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擊敗 Hyperliquid?前 NAGA 創始人押注 AI 教練

avatar
Forbes
09-29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阿聯酋投資者 Core Holding 宣布向 True Labs 提供 1,000 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該公司正在開發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這筆資金將加速該公司核心產品的開發:TRUE AI 的專業大型語言模型和智慧交易引擎,旨在驅動 TRUE DEX,並使不同經驗水平的交易者能夠透過先進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出更明智的、基於對話的交易決策。

這標誌著 Hyperliquid 的主導地位再次面臨挑戰。 Hyperliquid 是一家去中心化交易所,在短短兩年內就佔據了永續期貨市場 70% 的份額,如今卻面臨著來自四個截然不同方向的協同攻擊:傳統金融合規性、加密原生可訪問性、機構隱私需求以及人工智慧驅動的交易輔助。

每個競爭對手都瞄準了 Hyperliquid 原本佔據主導地位的特定弱點,這對領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否保持其王位構成了首次嚴峻考驗。

人工智慧教練視角:真正的人工智慧瞄準交易心理學

該平台由 True Labs 打造,共同創辦人是 Ben Bilski,他曾創立德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 Naga Group。 True Labs 開發了兩款旗艦產品:True AI(將法學碩士 (LLM) 與交易引擎結合)和 TRUE DEX(由法學碩士 (LLM) 提供支援的交易所)。該 AI 平台瞄準的是導致 90% 交易者虧損的心理障礙。

True AI 建立在Solana Layer-2 基礎架構上,並配備專用的 NVIDIA GPU 集群,承諾提供“全天候交易夥伴”,監控用戶行為、倉位管理和情緒化交易模式。該平台使用專門針對交易資料訓練的專有語言模型,以識別用戶何時出現報復性交易、過度曝光或其他通常會導致重大損失的行為模式。

為您帶來更多

「交易就是心理學,」比爾斯基解釋。 「人們搞砸了技術分析,因為他們失去了心理約束。」 True AI 的方法不同於一般的金融 AI,它專注於槓桿加密交易,透過瀏覽器活動和鏈上交易索引使用者行為模式,以提供即時指導幹預。

該平台將於 2026 年上線,包含對話式 AI 引導和傳統的 DEX 功能,以及跟單交易功能,每筆交易每位追蹤者將獲得 1 USDC 的獎勵。 True AI 致力於填補傳統交易所忽視的情感和教育缺口,降低行業臭名昭著的虧損率,同時建立可持續的用戶留存率。

監理策略:Coinbase 合規

Coinbase 於 7 月率先推出了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監管的比特幣和以太幣永續期貨合約,最終為美國交易者提供了一種合規的加密貨幣槓桿投資方式。此舉代表傳統金融對離岸主導地位的反擊。

Hyperliquid 提供 40 倍槓桿,且無需了解客戶 (KYC),而 Coinbase 的槓桿上限僅為 10 倍,且需要進行全面的身份驗證。兩者的權衡顯而易見——為了監管安全而降低槓桿——但 Coinbase 的賭注遠不止於簡單的合規表演。

儘管受到監管限制,該交易所龐大的用戶群、值得信賴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全方位的產品服務,使其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先前被離岸平台拒於門外的美國機構投資者如今有了一條通往永續期貨的途徑,且不會引發合規方面的麻煩。

Coinbase 的做法承認了一個簡單的現實:隨著加密貨幣的成熟,監管套利變得越來越不可持續。問題在於,機構對合規的需求是否超過了散戶對最大槓桿和隱私的渴望。

無障礙策略:CZ支援使用者體驗

幣安前執行長趙長鵬對 Aster 的投資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Aster 上線六小時內市值就達到了 3 億美元。 Aster 並非在監管或隱私方面競爭,而是專注於使用者體驗和多鏈可訪問性。

該平台提供兩種不同的交易模式:專業模式適合尋求深度流動性和高級工具的資深交易者;1001x 模式則提供一鍵式、抗 MEV 永續合約交易。這種雙重模式也承認 Hyperliquid 的技術複雜性可能會讓普通交易者感到不知所措。

Aster 的多鏈策略對 Hyperliquid 的單鏈策略提出了另一個根本性挑戰。雖然 Hyperliquid 已針對自身鏈的效能進行了最佳化,但 Aster 認為,交易者希望能夠無縫存取BNB Chain、以太坊、 Solana和Arbitrum ,而無需管理多個帳戶。

