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在最近發佈了長達 160頁的報告,標題是「貨幣、代幣和遊戲:區塊鏈下一個數十億用戶和數兆美元的價值」,花旗銀行表示區塊鏈產業接近轉捩點,而下一次加密技術的大規模採用將由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CBDC) 的興起和現實世界的資產代幣化來推動。
背景
顛覆性技術往往改變了人們做事的方式,如人們如何生活、工作、消費、投資、社交等等。區塊鏈和相關的 Web3 概念都是顛覆性的技術,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一直在談論通過區塊鏈進行代幣化的潛力,認為它具有變革性,但我們目前尚未達到大規模應用的地步。與新能源汽車或 ChatGPT 或 Metaverse 等最近的創新不同,區塊鏈是一種後端基礎設施技術,並沒有突出的消費者介面,因此很難從表面看到它如何創新。
然而,區塊鏈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技術與許多其他技術不同,首先它涉及價值的轉移,並且它進入了貨幣領域(這在大多數國家,這是一個受到高度監管的領域)。其次區塊鏈不會有一個 ChatGPT 時刻,因為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設施技術,更類似於雲端計算,而不是人工智慧(AI)或元宇宙(Metaverse),這些技術擁有更突出的面向消費者的屬性。因此,儘管區塊鏈革命始於邊緣國家,但要推動其大規模應用,它需要主權政府、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和大公司的支援,以及加密原生反叛者的支援,因為他們是創新、變革和進步的核心。
在本報告中,我們將探討一些關鍵驅動因素,這些驅動因素將促使區塊鏈及 Web3 行業擁有下一個十億使用者,並可能帶來數十兆美元規模市場的經濟活動,影響到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數十億使用者(Billions of Users)
數 10 億使用者數量將因區塊鏈行業的日常應用而增加,包括貨幣、遊戲、社交媒體等。區塊鏈技術的成功應用將會擁有超過 10 億的終端使用者,而且這些使用者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使用這項技術。
- 貨幣(Money):一些國家(人口總數合計約為 20 億)可能會嘗試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尤其是一些主流國家將採取的 CBDC 專案,如數位歐元(EUR)、數位英鎊(GBP)、數位盧比(INR),這些專案將大致覆蓋全球 1/4 人口及貨幣儲蓄。
- 遊戲(Game):下一代遊戲將包括遊戲資產代幣化,最初將由亞洲遊戲驅動,吸引高階消費使用者。遊戲行業也將會帶動大部分玩家進入區塊鏈,尤其是亞洲東南亞國家的 Web3 遊戲生態。
- 社交媒體(Social):微支付,包括在 Metaverse 遊戲中的支付,很可能會應用區塊鏈技術。此外,大型消費品牌也正在推動 Web3 的應用。藝術品收藏領域、影視、音樂娛樂領域也會基於區塊鏈的特性(如 NFT)進入到區塊鏈行業中來,其中不乏大品牌的如 Nike、星巴克等的助力。
數十兆市場規模(Trillions of Dollars)
我們預計,到 2030 年,高達 5 兆美元的資金可能會轉移到新的數位貨幣形式,如 CBDC 和穩定幣,其中大約一半可能基於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受益於法律和技術的革新,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RWA)將會是帶動區塊鏈行業進入數十兆美元規模的殺手鐧,幾乎任何能夠以價值表示的資產都能被代幣化,不論是紅酒還是金融資產。我們預計,私人部門 / 非上市公司資產的代幣化將增長 80 倍以上,到 2030 年將達到約 4 兆美元的規模。
到 2030 年,可能會推動全球貿易金融中高達 1 兆美元的資產代幣化。我們預計證券和基金等私人部門 / 非上市公司將推動高達 5 兆美元的代幣化市場:非金融企業和準主權債務市場;回購、證券融資及抵押品市場;房地產、私募股權(PE)和風險投資(VC)等另類資產市場。金融行業對代幣化規模總量的估計甚至更高。
技術和法律(Technology and Legal Enablers)
當然,還有一個強大的監管和法律框架,允許個人和機構接受這項新技術。下一代的法律智慧合約(Smart Legal Contract, SLC)正在路上,SLC 將為全球商業和金融提供一套全新的執行模式。
Web3,代幣化,與機會
Web3 通常指的是網際網路的第三次迭代,它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個人所有權和去中心化。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可以創造一個更透明的環境,並有助於解決來自 Web2 主體的所有權和資料控製問題。
正如我們在本報告中所解釋的那樣,區塊鏈和 Web3 應用的關鍵驅動因素將是 Web2 消費公司和老牌傳統金融機構。我們相信 Web3 會和 Web2 將並行執行,並在某些情況下會巢狀在其中,就像俄羅斯套娃(Russian Matryoshka)。
代幣化的定義
代幣(Token)是區塊鏈上的程式碼片段,用於記錄有關底層資產的負債的資訊,包括其屬性或特徵、狀態、交易歷史和所有權。資產代幣化後可以在區塊鏈網路上直接交易 / 轉移其所有權和價值。資產代幣化可以分為兩類:
A. 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s):代表高度非流動性、定製化的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和收藏品、農業、氣候資產和無形資產(如碳信用額和智慧財產權)。現實世界資產還可能包括那些不經常或不容易被交易的金融資產,如貿易發票、私人貸款或抵押貸款,這些資產通常不被定義為 「證券」。
B. 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代表現有金融價值的資產,如貨幣、股票、債券、商品和基金。
理論上,幾乎任何具有貨幣價值的資產都可以代幣化。我們認為,代幣化的最佳用例將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和私人部門 / 非上市公司資產(Private Financial Assets),特別是非流動性資產,以及遊戲內的資產。
代幣化的機會
根據 BCG 和 ADDX 的研究,全球非流動性資產的代幣化將會產生 16 兆美元規模的市場(這將接近 10% 的 2030 年全球 GDP),包括 3 兆住房資產市場,4 兆上市 / 非上市資產市場,1 兆債權和投資基金市場,3 兆另類金融資產市場,以及 5 兆其他資產代幣化的市場。
我們認為,因為代幣化之後產生的流動性、透明度和碎片化,私人部門 / 非上市公司市場更適合區塊鏈的應用。對於跨行業的上市公司證券,代幣化還將在效率、抵押品使用、資料使用和 ESG 跟蹤等領域提供益處。
雖然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根據我們與行業專家及內部人士的交流,我們預計,假設 1% 的公司和準主權債券、7.5% 的房地產基金、10% 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以及 1 兆美元的證券融資和抵押品活動被代幣化,那麼數位證券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4 兆至 5 兆美元。同時伴隨著的是貿易金融市場的代幣化,到 2030 年,基於區塊鏈的貿易金融市場規模可能高達 1 兆美元,約佔全球貿易金融規模的 8%—10%。
要實現上述目標,將需要傳統金融機構的支援,無論是在資產的代幣化上,還是在相關立法的推動上。
為什麼需要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RWA)?
