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acy Muur
編譯:深潮 TechFlow
2025年,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市場(Perp DEX)迎來了爆發式增長。10月,該市場的月度交易量首次突破1.2萬億美元,吸引了零售交易者、機構投資者以及風險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

在過去的一年中,Hyperliquid一直佔據統治地位,其市場份額在5月達到巔峰,佔鏈上永續合約交易量的71%。然而,時間來到11月,Hyperliquid的市場份額已驟降至20%,而新的競爭者正在迅速崛起並瓜分市場:
Lighter:27.7%
Aster:19.3%
EdgeX:14.6%

隨著這個迅速變化的生態系統的發展,四大主要玩家脫穎而出,正為行業主導地位展開激烈競爭:
@HyperliquidX – 鏈上永續合約的資深霸主
@Aster_DEX– 交易量巨大但爭議不斷的火箭
@Lighter_xyz – 零手續費、原生 zk(零知識證明)技術的顛覆者
@edgeX_exchange – 低調的機構友好型黑馬
這篇深入調查將從技術、數據、爭議以及長期可行性等多個維度剖析這些平臺,幫助讀者分辨炒作與現實。
第一部分:Hyperliquid——無可爭議的王者
為什麼 Hyperliquid 能夠稱霸?
Hyperliquid 已確立其作為行業領先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的地位,市場份額峰值曾達到71%。儘管競爭對手憑藉爆發式的交易量增長暫時佔據了媒體頭條,Hyperliquid 依然是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Perp DEX)生態系統的核心支柱。
技術基礎
Hyperliquid 的主導地位源於其革命性的架構決策——構建了專為衍生品交易設計的定製 Layer 1 區塊鏈。平臺採用 HyperBFT 共識機制,支持亞秒級訂單確認以及每秒20萬筆交易的性能,甚至超越許多中心化交易所。

持倉量(Open Interest)的真實面貌
雖然競爭對手經常用吸引眼球的24小時交易量數據搶佔風頭,但真正揭示資金部署情況的指標是持倉量(Open Interest,簡稱OI),即未平倉的永續合約總價值。
交易量代表活躍度
持倉量則反映了資金的長期投入與承諾
根據 21Shares 的數據,2025年9月:
Aster 的交易量佔比約70%
Hyperliquid 的交易量暫時降至約10%
然而,這種優勢僅限於交易量,而交易量是最容易通過激勵措施、返傭、做市商頻繁交易或刷量活動進行扭曲的指標。
最新24小時持倉量數據顯示:
Hyperliquid:80.14億美元
Aster:23.29億美元
Lighter:15.91億美元
EdgeX:7.8041億美元
總持倉量(前四名):127.14億美元
Hyperliquid 市場份額:約63%
這意味著 Hyperliquid 在主要永續合約平臺中,持有的未平倉頭寸佔比接近三分之二,超過 Aster、Lighter 和 EdgeX 的總和。
持倉量市場份額(24小時數據)
Hyperliquid:63.0%
Aster:18.3%
Lighter:12.5%
EdgeX:6.1%
這一指標反映了交易者願意隔夜持倉的資本,而不是僅僅為了激勵而頻繁交易或刷量。

Hyperliquid:高持倉量/交易量比(約0.64) 表明大量交易流量轉化為活躍且持續的頭寸。
Aster & Lighter:低持倉量/交易量比(約0.18和0.12) 表明交易週轉率高,但持倉資本較少,這通常是激勵驅動活動而非穩定流動性的標誌。
綜合分析:
交易量(24小時): 反映短期活躍度
持倉量(24小時): 反映風險敞口的資本
持倉量/交易量比(24小時): 體現活動的真實性與是否受激勵驅動
根據所有基於持倉量的指標,Hyperliquid 是結構性領導者:
持倉量最高
承諾資本佔比最大
持倉量/交易量比最強
持倉量超過其他三大平臺總和
交易量排名可能波動,但持倉量揭示了真正的市場領導者,而這個領導者正是 Hyperliquid。
經過實戰考驗
2025年10月清算事件
在2025年10月的清算事件中,市場清算規模高達190億美元,而 Hyperliquid 在應對巨大交易量激增的同時,保持了完美的運行穩定性。
機構認可度