趙長鵬公開抱怨 Hyperliquid 平台上的倉位追逐行為——經驗豐富的交易員將瞄準可見的清算水平——這促使 Aster 推出了隱藏訂單功能。批評者認為,Hyperliquid 的極度透明性雖然具有創新性,但也帶來了操縱機會,而傳統市場正是透過不透明性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隱私解決方案:零知識競爭

Grvt 的 1,9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由 ZKsync 等公司共同領投,這代表了另一個競爭方向:機構隱私問題。該交易所使用零知識技術來驗證交易,而不會公佈倉位規模、清算水平或交易模式,從而避免大型交易者受到追殺。

對於交易金額不大的散戶來說,Hyperliquid 的透明度只是小小的不便。但對於交易金額數千萬美元的機構交易者來說,它卻創造了一種掠奪性的動態,而這種動態幾十年前傳統金融就透過暗池和頭寸隱私機制消除了這種動態。

Grvt 執行長 Hong Yea 解釋說:「許多持有大額頭寸(例如 5,000 萬美元)並採用高槓桿的人,都不想被『獵殺』。」獵殺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 Hyperliquid 的透明訂單簿能夠揭示大額頭寸何時接近清算水平,從而實現協同操縱。

ZKsync 執行長 Alex Gluchowski 將此描述為加密貨幣的「HTTPS 時刻」——推動機構採用所需的隱私層。該技術承諾提供以太坊層級的安全性,並提高可擴展性並降低交易成本,瞄準的是那些重視隱私而非透明度的細分市場。

市場區隔策略

四管齊下的攻勢反映出複雜的市場區隔,而非直接競爭。 Coinbase 瞄準的是需要合規監管的美國機構。 Aster 瞄準的是尋求簡化多鏈存取的散戶交易者。 Grvt 則瞄準了要求部位隱私的機構客戶。 True AI 則專注於減少導致大多數交易者失敗的心理障礙。

每種策略都解決了 Hyperliquid 模型中的實際限制。監管限制將美國交易者拒之門外。單鏈架構為多鏈用戶帶來了摩擦。極高的透明度使得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難以避免操縱。高虧損率導致不可持續的客戶流失,從而損害平台的長期成長。

這種細分方法具有戰略意義,因為永續期貨涵蓋了多種偏好相互衝突的用戶類型。散戶投機者可能更傾向於最大化槓桿率和透明度,以獲得更好的價格發現。機構交易者希望獲得隱私和合規性,即使以降低槓桿率或費用為代價。新手交易者需要教育支援和行為指導,而科技平台通常會忽略這些。

網路效應挑戰

儘管存在協同競爭,Hyperliquid 仍保持著顯著的結構性優勢。衍生性商品市場表現出強大的網路效應,流動性吸引更多的流動性,形成了「贏家通吃」的格局,挑戰者難以克服。

Hyperliquid 透明的訂單簿雖然存在操縱風險,但也支援許多用戶重視的複雜交易策略和市場分析。該平台近期擴展了原生穩定幣和現貨交易,顯示其意識到了競爭威脅,並致力於深化生態系統鎖定。

該交易所以社區為導向的代幣經濟學——將 99% 的費用用於 HYPE 回購——創造了粘性用戶激勵機制,這是單純的功能競爭難以克服的。當用戶透過交易活動獲得代幣增值時,更換平台就意味著放棄這種收益。

無論功能或費用如何,交易量往往集中在流動性最強的平台上。每個競爭對手都必須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也就是吸引足夠多的初始用戶,從而產生足夠的交易量來吸引更多用戶。

測試去中心化金融的主導地位

對 Hyperliquid 的協同挑戰,是去中心化金融領域主導地位能否經得起定向競爭的首次嚴峻考驗。與傳統市場中監管護城河保護現有企業不同,DeFi 的無許可特性使其能夠快速應對競爭對手察覺到的弱點。

Hyperliquid 透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顛覆了中心化的永續期貨交易。如今,它面臨著來自平台的衝擊,這些平台未能完美地識別其服務的特定用戶群體:注重合規性的美國人、追求簡單性的散戶交易者、注重隱私的機構交易者,以及行為受限的新交易者。

結果可能決定 DeFi 領域的先發優勢能否創造持久的競爭壁壘,還是只是暫時的領先優勢。 Hyperliquid 的主導地位面臨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挑戰,其專注於隱私和 AI 驅動的競爭,CZ 的支持以及對用戶體驗創新的支持。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