RWA 開啟了一種將非流動性資產貨幣化的新正規化,這有助於保留資產的部分所有權的同時,能夠釋放流動性。如藝術品收藏家可以將其珍藏的收藏品代幣化,一方面能與全球各地的愛好者分享所有權,另一方面也能將其收藏品交給博物館保管,並公開展示。此外,代幣化還能為基礎設施資產(如道路、重型機械和公共產品)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並且為小公司和中小企業(SMEs)開闢了新的直接去中心化融資渠道。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代幣化,能夠解決部門傳統融資上的問題,如缺乏透明度、缺乏流動性和缺乏民主。代幣化還有助於提高投資者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真實資產的效率,因為它能夠為非流動性資產提供流動性,並簡化抵押流程。
A. 房產(Real Estate):傳統房產市場一直被缺乏透明度、難以流通和眾多中介化所詬病。區塊鏈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能作為一個單一的、公開資訊來源,為所有參與者提供資料,並作出協調。代幣化還可以幫助降低最低投資額並可能對資產進行重新定價。
B. 藝術品和收藏品(Art and Collectibles):藝術品和收藏品的代幣化可以幫助提高資產透明度,作為資產來源的證明,提供流動性,並提供所有權的碎片化(將部分資產分割給其他投資者的能力)。
C. 非標大宗商品(Unconventional Commodities):從黃金到農產品,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被帶上了區塊鏈。農業:像 Agrotoken 這樣的平臺使用 Oracle 和現實世界的糧食儲備證明來建立由大豆、玉米和小麥等商品支援的穩定幣,提供新的融資解決方案。氣候融資專案:區塊鏈可以幫助供應商和需求方之間的可靠記錄和碳信用轉移,同時也降低了碳交易的進入門檻。
現實世界資產上鏈(RWA)的挑戰
數位資產的規模化主要障礙,在於不同司法管轄區對於數位資產支離破碎的法律監管環境,以及全球範圍內不統一的分類或分類標準。此外,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也可能遇到其他額外的挑戰:
- 互操作性問題(Interoperability Issues):代幣基於多個區塊鏈,或者代幣需要與區塊鏈生態系統之外的後端系統進行互動時,以及在不同鏈上構建的新架構之間,可能會導致互操作性問題。
- 資產託管缺少經驗(Lack of Experienced Custodians):能夠安全託管代幣和現實世界資產的專業第三方機構數量有限。
- 重複和未經授權的代幣化(Duplication and Unauthorized Tokenization):雖然區塊鏈上的資訊是公開可見的,但缺乏監督和實踐標準來削減與現實世界資產相關的重複或未經授權的代幣化。
- 現實世界的流動性風險(Real-World Liquidity Risks):鏈上的流動性往往更甚於現實世界的流動性,可能是由於所有權碎片化的市場準入。
- 網路安全風險(Elevated Cyber Risk):需要發展更多的技術來實現區塊鏈的透明度,而不會洩露借款人和資產所有者的實際資訊。目前使用最廣泛的隱私解決方案是零知識證明(ZKP)。區塊鏈上的網路駭客攻擊,將會帶來與代幣被盜或丟失相關的額外風險。
- 完全去中介化的困難(Difficulty of Full Disintermediation):用於基礎現實世界資產的評估和狀態報告的物聯網(IOT)技術和 Oracle 網路仍處於起步階段,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大規模商業化。在此之前,許多關鍵步驟,如評估、會計和報告,可能仍然依賴於人類的專業知識和體力勞動,就像傳統金融一樣。
數十億使用者(Billions of Users)
基於區塊鏈的貨幣、遊戲和社交產品將對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在本章中,我們將討論區塊鏈是如何徹底改變這些領域的,它為什麼會在現在發生,以及它是如何獲得數十億使用者的。
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CBDC)
CBDC 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以國家貨幣單位計價的數位貨幣,代表中央銀行的一種負債形式。這區別於其他形式的數位支付工具(如,卡支付,電子貨幣,信用轉帳),這些工具則是私人機構的負債。
目前超過 100 個國家有對 CBDC 進行研究、討論、試驗,但是只有一些小國家已經採取了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的 CBDC 專案,一些大國家(人口總數合計約為 20 億)可能即將嘗試與分散式帳本技術相關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如數位歐元(EUR)、數位英鎊(GBP)、數位盧比(INR),這些專案將大致覆蓋全球 1/4 人口及貨幣儲蓄。但是如中國這樣的大國出於政策等原因,採取的是基於中心化帳本技術的 CBDC 專案。
除了 CBDC 的個人用例,數以百萬計的企業和進口商 / 出口商將使用不同國家之間製定的雙邊或多邊 CBDC 結算安排。如,中國、香港、泰國和阿聯酋之間的分散式 Multi-CBDC 專案,並正在試點不同的用例,從跨境外彙(FX)貿易結算開始。
英格蘭央行預計將會有 20% 的儲蓄將轉換成數位貨幣,這意味著一個超過 5 兆美元的數位貨幣流通市場以及 20 億的使用者,其中有一半是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的。銀行的貨幣儲備是不能夠轉移的,但是可以 CBDC 的形式使之產生高流動性,便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及流動性管理。
此外,CBDC 專案的增加可能將眾多穩定幣專案推向檯面,因為穩定幣專案可以持有 CBDC 作為其儲備,這比一般的貨幣市場工具更加穩定且具流動性。
遊戲(Gaming)
遊戲可能是消費者自下而上進入區塊鏈及 Web3 行業最大入口之一。2022 年,每天有超過 100 萬個獨立的活躍錢包被連線到遊戲 Dapp。隨著 Web3 遊戲的出現,特別是未來 1—2 年來自亞洲工作室的區塊鏈遊戲,將帶領最活躍的玩家(近 1 億 「鯨魚」)轉向區塊鏈遊戲。這可能會促使主流遊戲工作室在遊戲中加入區塊鏈和代幣化元素。
