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View:一文領略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Nostr、ActivityPub、Farcaster 和 Lens Protocol

Web3 期待什麼樣的去中心化社交?

作者:Chuan Lin,AnT Capital

封面:Photo by Tyler van der Hoeven on Unsplash

導語

去中心化社交一直是應用層的一大敘事。當前主流的四大去中心化協議:Nostr, ActivityPub, Farcaster, Lens Protocol。它們的設計思想和原理分別是什麼,又分別吸引了哪些使用者群體?不同協議在競爭中將分別處於什麼樣的生態位?在本文中,筆者將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圖一:Nostr、ActivityPub、Faracaster、Lens Protocol 協議對比,@Mtyl_7th 繪製)

正文

一、當我們研究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時,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什麼?Web2 社交產品被詬病的點不少:“中心化審查”,“資料孤島,平臺間資料不互通”,“使用者缺乏資料主權”……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希望能夠從社交產品中抽離出 “協議層” 這一概念,用去中心化網路的方式來實現使用者的資訊通訊和各種內容的儲存。而不同的去中心化協議設計者對理想社交產品特點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也帶來了不同的協議設計方式和不同的使用者群體。在研究一個去中心化協議具體設計的時候,我們需要重點關注:

  • 使用者如何建立賬戶並通訊交

以 Twitter 為例,使用者的賬戶資訊登記、推文釋出都是由 Twitter 公司的中心化伺服器叢集負責的,這也是 Twitter 能刪除使用者的賬戶、遮蔽釋出內容的原因。那麼,一個協議如果不引入中心化伺服器的角色,又該如何完成這些事情?關於通訊交流,主要考慮兩個核心場景:釋出公開 Post,使用者之間的私信。

  • 使用者的社交關係和內容資料存在哪

以微信為例,使用者的好友關係、頭像使用者名稱等資料,都是存在微信的伺服器裡面的。雖然微信也有 API 可以供第三方呼叫這些資料,但不僅 API 的許可權完全掌握在微信手中,開放的資料豐富度也小的可憐。那麼,一個協議如果不引入中心化伺服器的角色,又該如何存這些資料?

  • 如何進行內容稽核

雖然大多數對去中心化協議有需求的使用者幾乎都對 “內容稽核” 一詞抱有負面印象,但完全的零內容稽核,對於有公開資訊流的社交平臺而言也是一個災難:一方面,機器人可以大量傳送廣告內容,從而汙染使用者的公開資訊流(Spam 問題);另一方面,總有一些內容是公認的不應該公開傳播的,如兒童色情、恐怖主義等。零內容稽核會導致 “劣幣驅逐良幣”。

  • 如何設計激勵機制?

Web2 社交產品的協議層和應用層是一體的,目前在應用方面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 “流量-廣告” 商業模式,因此使用者可以免費體驗多數社交產品的功能。然而對於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而言,服務提供方是分散的,難以將 “流量-廣告” 的商業模式放在協議側。那麼,這些服務提供方消耗網路資源、儲存資源,穩定持續提供服務的激勵是什麼?使用者是否要因此而付費?

在研究一個去中心化協議的使用者和生態發展情況的時候,我們需要重點關注:

  • 協議現在有多少個註冊賬號,增長趨勢如何?採用的是什麼樣的增長策略?
  • 協議上有哪些主要應用?
  • 目前協議裡的核心使用者畫像是什麼樣子的?

二、Nostr 詳解

2 月初爆火的 Damus,正是構建在 Nostr 之上的。Nostr 並不是構建在任何區塊鏈上,它設計的核心理念就是 “抗審查”。

2.1 Nostr 如何實現:四個關鍵問題的回答

  • 在 Nostr 中,使用者如何建立賬戶並通訊交流?
(圖二:Nostr 設計原理簡示,@Mtyl_7th 繪製)

每個使用者第一次使用 Nostr 協議上的任意應用(如 Damus)的時候,都會建立一個” 公私鑰對 “;其中公鑰是使用者對外展示的 ID,可以分享公鑰來讓其他人找到你;私鑰是使用者的 “登入密碼 “,憑藉私鑰就可以在不同應用上登入同一個身份。

