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Celestia:專注於數據可用性的模塊化區塊鏈

受益於Rollup的成功實踐,以及Ethereum的技術發展,模塊化區塊鏈將是未來區塊鏈架構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Celestia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可用性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在架構上,其主要承擔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的職能,並且提出了Sovereign Rollup方案來承擔執行層和結算層的職能。受益於Ethereum技術的發展以及Rollup的實踐,目前模塊化區塊鏈的構想逐漸成為可能,並且代表著未來公鏈賽道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同時項目團隊本身也背景優秀,技術紮實,項目即將上線主網,因此我們選擇關注Celestia。

投資概要

Celestia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可用性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在架構上,其主要承擔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的職能,並且提出了Sovereign Rollup方案來承擔執行層和結算層的職能。

從團隊和資金來看,Celestia擁有不錯的技術背景和開發能力,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開發節奏。且與第一篇研報(於2022–03–02首發於頭等倉官網)時相比,Celestia無論是融資額度還是團隊人數都有了明顯的增加,中長期來看其仍然能保持不錯的發展勢頭。

從產品和技術來看,數據可用性抽樣和命名空間默克爾樹保證了Celestia作為一個共識層和數據可用性層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的突破,Sovereign Rollup則保證了構建於Celestia上的執行層和結算層的可拓展性,從而讓Celestia作為一個模塊化區塊鏈可以很好地應對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因此未來其將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和發展潛力。

從項目發展來看,Celestia目前仍然處於測試網階段,預計主網將在不久後上線。測試網目前節點較為中心化,但是受益於Celestia的網絡架構與數據可用性實現方案,運營Celestia各類節點的硬件需求相對較低,未來主網上線後節點數量將有可能出現顯著上升,這將進一步提升網絡的吞吐量,增加網絡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此外Celestia的社交媒體目前關注人數較多,社區也較為活躍,能夠為項目生態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從生態系統的佈局來看,Celestia生態系統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生態項目以技術類相關的基礎設施為主,距離用戶能夠實際體驗到生態當中的。

應用類項目,仍然需要非常長的時間。

從代幣經濟學來看,Celestia的代幣分配較為一般,投資人和團隊合計分得超過一半的代幣,且這些代幣當中的33%將在一年以後得以解鎖。而Celestia的代幣需求基本符合一個正常的公鏈代幣的設計思路,TIA將承擔共識,費用和治理的職能,同時以通脹的形式增發。目前看起來這種代幣的設計較為中性,代幣本身無法為網絡提供更多的賦能,而是反過來代幣需要依靠網絡的發展來促進經濟模型的良性循環。

從賽道來看,受益於Rollup的成功實踐,以及Ethereum的技術發展,模塊化區塊鏈將是未來區塊鏈架構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而Celestia在這當中將扮演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與目前的競品項目相比,Celestia的數據可用性實現方案落地門檻更低,開發進度更快,但是上限可能不如使用KZG多項式承諾的其他方案。未來仍需持續關注項目本身的開發進展,Ethereum的坎昆升級。

以及包括Rollup在內的上下游賽道的發展。此外短期之內由於熊市的持續,項目的潛力釋放仍然有待市場的回暖以及底層技術的積累。

綜上,Celestia項目值得關注。

1. 基本概況

1.1 項目簡介

Celestia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可用性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在架構上,其主要承擔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的職能,並且提出了Sovereign Rollup方案來承擔執行層和結算層的職能。目前項目開發進展良好,並且即將上線主網。

1.2 基本信息 [1]

2. 項目詳解

2.1 團隊

Celestia的團隊位於英國,目前領英上披露的團隊有40人,官網上共有46[2]人。主要成員背景信息詳情如下:

Mustafa Al-Bassam — 聯合創始人兼CEO,倫敦國王學院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倫敦大學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Al-Bassam 16時就是著名黑客組織LulzSec的創始人兼核心成員,並且長期從事黑客活動。2018年8月,Al-Bassam參與創辦了區塊鏈拓展研究團隊Chainspace,2019年該團隊被Facebook收購。2019年5月,Al-Bassam發表了LazyLedger論文,並於同年9月參與創辦了LazyLedger(後改名為Celestia),並擔任CEO至今。

