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再次陷入高風險地緣政治對峙的漩渦。這一次,其連鎖反應波及加密貨幣市場的各個角落。劇情似曾相識: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重演引發了比特幣的大幅回調,與今年早些時候的模式如出一轍。當關稅升級導致風險資產連續數週飆升時, BTC也回調了 30%。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又一次宏觀衝擊,比特幣再次下跌
以比特幣上漲近 18% 為開端的“上漲十月”在特朗普總統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 100% 的新關稅並對關鍵軟件實施全面出口管制後迅速惡化。
市場反應迅速。比特幣從12.6萬美元以上的高點暴跌逾13%,一度跌至10.7萬美元的低點,超過190億美元的槓桿倉位在幾天內蒸發,其中超過94億美元在24小時內蒸發殆盡。
貿易新聞蔓延至加密貨幣市場,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席捲了整個市場。3月至5月的回調,類似的地緣政治事件引發了持續近三個月的30%的下跌,這種迴響令人難以忽視。
流動性壓力和蔓延
價格走勢背後,機制清晰而殘酷。隨著波動性飆升,各交易所的流動性變得支離破碎。競爭幣市場混亂,加劇了拋售。USDE穩定幣的崩盤以及一系列清算事件,揭示了加密貨幣流動性如今與全球宏觀風險以及華盛頓和北京的頭條衝擊有多麼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即使美聯儲的鴿派言論引發了風險偏好情緒,去槓桿的速度和力度也暴露了結構性脆弱性。加密貨幣是一種高貝塔係數的流動性資產,當系統性風險飆升時,它就會受到懲罰。
動盪之下的結構性韌性
然而,在動盪的背後,比特幣行業並未放棄。機構投資組合或許已經降低了風險,但比特幣作為宏觀對沖工具的地位似乎依然穩固。目前,超過172家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幣。即使ETF資金流出有所增加,散戶買家在市場下跌期間也向現貨市場投入了超過11億美元。
儘管如此,逆風可能會持續存在,計量經濟學指出,之前的這種下跌直到近三個月後風險偏好恢復才得到解決。
比特幣目前正艱難守住10.7萬美元上方的支撐位,而十月市場正演變成一場消耗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上。如果3月至5月的走勢重演,宏觀經濟引發的動盪可能會持續到11月,屆時比特幣的長期趨勢才會恢復。
目前,波動性是一個特性,而不是一個缺陷,如果歷史可以作為指導,那麼加密貨幣的復甦將不是來自預測,而是來自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的逐步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