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市場異常活躍,Monad (MON) 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浪潮——而這場爭論的焦點正是 Arthur Hayes。短短 48 小時內,這位BitMEX創業家就將 MON 變成了山寨幣市場中最緊張的戰場。
海耶斯改變了語氣,巨鯨悄悄地收集貨物。
MON上線主網後,Hayes 發佈了一條令人震驚的狀態,預測代幣可能達到 10鎂,這立即成為熱門話題。但更令社群震驚的是……僅僅兩天後,他的態度就發生了轉變。
11 月 25 日,Hayes 打趣說,上漲行情需要一個“上限巨大的無用 Layer-1”,然後承認他買入。

到 11 月 27 日,他徹底改變了主意:宣佈“一切都結束了”,放棄了 MON,並建議交易員“讓它跌到零”。

然而,鏈鏈行動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巨鯨地址0x9294在短短 24 小時內從Gate.io提取了7336 萬 MON ,相當於超過300 萬鎂。
最大的巨鯨群體上漲10.67% ,使其 MON 總持倉量達到1.7644 億代幣。
“普通巨鯨”也加大了購買力度,使其持有的 MON 代幣總數達到5542代幣。
目前,超過3 億枚 MON已掌握在主要投資者手中——這一數字與海耶斯所表達的消極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Hayes悄悄地將資金輪換至ENA、 Pendle和ETHFI。
在MON備受矚目之際,Hayes將資金轉移到了具有“實際收益”模式和收益基礎設施的項目上:
489萬埃拿(約137萬鎂)
436,000Pendle(約合 113 萬鎂)
696,000 ETHFI (約合 543,000鎂)
僅11月26日一天,他就額外花費了53.6萬鎂購買了21.8萬股Pendle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兩週前他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了502萬股ENA,但海耶斯仍然繼續回購ENA。

Lookonchain 甚至評論道: “Hayes 繼續低賣高買。”
然而,此舉表明了一種明確的資本輪動策略:擺脫基於meme的 L1代幣,優先將現金流投入到具有真正現金流的項目中。
MON面臨動盪:虛假代幣轉移和劇烈波動
在 Hayes 與社群之間的“瓜”的同時,Monad 也遭遇了刷量交易攻擊。一些欺詐性合約創建了虛擬swap和模擬交易,誘騙新用戶開設錢包並查看流動性。
混亂髮生在主網上線階段,導致 MON 進入劇烈波動期。
MON下降超過 13% ,目前交易價格約為0.03828鎂(根據 CoinGecko 數據)。
隨著虛假代幣轉賬頻繁出現,情緒也在上漲——利用 ERC-20 標準來欺騙經驗不足的用戶。
關鍵問題是:海耶斯的反應是出於情緒還是策略?
亞瑟·海耶斯迅速“轉變”的做法在社群引發了許多疑問:
這純粹是情緒反應嗎?
或者,這是一種製造市場波動、使專業交易員受益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為什麼其他巨鯨會在市場最喧囂的時候大量買入?
儘管海耶斯大量拋售了MON股票,但一些大型投資者卻選擇悄悄增持。雙方的對立製作了市場失衡,迫使市場自行尋找解決方案。
在信息混亂的背景裡,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鏈上數據,而不是被情緒或聳人聽聞的言論所左右。加密市場或許喧囂嘈雜,但真正可怕的往往是悄無聲息發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