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突破12.5萬美元的歷史高點,不僅僅是一個新聞標題。它是一場隱形貨幣戰爭的記分牌,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正在輸掉這場戰爭。這個體系感覺“不對勁”是有原因的。華爾街仍在計算美元的貶值,政客們仍在宣揚繁榮,傳統媒體也在追蹤資產繁榮。但如果換個標準,用比特幣來衡量傳統財富,這種鍍金的幻覺就會破裂。
不斷變化的分母:美元的幻想
縱觀市場及其財富,從股票到房地產,無所不包。如果你還在用金錢來衡量,這場盛宴看起來正熱鬧非凡。但如果你把眼光放遠,換個單位,你會發現,人人都在吹噓的業績突然間更像是最後一搏,而非勝利的喜悅。
今年迄今,金價已上漲45%,觸及每盎司3900美元。聽起來很樂觀,對吧?但如果你用黃金來定價美國房屋或標準普爾500指數,回報就會持平(有時甚至為負)。這還是老一套: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上漲,但以實際抵押品衡量,實際財富卻停滯不前。
用比特幣來說:災難性的實際損失
但真正的噩夢始於使用比特幣,這種資產屢創新高,其表現日益像數字黃金。美國房價中值,即所謂的“安全”房地產,已從2021年的9-10個BTC跌至目前的不到4個BTC。
黃金本身?五年來,比特幣上漲了952%,而黃金僅上漲了104%。這還不包括股票和房產。災難性的實際損失。舊世界的資產變得無關緊要,以BTC)計價的錢包開始看起來像中獎彩票。
這不僅僅是貶值交易;這是一本崩潰的賬簿
說實話。關於比特幣的“風險資產”meme純粹是應對之策。華爾街為了敘事上的安慰,把BTC和科技股放在一起,但它的價格走勢卻如同儲備賬本,在2020年後,其他所有資產都會被減值。如果比特幣繼續貨幣化,那麼今天的圖表、股票、房地產和黃金都將成為被減值並等待重新估值的歷史賬本。
正如宏觀和加密貨幣分析師 SightBringer 在 X 上指出的那樣,惡性通貨膨脹和政權更迭之前的歷史總是這樣的:
“這與歷史上每次惡性通貨膨脹或貨幣制度轉變之前都有相同的特徵:當人們緊緊抓住貶值的單位不放時,他們會感到富有,但用下一個可靠的抵押品來衡量,他們的體系就已經崩潰了。”
工資滯後,債務激增,政策搖擺不定,媒體仍在談論美元。實際上,記賬單位的貶值速度快得誰也跟不上,而唯一誠實的記分牌上只有BTC。
最後階段:套利交易的最後抵抗
美國帝國的套利交易正在走向衰敗:吸引全球資本,抬高國內資產價格,並輸出風險。黃金?停滯不前。房地產?BTC價格暴跌。客套話已成定局,幾乎沒有人真正站穩腳跟。正如 SightBringer 所言:
“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週期。這是一個記賬單位過渡階段。幾乎沒有人為此做好準備,因為他們仍然在用錯誤的標準衡量他們的‘回報’。”
比特幣不僅僅是在上漲,它還揭露了一場無聲的貨幣戰爭。美元的消亡並不意味著比特幣的勝利,但真正的失敗者仍在融化的冰塊裡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