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瑞銀、巴克萊銀行、三菱日聯銀行、桑坦德銀行和美國銀行等全球十大銀行正在探索推出與主要 G7 貨幣掛鉤的穩定幣。
該計劃旨在創建一個可互操作的數字代幣網絡,以 1:1 的比例由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等法定儲備支持。
該項目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它標誌著全球銀行業首次認真嘗試進入由Tether和 Circle 主導的穩定幣市場。如果成功,它可能會重新定義銀行處理跨境結算和數字資產的方式。
優點:G7穩定幣計劃為何具有戰略意義
擬議的網絡可以使穩定幣合法化,成為一種值得信賴的金融工具。與離岸發行機構不同,G7銀行在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規則下運營。
他們的參與可以為價值超過 3000 億美元的市場帶來信譽、透明度和監督。
支持者表示,這可能會使全球結算更加現代化。基於區塊鏈的代幣可以實現貨幣之間的即時外匯互換,而目前通過SWIFT系統清算需要數天時間。
此外,銀行將該項目視為傳統金融與數字債券或證券等代幣化資產之間的橋樑。

缺點:複雜性和碎片化風險
儘管該計劃前景光明,但執行起來仍面臨嚴峻挑戰。七國集團的每種穩定幣都將受各自國家的監管,這可能導致分裂和標準不一致的風險。
如果沒有統一的法律和技術框架,貨幣之間的互操作性可能會受到影響。
流動性也可能出現分裂。如果每家銀行都發行自己的代幣,市場可能會面臨重疊或競爭的工具。
監管機構仍需決定這些代幣是否算作存款或表外負債。這一決定可能會重塑銀行資本規則。
醜陋:系統性和地緣政治後果
最大的擔憂在於七國集團之外。數字“硬通貨”代幣聯盟可能會加速新興市場的資本外逃,而這些市場的本幣已經在努力對抗美元化。
渣打銀行估計,到 2028 年,此類轉變可能會使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流失高達 1 萬億美元。
此外,銀行發行的穩定幣的全球網絡可能會模糊公共貨幣和私人貨幣之間的界限。
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可能會以比中央銀行監管速度更快的速度創建一個平行貨幣體系,從而增加系統性和網絡風險。
底線
G7穩定幣計劃可能是自SWIFT成立以來數字貨幣領域最大膽的嘗試。它可以讓跨境融資變得更快、更便宜、更可編程,或者以區塊鏈的形式鞏固全球銀行業的力量。
結果將取決於世界頂級銀行是否能夠進行創新,而不會重複它們想要取代的結構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