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如何評估 RWA 項目?一套來自加密基金的盡調邏輯

撰文:Terrence Qiu

一、VC 會問的五個核心問題(盡調清單)

資產是真是假?有無第三方可核驗的清單/憑證(債券編號、託管金條憑證、應收賬款合同、碳信用核證文件等);是否引入獨立審計與鏈上披露。合規能走通嗎?發行/託管/交易所在何法域?需要的牌照或 SRO 身份是否已落地(如 RIA、信託、歐盟 MiCA、瑞士 VQF 等)?轉讓限制與 KYC/AML 是否寫進合約流程。規模與收益是否可持續?當前 AUM/TVL、多端分發能力、流動性來源、毛/淨息差結構與可複製的擴張路徑。風控是否工程化?託管與審計之外,是否有鏈上白/黑名單、限售/凍結、自動化對賬與預警、預言機與數據回傳。團隊與資本背書是否匹配?核心成員是否「懂金融+懂合規+懂鏈上」;是否有一線機構/戰略投資人站臺(不僅給錢,還給資源/渠道/客戶)。

二、兩個近期案例摘要

案例 A:Huma Finance(PayFi:支付×融資的 RWA 專用網絡)

1)團隊與譜系

聯合創始人Richard Liu:前谷歌工程負責人(曾主導 Google Fi 等 0→1 產品),創業公司 Leap.ai 在 2019 年被 Facebook 收購;後任EarnIn CTO(美國頭部薪資預支金融科技)—技術與金融雙棲背景明顯。


聯合創始人Erbil Karaman:前 Facebook 增長負責人、Lyft 消費者產品主管、後任EarnIn首席產品官(CPO),偏增長與金融用戶產品。


投資者包括 Distributed Global, Hashkey Capital, Folius Ventures, 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IBAS Ventures。2024 年收購最大客戶Arf :Arf 為跨境清結算與週轉信貸平臺,瑞士 VQF 自律組織成員(AML/CFT 合規),與 Circle、Solana、Scroll+有長期合作與案例披露。

2) 項目亮點

2024/9宣佈3,800 萬美元資金:約 1,000 萬美元股權約 2,800 萬美元以「可產生收益的 RWA 資產」形式進入平臺(即「資金+在平臺上的資產配置」的混合結構),其中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SDF)提供 1,000 萬美元;並在一段時間內僅向合格投資者開放在 Scroll 上的代幣化資產申購。→這類「部分以資產配置入場」的結構,通常體現投資方對資產側收益曲線的押注,而不僅是股權估值。

3)運營與風控抓手摘要

合併後公開口徑:累計處理支付融資交易超 18 億美元;定位「把支付本身的時間價值金融化」,強調把真實支付應收/結算週轉做成低風險、短久期資產池。


Arf 在瑞士VQF監督下運營(反洗錢自律組織),與USDC的國別合規清算路徑有成熟案例;此合規地基給了 Huma「跨境放大」的前置條件。

4)合規路徑摘要

通過瑞士 SRO(VQF)+美國/亞洲支付網絡夥伴的組合,優先打穿「跨境支付的週轉信貸」這一類 ETF 化的底層資產(短期、可循環、違約率歷史極低的 B 2 B 應收/結算)。


Solana/Stellar深合作,疊加Scroll(EVM ZK)側的合格投資者門檻,形成「公鏈側支付性能+ EVM 側合格投資者資產發行」的雙軌制

5) 研投觀點

優勢:團隊強金融/支付產品履歷;Arf 的VQFUSDC 實操案例給足合規與結算說服力;「資金+資產配置」混合入場說明投資人對真實收益來源的偏好(而非只押代幣)。

關注點

  1. 資產端擴張是否會拉高信用與地域風險(跨多法域 KYC/AML、制裁名單篩查一致性);

  2. 「合格投資者」窗口的流動性約束(二級轉讓受限),與未來是否下沉到更大投資人面。

案例 B:Plume Network(面向 RWA 的「加密原生鏈+中後臺」)

1)團隊與譜系

Chris Yin、Teddy Pornprinya、Eugene Shen共同創立(2023/2024),總部 NYC;團隊成員來自 Coinbase、dYdX、JP Morgan、Robinhood Crypto 等。2025 年 5 月,聯合創始人Eugene Shen 不幸離世(公司發佈訃告與對外說明)。