遊戲在娛樂產業中佔比最大,其收入超過了電影和音樂產業總和。根據 Newzoo 的資料,截至 2022 年,遊戲市場規模龐大,擁有近 32 億玩家。2022 年以及將產生 1840 億的遊戲收入,其中亞洲玩家的貢獻佔了一半,北美玩家 26%,歐洲玩家 18%。即使僅有一小部分遊戲玩家使用基於區塊鏈的遊戲,這一增量足以撬動整個區塊鏈和 Web3 生態系統。
在我們看來,遊戲行業本質上適合區塊鏈。遊戲玩家精通技術,大多數人已經對數位所有權和數位資產有了很好的理解。Web3 的出現和新經濟模式的興起(Play to Earn)旨在讓玩家擁有自己的遊戲內資產。這些數位資產的範圍可以從數位貨幣到已經被代幣化的遊戲內資產。
到目前為止,基於區塊鏈的遊戲通常是由加密原生人員開發的,他們更關注遊戲內的代幣經濟學,而不是讓遊戲變得有趣和令人興奮。硬核玩家經常批評基於區塊鏈的遊戲中膚淺和簡單的玩法。一些玩家還擔心 NFT 和遊戲內代幣可能成為從玩家身上榨取更多錢的另一種工具。
下一代遊戲開發者已經在努力將數位資產整合到有趣的遊戲中。這將有助於解決遊戲社群當前的擔憂,並提高採用率。例如,最近由 Yuga Labs 舉辦的 Dookey Dash 比賽為 Bored Ape Yacht Club 社群提供了有趣的遊戲體驗,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並證明瞭 NFT 在遊戲中的重要性。
我們相信基於區塊鏈遊戲的下一個迭代,將包括數位資產元素和更完善的模式(不僅僅是 Play to Earn)。常規的付費遊戲模式(Pay to Play)或免費遊戲模式(Free to Play)將包含區塊鏈元素,甚至可能在玩家沒有明確感知的情況下(遊戲玩家不會去理解雲端計算給遊戲帶來的益處嗎,也不會去了解遊戲是基於亞馬遜雲伺服器還是穀歌雲伺服器)。
如今,全球有超過 30 億玩家,到 2025 年,我們可能會看到近 5000 萬至 1 億人使用帶有 Web3 或區塊鏈元素的遊戲。亞洲的遊戲玩家可能是最早的應用者。然而,現實是一小部分玩家佔據了遊戲消費的大部分份額。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交易支出從鏈下到鏈上的重大轉變。重度消費者向區塊鏈遊戲轉變可能是整個 Web3 遊戲生態系統的拐點。
社交媒體(Social)
Web3 的支援者認為需要建立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新系統。基於區塊鏈的社交媒體可以幫助身份核驗,帳戶驗證,並且這個過程完全公開透明度。區塊鏈建立的公開共享、不可篡改數位交易帳本也可以幫助使用者提高交易可信度,有助於建立信任。
像 Aave 這樣的公司正在建立像 Lens Protocol 這樣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平臺,使用者可以在鏈上建立個人資料,關注他人,建立和收集內容,這些內容的所有權和對內容的控製權仍然掌握在使用者手中(Social Capital),並且使用者也能將其代幣化。這區別於 Web2 時代使用者資料被鎖定在一個平臺中,並被平臺壟斷並無償利用。
Web3 創作者經濟的出現使使用者能夠擁有自己內容的所有權。Web2 公司也在採取行動,Raddit 社交媒體論壇就讓數百萬使用者通過他們的 NFT 進入 Web3。愛迪達 (Adidas)、Nike (Nike)、博柏利(Burberry)和古馳(Gucci)等消費品牌和時尚品牌正在擁抱 NFT 和遊戲內資產,試圖趕上下一個文化和行銷的大趨勢。亞馬遜計劃在 2023 年 4 月為其在美國的 1.67 億 Prime 使用者推出 NFT 市場,此後這一舉措可能面向全球。
我們認為目前創造者經濟的市場規模為 600 億 / 每年,並且以每年 9% 的增長率遞增。到 2024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750 億,許多細分賽道都以雙位數的幅度進行增長。基於區塊鏈的社交媒體平臺旨在將社交媒體置於鏈上,提供隱私保護、個人資料所有權和生成內容控製這些優勢。大多數平臺還提供原生代幣,用於創作者內容的代幣化。然而,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網路仍處於萌芽階段,使用者體驗也不如傳統媒體那麼豐富。
藝術品、NFT 與元宇宙(Art, NFTs, and The Metaverse)
信任是藝術界最重要的因素。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解決信任難題,而無需強迫任何人信任某個個人或機構。藝術品的代幣化有助於通過加密驗證的方式,在智慧合約中嵌入儘職調查證書並存於鏈上,從而使所有人都可以訪問這些資訊。
藝術市場是被欺詐、偽造和盜竊所困擾的。在沒有任何中央權威機構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數位記錄登記處可能很困難。使用區塊鏈技術並不意味著傳統的市場參與者不能被信任。相反,它表明它們更值得信任,因為所有資訊都會被記錄在一個不可變的帳本上。
區塊鏈技術能夠幫助藝術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建立所有權歷史、獨立評估記錄、權屬認證等不可變記錄。這些證明記錄,也被稱為資產代幣,可以被法律所約束,是所有權證明的數位表示。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品所有者和傳統畫廊,如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都在與區塊鏈公司合作,建立數位證明,以捕獲與藝術品相關的所有資訊。
此外,藝術品的數位證明也可以包裝在代幣資產中,為高價值藝術品和收藏品創造機構級投資機會。基於區塊鏈的藝術基金可以通過提供藝術品資料、屬性表現和更新記錄,來為潛在投資者創造了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如瑞士的數位資產銀行 Sygnum,就將畢加索的 Fillette au béret 作品本身根據瑞士的數位資產法律框架代幣化,使個人 / 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該作品藝術品證券代幣(Art Security Tokens)的投資。
