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ortune
原標題:Crypto founders are getting very rich, very fast—again
編譯及整理:BitpushNews
在初創企業界,我們習慣了這樣的故事:創始人歷經多年艱苦奮鬥,最終在公司上市或被收購時成為千萬富翁。
這樣的財富傳奇在加密貨幣領域同樣上演,只是這條致富之路往往要短得多。
典型案例當屬Bam Azizi。他在2020年創立加密支付公司Mesh,今年完成8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按常理,這類融資應該全部投入公司發展,但這次至少有2000萬美元直接進了Azizi個人的腰包。

這筆錢來自"二級銷售"——投資者從創始人或其他早期參與者手中收購股份。這意味著,雖然融資額看起來光鮮,但真正進入公司賬戶的錢可能大打折扣。不過對創始人來說,他們無需苦等多年,轉眼間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這未必是壞事。Mesh發言人指出,公司與PayPal達成合作並推出AI錢包,發展態勢良好。但問題在於,在當前這輪牛市中,創始人們紛紛通過二級銷售提前套現,在公司尚未真正證明自身價值之前就已賺得盆滿缽滿。
千萬豪宅
Azizi並非個例。自去年開啟的這輪牛市中,比特幣從4.5萬美元飆升至12.5萬美元,造就了無數財富神話。
2024年中,加密社交平臺Farcaster完成1.5億美元A輪融資,其中至少1500萬美元用於收購創始人Dan Romero持有的股份。
這位Coinbase前員工從不掩飾自己的財富,在接受《建築文摘》採訪時,他詳細展示了位於威尼斯海灘、價值730萬美元的豪宅,這座由四棟建築組成的莊園被雜誌稱為"意大利風情園"。

雖然裝修很成功,但Farcaster的發展卻難言順利。
據報道,該平臺日活用戶至今不足5000,遠落後於Zora等競爭對手。Romero對此未作回應。
同樣受益的還有Omer Goldberg。他的安全公司Chaos Labs在今年5500萬美元A輪融資中,有1500萬美元落入了他個人口袋。這家獲PayPal Ventures投資的公司已成為區塊鏈安全領域的重要聲音,但對這筆交易同樣保持沉默。
為何風投願意買單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當前火熱的加密貨幣市場和AI等熱門賽道,二級銷售正蔚然成風。
Paradigm、Andreessen Horowitz等頂級風投為了搶到優質項目,往往通過同意收購創始人股份來爭取領投地位。
對投資者而言,這其實是一場賭博。他們收購的普通股權利有限,遠不如常規融資中的優先股。但在一個習慣"畫大餅"的行業裡,是否該如此慷慨地獎勵尚未成功的創始人,確實值得商榷。
老牌加密貨幣觀察者對此情景應該不陌生。2016年的ICO狂潮中,無數項目通過發行代幣輕鬆募得數億資金。它們承諾要革新區塊鏈技術、超越以太坊,但如今大多已銷聲匿跡。
當時投資者曾嘗試用"治理代幣"來約束創始人,但一位風投坦承:"說是治理代幣,其實什麼都治理不了。"
到2021年新一輪牛市時,融資模式開始向傳統硅谷模式靠攏,但創始人提前套現的現象依然存在。
支付公司MoonPay在5.55億美元融資中,高管們套現1.5億美元。
當媒體曝出CEO斥資4000萬美元購買邁阿密豪宅時,市場正開始轉冷。
曾經的明星項目OpenSea也類似,創始團隊在融資中大量套現。但隨著NFT熱度退去,公司如今不得不尋求轉型。
"你在建立一個信仰社群"
為什麼風投不堅持更傳統的激勵模式——讓創始人在B輪或C輪時解決基本財務需求,但必須等到公司真正成功才能獲得鉅額回報?
資深交易律師Derek Colla點出了關鍵:加密貨幣公司大多"輕資產",不需要像芯片行業那樣投入鉅額資本,這部分資金自然流向了創始人。
他進一步解釋:"這個行業極度依賴影響力營銷,願意為創始人砸錢的人太多了。本質上,你是在建立一個信仰社群。"
二級交易專家Glen Anderson說得更直白:"在AI和加密貨幣這樣的炒作週期裡,只要你故事講得好,就能輕鬆變現。"不過他強調,創始人套現並不代表他們對項目失去信心。
Colla律師認為,鉅額套現並不會消磨創始人的熱情。他以MoonPay為例,雖然創始人因豪宅事件備受指責,但公司業務仍在健康發展。Farcaster的失敗也並非創始人不夠努力,"他比大多數人都拼"。
但他也承認,真正優秀的企業家會選擇長期持有股份,因為他們相信公司上市時這些股權會價值倍增。"偉大的創始人從不想在二級市場上出售,"Colla總結道。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泡沫的行業裡,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當新一輪造富運動席捲而來時,或許我們該思考:什麼樣的激勵才能真正孕育偉大的企業?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