在 Nostr 協議的任意應用中,都讓使用者會預設連線到多箇中繼器(Relay)。如果使用者 A 釋出了一條 Post,實際上就是平行的把 Post 同時傳給這些 Relay;如果另一個使用者 B 和 A 至少連線了同一個 Relay,那麼他就可以搜尋到 A 的公鑰並選擇接收 A 的 Post。

類似的,只要 A 和 B 至少連線了同一個 Relay,那麼他們就可以搜尋到對方並相互私信。A 向 B 傳送私信的時候,需要 A 的公鑰簽名,以便 Relay 識別這個是 A 發出的訊息;A 可以選擇用 B 的公鑰給資訊加密,這樣只有 B 能看到訊息的內容。

使用者可以隨時自行新增或者刪除自己想連線的 Relay(如下圖所示)。大多數 Relay 是免費的,少數提供額外服務的 Relay 需要付費訂閱。付費是通過比特幣閃電網路進行的,機制由 Relay 自行設計。

(圖三:Damus 的 Relay 選取頁面)

Nostr 的 Relay 和 Relay 之間不能互相通訊。

  • 在 Nostr 中,使用者的資料和社交關係存在哪?

存在使用者所連線的所有 Relay 裡面。使用者可以將其匯出、自行儲存。

其實 Relay 最基本的職責只有轉發使用者的資訊,並沒有儲存使用者資料的義務。不過每個 Relay 可以自行設計使用者資料儲存的策略(存什麼型別的資料,存多久)。對於免費 Relay 而言,一般來說會設定一個儲存期限;而如果一個 Relay 可以提供更長期、甚至永久的資料儲存服務,那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來付費訂閱,從而實現盈利。

這種設計導致一個潛在的問題:如果使用者的活動資料在所有連線的 Relay 上都過期了,那麼它就會永久丟失。這會導致使用者 A 切換裝置或者應用重新登入的時候,看不到自己之前的完整時間線,包括其他使用者也看不到 A 的完整時間線。其實某種意義上,這可能不算是一個問題,而是 Nostr 設計思路的一種體現:使用者應該” 為價值付費 “,如果真的想要長期的資料儲存服務,就要付出一定費用。

另外,在一些 Nostr 應用裡面(如 Iris),使用者可以匯出自己任意時間點的資料,自行將其備份儲存,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進行恢復。這其實是使用者自己控制自己社交資料比較好的體現 —— 和後文專門構建社交資料儲存網路的 Farcaster、Lens Protocol 不一樣,Nostr 中的應用開發者是無法在使用者不用私鑰登入的前提下獲取到一個使用者所有的資料的,這也給使用者將自己的社交資料商業化提供了潛在的想象空間。

(圖四:Nostr 生態的 Iris 已支援使用者匯出自己的社交資料)
  • 在 Nostr 中,內容審查機制是如何設計的?

由每個 Relay 自行設計內容審查機制。Relay 並沒有進行內容審查的義務,大多數免費 Relay 會將收到的資訊一律按照要求轉發。但這樣的後果是使用者的” 全域性資訊流” 往往會充滿廣告和垃圾資訊,一些公認的不宜在社交網路上出現的內容(兒童色情、恐怖主義)也會得到公開傳播。因此,如果一個 Relay 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內容審查機制,那麼就可以給使用者帶來一個健康的全域性資訊流,從而吸引使用者來付費訂閱。

  • 在 Nostr 中,Relay 執行者的激勵是什麼?

基礎 Relay 的執行成本極低;Relay 執行者可以通過提供高階服務(資料儲存、視訊傳輸、內容審查機制等)

由於 Relay 的基本職責只有轉發使用者的資訊,因此以個人電腦的效能都可以去執行一個 Relay;如前文所述,如果 Relay 提供的服務消耗了較多的網路頻寬和儲存空間,那它就可以選擇讓使用者來付費訂閱。

2.2 Nostr 生態發展現狀概要

根據 Nostr.Band 的統計,目前 Nostr 帶使用者資訊的使用者數已經達到了 78 萬,DAU 達到了 6-7 萬(高價值使用者 DAU 約 6000)。可以觀察到 2 月 1 日之前使用者數只有不到 20 萬,Damus 的爆火給 Nostr 帶來的大量的新增使用者。已經有數十個應用構建在 Nostr 上,詳見 Nostr 的 GitHub。這裡列舉其中代表如下:

  • Damus 是 Nostr 生態中最知名的手機 App,也是類 Twitter 產品的代表。類似的產品還有 Iris,它主要提供網頁端的類 Twitter 客戶端。
  • Anigma.io 是 Telegram 的替代品。使用者可以建立公共頻道,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並聊天;使用者也可以向其它使用者傳送私人的端到端加密資訊
  • Nvote 是 Reddit 的替代品。使用者可以釋出帖子,並這些帖子進行投票
  • Nostr 協議也可以用於簡單多人遊戲的開發,比如 Jeste 就是一個國際象棋對戰平臺

不過, 目前 Nostr 上的產品多為 demo 原型,有很多功能有待打磨改進。這可能和 Nostr 協議本身的簡單設計,以及創始人並沒有自營應用的想法有關 —— 不少像 Farcaster, Lens Protocol 的社交協議,都會在初期由項目方自營至少一個核心應用,以完成從 0 到 1 的資料記錄。比如 Damus 上線的時候,圖片、視訊只能依靠 URL 來傳播,也不支援任何社交操作的撤回(包括髮帖、點贊),更別說 Twitter 中其它各種各樣功能的實現了。從產品體驗的角度來看,Nostr 系的產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Nostr 的核心使用者群體很有意思,筆者觀察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現除了嚐鮮使用者和大量發廣告的機器人以外,Nostr 現在的核心使用者主要來自於各個國家的比特幣愛好者社群,特別是比特幣最大主義者們。這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 Nostr 是少有的以比特幣閃電網路作為核心支付方式的協議,客觀上促進了比特幣閃電網路的普及。Damus 的爆火,讓其成為比特幣閃電網路生態中為數不多” 出圈 “的項目。
  • 公私鑰對、比特幣閃電網路的認知操作門檻,當前產品的不成熟,將現在 Nostr 的傳播範圍主要限制在 Web3 使用者之中(這裡”Web3 使用者 “的定義:對區塊鏈技術有了解、願意體驗的使用者)。然而比特幣最大主義者們是懷疑除了比特幣外其它任何區塊鏈的價值的,包括以太坊。隨著 Web3 敘事的演進,他們和其他 Web3 使用者的理念分歧也越來越大,這使得他們即使在 Web3 使用者比較集中的平臺(如 Twitter),也往往看不慣其他 Web3 使用者發表的觀點、和他們進行辯論。因此,他們有動力聚集到一個比特幣敘事佔主流的新社交平臺,而 Nostr 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 Nostr 的協議設計理念和比特幣有很多相似之處,簡潔清晰、反脆弱性強。這也使得比特幣愛好者對其抱有好感的原因。

三、ActivityPub 實現詳解

2022 年馬斯克收購 Twitter 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大事件。而在收購 Twitter 之後,Twitter 的管理明顯成為了馬斯克的” 一言堂 “:內容稽核機制更加嚴格、商業化導向更加嚴重。許多不滿的使用者,遷移到了 UX 與 Twitter 非常相似、但更加去中心化的 Mastodon(長毛象)上。而這種情況並非第一次出現,每當有 Web2 社交平臺進一步嚴格其內容稽核機制後,都會給 Mastodon 帶來不少新使用者。Mastodon 背後的協議就是 ActivityPub。ActivityPub 是” 聯邦社交協議 “的代表之一,某種程度上它做的事情,是把 Twitter 中的公司伺服器給 “去中心化” 了,讓我們來看看它的具體實現:

3.1 ActivityPub 如何實現:四個關鍵問題的回答

  • 在 ActivityPub 中,使用者如何建立賬戶並通訊交流?
(圖五:ActivityPub 設計原理簡示,@Mtyl_7th 繪製)

ActivityPub 中有一個名叫 Instance(例項)的角色,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 “伺服器”

**使用者在自己指定的一個 Instance 中,註冊自己的賬號;當一個使用者 A 要傳送資訊的時候,先發至自己註冊的 Instance,再由 Instance 負責和其它 Instance 通訊。**Instance 和 Instance 之間有一套通訊協議,用於互相傳輸、讀取資訊,這樣使用者 B、C、D 可以接收到使用者 A 發出的資訊。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實 Instance 的角色和單一項目方中心化伺服器的角色非常像,只不過它是由一個聯邦網路所組成的。如果網路中只有一個 Instance,那這和 Web2 社交產品的架構區別不大了

  • 在 ActivityPub 中,使用者的資料和社交關係存在哪?