Ismail Khoffi — 聯合創始人兼CTO,波恩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曾長期從事軟件開發和計算機科技研究工作。2018年Ismail Khoffi加入了Tendermint從事軟件開發工作,2019年Ismail Khoffi加入Interchain Foundation,擔任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並於同年9月,參與創辦了LazyLedger(後改名為Celestia),並擔任CTO至今。

John Adler — 聯合創始人兼CRO,多倫多大學工程科學學士學位,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了Consensys,擔任研究員與開發工程師,從事二層可拓展性方面的研究。2020年,John Adler參與創辦了Fuel Labs,並且擔任首席科學家。同年John Adler也參與創辦了LazyLedger,並且擔任首席研究官(CRO)至今。

Nick White — COO,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學學士,碩士學位。Harmony Protocol的聯合創始人。2021年加入了Celestia,並且擔任首席運營官至今。

從團隊來看,核心團隊成員均具有深厚的技術和行業背景,且與我們第一篇研報時相比,Celestia的團隊人數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是軟件開發團隊,目前已經擁有超過20名軟件開發工程師,因此項目當下有著不錯的開發能力。

2.2 資金

截止目前Celestia共披露了兩輪融資,共融資5,650萬美元。投資機構當中包括Binance Labs,Polychain Capital ,Protocol Labs和Delphi Digital等。綜合來看,Celestia擁有不錯的資本背景,並且總金額方面能夠支撐項目進行更持久的開發。

2.3 代碼

圖2–1 Celestia代碼提交情況[3]

圖2–2 Celestia代碼貢獻者情況

Celestia的源代碼在GitHub上開源,從開發情況來看,Celestia的代碼開發情況良好,共提交了25,707次代碼,再過去一年當中提交了8,410次代碼,目前的平均每月開發人員數在百人上下。從圖像上來看,Celestia的代碼提交數量和開發人員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在過去的幾年中,出現過兩次開發高峰,一次是在2022年5月,對應Mamaki測試網的開發,另一次是在2023年3月,對應模塊化Rollup Rollkit與激勵測試網的開發。總的來看,Celestia目前代碼開發進度良好,且在持續更新。

2.4 產品與技術

Celestia是一個模塊化的區塊鏈。所謂模塊化,從功能上來講,模塊化區塊鏈本身將不再獨立地完成所有的鏈上工作(執行,結算,共識和數據可用性),而是進行專門的優化來適應特定的功能。

圖2–3單片式區塊鏈與模塊化區塊鏈的區別[4]

從可拓展性上來講,模塊化區塊鏈將具有更好的可組合性,多個模塊化區塊鏈可以如積木一般組合起來執行單片式區塊鏈可以執行的所有功能,從而可以進行更好的跨鏈和多鏈協作。

圖2–4單片式區塊鏈與模塊化堆棧

模塊化區塊鏈有三個首要原則:

1)模塊化區塊鏈將以降低用戶運行節點和驗證網絡的成本的方式實現網絡的去中心化。

2)模塊化區塊鏈將在不增加用戶驗證和保護網絡的成本的基礎上增加區塊鏈的可拓展性。

3)模塊化區塊鏈將依靠去中心化的用戶網絡來為區塊鏈網絡的安全負責。

以上三個原則分別對應著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當中的去中心化,可拓展性和安全性。

從理論上來講,Rollups也是模塊化區塊鏈思路指導下的一種實踐,無論是Optimistic-Rollup還是ZK Rollup都是在利用Ethereum作為共識層來保證安全性的基礎上,特化了網絡的執行層能力,進而同時促進了Layer1和Layer2網絡的發展。並且未來隨著坎昆升級之後,EIP-4844 Proto-Danksharding落地,Ethereum將引入一種新的交易類型,用戶可以在一個被稱為Blob的空間當中存儲數據,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直接存儲在Layer1上,對於Layer2來講這將極大地降低其交易費用,而以太坊本身的形態也將會更加接近於一個模塊化區塊鏈。