NFT 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在 2021 年被大肆追捧。根據 Nonfungible.com 的資料顯示,在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間,藝術品和收藏品的銷售交易總額為 380 萬筆,價值 95 億美元。在現實世界中,藝術家無法從二次銷售中獲得收入分成,而 NFT 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確保藝術家在最初的鑄造銷售後,能夠獲得後續二次銷售版稅。
除了藝術品之外,收藏品也能通過 NFT 的形式上鏈。此外,基於 NFT 可以作為其對應的實物資產的真實性證明,創造信任,特別是在高階收藏品市場。如 BlockBar 平臺使奢侈品牌能夠針對其收藏的葡萄酒和稀有烈酒發行 NFT,主要目標是一方面能夠擁有獨家葡萄酒和烈酒瓶,另外一方面也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而實體酒瓶則儲存在一個安全、溫控的倉庫中。
消費品、奢侈品、時尚品牌公司對 NFT 的熱衷可能吸引 10 億使用者。各種各樣的品牌,尤其是星巴克、Nike、迪士尼等,都在嘗試使用 NFT 來提高客戶忠誠度、參與度和市場行銷。電子商務平臺 Shopify 推出 Web3 工具包,使商家能夠輕鬆建立 Web3 商務體驗。
數十兆市場規模(Trillions of Dollars)
證券市場的代幣化
證券市場為什麼重要?因為全球流通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場超過 250 兆美元的規模。因此,傳統的證券市場有潛力作為代幣化的最大用例之一。我們相信私有公司 / 非上市企業市場可能會更快代幣化,因為其能帶來的高流動性、公開透明和所有權碎片化等諸多好處。
雖然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根據我們與行業專家及內部人士的交流,我們預計,假設 1% 的公司和準主權債券、7.5% 的房地產基金、10% 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以及 1 兆美元的證券融資和抵押品活動被代幣化,那麼數位證券市場規模將達到 4 兆至 5 兆美元。同時伴隨著的是貿易金融市場的代幣化,到 2030 年,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規模可能高達 1 兆美元,約佔全球貿易金融規模的 8%—10%。
證券市場為什麼需要代幣化?
那麼為什麼如股票、債券、基金這類證券市場產品會需要代幣化?傳統證券市場已經為大部分產品解決了可觸達性、高流動性、公開透明等問題。又是什麼動力驅使私募巨頭(如 KKR、Apollo、Hamilton Lane)在 Securitize, Provenance Blockchain, and ADDX 這類數位資產交易所設立它們的加密基金?為什麼一些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如 Franklin Templeton 和 Wisdom Tree 正在嘗試在以太坊或 Stellar 等公鏈上設立加密共同基金?
原因可能是:一些金融資產可能受到傳統金融市場和規則的限制,如固定收益、私募股權以及其他資產,並具有像公開交易的證券這樣的流動性,並且想要投資這些資產也相對困難;此外,金融市場的一個現象是金融機構會為獲得資產的部分控製權而支付高溢價,這可能與投資者的意願相違背,因為這些資產更加昂貴、更加複雜、更加難以控製;而且現在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是割裂的,支付體系、價值發現、市場撮合、清算結算體系都是不同的;金融系統中諸多中介也為資料的流通造成障礙。
而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以及代幣化方案,能夠提供的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堆疊,它能夠允許所有利益相關者在一個相同且共享的基礎設施上,就一個黃金資料來源開展所有相關活動 —— 不再需要昂貴的對帳、承擔結算失敗風險、等待傳真檔案或 「原檔案」 的郵件傳送,或者投資抉擇受到操作難度的限制。上述僅僅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並非區塊鏈技術改造金融市場的最終形態。
金融區塊鏈的最終狀態是一個數位原生金融資產基礎設施,可在全球範圍內訪問,24 x7 x365 全天候執行,並通過智慧合約和分散式帳本的自動化功能進行優化。由此,產生新產品的功能包括從每日、每小時甚至每分鐘支付現金流的債務工具,嵌入在任何證券中的即時 ESG 跟蹤,再到根據每個客戶的投資概況或理念靈活定製的基金。金融區塊鏈還可以將這些工具的市場準入範圍擴大到有針對性的認證投資者和高淨值投資者,使產品更好地與風險狀況相匹配,並實現更智慧、更簡單的分銷。
除了上述基於金融區塊鏈的優勢之外,不同類別的資產也可以在同一區塊鏈上表示,這與今天的傳統金融市場不同。儘管現金代幣與債券代幣在概念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它們在金融區塊鏈上的處理方式可以基本類似,每種資產的細微差別可以在智慧合約中得到處理(如基金代幣的限制持有期和現金代幣的限制篩選)。之後可以對智慧合約進行程式設計,以自動觸發公司特定行為或股息期限的現金代幣支付。代幣化的用例是無窮無儘的。但這需要一個全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援可程式設計性、可驗證性和無需信任網路。
證券市場代幣化的好處
代幣化後,流動性金融資產的直接好處集中體現在清算、結算、託管和資產服務的效率上,非流動性資產則具有更廣泛的上漲空間和可擴充套件性。
流動性(Liquidity):高價值的非流動性資產會從代幣化中受益,因為代幣化允許資產所有權碎片化,這使得交易、所有權轉移和記錄更新變得更容易,並可以顯著提高高價值非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高價值資產通過資產所有權碎片化之後,降低了投資的最低門檻,並且能夠迎合所有權人的定製化需求(隻出售或抵押一小部分高價值資產,並享受其餘部分的升值 / 收益)。
- 運營效率提升(Distribution):整個代幣分配流程(從建立代幣到轉移所有權)可以公開透明地在鏈上完成(沒有任何尋租中介),從理論上講,任何連線到網際網路的人都可以開啟錢包來擁有代幣。此外,建立在區塊鏈上的交易能夠同時實現交易和結算(對於跨境外彙交易,以及房產交易而言意義重大),不論交易對手是誰,也不需任何交易中介。