存在使用者連線的那個 Instance 裡面。使用者可以將其匯出、自行儲存。

對於使用者資料,ActivityPub 的理念是 “You can kill me, but I am everywhere”:即便你所在的 Instance 因各種原因不可訪問了,你可以在任意一個 Instance 上其他新建使用者,並匯入之前的好友和博文資訊,而不會丟失。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一個 Instance 封殺了使用者、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宕機,且使用者沒有事先匯出自己資料的話,那麼使用者的賬號和資料就會丟失。另外,如果 Instance 本身已經對使用者產生了惡意,使用者是拿不出自己的資料的。從資料主權這個角度來看,Mastodon 像是處於一箇中間態 —— 使用者理論上擁有自己的資料、可以匯出,然而伺服器依舊擁有 “生殺大權”。

  • 在 ActivityPub 中,內容審查機制是如何設計的?

由每個 Instance 自行設計內容審查機制

單獨來看的話,每個 Instance 可以封禁使用者的賬號、遮蔽使用者的內容;不過使用者如果不滿,也可以把自己的賬號遷移到其它 Instance 上去。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內容審查的去中心化。

  • 在 ActivityPub 中,Instance 執行者的激勵是什麼?

這是 ActivityPub 潛在的一大問題:大多數 Instance 都沒有來自於使用者的收入,依靠社群捐贈來執行,甚至不少 Instance 都是用個人因興趣” 為愛發電” 構建的; 雖然理論上 Instance 可以通過廣告、付費註冊等機制盈利,但在免費 Instance 大量存在的事實下,這些機制並不有效。

這也導致了許多由個人愛好者構建的 Instance,執行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停運了。如果它沒有事先通知上面的使用者且使用者沒有事先匯出資料的話,這些使用者就會丟失自己的賬號。

3.2 ActivityPub 生態發展現狀概要

ActivityPub 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上的產品應用非常成熟、UX 對 Web2 使用者非常友好,從而能吸引大量單純反感中心化審查的 Web2 使用者。**尤其是那些喜歡發表自己政治傾向性觀點、進行高政治敏感性內容創作的使用者,更是對 Web2 平臺內容稽核深惡痛絕。

以 Mastodon 為例,Web2 使用者不需要學習過多額外的概念(比如公私鑰、助記詞、區塊鏈),就可以直接上手;大多數 Twitter 實現的功能 Mastodon 都已經實現。

Mastodon 已經積累了近 300 萬使用者。其中前三大例項站點擁有 60% 的使用者數與 45% 的發帖量。這三大例項中除了 Mastodon.social 是官方運營的例項外,另外兩大例項均來自日本。總使用者數中日本使用者佔近 40%,排名其後的是美國(20%)和法國(10%)。(資料來源: Bonfire Union LP 2022 社交協議概況報告)

四、Farcaster 實現詳解

Farcaster 是前 Coinbase 副總裁高管 Dan Romero 創立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項目,於去年 7 月完成了由 A16Z 領投的 3000 萬美元融資,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和期待。讓我們看看 Farcaster 的設計理念:

4.1 Farcaster 如何實現:四個關鍵問題的回答

Farcaster 中有一個”Hub“的新概念從廣義上來看,它和 Nostr 的 Relay、ActivityPub 的 Instance 都起到類似於 Server 伺服器的角色,但實際上他們具體做的事情差異不小

如圖所示,Farcaster 是三層架構:最底層的是以太坊區塊鏈,用於儲存使用者的註冊資訊;在這之上是 Hub 所組成的網路,用於實時同步全網所有使用者的資料;每個應用可以視為一個 Client,它和 Hub 網路進行通訊,傳遞使用者的操作。

(圖六:Farcaster 設計原理簡示,@Mtyl_7th 繪製)
  • 在 Farcaster 中,使用者如何建立賬戶並通訊交流?

