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這對曾經高調“相愛”的政商組合,如今正經歷著戲劇性的決裂。
當地時間6月4日,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罕見地公開發難,大罵特朗普政府力推的一項核心法案是“令人作嘔的畸形產物” 。這位世界首富寫道:“對不起,我實在看不下去了。這部龐大、離譜、堆滿私貨的國會法案簡直是令人作嘔的畸形!”他甚至呼籲議員們“幹掉這法案(kill the bill)” 。
隔天6月5日,馬斯克更是連發數條推文公開撕 X 特朗普,並曝驚天大料:“特朗普在愛潑斯坦的檔案裡”。
要知道,不到一年前,馬斯克還戴著醒目的黑色“MAGA”帽站在特朗普競選集會的舞臺上,笑稱自己是“暗黑MAGA” ;而特朗普也一度將這位科技億萬富翁視作重奪白宮道路上的盟友和“自己人”。短短數月之間,兩人從親密握手走向公開交鋒,其關係之跌宕起伏,令人不禁慨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作為各自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特朗普和馬斯克的關係歷來充滿戲劇性。從政壇到商界,他們時而惺惺相惜,時而針鋒相對。
本屆美國總統選舉(2024年)前夕,馬斯克開始表態支持特朗普,此後兩人的互動更是成為輿論關注焦點。一方是誓言東山再起的前總統,一方是橫跨電動車、航天和社交媒體的世界首富,兩位以大膽出格著稱的人物迅速走近,卻又在權力與利益的角力中漸行漸遠。
正如外媒Axios所言,這兩位強人“性格中都有自負的一面,認為自己不受常規規則束縛” 。他們的聯盟曾令共和黨選情為之一振,但資深觀察家從一開始就懷疑這段政治“蜜月”能持續多久 ,如今的發展似乎印證了這些懷疑。
關鍵時間線一覽
2023年9月28日:馬斯克現身美墨邊境,在德州鷹潭(Eagle Pass)直播移民潮現狀,呼籲美國“一方面大幅擴大合法移民並加速審批,另一方面嚴堵非法入境” 。馬斯克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特朗普移民主張的認同,也藉此抨擊拜登政府的邊境政策不力 。
2024年5月24日:佛羅里達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在馬斯克主持的Twitter Spaces直播中宣佈競選總統,但因技術故障活動一度中斷 。馬斯克此前傾向支持德桑蒂斯挑戰特朗普,但德桑蒂斯競選聲勢後續走低。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Butler)的競選集會遭遇疑似刺殺未遂(槍聲引發混亂)。數分鐘後,馬斯克首次在X上公開發文力挺特朗普連任 。此舉標誌馬斯克正式倒向特朗普陣營。
2024年8月12日:馬斯克在X平臺主持與特朗普對話直播,被媒體形容為“一場加長版競選演講” 。直播中馬斯克建議如特朗普勝選,應成立“政府效率委員會”並由他領銜,以削減官僚浪費 。特朗普笑稱這是個“好主意”。一週後馬斯克發帖表態:“我願意效勞” 。
2024年10月5日(或10月下旬):馬斯克首次親臨特朗普競選集會站臺。他身著黑色“MAGA”帽亮相,並對歡呼的支持者說:“如各位所見,我不僅是MAGA,我是暗黑MAGA。” 馬斯克高調擁抱特朗普陣營的這一極右翼亞文化引發輿論譁然。
2024年10月19日:馬斯克宣佈通過其旗下的“美國PAC”向搖擺州選民發放“日獎100萬美元”,條件是簽署請願支持言論自由和持槍權 。此創新舉動被視為馬斯克以財富影響選民、助力特朗普的非常規手段。
2024年11月6日:美國大選日。特朗普當晚被媒體預測贏得大選,成為“當選總統”。馬斯克受邀前往海湖莊園(Mar-a-Lago)與特朗普一同見證勝選時刻 。
