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宣佈徵收100%關稅,再次引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震動全球市場,並引發人們對供應鏈和通脹風險再次出現的擔憂。
- 比特幣暴跌超過 7%,加密貨幣市值蒸發 2000 億美元,交易員在劇烈波動中面臨大量清算。
- 此舉凸顯了加密貨幣與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深層聯繫以及其對全球貿易和政治不穩定的脆弱性。
特朗普對中國徵收 100% 關稅的計劃引發全球市場動盪,由於經濟不確定性上升,投資者紛紛逃離風險資產,導致比特幣和主要加密貨幣暴跌。
特朗普重新點燃貿易戰
2025年10月10日,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宣佈了一項全面計劃,將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0%的關稅。這一決定標誌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自2018年以來最劇烈的升級,標誌著經濟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的迴歸。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節目上宣佈了這項舉措,稱這是對北京方面對稀土等關鍵材料實施“敵意”出口限制的必要回應——稀土是全球科技、能源和國防工業的關鍵資源。
此外,特朗普還宣佈計劃對銷往中國的“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稱其為應對北京加強對全球供應鏈控制的反制措施。這一聲明震驚了投資者,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另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的擔憂,這場戰爭可能會擾亂全球製造業、科技和大宗商品市場。
市場衝擊開始
金融界幾乎立即做出了反應。美國股市全線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近878點(1.9%),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下跌2.7%和超過3%。投資者紛紛湧向黃金和美國國債等避險資產,這與此前幾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期間的走勢如出一轍。
然而,加密貨幣市場遭受的打擊更為嚴重。特朗普宣佈這一決定後的幾個小時內,比特幣暴跌逾7%,從約11.3萬美元跌至10.5萬美元以下。以太坊、 BNB、 Solana和其他主要山寨幣的跌幅在8%至10%之間。據The Block和BeInCrypto報道,加密貨幣總市值蒸發近2000億美元,約5億美元的槓桿多頭倉位在一天內被清算。
對於已經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而緊張的市場來說,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就像火藥桶裡的火花一樣——迫使交易員平倉,並引發了自 2024 年初以來最大的單日清算。
加密貨幣為何反應如此強烈
乍一看,人們可能會認為加密貨幣(通常被視為對沖法幣不穩定性的工具)可能會從地緣政治衝擊中受益。然而,在危機初期,投資者通常會首先拋售風險資產——而加密貨幣仍然是風險最高的資產之一。
關稅威脅全球經濟增長,加劇通脹,並推高美元——這些因素共同對數字資產構成了毒害。隨著風險偏好下降,槓桿交易者面臨層層追加保證金的追加,而散戶投資者則陷入恐慌性拋售。其結果導致市場同步低迷,加劇了各交易所的波動性。
此外,中國出口生態系統的潛在中斷也給區塊鏈基礎設施本身增添了一層結構性擔憂。許多挖礦公司、硬件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都位於中國。如果供應鏈斷裂,生產成本可能會上升,全球加密貨幣業務也可能放緩。
本質上,雖然特朗普的舉動針對的是中國,但其連鎖反應卻波及金融體系的各個角落——包括曾經被認為與傳統市場隔絕的數字資產。
更廣泛的影響和後續步驟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不僅僅是關稅,它預示著全球權力格局的更深層次轉變。特朗普暗示,他可能會取消原定在即將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理由是北京方面“表現出敵意”。這種言論只會加劇投資者的焦慮。
對於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未來的環境可能動盪不安。如果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流動性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拖累風險資產。然而,矛盾的是,如果通脹因關稅而加速,一些人最終可能會迴歸比特幣,作為對沖貨幣不穩定的長期工具。
因此,宏觀衝擊與加密貨幣之間的關係仍然複雜。市場對數字資產的直接反應往往是負面的,但隨著市場調整,數字資產有時會重新獲得作為替代價值儲存手段的吸引力。
結論
特朗普宣佈的100%關稅再次揭開了全球貿易的舊傷——而這一次,加密貨幣也正遭受衝擊。這一事件凸顯了數字資產與整體經濟的緊密聯繫。雖然拋售反映了短期的擔憂,但也凸顯了加密貨幣作為全球金融體系一部分的日益成熟。
隨著11月的臨近,全世界將密切關注華盛頓和北京將如何應對。如果緊張局勢緩和,市場或許會復甦。但如果敵對情緒加深,新一波的波動不僅可能考驗全球金融,也可能考驗加密貨幣行業本身的韌性。
〈 特朗普對中國100%關稅衝擊引發全球市場和加密貨幣螺旋式上升〉這篇文章初步發佈於《 CoinR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