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消息人士透露,各城市稅務部門已被要求在 2025 年 10 月 17 日前報告其調查行動。
作者:FinTax
近日,印度稅務部門正在調查超過 400 名在幣安(Binance)上交易的高淨值個人,他們涉嫌逃避印度對 2022-23 年至 2024-25 年間加密貨幣交易徵收的高額稅款。印度對加密貨幣交易者徵收 1% 的預扣稅和 30% 的利潤稅,有效稅率可能高達 42.7%,高額的稅率或成為這一群體逃稅的動機之一。此次調查源於幣安在印度的一系列動態:幣安在支付 225 萬美元罰款並向金融情報部門(FIU)註冊為 “報告實體” 後,於 2024 年 8 月重新進入印度市場。這使得幣安能夠與印度政府共享涉嫌逃稅者的信息。此外,調查還涵蓋了通過印度國內銀行賬戶或 Google Pay 結算的點對點(P2P)支付。據當地消息人士透露,各城市稅務部門已被要求在 2025 年 10 月 17 日前報告其調查行動。
本次調查由印度中央直接稅委員會(CBDT)發起,對 2022 至 2023 財年、2024 至 2025 財年部分幣安用戶的交易記錄、結算細節和錢包流動情況,以及幣安 P2P 交易中通過印度本地銀行賬戶或第三方支付應用進行的結算進行審查。若這些交易者被發現未能履行必要的申報義務,可能會觸發重新評估程序,根據印度《所得稅法》第 270A 條被處以罰款。如果從外國平臺或錢包取得加密貨幣而未恰當履行披露義務,可能會根據印度《黑錢法》受到處罰。
至於觸發調查的幣安用戶的逃稅事件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被發現,還得將目光投向印度的加密稅制和監管體系——當地高昂的加密貨幣稅率、嚴苛的稅務報告要求、存在漏洞的加密監管體系,為用戶們創造了逃稅的動機和空間,而越來越暢通的交易信息共享渠道為印度稅務部門追蹤這些逃稅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1. 印度加密稅制梳理
1.1 概述
自 2022 年以來,印度根據其《所得稅法》將加密貨幣歸類為虛擬數字資產(Virtual Digital Assets, VDAs),實行嚴格的稅收制度:源頭扣除稅和加密稅是加密貨幣涉及的主要稅種,其中 1% 的源頭扣除稅(TDS)適用於每筆加密貨幣轉讓,30% 的固定稅率適用於加密資本利得,併疊加附加稅、附加費。綜合計算後,高淨值交易人士負擔的實際稅率可能高達 42%。
1.2 源頭扣除稅
根據印度《所得稅法》,對於加密貨幣的轉讓,交易者需要支付 1% 的源頭扣除稅(Tax Deducted at Source,TDS)。如果轉讓交易在印度交易所進行,TDS 將由交易所扣除並繳納給稅務部門;如果交易發生在 P2P 平臺或海外交易所,買方負有扣除 TDS 的義務。若交易屬於加密貨幣互換的交易,將分別對買賣雙方各徵收 1%TDS。除此之外,部分轉讓行為可免除 TDS,如在自己的錢包之間轉移加密貨幣、收到價值低於 RS50,000 的加密貨幣贈與、收到來自直系親屬的任意金額的加密貨幣贈與等。
1.3 加密稅
除源頭扣除稅外,印度還對通過交易加密貨幣獲得的利潤徵收 30% 的加密稅,不允許扣除成本以外的任何支出,也不允許虧損衝抵(《所得稅法》§115BBH)。加密稅具體涉及的交易場景有:將加密貨幣出售為印度 RS 或其他法定貨幣;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加密交易,包括穩定幣;使用加密貨幣支付商品和服務;等。但在有些情況下,加密貨幣交易所得會被稅務部門視為其他收入,按等級徵收個人所得稅而非加密稅,比如收到加密貨幣贈與、加密貨幣挖礦、以加密貨幣支付工資、質押獎勵、空投等。如果此後對這些加密貨幣再進行出售、交易或使用,則可能需要為由此獲得的利潤支付 30% 的加密稅。
2. 印度加密稅務監管動態
2.1 監管機構
當前,印度並未就加密監管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而是依靠現有的機構體系,由印度央行(RBI)、證監會(SEBI)、財政部下設的稅務局和金融情報機構(FIU)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實施監管。印度央行和證監會分別就支付體系與證券化代幣對加密貨幣保持關注,FIU 主要負責反洗錢和報告義務,而稅務局(主要是直接稅中央委員會,CBDT)則負責加密貨幣有關的稅務。
2.2 監管趨勢與動態