- 可觸達性(Enable Access):雖然可能受到司法轄區監管限制,但代幣化可以幫助個人觸達到傳統上只有機構客戶或頂級投資者才能觸達到的某些資產。此外,世界欠發達地區的人們接觸銀行和經紀公司的機會有限,他們也有可能因此獲得證券和其他現實世界資產的投資機會,從資產升值中受益。
- 新的使用者群體(Wider Appeal):接受或推崇代幣化的群體往往更加年輕、對技術更加熱衷、擁有多樣化的背景,這部分使用者群體可以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新目標客戶。
- 中小企業的機會(Opportunities in Smaller Companies):在傳統金融市場中,許多資產想要獲得融資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類資產的代幣化,如中小企業私人公司股權、應收帳款等,能夠開啟全新的融資渠道以及投資渠道。
- 運營效率(Operational Efficiency):智慧合約使發行、交易和交易後流程更順暢、更迅速、可能更便宜,從而有效降低了發行人、投資者、交易商和市場基礎設施之間的溝通成本。從理論上講,這也可以減少交易錯誤和交易成本。智慧合約和其他可互操作協議的結合可以一起執行關鍵功能,可以應用於 KYC/AML、保證金計算和企業行為等應用場景,智慧合約還可以通過自動計算和有條件支付、提高公司治理投票的靈活性和提升投資者之間溝通的效率。最後,基於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有可能提供更短、更靈活的淨額結算、清算和結算週期。
- 可組合性(Composability):現實世界資產和金融資產的代幣化可以通過與數位資產交換、混合和組合來實現金融行業的產品創新。資產和財富管理公司可以建立更加多樣化和靈活的投資組合,包括通過單個數位錢包訪問的現實世界資產、金融資產和數位資產。代幣化模型的可組合性還可以實現現金流的直接產生、替代新的資料驅動的契約,以及改善傳統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者待遇。
最小程度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透明(Trust Minimization and Transparency):現實世界資產、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如證券、藝術品、房地產和智慧財產權)的交易往往依賴於買家、賣家之間的信任,有時還依賴於經紀人和其他具有法律、估值和交易專業知識的第三方之間的信任。智慧合約支援的代幣化資產可以在滿足預設條件時自動執行和記錄交易,並轉移所有權,從而消除交易對手風險。物聯網(IoT)和 Oracle 網路的使用也可以進一步減少人工報告和託管資產評估的需求。
區塊鏈不可更改和公開透明的特性也使得欺詐行為更加難以發生,即使發生欺詐行為,區塊鏈也進行全面的審計跟蹤,幫助審計人員更容易地證明、識別欺詐行為,而不是通過手動解析文件。
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尤其是房地產、藝術品和收藏品,為資產的來源和價值評估帶來了急需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區塊鏈可以自動更新每筆交易的所有權歷史記錄,並記錄帶有時間戳的評估簽名,為現實世界資產的質量和真實性提供清晰的證據。評估師的歷史驗證可以在鏈上可見,因此,這類資產的價格發現變得更容易。
證券市場代幣化的障礙
如果想要實現上述金融區塊鏈的最終形態,根據目前的情況做類比,就像需要為飛機在 3 萬英尺高空飛行時更換發動機。此外,新的引擎需要完全重新布線,同時仍然與舊系統相互相容。
在代幣化對金融市場產生有意義的影響之前,必須將首先將整個金融市場及其工作流程數位化。這就需要法律文件以數位原生方式(而不是通過掃描和 PDF 格式)的方式出現,如智慧合約,以實現具有智慧功能的可組合性。不同司法管轄區正在優先考慮使數位檔案具有法律效力,這將為更多代幣化專案鋪平道路。瑞士、法國、英國,以及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已經著手實施相關代幣化的試驗交易專案。
但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創新需要時間的檢驗,需要取代現有技術需要的成本,更不用說想要取代繁雜龐大的傳統金融市場了。區塊鏈行業也缺乏一個可操作的共識標準,而且僅僅將現有區塊鏈的基礎設施直接用於傳統金融體系並不合適。
可以參考 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ASX)的一個失敗案例。ASX 在 2015 年試圖利用分散式帳本技術解決交易所的清算、結算、資產登記、交易後服務等問題,由於開發團隊認為不需要與之前的業務流程以及技術堆疊相相容,導致系統開發完成後造成諸多延遲,最終專案終止,造成了 1650 萬元的損失。此外,銀行系統之間已經形成了無需信任狀態,這就不需要區塊鏈來解決最大的信任難題,銀行系統更多需要的是無障礙的協調溝通、消除結算失敗的風險,以及可溯源性。一旦要實施金融區塊鏈,那麼交易速度和吞吐量、活動性和資料可用性以及交易隱私對金融機構來說非常重要。
無論何如,傳統金融機構依舊對代幣化十分熱衷。在傳統金融市場有海量的市場參與者,以及巨量的規模資產:房產市場規模超 300 兆美元,證券市場規模超 250 兆美元,受監管的公開基金超 60 兆美元,以及快速增長的私募股權市場。即使是上述 1% 的體量能夠被代幣化,那麼規模也將達到上兆美元。早期參與者將會受益巨大。
證券市場代幣化的實踐
我們提到的證券是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代幣化的:
A. 證券的代幣化:指的是將底層資產 —— 傳統證券,置於區塊鏈代幣化的基礎設施中,並以代幣化的方式二次發行。這是目前最常見和最廣泛的方法。使用分散式帳本技術來記錄證券的流轉可以提高現有記錄的效率,同時還允許資產所有權碎片化並進行抵押。
B. 原生證券代幣:指直接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上發行新證券,並將其儲存在與分散式帳本相關的錢包中。雖然由於監管限制,目前代表性的案例有限,但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是影響最大的領域。原生證券代幣的發行,不僅能夠享受到區塊鏈金融帶來的諸多益處,不再受限於傳統金融體系,還為新的創新產品功能開啟了大門,如 ESG 跟蹤和動態投資組合重新分配。