2024年11月12日:特朗普宣佈將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ciency,簡稱DOGE),由馬斯克和共和黨政壇新星維維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領導,作為獨立顧問機構削減政府開支、精簡官僚體系 。馬斯克由此在新政府中獲得一個前所未有的非正式實權職位。
2025年2月20日:馬斯克以特朗普顧問和DOGE負責人身份在保守派年度盛會CPAC上高調亮相。他手持一把紅色電鋸登臺,稱之為“砍官僚的電鋸”,並宣誓要大砍政府開支,引來臺下狂熱歡呼 。此舉象徵他與特朗普攜手推動所謂“政府瘦身”議程達到高潮。
2025年4月6日:有報道稱馬斯克私下多次勸說特朗普放棄對盟友國家發動新一輪貿易關稅戰,但未能奏效。特朗普執意提高關稅的消息引發金融市場震盪,道指暴跌,全球市值蒸發數萬億,美股大跌也令馬斯克個人財富受損 。觀察人士據此指出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出現嫌隙,雙方利益並不總是一致 。
2025年5月30日:馬斯克在白宮與特朗普共同出席告別記者會 。“特馬蜜月期”表面圓滿落幕:特朗普當眾稱讚馬斯克“為國家做出了革命性貢獻”,稱他是“愛國者”和“我的朋友” ;馬斯克則對總統表示感謝,稱自己“功成身退”。然而就在離職同一天,馬斯克暗中對特朗普的一項重點法案表達了保留。
2025年6月3日:卸任政府職務僅幾天的馬斯克在X上公開炮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漂亮法案”(“Big Beautiful Bill”,一項大型減稅和支出法案) 。“羞辱那些投贊成票的人吧:你們心裡清楚自己做錯了事!”馬斯克在帖子中怒斥 。他指責該法案塞滿無謂開支,將導致財政赤字飆升,要求國會槍斃此案 。馬斯克昔日對特朗普的支持在此刻演變為正面交鋒。
2025年6月5日: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被記者問及馬斯克的表態時,罕見流露出不悅,直言自己對馬斯克“非常失望” 。“你們看,埃隆和我原本關係很好,”特朗普說,“但現在我不確定還能不能好了…他以前對我讚譽有加,倒沒直接人身攻擊我——大概下一步就該攻擊了。不過我真的很失望,我可幫了他大忙。” 特朗普暗示馬斯克反對法案是因其中計劃取消電動車補貼、損害特斯拉利益 。他還諷刺馬斯克“離開我的團隊後就開始想念了”,稱很多離職官員都會“愛而生恨” —特馬關係降至冰點。
從疏遠到結盟:馬斯克轉向右派政壇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互動,在2023年下半年之前並非一帆風順。早在特朗普首次參選和執政時期,馬斯克就對這位地產大亨兼總統抱有複雜態度:他曾於2017年短暫受邀出任特朗普經濟顧問,但因不滿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憤而離職。此後,兩人在一些問題上公開唱反調。甚至2022年7月,特朗普還在一次集會上嘲諷馬斯克是個“混賬藝術家(bull artist)”* ——當時馬斯克表示傾向支持佛州州長德桑蒂斯、認為特朗普該“功成身退”,引發特朗普不滿 。
然而,2023年起,馬斯克的政治軌跡發生明顯變化。這一年,馬斯克逐步從自由派陣營轉向保守派立場。他對民主黨政府的批評日趨尖銳,頻繁在社交媒體和公開場合抨擊拜登總統及其政策。例如,馬斯克嘲笑拜登“真正的總統是提詞機” ,“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倒提詞器,場面就會像電影《王牌播音員》一樣荒腔走板” 。這番比喻既是嘲弄拜登的當眾失誤,也影射他在馬斯克眼中只是被工作人員操控的傀儡。馬斯克還指責拜登政府放任通貨膨脹,警告說“美國正走上委內瑞拉式道路” 。他直言曾“壓倒性支持民主黨”的自己對民主黨日益失望,認為其政策被“激進左翼思想”所綁架 。
