol基於HYPE抵押鑄造穩定幣,把$107M閒置USDC利息收益用來回購HYPE;Liminal Money提供16% APY的delta中性收益產品;其他諸如Kinetiq構建的質押協議,Hyperlend構建的Lending生態等等,少說已經組合了四五十個生態項目了吧。
這種具備原子級可組合性的生態深度才是支撐其當前估值衝刺鏈上Binance的根本。而這些顯然都是跟風者們所不具備的基礎條件,只是靠Farming起來的交易量,靠一個“應用”本身,該如何支撐起一個“平臺級”的估值預期?
況且有一個很燒腦的估值邏輯,百思不得其解:Hyperliquid是Perp DEX龍一,目標是幹掉CEX成為鏈上幣安,而Aster是Perp Dex龍二,目標是要守住幣安,成為幣安系打造的新鏈上幣安,可是幣安還在那裡,就這樣憑空多出一個鏈上幣安?
我CPU短路了,誰來解釋一下?

Haotian | CryptoInsight
@tmel0211
09-20
看到太多人Fomo Perp Dex了,上头清醒之后,来点和市场繁荣盛景有些“违和”的感言,以下仅代表个人理解:
1)这一波Perp Dex的起势就是 @HyperliquidX 的成功范本给带起来,2025年上半年上万亿的总交易量,Hyperliquid就独占7成,手续费+回购的双飞轮驱动下让其成为现象级CEX Killer级产品。 x.com/tmel0211/statu…
為什麼你不把它看成新的bybit?那45B絕對是不高的😂
這話題得順著鏈上幣安聊才有意義😁
首先要想明白為什麼各大CEX選擇在此時突然集中投入資源到PerpDEX上
其實看okx的態度,也只是試水,真正投大資源比這陣仗要大。能靠嘴拉盤為啥要投資源。。
等市場結構法案出臺後,再看當下,一切瞭然
確實,好難定,可能正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才有了市場上的各種博弈,這種博弈不斷在打破舊邏輯 然後重組新範式的循環裡,機會就是孕育在這些新的敘事和巨頭,
其實結論是啥誰都不知道,重點是,
我參與了沒,我是誰,我的機會在哪?
想清楚了在可控的基礎上,就往死裡幹,
是的,對普通人來說是一波機會!中心化CEX和去中心化DEX兩股勢力的極力拉扯過程。
來自推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