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刑警組織歐洲金融和經濟犯罪中心 (EFECC) 負責人布克哈德·米爾本週警告稱,利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進行犯罪活動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同時他承諾歐洲刑警組織將繼續投資,以支持成員國開展複雜的國際調查。
“調查這些犯罪給歐盟成員國的執法機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他補充道。
他在 10 月 28 日至 29 日舉行的第九屆全球犯罪金融和加密資產大會上發表了上述評論。此次大會由歐洲刑警組織、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UNODC) 和巴塞爾治理研究所聯合舉辦,重點討論了加密資產和區塊鏈被濫用於犯罪的不斷演變的方式。
Chainalysis 於 1 月份發佈的《2025 年加密貨幣犯罪報告》雖然僅佔金融犯罪總收益的一小部分,但該報告對 2024 年非法加密貨幣地址收到的金額給出了 409 億美元的較低估計。該數字不包括毒品販運等傳統犯罪,在這些犯罪中,加密貨幣僅僅被用作支付或洗錢工具。
今年,歐洲刑警組織協調開展了多項重大打擊行動,其中包括搗毀拉脫維亞一個通過加密貨幣洗錢超過 33 萬美元的網絡犯罪網絡、一個利用加密貨幣洗錢超過 2300 萬美元的秘密哈瓦拉銀行網絡,以及一個從 5000 多名受害者手中獲利近 5.4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投資詐騙團伙” 。
歐洲也遭受了一系列所謂的“扳手攻擊”,這種攻擊是指對加密貨幣持有者進行人身攻擊,強迫他們交出錢包私鑰。據詹姆森·洛普(Jameson Lopp)記錄的“已知比特幣物理攻擊”顯示,僅今年一年,法國就發生了16起此類攻擊。
許多警方在打擊加密貨幣相關犯罪時面臨的挑戰在於其全球性,以及跨境合作行動的必要性,而這種合作有時難以實現。例如,歐洲黑客攻擊或詐騙的受害者可能成為其他地區犯罪分子的目標。
執法部門和私營部門在調查犯罪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調查人員表示,缺乏統一標準仍然是一個嚴重的障礙。區塊鏈智能專業人士協會 (BIPA) 的項目經理 Diana Pătruț 告訴Decrypt ,不同的分析公司往往會得出不一致的追蹤結果,這使得跨境合作變得更加複雜。
“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已經明確表示,不同的區塊鏈分析公司在追蹤交易時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此外,錢包歸屬、方法論、培訓和格式方面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使得跨境調查尤其具有挑戰性,”帕特魯茨說道。
“我們才剛剛開始這個過程,要取得任何真正的進展,我們需要鼓勵更多的對話,”她說,“這樣我們才能讓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利益相關者走到一起,共同制定這些標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全心全意地採納這些標準。”
帕特魯茨補充說,培訓仍然是一個需要改進的領域。
她解釋說:“我們目前看到的最大問題是,區塊鏈智能培訓似乎主要由私營部門的解決方案驅動,這造成了確認偏差,將學員引向特定的商業解決方案和方法,而沒有真正理解或欣賞它們背後的應用。”
帕特魯茨認為,“調查人員和金融機構需要發展自己的批判性評估能力”,並特別指出在開源工具和加密貨幣底層技術方面存在“技能差距”。
帕特魯茨還告誡人們不要過度簡化“加密貨幣相關”犯罪的定義,也不要將加密貨幣犯罪的規模與傳統金融犯罪的規模進行比較。
“由於對於構成加密貨幣相關犯罪的定義尚無普遍接受的準則,因此很難確定加密貨幣犯罪與傳統金融犯罪相比是否更為普遍,而且存在敘事被操控的風險,這取決於觀察數據的人的意圖,”她說道。
“或許更應該從整體上看待金融犯罪,認識到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犯罪扮演著重要且日益增長的角色,隨著加密資產、穩定幣和代幣化資產進入主流金融市場,這種犯罪必須繼續受到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