21 Shares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 Hyperliquid(代幣代碼:HYPE)的相關產品申請,並已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上市了受監管的 HYPE ETP(交易所交易產品)。這些進展已被 CoinMarketCap 和其他市場數據追蹤平臺報道,表明機構對 HYPE 的接入正在增加。同時,HyperEVM生態系統也在擴展,但公開數據尚未證實其所謂“180+項目”或“41億美元總鎖倉量(TVL)”的具體真實性。
結論:根據當前的申請記錄、交易所上市情況以及 CoinMarketCap 等平臺報道的生態系統增長,Hyperliquid 展現出強勁勢頭和不斷增強的機構認可,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領先去中心化衍生品平臺的地位。
第二部分:Aster——爆炸式增長與醜聞並存
Aster 是一個多鏈永續期貨交易所,於2025年初上線,目標明確:為用戶提供跨 BNB Chain、Arbitrum、Ethereum 和 Solana 的高速、高槓杆衍生品交易,無需資產跨鏈橋接。
該項目並非從零開始,而是源於2024年底 Asterus 與 APX Finance 的合併,結合了 APX 的永續合約引擎與 Asterus 的流動性技術。
爆炸性增長
Aster 於2025年9月17日以 $0.08 的價格上線,並在一週內飆升至 $2.42,漲幅高達2800%。日交易量峰值突破700億美元,一度主導整個永續合約去中心化市場。
推動這一增長的“火箭燃料”來自 Binance 創始人趙長鵬(CZ)。CZ 通過 YZi Labs 支持 Aster,並在社交媒體上為其背書,使得代幣價格直線上漲。在上線的前30天,Aster 的交易量超過3200億美元,短暫佔據了永續合約市場50%以上的份額。

DefiLlama 下架事件
2025年10月5日,DefiLlama(加密行業最受信賴的數據來源)刪除了 Aster 的數據,原因是其交易量與 Binance 的交易量幾乎完全一致——1:1的完美匹配。
真實的交易所數據通常會顯示自然波動,而完美的相關性意味著一個問題:人為製造的交易數據。
證據:
交易量模式完全複製 Binance(包括 XRP、ETH 等所有交易對)
Aster 拒絕提供交易數據以驗證交易的真實性
96%的 ASTER 代幣由僅6個錢包控制
交易量/持倉量比高達58+(健康值應低於3)
此後,ASTER 代幣價格立即暴跌10%,從 $2.42 跌至當前約 $1.05。
Aster 的辯護
CEO Leonard 聲稱,交易量的相關性只是“空投農民”在 Binance 上進行對沖操作的結果。但如果屬實,為何拒絕提供數據來證明這一點?
雖然 Aster 在幾周後重新被列入 DefiLlama 數據,但 DefiLlama警告稱:“仍然是一個黑箱,我們無法驗證數據的真實性。”
Aster 的實際亮點
公平來說,Aster確實提供了一些實際功能,包括:
1001倍槓桿:極高的槓桿率,吸引高風險偏好交易者。
隱藏訂單:支持隱秘交易,提高交易隱私性。
多鏈支持:覆蓋BNB鏈、以太坊和Solana,方便用戶跨鏈操作。
收益型抵押品:允許用戶通過質押資產賺取收益。 此外,Aster正在構建基於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的隱私保護鏈——Aster Chain。但再好的技術也無法掩蓋虛假數據的問題。
結論:證據確鑿
以下事實無法忽視:
✅ 與Binance的完美相關性 = 洗交易(Wash Trading)
✅ 拒絕透明度 = 隱瞞問題
✅ 96%的代幣由6個錢包控制 = 高度中心化
✅ DefiLlama下架 = 信任徹底崩塌
Aster通過CZ的宣傳和人為製造的交易量吸取了大量價值,但未能建立真正的基礎設施。或許能因Binance的支持而存活,但其信譽已永久受損。
對於交易者:高風險。你是在押注CZ的故事,而非真實的增長。建議設定嚴格的止損點。
對於投資者:規避。風險信號過多,市場上有更好的選擇(比如Hyperliquid)。
第三部分:Lighter——技術有潛力,數據有疑問
技術優勢
Lighter的技術背景令人矚目:由前Citadel工程師創立,獲得Peter Thiel、a16z和Lightspeed的支持,共融資6800萬美元,估值達15億美元。它採用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對每筆交易進行加密驗證,確保透明性與安全性。