而作為一個一開始就以模塊化為目標而設計的模塊化區塊鏈,在功能性方面,Celestia走了與大多數單片式公鏈不同的方向,選擇以共識和數據可用性作為發力方向,專注於成為一個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DA)Layer),同時依靠Rollup來為網絡提供執行層的功能。簡而言之,Celestia網絡只負責兩件事,一件事情是負責排序交易以保證交易的數據可用性,另一件事情是提供瞭解決數據可用性問題的有效方案,輕節點僅需少量的資源即可驗證區塊來證明數據可用性。

圖2–5 Celestia網絡架構

作為一個數據可用性層。Celestia採用PoS的共識機制,並且使用了Cosmos SDK來進行開發,但是其對Tendermint的共識算法進行了一些修改。修改後的Tendermint共識算法-Celestia Core包含了Celestia解決數據可用性問題的兩個重點:數據可用性採樣(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 (DAS))與命名空間默克爾樹(Namespaced Merkle Trees (NMTs))

2.4.1 數據可用性抽樣(DAS)

一般來講,區塊鏈網絡中的輕節點僅會下載包含區塊數據(即交易列表)承諾(即默克爾根)的區塊頭,這使得輕節點無法知曉區塊數據的實際內容,從而無法驗證數據可用性。

但是在應用二維RS糾刪碼編碼方案(2-dimensional Reed-Solomon encoding scheme)之後,利用輕節點進行數據可用性抽樣成為了可能:

1)首先每個塊的數據將被分成k*k的塊,排列在k*k的矩陣當中,然後通過多次應用RS糾刪碼就可以將這樣一個包含區塊數據的k*k的矩陣擴展成為一個2k*2k的矩陣。

2)然後Celestia將為這個2k*2k的矩陣的行和列計算出4k個單獨的默克爾根作為區塊頭當中的區塊數據承諾。

3)最後在驗證數據可用性的過程當中,Celestia的輕節點將對2k*2k的數據塊進行採樣,每個輕節點會在這個矩陣當中隨機選擇一組唯一座標,並在全節點中查詢該數據塊內容以及座標處對應的默克爾證明,若節點收到了每個採樣查詢的有效響應,則證明了該區塊大概率具備數據可用性。

此外,每個收到正確默克爾根證明的數據塊都會被傳播到網絡當中,因此只要輕節點能夠一起採樣足夠的數據塊(即至少k*k個獨特的數據塊),完整的區塊數據就可以由誠實的全節點來進行恢復。

圖2–6二維RS糾刪碼編碼方案[5]

數據可用性抽樣的實現,保證了Celestia作為數據可用性層的可拓展性。因為每個輕節點將僅需採樣區塊數據的一部分,這降低了輕節點和整個網絡運行的成本。同時參與採樣的輕節點越多,他們可以共同下載和存儲的數據就越多,而這意味著整個網絡的TPS也將隨著輕節點數量的增加而提高。

2.4.2 命名空間默克爾樹(NMT)

數據可用性只能解決數據可用性的驗證問題,而降低執行層和結算層的成本將交給命名空間默克爾樹方案。

Celestia將區塊當中的數據劃分為了多個命名空間,每個命名空間都對應著正在使用Celestia作為數據可用性層的執行層和結算層,這樣每個執行層和結算層僅需下載和自己相關的數據就能夠實現網絡的功能。形象點說,就是Celestia為每個使用它作為底層的用戶都建了一個單獨文件夾,然後使用默克爾樹來為這些用戶做文件夾索引來幫助這些用戶找到並且使用自己的文件。

而這種能夠返回給定命名空間所有數據的默克爾樹就被稱作命名空間默克爾樹。這株默克爾樹的葉子將按照命名空間標識符來進行排序,並且修改了哈希函數,以便樹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包含著其所有後代的命名空間範圍。

圖2–7命名空間默克爾樹示例

以圖2–7當中的命名空間默克爾樹示例來看,包含八個數據塊的默克爾樹被劃分為了3個命名空間。

當命名空間2的數據被請求時,數據可用性層,也就是Celestia將會把D3,D4,D5和D6數據塊提交給他,並且讓節點N2,N7和N8來提交相應的證明,從而來保證所請求數據的數據可用性。此外應用程序也可以來驗證是否收到了命名空間2的所有數據,因為數據塊必須和節點的證明相對應,其可以通過檢查對應節點的命名空間範圍來識別數據的完整性。

