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鵬第一次用真金白銀為某個代幣公開背書,Perp DEX賽道的天平正開始傾斜。

“8年前,我在TGE首月就購入了一些BNB,並且一直持有至今(除用於消費的部分外)。”
11月2日晚,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在披露自己購買了209萬枚Aster(ASTER)代幣後,在社交媒體上留下了這段意味深長的話。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表態。根據CZ的幣安賬戶公開記錄,這筆交易均價鎖定在0.913美元,總價值超過190萬美元。

消息發佈後,ASTER應聲暴漲,從0.9美元迅速拉昇至1.25美元附近,1小時漲幅近30%,市值重返20億美元上方。
與以往僅僅轉發項目動態或點贊創新功能不同,這是CZ自離開幣安CEO職位後,首次公開披露個人投資行為。他特別強調自己不是交易者,而是長期持有者,這與他一貫的投資風格一脈相承。
CZ的野心:從BNB到ASTER,幣安生態的縱深防禦
趙長鵬對Aster的支持絕非一時興起。早在今年9月,他就多次在社交媒體上與Aster相關內容互動,稱讚其Hidden Order(隱藏訂單)功能,並指出“上線僅18天就實現,這比其他30多個類似項目快得多”。
當時,Aster剛剛完成代幣生成事件(TGE),在CZ的喊單推動下,其代幣價格在24小時內暴漲1650%,從0.0089美元飆升至0.78美元,交易量突破3.1億美元,用戶數激增33萬。
CZ此次明牌買入Aster,背後是他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Perp DEX)賽道的戰略佈局。由他創辦的YZi Labs(前Binance Labs)正是Aster的背後孵化者,這使得Aster被視為真正的“幣安系”新銳力量。 對幣安而言,支持Aster是一種“防守+進攻”的組合拳。在防守層面,一旦Aster成長為頭部平臺,幣安將因資本關係而間接受益,避免被完全邊緣化。在進攻層面,藉助Aster,幣安能提前佈局去中心化賽道,從而在與Hyperliquid等競爭者的對抗中保持緩衝空間。
Aster的崛起:三週暴漲2500%,技術優勢構築護城河
Aster並非橫空出世的項目,它是由Astherus和APX Finance於2024年底合併而成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合併後的Aster致力於解決DeFi中收益生成與交易活動分離的低效問題,打造一個無縫銜接收益與交易的生態系統。
Aster的核心創新在於其“Trade & Earn”(交易即賺)模式,允許用戶將收益型資產作為保證金進行永續合約交易,實現資本的多重收入來源。同時,Aster提供24/7的非託管交易,支持加密貨幣和傳統股票永續合約,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DeFi的橋樑。
Aster在技術架構上展現出顯著優勢。其底層採用“鏈下訂單簿+鏈上清算”架構,交易確認速度僅需0.3秒,遠超Hyperliquid的1.2秒。同時,Aster支持高達1001倍的槓桿交易,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Aster提供雙模式交易體驗:Simple模式為一鍵執行且受MEV保護,適合新手用戶;Pro模式則提供訂單簿、隱藏訂單和網格交易等高級工具,滿足專業交易者需求。這種雙模式設計使其能夠同時吸引不同層次的用戶群體。 在過去三週內,Aster代幣價格從0.07美元的低位一路衝至1.79美元,累計漲幅達2500%。其每日手續費收入更逼近Tether,僅差300萬美元即可實現超越。
Hyperliquid的護城河:亞秒級交易與先發優勢
面對Aster的強勢崛起,作為去中心化永續合約賽道現任王者的Hyperliquid並非等閒之輩。
Hyperliquid是專為金融交易構建的L1公鏈,與以太坊、Solana一樣是獨立的區塊鏈。 Hyperliquid的核心優勢在於其技術架構。它採用自研的Hyperliquid Chain,實現亞秒級交易確認,吞吐量高達20萬TPS,流動性深度可媲美中心化交易所。
這種技術上的極致優化使得Hyperliquid在交易體驗上幾乎與中心化交易所無異。 在流動性方面,Hyperliquid也展現出龍頭地位的實力。

