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NB Chain 無疑是加密貨幣市場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自從本月初「幣安人生」迷因幣爆火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再次湧入 BSC 淘金,幣安創辦人趙長鵬與何一,也頻繁在社交平台與加密社群互動,讓不少投資者感歎:這是一場幣安牛市。
對此背景,何一在 10 月 10 日於幣安廣場發布了一篇長文《來!一起修仙啊!》,試圖用「修仙」比喻幣安七年走過的崎嶇道路,也對後續發展提出了完整藍圖。以下是何一在這篇文章中的主要觀點:
從「傳銷」標籤到合規前沿
何一在文章中,首先回顧了比特幣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誕生的背景,何一指出,大眾曾把加密交易所貼上「搞傳銷」的標籤,但如今整個行業已經和華爾街交易員同桌而坐。她強調,這條路沒有現成的範本,經過分叉、淘汰與社群洗禮,留下的人學到的是紀律與長期視角。
何一自稱自己是「價值投資者」、堅持長期主義,她強調自己長期持有的資產就是比特幣與 BNB。前者是加密市場的基礎、是最去中心化的資產,後者則代表著用戶基礎與研發能力最強的交易所,即幣安。她對外承諾,要把幣安團隊打造成「行業最一流」的團隊。
為了回應全球監管升溫以及外界對幣安運作模式上的質疑,何一也表示幣安正在加碼投入合規進程。何一透露,合規預算是幣安產品部門預算的五倍以上,第三方審計甚至也對幣安給出了「合規天花板」的評語。
在「打臉」中累積市場敏感度
何一毫不避諱自己曾錯判形勢。首先,她曾批評高槓桿合約會「放大人性弱點」,但在 2019 年熊市中,用戶哀鴻遍野後,才理解了市場的套保需求,最後還是推出了合約產品,並加上測試與冷靜期。她形容這段經歷,是由她自己一手打造的「打臉事件」。
而針對 meme 熱潮,何一坦言,最初自己只是視之為「陰謀盤」。但直到看到專業玩家(例如 VC、機構投資者)把幣安當成流動性出口,她才意識到散戶追求的是「公平」。她表示自己在 AMA 中因為難以平衡散戶與機構利益,也一度哽咽。自己從最初的反對 meme,到後來理解 meme,再到後來的成為 meme,一系列事件也讓她更理解了社群動能,最終也促成了近期以「幣安人生」為首的迷因幣熱潮。
「道、法、術、器」:加密修仙框架
何一指出,創業、交易、賺錢實際上與修仙無異,她認為核心是要落實「道、法、術、器」這四層架構。她表示,道是世界規律,只有順勢者才能長久;法是公司文化,例如以用戶為中心、自由、協作與謙遜;術是行銷與策略,屬於短期手段;器則指產品與工具,更迭速度要快。
廣發英雄帖,人才優先
談到競爭,何一表示市場空間足夠大,沒必要攻擊友商:「商戰最後比的是誰能滿足用戶需求」。全球化版圖需要多元化與專業性,她鼓勵從業者持續升級認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劇烈變化中站穩腳跟。
文章結尾,何一留下一封招聘邀請:
「幣安這個宗門還是缺人才,所以這仍舊是一個招聘貼,來加入我們一起修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