在依靠數據可用性抽樣和命名空間默克爾樹解決數據可用性問題之後,Celestia將重點放在了數據可用層之上的執行層的應用,提出了Sovereign Rollups的概念。

2.4.3 Sovereign Rollups

Celestia提出的Sovereign Rollup與我們目前常見的Ethereum上的Rollup並不完全相同。

以太坊上常見的Rollup被Celestia稱為Smart Contract Rollup,其將整個區塊發佈到結算層,然後讓結算層對區塊進行排序,檢查數據的可用性,並且驗證交易的正確性。而以上這些結算層上的行為都將依賴於結算層上的一組智能合約來完成,換句話說結算層的智能合約將決定這些Smart Contract Rollup能否正常運行。

圖2–8 以太坊與Smart Contract Rollup架構1

圖2–8 以太坊與Smart Contract Rollup架構2

Smart Contract Rollup的這種架構使得Layer1節點單獨驗證每筆交易的行為幾乎變得不可行。因為無論是Optimistic Rollup還是ZK Rollup所提交的證明都只能驗證區塊本身是否有效,而如果Layer1的驗證節點希望去推究具體交易的話,就需要依賴一個原生信任最小化橋樑,這使得Layer1網絡只能依賴少數參與者的誠實行為來保證網絡的安全性。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與Smart Contract Rollup不同,Sovereign Rollups將結算層包含在了Rollups當中。[6]

圖2–9 Sovereign Rollup架構1

圖2–10 Sovereign Rollup架構2

在Sovereign Rollup的架構當中,Sovereign Rollup負責執行和結算,數據可用性層(即Celestia)負責處理共識和數據可用性。在此基礎上,Celestia將不再驗證Sovereign Rollup的交易是否正確,而是將驗證交易的權力交還給了Sovereign Rollup的驗證節點,這些驗證節點將審查交易的正確性,並選擇接受還是拒絕這筆交易,這使得Sovereign Rollup和他的數據可用性層之間將不需要原生信任最小化橋樑。

因此總結來說,Sovereign Rollup和Smart Contract Rollup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由誰來驗證交易的正確性,在Smart Contract Rollup架構當中,結算層的智能合約將來執行這個職能,但在Sovereign Rollup架構當中,Sovereign Rollup自己的驗證節點將承擔這一職能。

在這個基礎上,Sovereign Rollup相比於Smart Contract Rollup能擁有更高的自由度。舉例而言,Smart Contract Rollup的升級因為涉及智能合約的更改,因此需要受到結算層共識的約束,但是Sovereign Rollup沒有這個顧慮,其能夠像Layer1區塊鏈一樣利用分叉進行升級,這使得節點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

總結

從團隊和資金來看,Celestia擁有不錯的技術背景和開發能力,一直保持著穩定的開發節奏。且與第一篇研報時相比,Celestia無論是融資額度還是團隊人數都有了明顯的增加,中長期來看其仍然能保持不錯的發展勢頭。

從產品和技術來看,數據可用性抽樣和命名空間默克爾樹保證了Celestia作為一個共識層和數據可用性層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的突破,Sovereign Rollup則保證了構建於Celestia上的執行層和結算層的可拓展性,從而讓Celestia作為一個模塊化區塊鏈可以很好地應對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因此未來其將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和發展潛力。

3. 發展

3.1 歷史

表3–1 Celestia大事件

3.2 現狀

3.2.1 運營數據

圖3–1 Celestia測試網狀態1[7]

圖3–2 Celestia測試網狀態2

Celestia目前仍然處於測試網階段,預計主網將在最近上線。目前測試網仍然在穩定運行當中,共出塊261,495個,總質押代幣量約為389,580,000枚TIA,存在100個初始驗證者節點,其中前9的節點佔據了網絡份額的60.57%,測試網中心化程度較高。