首先,使用者在應用端註冊時會自動生成一個新的以太坊地址,使用者需要自行保管其助記詞;使用者選取唯一的使用者名稱後,這個 “地址-使用者名稱” 的繫結資訊會登記在以太坊主鏈的 Farcaster 合約裡面,通行於整個 Farcaster 協議。本質上來說,Farcaster 的使用者 ID 核心和 Nostr 一樣都是公私鑰對,但它繫結了更多資訊(使用者名稱),因此需要一個鏈上的合約作為登錄檔;而 Nostr 協議的 ID 只有公私鑰對,使用者只需持有私鑰就可以登入自己的身份,這也意味著使用者在不同的應用端平臺可以有不同的使用者名稱

然後,使用者將通過應用(Client)向 1 個 Hub 傳送資訊,Hub 之間將通過 Delta Graph 這一資料結構,實時廣播並同步全網的使用者資料。當其它使用者所在的 Hub 收到廣播之後,就會同步更新這一資訊,並反饋給連線它的應用

可以看到,如果只看 Farcaster 的 L2 和 L3,資訊的傳播過程和 ActivityPub 有許多相似之處。最大的不同在於,ActivityPub 的 Instance 之間不需要就使用者的資料儲存進行實時同步,但 Farcaster 的 Hub 之間需要

  • 在 Farcaster 中,使用者的資料和社交關係存在哪?

使用者 ID 存在以太坊上,其它的內容資料和社交關係存在每一個 Hub 裡面(或者說 Hub 網路裡面)

如果只看這個儲存方案,那麼會感覺它其實和區塊鏈 “分散式賬本” 的概念比較類似;只不過考慮到現有公鏈的效能,社交資料的儲存並沒有像 Lens Protocol 那樣直接放到鏈上,而是放在了針對性設計的去中心化儲存網路上

相比於 Nostr 和 ActivityPub,當網路中有足夠多的 Hub 參與的時候,這個方案的資料儲存無疑是更加穩定、可靠的。不過,這也意味著開發者可以非常簡單的獲取到使用者的所有社交資料。

  • 在 Farcaster 中,內容審查機制是如何設計的?

方案尚不明確; 可能交給每個應用制定自己的稽核機制

短期來看,Farcaster 採用創始人邀請制的嚴格增長策略,確保初期使用者的質量和調性。因此 Farcaster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用操心這個問題。

長期來看,創始人 Dan 表示可能會將審查的許可權交給應用,由每個應用自行設計審查機制和相關尺度。

  • 在 Farcaster 中,Hub 執行者的激勵是什麼?

短期,靠低成本和社群愛好者的驅動;長期,靠協議收入

Farcaster 在使用者量到一定規模以後可能會開啟收費模式,使用者需要每月交一定金額的費用才能繼續使用賬戶,而這部分作為協議收入就會分給 Hub 的執行者們。

從 Farcaster 的設計也可以看出,Farcaster 的 Hub 將因需要同步全網資料而有較高的儲存成本,這可能會導致執行的 Hub 過少,使得網路走向中心化。團隊認為理想情況下網路中應該有 100 個左右的 Hub。

下圖是 Farcaster 團隊對協議使用者增長以及相關資料儲存成本的估計:

(圖七:Farcaster 項目方對協議使用者增長以及 Hub 資料儲存成本的估計)

團隊認為,在 2024 年結束之前 Hub 的儲存成本都是較低的(約 $3500/年),因此短期來看不會影響到一些社群愛好者參與構建 Hub 的積極性。到了 2024 年以後,一方面需要給 Hub 執行者協議收入作為激勵,另一方面也可能通過分片等技術提高儲存效率。

4.2 Farcaster 應用發展現狀

Farcaster 目前有約8k 使用者,維持著 5% 每週的增長率,其核心使用者群體主要是 Web3 的美元 VC 圈和開發者。這些使用者雖然是 Web3 從業者,但他們平時日常更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和對 Web3 的思考分析,鏈上互動操作的頻率不一定高,也對代幣空投沒有較高的需求和預期。