作為以太坊的Layer 2(L2),Lighter繼承了以太坊的安全性,並通過“逃生艙機制”(Escape Hatch)為用戶提供資金保護——即使平臺失敗,用戶仍可通過智能合約取回資金。而App鏈上的Layer 1(L1)通常不具備這一安全保障。
Lighter於2025年10月2日上線,僅數週內總鎖倉量(TVL)達到11億美元,日交易量穩定在7-8億美元,用戶數超過56,000人。
零費用 = 激進策略
Lighter對交易者(Maker和Taker)收取0%費用,完全免費。這種策略令所有對費用敏感的交易者無法抗拒,同時讓競爭平臺瞬間失去吸引力。
其策略非常簡單:通過不可持續的經濟模式搶佔市場份額,培養用戶忠誠度,之後再進行盈利。

10月11日的考驗
主網啟動僅十天後,發生了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清算事件,導致190億美元資金被清算。
積極面:
系統在5小時的市場混亂中保持正常運行。
LLP(流動性池)在競爭對手退出時提供了流動性支持。
消極面:
數據庫在5小時後崩潰,平臺宕機長達4小時。
令人擔憂:
LLP出現虧損,而Hyperliquid的HLP和EdgeX的eLP卻實現了盈利。
創始人Vlad Novakovski的解釋:原計劃在週日進行數據庫升級,但週五的市場波動導致舊系統提前崩潰。
交易量問題:
數據表明存在明顯的積分薅羊毛行為:
24小時交易量: $127.8億
未平倉合約: $15.91億
交易量/OI比率: 8.03
健康比率: 通常低於3;超過5則令人擔憂;8.03屬於極端水平。
對比數據:
Hyperliquid: 1.57(有機交易)
EdgeX: 2.7(適中水平)
Aster: 5.4(令人擔憂)
Lighter: 8.03(積分薅羊毛行為明顯)
交易者每部署1美元資金就能產生8美元交易量——頻繁快速翻倉以賺取積分,而非持有真實倉位。
30天數據確認:累計交易量$2940億 vs 累計未平倉合約$470億 = 6.25比率,仍然遠高於合理水平。
空投疑問
Lighter的積分計劃極具攻擊性。用戶積分將在代幣生成事件(TGE,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或2026年第一季度)時轉換為LITER代幣。目前,場外交易市場對積分的定價在$5至$100以上。考慮到潛在空投價值可能達到數萬美元,爆炸式交易量顯得合理。
關鍵問題:TGE之後會發生什麼?用戶是否會繼續留存,還是交易量會迅速崩塌?
結論
優勢:
✅ 頂尖技術(零知識驗證有效)
✅ 零費用 = 真正的競爭優勢
✅ 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
✅ 頂級團隊及支持者
擔憂:
⚠️ 8.03的交易量/未平倉合約比(Volume/OI)= 高度農耕行為
⚠️ LLP在壓力測試中虧損
⚠️ 4小時宕機事件引發質疑
⚠️ 空投後用戶留存率尚未驗證
與Aster的關鍵區別:沒有洗交易指控,沒有被DefiLlama下架。高交易量比反映的是激進但暫時的激勵措施,而非系統性欺詐。
底線:Lighter擁有世界級技術,但其數據指標令人擔憂。它能否將“農民”轉化為真正用戶?技術上答案是肯定的,但歷史經驗卻顯示可能性較低。
對於farmers: TGE前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對於投資者: 建議在TGE後等待2-3個月,觀察交易量是否能維持。
概率預測:
40%可能成為前三大平臺
60%可能只是一個擁有優秀技術的積分農場
第四部分:EdgeX——機構級專業平臺
Amber Group的優勢
EdgeX 的運營模式獨樹一幟。作為 Amber Group 孵化的項目(管理資產規模達50億美元),它匯聚了來自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高盛和Bybit的專業人士。這不是加密領域原生用戶學習金融知識,而是傳統金融(TradFi)專家將機構級經驗帶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
Amber Group的做市基因直接轉化為EdgeX的核心優勢:深度流動性、緊密的價差以及媲美中心化交易所(CEX)的執行質量。該平臺於2024年9月上線,目標明確:提供CEX級別的性能,同時保留用戶的自託管權。