圖3–3 Celestia測試網節點排名

受益於Celestia的網絡架構,Celestia的輕節點運營硬件要求較低,最低僅需配置一個2GB RAM的內存,單核的CPU,超過25GB的SSD硬盤以及上傳下載56 Kbps的帶寬。除了輕節點以外,Celestia的橋節點,全節點,驗證節點以及共識節點的要求相較於其他公鏈來講也不算高。因此未來Celestia主網上線後,預計網絡的各類型節點數量將進一步上升,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圖3–4 Celestia節點運行要求[8]

目前宣佈正在或者計劃在Celestia上部署的項目共有50[9]個:其中包含5個Rollups as a Service(RaaS)項目;3個定序器網絡項目;5個沉降層網絡項目;5個Rollup框架項目(包含Cosmos SDK,OP Stack,Celestia自己開發的Rollkit,Sovereign和Stackr);3個虛擬機項目;6個跨鏈項目;3個錢包項目;5個DeFi項目;5個遊戲項目和10個基礎設施項目。

可以看到Celestia上的項目目前仍然以技術類的基礎設施項目為主,實際面向用戶的應用類Dapp不多。

3.2.2 社交媒體規模

表3–2 Celestia社交媒體數據

截至2023年10月12日,Celestia的社交媒體關注人數較多,互動較為活躍,官方社區討論人數較多,內容主要與技術開發與代幣空投相關。

3.3 未來

Celestia並沒有公佈接下來的路線圖計劃,但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Celestia將會在10月17日UTC時間12:00結束TIA代幣的空投以及在不久後進行主網的上線。目前已知的6000萬個TIA代幣的空投計劃如下:

(空投快照截至2023年1月1日,共包含以太坊、rollups、Cosmos Hub 和 Osmosis 上的 576,653 個鏈上地址)

表3–2 Celestia TIA代幣空投計劃

總結:

從項目發展來看,Celestia目前仍然處於測試網階段,預計主網將在不久後上線。測試網目前節點較為中心化,但是受益於Celestia的網絡架構與數據可用性實現方案,運營Celestia各類節點的硬件需求相對較低,未來主網上線後節點數量將有可能出現顯著上升,這將進一步提升網絡的吞吐量,增加網絡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此外Celestia的社交媒體目前關注人數較多,社區也較為活躍,能夠為項目生態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從生態系統的佈局來看,Celestia生態系統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生態項目以技術類相關的基礎設施為主,距離用戶能夠實際體驗到生態當中的應用類項目,仍然需要非常長的時間。

4. 經濟模型

Celestia的原生代幣是TIA,初始總供應量為1,000,000,000枚。TIA代幣目前仍未進入流通領域,空投將在2023年10月17日進行。未來TIA代幣將以通脹的形式增發,通脹率從每年8%開始,比例逐年遞減10%,直到抵達1.5%的年通脹率。

4.1 供給

4.1.1 TIA代幣分配[10]

表4–1 TIA代幣分配情況

圖4–1 TIA代幣分配圖

圖4–2 TIA代幣解鎖時間圖

從代幣分配來看,TIA代幣將主要分配給投資人和團隊,其次是財庫,最後才是生態系統,且所有代幣將在4年後全部解鎖完成,這意味著代幣上線後,尤其是一年後投資人和團隊的代幣開始解鎖後,TIA可能面臨著比較大的拋壓。從目前的代幣分配規則來估計,TIA初始的代幣流通量為141,000,000枚,其中包含了空投的74,000,000枚代幣和財庫解鎖的67,000,000枚代幣。

4.2 需求

從需求來看,TIA代幣主要功能,一是維護網絡的成型,激勵節點的運營,二是作為應用代幣來為網絡使用服務計費,三是進行去中心化治理。

具體來講,Celestia採用PoS共識機制,驗證節點數量初始為100個,因此節點需要質押TIA代幣來參與網絡的共識,並且獲取網絡給予的質押獎勵。同時用戶也可以將自己的TIA委託給相應的節點,來分享節點所獲得的質押獎勵,從而保護網絡的安全。