Farcaster 的 5% 增長率是協議項目方設計的 —— 使用者必須要 Twitter 私信創始人傳送申請,才可能獲得邀請(筆者也是這麼做的)。這是一種 “飢餓營銷” 的打法,可以確保早期使用者的質量,從而提升社群氛圍和項目質量,和早期知乎的增長策略非常類似

Farcaster 生態的項目列表可以參考 Farcaster 的 Github。

Warpcast 是 Farcaster 當前最主要的項目,不僅產品功能較完善,而且還有一些特別為 Web3 使用者設計的功能 —— 比如你可以選擇將賬戶和平時常用的以太坊地址相連線,這樣你的好友就可以看到你近期的 NFT 交易和 mint 記錄。

(圖八:Warpcast:Web2 級別體驗+針對 Web3 的功能設計)

目前,Farcaster 其他生態項目多數是 Web2 社交項目的復刻或者是使用者社交資料的 “再整合”。比如 Searchcaster 可以讓你從 Farcaster 資料中搜尋關鍵詞,Discove 可以讓你無需登入即可瀏覽 Farcaster 內的的熱門資訊。

五、Lens Protocol 詳解

Lens Protocol 是 Aave 的創始人兼 CEO Stani Kulechov 創立的鏈上社交協議項目,是目前同類項目中生態發展最好、使用者最多的。

5.1 Lens Protocol 如何實現

某種程度上, Lens Protocol 的實現是最容易理解的 —— 因為幾乎所有的操作和資料都在鏈上。

(圖九:Lens Protocol 設計原理簡示,@Mtyl_7th 繪製)
  • 在 Lens Protocol 中,使用者如何建立賬戶並通訊交流?

使用者在 Lens 合約中鑄造自己的 Profile NFT,這個 NFT 會以 “.lens” 為字尾的域名形式展現,它就是使用者的賬戶,也是使用者所控制的唯一身份

使用者釋出 Post 的時候,內容會被同步儲存到區塊鏈上。應用端只需讀取鏈上資料,就可以向其它的使用者傳播資訊。

相比於其它協議,由於使用者一般會拿自己常用的錢包鑄造 NFT,Lens Protocol 使用者之間的打賞機制目前幾個協議中最自然、方便的,直接向對方的錢包轉代幣即可。使用者不需要像 Nostr、Farcaster 那樣,需要額外關聯 BTC 閃電網路地址、ETH 地址。

  • 在 Lens Protocol 中,使用者的身份、社交關係、內容資料存在哪?

使用者社交關係以各種 NFT 的形式存在 Polygon 上。具體而言,在 Lens 中的社交關係建立都是以 NFT 為形式來記錄儲存的,例如若 A 關注了 B,那麼就會鑄造一個記錄 “A 關注 B” 的 Following NFT。

使用者釋出內容時,Lens Protocol 要求將內容索引 ContentURI 釋出到 Polygon 上,不過內容索引指向的內容具體存在哪裡,Lens Protocol 對此並無明確限制,取決於具體應用的設計(類似於 NFT 的 metadata)。目前多數應用會把使用者內容存在 Arweave 上。

  • 在 Lens Protocol 中,內容稽核機制是如何設計的?

Lens Protocol 明確不會在協議層做內容的審查過濾,需要各個應用自己設計相應的演算法,或者採用一些第三方的演算法模組。

Lens Protocol 官方支援的 Cultivator DAO 就在做這樣的內容稽核模組,它可以由應用開發者來自己選擇是否 “開啟”;Cultivator DAO 的策略也是公開的,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 fork 它然後制定自己的策略。

  • 在 Lens Protocol 中,服務提供方的激勵是什麼?

