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關於我們正處於人工智能泡沫的討論。我想說,我們正處於泡沫之中,這幾乎是共識,但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並沒有。作為一個經歷過2-3個加密貨幣週期的人,我認為真正的泡沫有一個關鍵特徵:最終供應會大幅超過需求。
我的核心信念是,我們正處於機器轉型的邊緣,機器的工作量將遠超人類。這將對未來十年的世界格局產生結構性變化。對機器的需求遠超任何人的準確預測。
在 RouteMesh 內部(稍後會詳細介紹!),我們的團隊從 7 人縮減到了 2 人。結果:我們的交付速度提升了,資金消耗減少了,推進創意的能力也增強了。這一切都歸功於人工智能的獨特優勢。兩名技術嫻熟的操作員可以大幅超越 10 人或 20 人的團隊。
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產出與就業緊密相關。僱傭人員是擴大產出的必要條件。
然而,這種聯繫如今已發生顯著改變。機器資源可以大幅提升人均產出係數。我們的整個經濟都圍繞著資本、勞動力和資源之間的協調。機器將這種協調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我的論點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未來的工作將以機器優先的經濟為中心,任何輔助機器的東西都會有大量的需求,因為它們具有始終在線、不斷增值的特性。
在機器優先的經濟中,需要以下內容:數據中心、能源、GPU、CPU、內存、可再生基礎設施、電池、安全、電力存儲、稀有金屬、傳輸、房地產ETC。
我們未來擴大經濟產出的能力,取決於我們能否擴大機器經濟中各個子行業的規模。截至2025年,最大的制約因素是電力,但我預測,隨著機器經濟的發展,電力也將持續演變和變化。
過去的通話
這個博客的一大亮點是,我可以記錄這些年來我打過的電話,看看它們進展如何!回顧一下,我發現以下幾個地方很有意思:
我想通過寫這篇文章來表達我的信念: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範式的開端,未來工作將會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呈現什麼樣子,並且隨之而來的是豐富的投資機會。
加密貨幣教會我一件事:你瞭解某件事,並不意味著市場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定價。事實上,市場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跟上。信息和背景信息都有延遲。
投資人工智能堆棧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我們還能投資什麼?NVIDIA 不生產芯片,他們只是設計芯片並構建相關的基礎設施。那麼誰來生產芯片呢?一家名為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TSMC)的公司。
我們處在泡沫之中嗎?
這裡的泡沫是指所有這些數據中心建設的供應。泡沫要“破裂”,就意味著需求枯竭,沒有人使用/支付這些東西。然而,我的問題是,在未來的什麼時候,我們會醒悟過來,說:
“你知道嗎,所有這些人工智能的使用對我的業務都很有好處,我想我會減少使用它。”
這簡直荒謬。消費者對他們想要完成的計算工作流的要求越來越高。上下文窗口越來越大,呈二次方增長,代理每年的運行時間也越來越長。
我的下一個觀點是,我認為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就收入而言,人工智能的支出可能在200億到500億美元之間,人們會問,這個數字怎麼才能增長到1萬億美元呢?
如果你缺乏數據中心和電力,那麼你基本上在所有這些行業中都會面臨缺口。我們對智能的需求已經滲透到未來經濟的方方面面,而計算的需求正是由於我們遠遠落後而產生的。
那麼這出戏到底是怎樣的呢?
購買。雖然大多數人認為能源、數據中心和 GPU 是一筆被過度炒作且價格昂貴的交易,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這將是它們有史以來最便宜的價格。我們正面臨嚴重的計算短缺,在機器經濟堆棧中,一切都將重新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