圖4–3 TIA代幣通貨膨脹圖

質押獎勵部分,TIA代幣將以通貨膨脹的形式增發,通脹率從每年8%開始,比例逐年遞減10%,直到抵達1.5%的年通脹率。年度通脹準備金將根據每年年初的TIA總供應量進行計算,Celestia將使用區塊時間戳而不是區塊高度來界定該時間,而由於區塊之間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因此實際發行量有可能略高過目標值。

在網絡成型以後,每一個需要使用Celestia作為數據可用性層的Rollup項目都需要在網絡上提交PayForBlobs交易,這個交易將以TIA來計費,相當於向開發人員徵收一筆網絡使用費用。此外Celestia的Gas費也將以TIA的形式計費,並且Celestia將使用標準的Gas價格優先內存池,驗證者將優先考慮打包費用較高的交易。總的每筆交易的支出費用將包含固定的Gas費和基於交易中每個Blob大小的可變費用。

最後,Celestia將會轉向社區去中心化治理,社區將能夠通過治理提案對網絡的重要參數進行投票,此外社區還將擁有一個額外的資金池,該資金池將會被分配到2%的區塊獎勵。

總結

從代幣經濟學來看,Celestia的代幣分配較為一般,投資人和團隊將分得超過一半的代幣,且這些代幣當中的33%將在一年以後得以解鎖。而Celestia的代幣需求基本符合一個正常的公鏈代幣的設計思路,TIA將承擔共識,費用和治理的職能,同時以通脹的形式增發。目前看起來這種代幣的設計較為中性,代幣本身無法為網絡提供更多的賦能,而是反過來代幣需要依靠網絡的發展來促進經濟模型的良性循環。

5. 賽道

5.1 賽道綜述

從賽道來看,Celestia應該被併入公鏈賽道,但是Celestia與以前的單片式公鏈又有較大區別,因此可以將其單獨細分為專注於共識層和數據可用性層的模塊化公鏈,該細分賽道目前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圖5–1模塊化區塊鏈賽道全景圖[11]

從Messari製作的賽道全景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模塊化區塊鏈賽道基本上囊括了目前與二層賽道和相關賽道的主要項目,包括Optimism,Arbitrum,Polygon,zkSync,StarkNet等,這主要是因為二層Rollup的成功實踐為模塊化區塊鏈的構想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因為Rollup並不是只能應用於Ethereum,而是目前只有以太坊提供了能讓Rollup茁壯成長的環境,未來當整個市場有了更長足的發展之後,Rollup完全可以部署在Celestia之類的模塊化區塊鏈上,以追求更高的自由度,更快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因此未來我們不光需要關注Celestia本身的發展,也要關注相關賽道,尤其是Rollup賽道的發展對於實現Celestia模塊化區塊鏈構想的促進作用。

5.2 賽道競品

從競品來看,目前Celestia的主要競品是完成Proto-Danksharding以後的Ethereum,Polygon Avail,EigenDA,Arbitrum Nova和zkPorter。

在數據可用性的實現方式上,這幾個競品之間略有差異,差異主要體現在數據的恢復方式以及數據的採樣方式上。

Celestia使用了數據可用性抽樣方案,採用二維RS糾刪碼編碼方案來保證數據的可恢復性,並且讓輕節點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來獲取區塊數據,並且以Optimistic的方式提交數據可用性的證明。目前無論是RS糾刪碼還是Optimistic證明的實踐都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熟度。

Ethereum的Proto-Danksharding使用的也是數據可用性抽樣(DAS)方案,其也採用了RS糾刪碼編碼方案來保證數據的可恢復性,但是與Celestia不同Ethereum在數據可用性的證明方式上將採用KZG承諾方案,KZG(Kate Zaverucha Goldberg)多項式承諾是一種零知識證明系統,與Optimistic Rollup和ZK Rollup的區別類似,Optimistic證明落地的技術門檻更低,KZG多項式承諾雖然技術門檻較高,但是證明的提交速度更快。Ethereum的Proto-Danksharding預計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坎昆升級時部署。