代幣化可以作為現實世界資產進入 Web3 區塊鏈生態的入口,這可以使資本有序地過渡到新的 Web3 生態,從而避免造成對現行基礎設施破壞。目前,對於證券的代幣化程式各個司法轄區都在積極探索,而對於原生證券代幣的發行主要集中在債券。
案例一:數位抵押品市場
抵押品 / 證券借貸市場,或稱回購市場(Repo Market),是可從代幣化中立即獲益的關鍵證券市場部分。儘管回購市場的月交易量超過 2 兆美元,但市場現有的交易和交易後流程仍然主要是手動操作且效率低下,存在巨大風險。
一些新的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的代幣化專案已經出現,通過在區塊鏈上建立數位抵押記錄來瞄準這個龐大而低效的市場。一旦數位化,這些資產將進入一個單一的、無縫的抵押品資產池,並能夠利用智慧合約功能,如自動化和限條件結算,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HQLAX 平臺、摩根大通的 Onyx 回購平臺和 Broadridge 的 DLT Repo 等平臺已經開始處理數十億的證券借貸量,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規模。這些平臺將為行業帶來可觀的運營和資本節省。鑒於當前的行業發展勢頭,數位抵押品市場似乎有可能成為數位證券的第一個大規模用例。
案例二:私募基金代幣化
從歷史上看,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投資私募市場基金存在一定門檻,這個市場侷限於大型機構投資者和超高淨值個人。此外,另類資產市場的一個明確目標是增加對散戶投資者的配置。導致這種持續配置不足的原因是投資的最低限額很高,持有期長,流動性有限(包括缺乏發達的二級市場),價值發現手段缺乏,複雜的手動投資流程,以及缺乏投資者教育等。
支援這種持續分配不足的挑戰是投資的最低限額很高;持有期長;流動性有限,包括缺乏發達的二級市場;破碎的資產發現選項;複雜的手動投資流程;以及缺乏投資者意識和教育等。
儘管代幣化還處於早期階段,但資產管理公司正在通過推出其流行基金的代幣化版本來試水。
私募市場投資公司 Hamilton Lane 與數位證券交易所 ADDX 合作,將其旗下最受歡迎的全球私募資產基金的一個股票類別代幣化,從而將最低投資門檻從 125,000 美元或更多降至 10,000 美元,這也讓投資者可以選擇在數位證券交易所交易這些代幣資產。
2022 年底,另類資產管理公司 KKR 還通過數位資產公司 Securitize 在 Avalanche 區塊鏈上對其醫療保健基金進行了代幣化。與此同時,私募股權公司 Apollo 在 Provenance 區塊鏈上與金融科技公司 Figure 對投資管理業務進行合作,並推出新的代幣化基金。
貿易金融(Trade Finance)
貿易金融是一套用於減輕國際貿易固有風險的技術或金融工具,確保向出口商付款以及向進口商交付商品和服務。貿易金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到 2022 年規模達到約 8 兆美元,到 2030 年可能增長到 12 兆美元。世界貿易組織 (WTO) 估計,貿易金融在促進和支援多達 80%—90% 的國際貿易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到 2030 年,法律的變革以及技術的進步可能會推動全球貿易金融中高達 1 兆美元的資產代幣化。
貿易金融變革的驅動力之一是即將進行的法律改革。幾乎 80% 的全球貿易以英國法律為管轄法律,而英國法律可能很快就會開始接受電子可轉讓記錄(Electronic Transferable Records)。《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MLETR) 於 2017 年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 (UNCITRAL) 首次引入,並於 2021 年被巴林、新加坡、阿布紮比和其他國家應用。MLETR 適用於電子可轉讓記錄,如彙票、提單、彙票、國際擔保、信用證、其他收據等。這是一個潛在的重大變化,對貿易金融的數位化具有深遠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在大多數國家 / 地區,只有紙質檔案在普通法下具有法律約束力。一旦電子形式的檔案具有法律約束力,將大大提高傳輸速度和安全性、允許資料重複使用,並且能夠通過智慧合約使交易自動化。將貿易檔案數位化是在貿易金融中使用數位資產的第一步。數位化轉型預計將降低全球國際貿易成本的 80%,並將貿易額推高到 9 兆美元,約佔全球 GDP 的 10%。到 2026 年,法律改革可以使英聯邦國家無紙化貿易的總收益達到 1 兆美元,亞洲國家也有望因此受益。
貿易金融變革的另一個驅動力是互操作性的增強。以前,銀行和公司部署了專用封閉式的網路,這相當於一些人使用簡訊,其他人使用 WhatsApp,另一個人使用 Telegram。但是現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網路之間需要通訊 —— 擁有一個網路的網路。
中國人民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國際清算銀行、泰國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一起加入了 mCBDC 橋樑,以促進即時、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的跨境外彙支付。國際貿易結算被選為第一個在 mBridge 上進行試點的業務用例。mCBDC 試點由直接在 mBridge 上的四個參與司法管轄區組成,該試點在兩個方面有所不同:(1) 國際支付的結算直接發生在區塊鏈通用平臺上,而不是在每個國家的國內支付系統上,以及 (2) 支付銀行和收款銀行直接相互進行交易。mCBDC 試點旨在展示區塊鏈網路和央行數位貨幣的能力,以提高跨境支付速度和效率,同時降低成本和結算風險。
到 2030 年之後,我們可能會看到區塊鏈在貿易金融中更廣泛的應用,互操作性將使代幣化達到更高的百分比。更廣泛地應用將需要更簡單的應用程式、低成本或零成本來使用的基本功能,以及新的流動性提供者來支援貿易金融。
技術推動力(Technology Enablers)
那麼 Web3 及區塊鏈生態要實現數十億使用者和數十兆美元市場規模,還需要在技術層面需要完善什麼?