由於 Lens Protocol 完全在 Polygon 鏈上,Lens Protocol 協議中的服務提供方,實際上就是 Polygon 的各個節點,而 Gas 費就是它們的激勵。

對使用者而言,當前所有的應用操作只需錢包簽名即可,不需要付費。因為現在具體的上鍊操作是由 Lens Protocol 項目方代為處理、代交 Gas 的,但這並非長久之計:根據 muran.eth 的測算,如果 Lens Protocol 的 DAU 達到 Twitter 級別,那麼每週使用者需要交的 Gas 費總額將達到 250 萬美元,這是項目方難以承擔的。

因此長遠來看,隨著 Lens Protocol 使用者數的增長和活躍度的提升,如果資料上鍊的方案不改變,那麼未來很有可能由使用者來自己繳納 Gas 費。然而 “每步操作都交 Gas 費” 卻大大違背了用戶在 Web2 社交應用產生的習慣,導致吸引力降低和使用者流失。因此這個問題是 Lens Protocol 進一步迭代時所需重點關注的

5.2 應用發展現狀

Lens Protocol 現在有約 10.8 萬個 Profile NFT,使用者註冊數超過 16 萬。早期 Lens Protocol 的註冊沒有限制,但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項目方改變了增長策略,僅限白名單使用者註冊(可能和控制代交的 Gas 費規模有關?)。目前在 Opensea 上可以購買 Lens Profile,地板價約為 120U。

Lens Protocol 的生態應用項目有近 150 個,不過大部分產品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功能體驗相對簡單。Lens Protocol 內最知名的應用項目是項目方做的類 Twitter 產品 Lenster。(詳情可以參考 SevenX & Buidler DAO 近期釋出的 Lens Protocol 研究)

Lens Protocol 吸引的使用者,主要是非常熟悉於鏈上操作的 “Web3-native” 使用者,尤其是玩 NFT 的圈子雖然 Lens Protocol 沒有明確相關的代幣機制,但 Lens Protocol 的代幣空投預期可能是許多使用者願意花時間瞭解、註冊、持續活躍的原因之一。另外 Lens Protocol 的打賞機制也是目前幾個協議中最自然、方便的,也吸引了一部分 Web3 的優質內容創作者。

由於多數操作需要上鍊,即使 Gas 費已經由協議代付,使用者依然需要頻繁用錢包進行簽名確認,另外操作上鍊也有延時,因此 Lens Protocol 的產品使用者體驗相比於其它的協議而言,對使用者可以說是最不友好的,而且受制於 Polygon 的架構和效能

5.3 其它鏈上社交協議

Lens Protocol 是當前使用者數最多的鏈上社交協議,其設計的思路也可以被看做這類協議設計的代表。不過如前文所述,Lens Protocol 的設計讓其上產品的體驗受制於 Polygon 的效能,尤其是資料上鍊相關的策略。

當前鏈上社交協議尚處於萌芽期,新的協議不斷湧現,而 Lens Protocl 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給後來者提供了很好的參照。如經常被拿來和 Lens Protocol 對比的 CyberConnect,雖然使用者的賬戶、社交關係依然在鏈上,但它具體的協議設計中取消了大量的上鍊操作,轉而用一些鏈下驗證方式解決。這些新協議的設計,它們生態應用的發展也是值得持續關注的。

六、總結與展望

(圖十:Nostr、ActivityPub、Faracaster、Lens Protocol 協議對比,@Mtyl_7th 繪製)

綜合下來我們可以看出,四個協議的設計理念可以分為兩個派系:

  • Nostr 和 ActivityPub 設計的核心理念,都是” 對抗中心化審查”。它們更強呼叫戶對自己內容資料的控制權,允許使用者匯出自己的資料,沒有做一個公開的資料儲存網路方便開發者呼叫。
  • Farcaster 和 Lens Protocol 設計的核心理念,更在意一個開放互通、對開發者友好的使用者資料層,解決 Web2 社交產品相互之間的” 資料孤島 “問題。

下面筆者將對四個協議的優缺點做一個對比總結,並對其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做出預測:

6.1 ActivityHub

ActivityPub 出現較早,上面的應用打磨的更加成熟,無論是 UX 還是概念都對 Web2 使用者非常友好,在至少 1 年內對 Web2 使用者的吸引力是其它協議難以追上的。

但是 ActivityPub 從設計上更像是一個過渡品,使用者的賬戶、資料依然託管在一個伺服器(Instance)下面,雖然可以隨時匯出備份,但這並沒有很完美的解決使用者資料儲存可靠性的問題;另外伺服器(Instance)的執行者也缺乏明確激勵。