截至2025年10月,平臺總鎖倉量(TVL)約48億美元,佔據Perp DEX市場80%的份額,累計交易量已突破2.3萬億美元,未平倉合約高達152億美元。
Hyperliquid的代幣經濟模型也設計精巧。HYPE代幣質押者可享受高達40%的年化收益,以及手續費折扣。平臺將93%的手續費注入Assistance Fund(AF),用於回購並銷燬HYPE代幣,形成正向循環飛輪。
然而,Hyperliquid正面臨內部挑戰。根據代幣經濟安排,HYPE將於11月29日進入為期24個月的線性解鎖期,每月釋放約5億美元價值的代幣,這可能形成持續的賣壓。
競爭白熱化:數據背後的較量
從核心指標看,Aster與Hyperliquid的競爭已全面展開。在交易量方面,Aster上線後表現強勢,最高日交易量達到420億美元,而Hyperliquid的日均交易量約為79億美元。
但在用戶基數方面,Hyperliquid仍保持領先。

截至10月底,Hyperliquid擁有68.8萬用戶,而Aster儘管增長迅速,用戶數量為184.8萬(含空投用戶),但實際活躍交易用戶仍落後於Hyperliquid。 手續費是兩者競爭的關鍵維度。
Aster的基礎費率略低於Hyperliquid(Aster maker 0.01%/taker 0.035%,Hyperliquid maker 0.01%/taker 0.045%),這一定價策略對高頻交易用戶具有較強吸引力。
在資產覆蓋面上,Aster支持40種加密貨幣永續合約,比Hyperliquid多出15種,且新增了SOL、APT等熱門幣種。
更重要的是,Aster還提供股票永續合約,如蘋果和特斯拉等,進一步擴展了產品邊界。
技術架構上,兩者代表了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Hyperliquid專注自建L1,追求極致的交易速度;Aster則玩轉多鏈路由,強調跨鏈流動性聚合。前者是性能至上的代表,後者則更注重流動性的無界連接。
風險與挑戰:Aster面臨的隱憂
儘管Aster表現出色,但其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代幣經濟學方面,ASTER總供應量高達80億枚,11月將迎來兩次崖式解鎖:11月10日解鎖約2億枚(佔總供應量的2.5%),價值約2.4億美元;11月17日解鎖約7273萬枚(佔總供應量的0.91%),價值約8727.6萬美元。
大額解鎖在市場流動性匱乏的環境下可能形成顯著拋壓。為應對這一挑戰,Aster官方推出了S3回購計劃,承諾將70%-80%的交易手續費用於在公開市場回購ASTER,並按日執行,直至累計金額達到目標區間。

根據DefiLlama數據,Aster近期日均手續費超過200萬美元,據此計算,單日回購金額約135萬至154萬美元。
10月31日,官方進一步宣佈將所有回購資金的50%用於銷燬,以減少供應,鞏固ASTER的長期價值。
市場格局重構:Perp DEX賽道的未來走向
Aster的強勢崛起正在改變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的競爭格局。
此前,Hyperliquid一家獨大,佔據80%的市場份額,導致賽道創新停滯不前,手續費居高不下。
Aster的入局倒逼行業進行技術迭代。為應對競爭,Hyperliquid已宣佈將在10月推出“0.02%手續費套餐”,並加速開發跨鏈交易功能。這種良性競爭最終受益的是整個去中心化永續合約生態。
Perp DEX賽道的競爭本質是生態協同與技術理想主義的對決。Aster憑藉幣安系的生態資源快速擴張,短期內實現了驚人的增長數據。
而Hyperliquid則依靠技術優勢和先發地位,維持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動性深度。 這場競爭也吸引了更多資金關注去中心化合約領域。
今年以來,已有超5億美元風險資本流入該賽道,預計未來半年將有10餘個新項目上線,賽道規模有望突破500億美元。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目前,整個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的交易量僅佔中心化交易所的十分之一左右,增長空間巨大。
尤其是今年9月至10月期間,大量新用戶湧入,其單日增加數量甚至一度超過2024年年初的牛市水平。 面對11月的大額解鎖,Aster通過鏈上回購機制試圖緩解拋壓。然而,Hyperliquid憑藉其堅實的技術基礎、更具深度的流動性以及更成熟的代幣經濟模型,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
長遠來看,Aster是否能夠超越Hyperliquid還有待商榷。當市場重新關注基本面時,Hyperliquid這類具有實際技術優勢和穩定現金流的項目,更有可能在長期競爭中勝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