EdgeX基於StarkEx(StarkWare的成熟零知識引擎)構建,每秒處理20萬筆訂單,延遲低於10毫秒,與Binance的速度相當。
費用比 Hyperliquid 更低
EdgeX在費用方面全面擊敗Hyperliquid:
費用對比:
EdgeX掛單者(Maker):0.012% vs Hyperliquid:0.015%
EdgeX吃單者(Taker):0.038% vs Hyperliquid:0.045%
對於每月交易量達1000萬美元的交易者來說,這意味著相比Hyperliquid每年可節省7000至10000美元。
此外,EdgeX在零售訂單(小於600萬美元)流動性方面表現更佳——價差更緊,滑點更少,優於競爭對手。
可持續的收入與健康的指標
不同於Lighter的零費用模式或Aster的可疑數據,EdgeX實現了真實且可持續的收入:
當前數據:
總鎖倉量(TVL):4.897億美元
24小時交易量:82億美元
未平倉合約(OI):7.8億美元
30天收入:4172萬美元(較第二季度增長147%)
年化收入:5.09億美元(僅次於Hyperliquid)
交易量/未平倉合約比(Volume/OI):10.51(雖有擔憂,但需深入分析)
乍看之下,10.51的交易量/OI比顯得不理想。但考慮到EdgeX通過激進的積分計劃啟動流動性,這一比率隨著平臺的成熟正在穩步改善。更重要的是,EdgeX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保持健康的收入——證明其吸引的是真實交易者,而非單純的投機者。

10月壓力測試
在10月11日市場暴跌(190億美元清算)期間,EdgeX表現出色:
✅ 零宕機(相比之下,Lighter宕機4小時)
✅ eLP(EdgeX流動性池)保持盈利(Lighter的LLP在壓力測試中虧損)
✅ 為流動性提供者提供57%年化收益率(行業最高)
eLP在極端市場波動中展現了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在競爭對手掙扎時依然實現盈利。
EdgeX的獨特優勢
多鏈靈活性:
支持以太坊主鏈(Ethereum L1)、Arbitrum和BNB鏈;
可使用USDT和USDC作為抵押品;
支持跨鏈存取款(相比之下,Hyperliquid僅支持Arbitrum)。
最佳移動端體驗:
提供官方iOS和Android應用(Hyperliquid沒有);
乾淨的用戶界面,方便用戶隨時隨地管理倉位。
亞洲市場重點佈局:
通過本地化支持與韓國區塊鏈周活動,戰略性進入韓國及亞洲市場;
抓住西方競爭對手忽視的地區用戶,避免過度競爭。
透明的積分計劃:
60%來源於交易量
20%來源於推薦
10%來源於TVL/流動性池
10%來源於清算/未平倉合約(OI) 明確聲明:“我們不會獎勵洗交易”。 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交易量/OI比率正在改善,而不是像純農場模式那樣惡化。
面臨的挑戰
市場份額:EdgeX目前僅佔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未平倉合約市場的5.5%。要進一步增長需要採取激進激勵措施(可能導致農耕行為)或達成重大合作伙伴關係。
缺乏殺手級功能:EdgeX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沒有特別突出的功能。它更像是“商務艙”選項,表現穩健但並不顛覆性。
費用競爭力不足:Lighter的零費用讓EdgeX的“低於Hyperliquid”費用優勢顯得不夠吸引人。
TGE時間較晚:EdgeX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度進行TGE,錯過了競爭對手的先發空投熱潮。
最終評判
優勢:
✅ 機構支持: Amber Group提供流動性保障
✅ 真實收入: 年化收入達5.09億美元
✅ 最佳流動性池回報: 57%年化收益率,在市場崩盤期間仍保持盈利
✅ 費用優勢: 低於Hyperliquid
✅ 數據清晰: 無洗交易醜聞
✅ 多鏈靈活性+優秀移動端應用: 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隱患:
⚠️ 市場份額較小: 僅佔未平倉合約(OI)市場的5.5%
⚠️ 交易量/OI比率: 10.51(雖在改善,但仍偏高)
⚠️ 缺乏獨特差異化功能: 沒有殺手級亮點
⚠️ 費用競爭力不足: 無法與零費用平臺競爭
適合人群:
亞洲交易者: 尋求本地化支持的用戶
機構用戶: 依賴Amber流動性的專業人士
保守型交易者: 注重風險管理的用戶
移動端優先用戶: 需要隨時隨地管理倉位的交易者
流動性提供者(LP)投資者: 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
總結:
EdgeX的目標並非挑戰Hyperliquid的市場主導地位,而是專注於服務亞洲市場、機構用戶和保守型交易者,預計將佔據10-15%的市場份額。它正打造一個可持續且盈利的細分市場。
可以將EdgeX視為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的“Kraken”——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炫目的,但卻穩健、專業,深受重視執行質量的成熟用戶信賴。
對於farmers: EdgeX提供適度的機會,競爭壓力比其他平臺小。
對於投資者: 適合小額佈局以實現多元化投資,風險較低,回報也較為穩健。
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市場對比分析

圖:基於現有公開數據預測
交易量/OI比率分析
行業標準: 健康比率 ≤ 3
Hyperliquid: 1.57 ✅ 表明強勁的有機交易模式
Aster: 4.74 ⚠️ 比率偏高,反映了大量激勵活動
Lighter: 8.19 ⚠️ 高比率表明以積分驅動的交易行為
EdgeX: 10.51 ⚠️ 積分計劃影響明顯,但正在改善
市場份額:未平倉合約分佈
總市場規模: ~130億美元未平倉合約
Hyperliquid: 62% - 市場領導者
Aster: 18% - 強勁的第二位置
Lighter: 12% - 持續增長的存在感
EdgeX: 6% - 專注於細分市場
平臺概況
Hyperliquid - 領軍者
市場份額: 62%,指標穩定
年化收入: 29億美元,活躍回購計劃
社區所有模式: 擁有可靠的歷史記錄
優勢: 市場主導地位,可持續經濟模式
評級:A+
Aster - 高增長,高風險
生態支持: 深度整合BNB生態系統,獲CZ支持
數據爭議: 曾在2025年10月遭遇DefiLlama數據透明性問題
多鏈策略: 推動用戶採用
優勢: 生態支持,零售市場覆蓋
關注點: 數據透明性問題需持續監控
評級:C+
Lighter - 技術先鋒
零費用模式: 吸引高頻交易者
技術創新: 先進的ZK驗證技術
頂級支持: Thiel、a16z、Lightspeed等投資者
上市時間: TGE預計在2026年第一季度,目前性能數據有限
優勢: 技術創新,Ethereum L2安全性
關注點: 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空投後用戶留存率
評級:待定(等待TGE表現)
EdgeX - 機構專注型
機構支持: Amber Group提供流動性
年化收入: 5.09億美元,流動性池表現穩定
市場策略: 專注亞洲市場,移動端優先
優勢: 機構信譽,穩健增長
關注點: 市場份額較小,競爭定位
評級:B
投資建議
交易平臺選擇:
Hyperliquid: 最深的流動性,可靠的表現
Lighter: 零費用模式對高頻交易者有利
EdgeX: 費用低於Hyperliquid,移動端體驗優秀
Aster: 多鏈靈活性,BNB生態支持
代幣投資時間表:
HYPE: 已上市,當前價格 $37.19
ASTER: 當前交易價格 $1.05,需關注後續發展
LITER: TGE預計2026年第一季度,需評估上市後表現
EGX: TGE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需觀察初期表現
關鍵結論
市場成熟度: 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領域已顯現明確差異化,Hyperliquid通過可持續指標和社區協同確立了領導地位。
增長策略: 各平臺針對不同用戶群體——Hyperliquid面向專業人士,Aster瞄準零售及亞洲市場,Lighter專注技術,EdgeX聚焦機構用戶。
指標重點: 交易量/OI比率和收入生成比單純交易量更能清晰反映平臺表現。
未來展望: Lighter與EdgeX的TGE後表現將決定其長期競爭定位;Aster的未來取決於解決透明性問題並保持生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