長期來看,隨著 Web3 相關概念的普及,ActivityPub 吸引 Web2 使用者的優點將會越來越不明顯,會被設計更完善的協議所取代。

6.2 Nostr

Nostr 的協議設計非常輕巧,對於其中伺服器(Relay)的職責要求非常簡單 —— 只需要幫助轉發資訊。這使得 Relay 的成本非常低,使用者可以很輕易的構建屬於自己項目或者興趣團體的 Relay。整個網路反脆弱性極強,永遠存在沒有內容稽核的地方。

考慮到 Nostr 的公私鑰概念、BTC 閃電網路的支付模式,這些概念的理解和對使用者自主性的要求都和 Web3 使用者(區塊鏈使用者)高度重合。再加上目前 Nostr 生態產品功能的不成熟,因此在 Web3 相關概念本身得到普及之前,Nostr 很難像 ActivityPub 那樣,吸引那些對 Web2 社交產品失望的使用者。

而在 Web3 領域(區塊鏈領域), 它在 Farcaster、Lens Protocol 等協議的競爭之中也未必處於優勢地位。就社群氛圍而言,如果你不是比特幣最大主義者,那麼 Farcaster 內 Web3 從業者深度討論的氛圍、Lens Protocol 的 NFT 氛圍都可能更加適合你; 就代幣經濟激勵的預期,Nostr 肯定比不上 Lens Protocol。

因此可能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ostr 的核心使用者群依然會維持現狀: 比特幣愛好者們。不過這其實也不奇怪 —— 因為從 Nostr 的 Github 文件來看,它的設計是高度 “理念驅動 “而不是” 實用驅動 “的;創始人並沒有想很多的 Go To Market Strategy,只是在思考怎麼能構建一個更持久的抗審查的社交協議,Nostr 也沒有接受融資(只有 Jack Dorsey 的 14BTC 捐贈),沒有來自資本的壓力。

6.3 Farcaster

Farcaster 的亮點主要有兩個:

  • 作為一個針對 Web3 使用者設計的協議,現在已經能夠做到媲美 Web2 社交產品的體驗。這得益於它自建了一個由 Hub 構成的資料儲存網路。
  • Farcaster 的保守社群增長策略在 Web3 社交中是罕見的,這也給 Farcaster 帶來了高價值的初期使用者和社群氛圍;這樣的打法在 Web2 也是有成功先例的,比如知乎。

因此,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如果說有哪個協議最有希望成為 Web3 使用者的 Twitter,那麼 Farcaster 可能是最有希望的。

相比於其它協議,Farcaster 是起步較晚、設計較為複雜的,因此還處於快速迭代的早期狀態,後續還有比較多的改進空間。

6.4 Lens Protocol

Lens Protocol 的資料上鍊,不僅有利於和其他 Web3 項目結合、開發新玩法,也藉助於錢包的打賞機制,讓創作者經濟天然得到萌發。但隨之而來的大量錢包簽名、操作時延、資料上鍊費用,都是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認為單純的類 Twitter 產品很難在 Lens Protocol 上取得大成功的原因。

如果 Lens Protocol 上出現了爆款產品,那麼它一定是和各種鏈上玩法所緊密結合的,但目前 Lens Protocol 生態中尚未有這類產品出現。隨著區塊鏈基礎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的、設計更完善的鏈上社交協議的也在不斷推出,如果 Lens Protocol 不能利用好先發優勢儘快在 Web3 社群中打造出爆款產品的話,那麼它可能會面臨著被後來者超越的危機。

參考資料:

  1. Nostr Github:https://github.com/nostr-protocol/nostr
  2. Farcaster Github:https://github.com/farcasterxyz/protocol
  3. 以 Lens protocol 為例,看清去中心化社交應用資料架構,探討什麼是好的 Dapp 資料層:https://mirror.xyz/muran.eth/dy-6ExlpYsehQJJvNcRlLi8XDjwdEw1xoV7oDxy_eWM
  4. Buidler DAO x SevenX, Lens Protocol 萬字深研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HISBmicZ-6szM6RY4ZWZyw
  5. 社交專題:從圍牆花園到公民廣場 — 社交協議概況 by Mask_ Bonfire Union: https://docs.qq.com/pdf/DUlNoQ0h0cURRUU5P?&u=ec65a5118acc42e2960e5aa4b12feb42

免責宣告: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釋出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