去中心化數位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Web3 的數位身份是指個人或實體在區塊鏈上的唯一、可驗證和去中心化的身份表示,即以數位方式證明 「我是誰」。Web3 數位身份解決方案旨在為個人和實體提供對其資料的掌控,以及以安全和可信的方式使用這些資料的能力(如交易、互動)。
我們從 Web1 數位身份的簡單電子郵件正規化,發展到 Web2 時代唯一更安全、更孤立的數位身份形式(如 Google,Apple,Facebook 都有自己獨立的帳戶驗證體系,使用者僅能在單獨平臺租用空間進行 Read & Write,並支付資料租金)。現在,我們正處於 Web3 時代的風口浪尖 —— 去中心化鏈上自我主權身份。這能夠允許使用者擁有自己的身份,從而擁有自身的數位內容和數位資產(Read & Write & Own)。
我們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身份?Web3 的去中心化身份能夠將大型平臺掌握資料的模式轉變為自我控製,並將該去中心化身份系統用於整個平臺和網路。同時,這能有效方式中心化平臺利用其壟斷地位作惡(不論是其利用使用者資料謀取自身利益,還是可能造成的資料隱私洩露)。
去中心化身份同時引入了一種新的範例,可以根據不同場景 「需要知道」 資訊來共享部分身份資訊(而非全部)。它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者在網際網路上留下的個人身份資訊資料(數位足跡)。去中心化身份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元件,它將使區塊鏈的使用符合監管要求,同時仍保留匿名訪問。
我們認為去中心化數位身份可能是與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社交和開放元宇宙等 Web3 世界中進行互動的鑰匙。Cheqd 公司的一份 2022 年報告預計,去中心化數位身份的潛在市場約為 5500 億美元。麥肯錫估計,僅在他們分析的七個重點國家中,全面的去中心化數位身份系統覆蓋,就可以在 2030 為 GDP 增加 3%—13%。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
零知識證明(ZKP),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將知識(驗證所需要的資訊)與驗證分離的證明,既能充分證明自己是某種權益的合法擁有者,又不把有關的資訊洩露出去 —— 即給外界的 「知識」 為 「零」。
在密碼學中,這種 「證明」 過程通常是互動式完成的,驗證者向證明者提出一系列問題,證明者回答這些問題。例如,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在特定位置 「開啟」 解決方案以證明解決方案是正確的,但這種 「證明」 的方式不會洩露有關整個祕密解決方案的所有資訊,即證明者向驗證者證明並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擁有某一訊息,但證明過程不能向驗證者洩露任何關於被證明訊息的資訊,在重複足夠的次數後,就有很高的概率保證證明者知道解決方案。
隱私是個人、機構的基本權利和必需品。銀行和金融機構可能希望將區塊鏈用於交易、支付和各種流程,利用該技術提高中臺和後臺的效率。然而,鏈上資料對任何人和每個人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銀行兩個客戶之間的私人交易。ZKP 解決上述隱私問題,付款金額、交付的商品或服務、付款條件等資訊不會公開披露。
ZKP 在公共區塊鏈上的隱私保護解決方案對推動機構應用區塊鏈至關重要。ZKP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 「魚與熊掌兼得」 的優雅解決方案,利用區塊鏈的透明度和公共可驗證性的同時,它不影響機構專有資料的保密性和隱私性。
ZK-SNARKS 技術解決了區塊鏈中的兩個主要屬性:隱私和可擴充套件性。隱私來自 ZKP,證明者能夠在不洩露祕密的情況下向驗證者證明陳述。可擴充套件性來自 SNARKS 技術,驗證語句比執行證明語句所需的計算要快幾個數量級。
預言機(Oracles)
區塊鏈根據設計隻能訪問和處理 「鏈上」 資料。Oracle 則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API),它有助於將區塊鏈與現實世界連線起來,將鏈上與鏈下資料打通。Oracle 是將區塊鏈連線到現實世界資料和資訊的核心。
Oracle 是擴充套件區塊鏈的先決條件,因為如何沒有訪問現實世界資產的資料,Web3 的用例將僅限於鏈上生態。Oracle 將建立一個混合智慧合約(Hybrid Smart Contract),由鏈上的合約程式碼以及鏈下現實世界資料節點組成。
在一個典型的交易中,Oracle 的鏈上合約程式碼接收來自其他智慧合約的資料請求,並將其傳遞給鏈下 Oracle 節點。然後,Oracle 節點能夠通過使用 API 查詢外部資料庫來獲取和驗證外部資訊,以便收集所請求的資料。然後使用鏈上合約程式碼將收集到的資料傳輸回智慧合約。
目前,我們發現 Oracle 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 DeFi 領域完成的。然而,我們開始看到受監管的金融機構為市場和資料定價建立許多 Oracle。隨著越來越多的資產上鏈(如債券、股票、現實世界資產),儲備證明將是一種必要,預計 Oracle 將在外部金融市場資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6.4 跨鏈橋(Secure Bridges)
未來區塊鏈的本質是多鏈的,因為不同的區塊鏈正在以不同的設計思路為不同的用例構建和優化。這導致了鏈與鏈之間互操作性的需求,並出現了跨鏈橋的潛在的解決方案。
跨鏈橋是指協議或中介,使使用者能夠將鏈上資產從一條區塊鏈轉到另外一條區塊鏈。跨鏈橋適用於廣泛的資訊通訊,智慧合約呼叫和其他型別的跨鏈通訊。在推動傳統金融市場應用區塊鏈的背景下,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資訊和資料需要在不同的機構或區塊鏈生態系統之間傳輸。
跨鏈橋其中一個常見的用例就是 Lock and Mint 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使用者能夠在 B 區塊鏈使用 A 區塊鏈的代幣。首先,使用者將代幣從 A 區塊鏈傳送到由跨鏈橋的智慧合約並鎖定;然後,跨鏈橋在 B 區塊鏈上部署一個智慧合約,旨在 B 區塊鏈上鑄造相同數量的代幣,這通常是 A 區塊鏈代幣的 「Wrapped」 版本;最後,B 區塊鏈代幣傳送到使用者的地址,使用者現在可以在 B 區塊鏈上使用代幣進行消費、借貸等。
