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分析師 Willy Woo 警告比特幣用戶,量子計算帶來的風險日益增加。
據 Woo 稱,他稱之為“BSQC”的大型可怕量子計算機,一旦達到足夠的算力,不僅能夠破解私鑰,還能破解比特幣地址中出現的公鑰。
Woo 表示,現有的比特幣地址格式對這種威脅的抵抗力並不相同,Taproot (bc1p) 地址尤其容易受到威脅。
分析師指出,由於bc1p格式的公鑰嵌入在地址中,量子計算機可以直接獲取該信息。相比之下,較早的SegWit格式bc1q以及以“1”和“3”開頭的地址則被認為更安全,因為它們將公鑰隱藏在哈希值之後。
Willy Woo列出了用戶現在可以採取的預防措施:
Woo建議用戶創建一個新的SegWit bc1q錢包,並將所有BTC轉移到這個新地址。他補充說,之後可以繼續向該錢包添加新的BTC,但絕對不能從這個地址發送BTC。這是因為一旦發生轉賬,公鑰就會立即洩露,從而容易受到量子計算機攻擊。
Woo表示,比特幣向抗量子攻擊協議的過渡可能需要七年左右的時間。一旦過渡完成,用戶需要在網絡不再擁堵時儘快將資金轉移到新的抗量子攻擊地址。Woo指出,公鑰在轉移過程中會短暫可見,但在這段時間內遭受量子攻擊的可能性很低。
分析師表示,如果採取正確的措施,存儲在ETF、公司金庫或交易所冷錢包中的比特幣也可以實現“量子安全”。他還指出,錢包應用程序可以被設計成在消費發生時自動將剩餘餘額從一個地址轉移到一個新的安全地址。
Woo重點提及的100萬枚BTC是中本聰持有的。這些比特幣採用的是舊的P2PK格式,這意味著公鑰直接由地址持有。Woo表示,如果這些比特幣在比特幣達到量子安全級別之前沒有通過軟分叉凍結,那麼它們屆時可能會被全部盜走。同樣的風險也適用於那些過去曾被花費過的舊地址中丟失的比特幣。
Woo表示,BTC專家普遍預期,被稱為“量子日”的量子突破點將在2030年之後出現。然而,這位分析師認為,準備工作需要更早開始。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