Polygon Avail目前已經從Polygon當中獨立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項目,其採用的也是數據可用性採樣方案,具體實現方式與Proto-Danksharding類似,也是RS糾刪碼編碼方案加上KZG多項式承諾。Avail目前也仍然在測試網階段,但是將馬上發佈有關激勵測試網和代幣經濟學相關的重要訊息。

EigenDA是Eigenlayer的旗艦產品,其方案與以太坊的Proto-Danksharding出自一脈,也是使用RS糾刪碼編碼方案加上KZG多項式承諾。EigenDA目前也仍然停留在測試網階段,測試網於2023年8月底上線,因此距離主網上線還需要一段時間。

Arbitrum Nova在數據可用性實現方式上與上述的4個項目完全不同,其採用的是數據可用性委員會(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模式,由一個外部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來存儲和提供交易數據,並由至少6名委員會成員(總成員數為7名)提交BLS簽名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與數據可用性採樣(DAS)方式相比數據可用性委員會方式的成本更低,但是相對來講犧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Arbitrum Nova目前已經上線了主網,但是其與上述幾個項目不構成競爭關係,僅代表一種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

zkSync提出的zkPorter相對來講其他數據可用性的實現方式來講更為複雜,其在設計上結合了ZK Rollup和分片的方式來解決數據可用性問題,它可以支持任意多個分片,並且每個分片都可以選擇並設置自己的數據可用性方案,這保證了智能合約的構建將有更高的自由度。zkPorter目前已經隨zkSync Era一起上線了主網,但是其與上述幾個項目不構成競爭關係,僅代表一種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

目前來看,在所有數據可用性的實現方案當中,數據可用性採樣加KZG多項式承諾是最主流的方案,其能夠在降低節點成本,提升證明效率的同時保證數據可用性。Celestia所選的Optimistic證明的落地門檻相比較KZG多項式承諾而言更低,技術成熟度更高,但是未來的技術上限不如KZG多項式承諾,與同類型的Avail以及EigenDA相比,Celestia的開發進度目前更快,將會更早一步落地主網,但是Celestia同時也將在坎昆升級之後面臨Ethereum的直接競爭。

總結

從賽道來看,受益於Rollup的成功實踐,以及Ethereum的技術發展,模塊化區塊鏈將是未來區塊鏈架構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而Celestia在這當中將扮演一個相對重要的角色。與目前的競品項目相比,Celestia的數據可用性實現方案落地門檻更低,開發進度更快,但是上限可能不如使用KZG多項式承諾的其他方案。未來仍需持續關注項目本身的開發進展,Ethereum的坎昆升級以及包括Rollup在內的上下游賽道的發展。此外短期之內由於熊市的持續,項目的潛力釋放仍然有待市場的回暖以及底層技術的積累。

6. 風險

1)代碼風險: 目前Celestia沒有公佈過任何審計報告,因此可能存在代碼風險。

2)技術成熟度風險:目前Celestia仍然處於測試網階段,距離主網上線投入到生產階段仍然需要大量的實踐來提升技術成熟度。

3)市場風險:目前模塊化區塊鏈賽道仍然不是當下最主流的賽道之一,並且項目的技術開發仍然需要大量的實踐,因此在技術真正得以落地之前還存在比較大的市場不確定性。

參考資料

Celestia學習,https://celestia.org/learn

《Celestia項目研報》,頭等倉

Celestia文檔,https://docs.celestia.org/

[1]https://www.coingecko.com/zh/%E6%95%B0%E5%AD%97%E8%B4%A7%E5%B8%81/mcdex#markets,數據截止日期2021年5月20日

[2] https://celestia.org/team/

[3] 圖2–2 2–3均來自https://cauldron.io/

[4] https://celestia.org/learn/beginners/modular-blockchains-for-beginners/

[5] https://docs.celestia.org/learn/how-celestia-works/data-availability-layer/

[7] https://celestia.explorers.guru/

[8] https://docs.celestia.org/nodes/overview/

[9] https://celestia.org/ecosystem

[10] https://docs.celestia.org/learn/staking-governance-supply/

[11] https://twitter.com/MessariCrypto/status/1699066238490804415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2
收藏
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