融資:2024/5 種子輪 1,000 萬美元(Haun Ventures、Galaxy 等領投/參投);2025/4 獲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七位數」戰略投資(未披露精確金額);並公告總計融資約 3,000 萬美元與多家傳統/加密機構合作。


上線的主網已包含 50 多個 dApp,涵蓋各種領域,從代幣化黃金、私營企業股權、榴蓮農場、礦產權到嘟嘟車等等。

2) 項目亮點

Apollo入場為戰略票(「seven-figure」):按慣例更重資源協同與資管生態對接,而非短期財務回報;同時 Plume 在 2025/1 公告2,500 萬美元生態基金,指向「引資入鏈+項目扶持」的平臺化打法

3)運營與風控抓手摘要

2025/6主網發佈後公開口徑:RWA TVL/AUM 超 2 億美元擁有超過 40 萬個地址,這些地址已在主網上完成了超過 5500 萬筆交易,並且日均交易量約為 600 萬筆。生態對接Curve、Morpho與多類 RWA 發行方(含部分傳統資管品牌)。


合規模塊「產品化」:通過白名單、限轉、信息披露與 KYC/AML 流程的鏈上組件,降低發行方與機構的集成成本,意圖成為「RWA 的合規模塊/清結算層」

4)合規路徑摘要

對外披露與美國財金監管部門香港金管局等保持政策溝通;以「加密原生體驗」而非純許可制封閉環境作為差異化路線。

5) 研投觀點

優勢

  1. 鏈+中後臺+生態基金」三件套,利於在早期形成網絡效應

  2. Apollo 的入場是強信號(資管資源與機構客戶滲透)。


關注點

  1. TVL 與「持有人數」口徑來自項目方與第三方組合統計,需穿透核驗(DeFiLlama、RWA.xyz 明細);

  2. 合規「工具化」落地需要法域與資產類型的多版本適配,短期可能導致產品複雜度與客製化成本上升。

三、賽道融資趨勢

2024年前三季度:據 PANews/BlockWeeks 盤點,26 個 RWA 項目合計融資近 2.5 億美元;以種子/戰略輪為主,金額以百萬美元級居多,自二季度起熱度顯著升溫


結構上,國債/債券、基礎設施(鏈與合規模塊)、PayFi獲資更集中;黃金/房地產穩步擴張;碳資產受政策與核證口徑影響,融資波動較大。解讀:資本正從單點試驗轉向「可規模化+合規路徑清晰+機構協同」的組合,戰略投資(如 Apollo→Plume)與「股權+資產配置」混合結構(如 Huma)成為 2024–2025 的常見形態。

結尾

RWA 已經不是一個「講故事」的賽道,而是一場金融合規與鏈上創新的硬碰硬

從 VC 的視角看,盡調邏輯非常清晰:

  • 先問資產——沒有真實、可審計的資產,免談;

  • 再看合規——沒有牌照與清晰監管路徑,難獲大額投資;

  • 然後是團隊與模式——誰能同時懂金融、懂合規、懂鏈上,才可能被押注;

  • 最後才是敘事——故事只是調味劑,而不是決定票投不投的關鍵。

近期的 Huma 和 Plume 兩個案例無不展示了成功項目的複雜性,得做到面面俱全,如果需要看詳細的項目細節可以根據下面的參考資料進行更詳盡的解讀,本文旨在給出輕量的信息摘要,讓大家感受一下現在的鏈上的合規項目的演變。

參考資料

  • CoinDesk:Tokenized RWA Platform Huma Finance Gets $38 M Investment

  • Huma Finance 官網公告:Huma × Arf Merger

  • Arf 官網:VQF Compliance

  • Crunchbase:Richard Liu

  • LinkedIn:Erbil Karaman

  • The Block:Plume Network Raises $10 M to Bring RWA On-Chain

  • Binance News:Apollo Invests in RWA Platform Plume

  • Decrypt:Apollo Invests in Plume RWA

  • Plume Network 官網:Mainnet Launch Announcement

  • BlockWeeks:2024 Q 3 RWA Financing Report

免責聲明

本報告僅為區塊鏈與金融科技趨勢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謹慎決策,並承擔相應風險。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