近年來,印度的加密稅收監管經歷了從嚴格限制到逐步調整的演變過程。早期,RBI 對加密貨幣持高度謹慎態度,曾於 2013 年發佈公告警告投機風險;2018 年,RBI 禁止銀行與加密企業進行交易,試圖通過金融手段限制市場發展。然而,這一禁令遭到行業機構和市場參與者的強烈反對,終於 2020 年被印度最高法院裁定違憲。
2022 年,印度發佈的財政預算案首次將加密貨幣及其他虛擬資產納入了法律監管範疇,確立了一系列加密稅收政策,包括前文所述的 TDS 和加密稅,這一稅收制度的初步確立為行業提供了合規依據。2025 年,新財政預算案的出臺進一步加強了加密稅收申報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監管,雖並未對現行稅收體系進行根本性改革,但對加密市場參與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財政預算案在《所得稅法》中新增了 285BAA 條款,該法案進一步擴大了監管範圍,要求特定機構按規定時限報告加密交易;進一步擴充了 VDA 的定義,將所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資產納入徵稅範疇;對未申報的 VDA 實施更嚴格的處罰措施,將其歸類為 “未申報收入”,並處以至高達 70% 的罰款,而不提供任何豁免或減免政策。簡言之,2025 年的稅制改革延續了既有 VDA 稅制,並進一步加強了跨主體的信息共享。相關規定將於 2026 年 4 月正式生效。
除了稅法方面的政策調整,印度政府在反洗錢法框架下也逐步完善規則,允許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在本地註冊後開展業務,並將其置於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規範的約束之下。2023 年 3 月 7 日,印度財政部發布公告明確,VDA 兌換、轉移、發行或銷售等相關活動已被納入《反洗錢法》(PMLA, the Preven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ct,2002)的規制框架中,根據該法,在印度(包括離岸和在岸)運營並從事加密貨幣業務的服務提供商(VDA SP)必須在 FIU 註冊為報告實體,並遵守《反洗錢法》規定的,包含報告、記錄保存在內的一系列法定義務。2023 年底,幣安曾與其他八家交易所一同被禁止在印度運營,緣由便是被 FIU 指控未遵守《反洗錢法》的規定。在支付了 225 萬美元的罰款並在 FIU 註冊為 “報告實體” 後,幣安於 2024 年 8 月才重新進入印度市場。
3. 事件總結:高額稅負或成逃稅動因
在印度現行加密稅制之下,加密貨幣交易者可能需要因加密資產交易、轉讓等行為繳納 1% 的 TDS 和 30% 的加密稅(以及附加稅、附加費),這樣高昂的稅率迫使許多高淨值交易者隨之轉向幣安等離岸平臺,試圖利用稅務機關的監管漏洞隱瞞加密貨幣利潤,逃避納稅。然而,本次印度稅務部門的大規模調查活動揭示著此類逃稅空間未來將逐漸縮小。事實上,早在 2025 年 6 月,印度稅務部門便曾向從事加密交易而未依法報稅的數千名違規者發送提醒郵件,要求其及時修正報稅。此外,幣安在印度金融情報機構(FIU)的註冊也為稅務部門監管提供便利:基於 PMLA 的要求,幣安作為 FIU 報告實體,需要建立客戶盡職調查與記錄流程、完善內控程序、履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並與稅務部門分享涉嫌逃稅者的相關信息。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來自幣安的信息共享為印度稅務部門追蹤之前隱藏的錢包和交易打開了方便之門,使其能夠有效地追蹤和打擊逃稅活動。這也意味著在以頭部交易所代表的加密企業合規浪潮下,加密資產逃稅乃至洗錢問題都將面臨更大的暴露風險,如何以合規方式守護自己的加密財富,或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投資者的關注焦點。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歡迎加入 Web3Caff 官方社群:X(Twitter)賬號丨Web3Caff Research X(Twitter)賬號丨微信讀者群丨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