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週五以來,比特幣價格一直低於其365日移動均線10.2萬美元,引發分析師對可能進入熊市的討論。恐慌與貪婪指數已跌至10,與2022年初至年中出現的恐慌程度相當。
截至週四,過去一個月加密貨幣市場市值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儘管市場恐慌情緒加劇,且出現關鍵技術故障,但宏觀趨勢和巨鯨交易活動釋放的複雜訊號,使得專家對加密貨幣的近期走勢仍存在分歧。
技術故障加劇熊市擔憂
比特幣一週內第二次跌破 10 萬美元,引發市場警戒。目前其交易價格低於 365 日移動平均線,該均線曾是 2018 年和 2021 年熊市中市場格局轉變的標誌。詳細分析表明,該指標能夠有效區分不同周期中的牛市和熊市階段。
下跌不僅限於價格。鏈上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已低於持有6-12個月的實際價格94,600美元。這是所謂「多頭期堅定買進者」的成本基礎。如果價格持續低於這一水平,許多投資者將遭受損失,這可能會加劇拋售壓力。
比特幣永續期貨未平倉合約量創下4月以來最大單週增幅,飆漲超過33億美元。許多交易員在比特幣跌破9.8萬美元時設定了限價單逢低買入。然而,價格持續下跌,觸發了這些限價單,使交易員在下跌的市場中獲得了槓桿敞口。
資深交易員彼得·布蘭特(Peter Brandt)的技術分析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布蘭特指出,11月11日出現了一次大幅反轉,隨後連續八天創出更低的高點,並形成了一個不斷擴大的頂部形態。他預測的下行目標價位分別為81,000美元和58,000美元。
11 月 11 日的全面反轉,隨後連續 8 天創出新低,並完成大規模的頂部擴張,這是否符合熊市的定義?
— 彼得·布蘭特 (@PeterLBrandt) 2025 年 11 月 19 日
隱含目標分別為 81k 和 58k
那些現在聲稱會在比特幣價格達到 5.8 萬美元時大量買入的人,等到BTC漲到 6 萬美元時,恐怕都會嚇得吐出來了。 pic.twitter.com/Z01KKDSGmV
然而,一些專家表示,這些情況並不足以確認熊市全面爆發。他們將當前階段稱為“週期中期崩潰”,這是一個風險較高的時期,需要更多訊號來確認趨勢。以下三個觸發因素可以確認熊市的到來:
- 比特幣價格連續四到六週低於365日均線,
- 長期持有者在60天內賣出超過100萬枚BTC,
- 市場整體MACD為負值。
巨鯨囤積挑戰看跌訊號
儘管恐慌指數顯示市場出現恐慌情緒,但鏈上數據顯示比特幣巨鯨的持倉量卻在上升。持有1000枚或更多BTC的地址數量增加,即便價格下跌。這顯示機構投資者和主要投資者將此次下跌視為買入良機,而非長期熊市的開始。
這是一張非常有趣的圖表:
——布拉德利·杜克(@BradleyDukeBTC)2025年11月19日
儘管恐懼和恐慌籠罩著許多投資者,但近來BTC巨鯨的數量卻激增。
大買家保持冷靜,以折扣價從恐慌性拋售者手中購入商品。
堅強起來。 pic.twitter.com/z1yWE4U0Ms
最有力的反熊市論點來自宏觀基本面。全球流動性處於歷史高位,超過80%的央行都在放鬆貨幣政策。這種廣泛的貨幣寬鬆政策歷來有利於風險資產,而加密貨幣則容易受到流動性波動的影響。
宏觀分析師強調,各國央行正在降息並增加流動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證實了這一趨勢: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美元信貸年增6%,歐元信貸年增13%。信貸擴張通常會推高資產價格。

歷史數據支持這一論點。流動性上升時,風險資產往往會上漲。加密貨幣作為前沿資產,從中受益最大。目前的市場環境讓人想起多頭市場前的市場,當時貨幣供應量擴張,市場也出現過短暫的回檔。除非這種流動性趨勢逆轉——而各國央行並未暗示會發生這種情況——否則加密貨幣仍將受到結構性支撐。
儘管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4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科技資產估值過高。經合組織(OECD)預測,全球GDP成長率將從2024年的3.3%放緩至明年的2.9%。這些因素可能會限制流動性對價格的推高作用。因此,分析師們正在權衡當前市場中充裕的流動性與經濟逆風之間的利弊。
這篇文章《比特幣是否已進入熊市?分析師意見不一》最初發表於BeInCrypto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