法律推動力(Legal Enablers)
日常生活中,合約無處不在,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在兩個(或更多)當事人之間建立了法律關係。我們應該注意如何履行合約,因為合約無論是在商業環境中或是與我們的個人生活中都是息息相關的。雖然合約已經成熟,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把合約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 法律智慧合約(Smart Legal Contract, SLC),帶來自動化、效率和安全性上的提升。
法律智慧合約(SLC)
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的概念由來已早,是一組以數位形式表示的承諾,包括各方履行其他承諾的協議。智慧合約由一組承諾、一種數位格式和協議組成。根據以太坊組織的說法,「智慧合約」 隻是一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執行的程式,它是程式碼(其功能)和資料(其狀態)的集合,位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特定地址。該組織進一步將智慧合約解釋為 「儲存在區塊鏈上的電腦程式,允許將傳統合約轉換為數位並行。」
出於我們報告的目的,我們做了一個區分:法律智慧合約(SLC)是一種智慧合約,但具有與智慧合約不同的特徵:
A.SLC 可能使用也可能不使用區塊鏈 —— 這構築在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形成對比。
B.SLC 旨在(在形式和結構上)建立符合其司法轄區的法律和監管要求的,並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而智慧合約很少考慮法律可執行性。正如英國法律委員會所述,智慧合約可用於定義和履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約的義務。委員會明確將 SLC 定義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約,其中部分或全部合約義務由電腦程式定義和 / 或自動執行。」
C. 由於智慧合約缺乏法律強製執行力,智慧合約中使用的程式碼語法是雙方協議的主題 —— 他們沒有法律強製執行作為後備。相比之下,SLC 包括對雙方的意圖以及如何使用自動化來實現該意圖的協議。這允許法院系統參與爭議、執行不當或電腦程式碼故障的情況。
D. 與智慧合約相比,智慧法律合約更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為了實現法律合規,它們必須包含條款允許它們被暫停、修改或糾正。
E. 雖然智慧合約和 SLC 都可以連線和使用外部資料來源(用於智慧合約時稱為 Oracle),但 SLC 的法律可執行性增強了它們在自我執行中使用人工協助的能力。審計員、檢查員或代理人等角色可以使用 Oracles 來根據法律協助處理。
法律智慧合約的分類及特徵
SLC 可以分為三類,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動化,可適用於實踐中的不同情況:(1)適合被最廣泛應用的 SLC 是一種結合了程式碼的自然語言合約。它使用電腦程式的程式碼來執行合約義務(注:程式碼不定義合約義務);(2)純程式碼合約,其中合約條款和執行均由程式碼完成,在實踐中很少見;(3)混合合約,其中一些條款由程式碼中定義,一些合約義務由程式碼執行。
雖然 SLC 看似與智慧合約相似,但是 SLC 具有如下特點:
A. 支付識別符號(Payment Identifiers):SLC 可以在合約文字中建立和嵌入國際銀行帳號 (IBAN) 或任何其他識別符號(如用於 「鏈上」 支付的區塊鏈 「公鑰」),這些標識及其條款由 SLC 獨家管理。這意味著(通過 IBAN)向 SLC 支付的款項將得到快速準確的處理,並由 SLC 驗證是否已滿足付款要求。例如,基於 SLC 的公司債券會收到借款人支付的利息,並將利息分配給每個債券持有人。支付自動化是通過銀行整合服務建立的,它在 SLC 和全球銀行系統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B. 民意調查 / 問題(Polls/Questions):SLC 包含民意調查(或相似的功能)。這些民意調查要求協議的各方(即協議的簽署方或協議的服務提供商)回答有關無法數位化的合約部分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基於主觀評估或需要某種形式外部活動的協助。這正是 SLC 需要人工參與的一部分。
這很重要,因為許多法律協議包含的條款沒有人工的幫助,就無法有效地實現。例如,在傳送付款之前,一份合約每年可能需要進行 X 次審計。因此,民意調查可能會問:是否已經進行了 X 次審計?這需要人工回答這個問題,並且根據答案,可以執行合約的下一階段。
C. SLC 連線 API(The SLC Connects APIs):這允許 SLC 使用外部資料作為其決策的一部分,並能夠記錄 SLC 被執行時已實現的條件。它還可以通過 API 向外部系統提供 SLC 的資料,如其條款或其執行歷史或狀態。這對於帳簿上有大量合約組合的企業極其重要,可以應用機器學習等其他技術來幫助提取見解和作出業務決策。這些洞察可以包括合約的執行方式、合約失敗的地方、存在爭議的地方、企業可能集中暴露於法律風險的地方以及重複失敗的地方,如 SLC 被多次違約。
D. SLC 定義資產行為(SLCs Define Asset Behavior):這對金融應用很重要。並非所有的金融資產都可以在世界各地出售給各種型別的投資者。例如,有些資產不能出售給散戶投資者,或者可能對二次銷售有限制,包括現有投資者的優先購買權等。SLC 可以在程式碼中包含上述限制類的條款,以確保在交易購買資產之前進行了所有必要的檢查。
SLC 的應用案例
雖然 SCL 還處於早期階段,而且每個應用案例並不相同(case by case),但 SLC 的互通之處在於一旦滿足某些條件(換句話說,一旦觸發某些事件),特定流程或任務將被自動執行。SLC 依賴資料來檢驗條款的條件是否得到滿足,包括了付款或所有權轉讓。SLC 還可以用於將資金轉移到一個人的錢包中,付款可以是法定貨幣、數位資產或 CBDC。
A. 房地產(Real Estate and Proptech)
在房產購買過程中,可以對 SLC 進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