馬斯克對拜登政府最直觀的不滿,體現在移民、言論和產業政策上。2023年9月,馬斯克親赴美墨邊境視察移民潮。他頭戴牛仔帽出現在德州邊境小城鷹潭,實地直播成群移民涉水過河的場景 。馬斯克以移民後裔自居,聲稱自己“極度親移民”,但他主張美國“既要大幅增加合法移民的名額並加快審批,讓勤奮正直的人更易來美;又要杜絕那些違法入境的人” 。
這種“兩手抓”的論調與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方向不謀而合:特朗普一貫嚴打非法移民,同時宣稱歡迎“擇優”合法移民。馬斯克藉此機會猛批拜登政府的邊境管控不力,稱當前大量偷渡者湧入正令邊境社區不堪重負 。他在直播中引薦德州共和黨籍國會議員託尼·岡薩雷斯,後者抱怨邊境居民“感覺被遺棄了” 。馬斯克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發聲贏得了共和黨人喝彩,預示著他與特朗普陣營立場日趨靠攏。
與此同時,作為社交媒體平臺X(原推特)的新東家,馬斯克以“言論自由”鬥士自居,對前任管理團隊曾封禁特朗普賬號等行為大加撻伐 。2022年10月收購推特後不久,馬斯克就解封了因煽動國會騷亂而被封禁的特朗普賬號,並公開邀請特朗普迴歸 。雖然彼時特朗普尚未離開自己的「Truth Social」平臺,但馬斯克此舉在保守派中贏得好評,被視為對“大科技公司審查保守聲音”的有力反擊。馬斯克還主導曝光了所謂“推特文件”,揭露拜登政府幕後要求平臺壓制敏感內容的情況,佐證了特朗普陣營對“深層政府”審查的指控。這些行動使馬斯克儼然成為美國右翼言
論自由議題上的旗手。
正如《紐約時報》報道稱,自從馬斯克公開選邊站隊,X平臺上的用戶就“更多地被推送馬斯克本人及其他右翼賬號的內容” 。馬斯克不但塑造了自己的保守派形象,也在無形中替特朗普助陣造勢。
不過直到2023年中,馬斯克仍未正式擁抱特朗普。當時共和黨內挑戰特朗普的主要對手德桑蒂斯正備受矚目,馬斯克一度對這位更年輕的政客青眼有加。2023年5月,德桑蒂斯選擇在馬斯克主持的Twitter Spaces音頻直播中宣佈參選。然而直播開始後技術故障頻出,聲音斷斷續續、一片混亂,令德桑蒂斯的高調首秀淪為笑柄 。雖然馬斯克尷尬收場,但他與德桑蒂斯聯手“懟”特朗普的姿態已經引起後者警惕。特朗普私下裡譏諷馬斯克“一邊說從沒投過共和黨,一邊又跟我說他投了我,真是個騙子” 。在2023年夏天的黨內初選競爭中,德桑蒂斯聲勢每況愈下。
馬斯克逐漸意識到,共和黨基層的心仍然緊隨特朗普。精明如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2024年大選中的政治下注。
攜手重出江湖:從“擁特”到暗黑MAGA
2024年進入下半年,美國大選的競選活動日趨白熱化。特朗普儘管官司纏身,卻在共和黨內一騎絕塵。馬斯克這時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決定:轉而全力支持特朗普的復出之戰。導火索是一場突發事件——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州巴特勒的造勢集會上遭遇安全緊急情況,被特勤人員匆忙護下臺 。據報道,現場出現了疑似槍聲,雖未造成傷亡但引發恐慌。這起事件讓特朗普的支持者群情激奮,也觸動了馬斯克。
同一天,馬斯克在X平臺上發出貼文,正式公開力挺特朗普競選總統 。從此刻起,這位特立獨行的企業家與這位桀驁不馴的政治家開始並肩作戰。
馬斯克擁抱特朗普陣營的方式是多管齊下的。首先在資金上,他慷慨解囊,為特朗普捲土重來的競選提供火力支援。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數據,馬斯克通過自己創立的“美國PAC”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向支持特朗普的團體捐款高達2.385億美元 。這一天文數字令他一躍成為2024選舉週期共和黨陣營的最大金主 。
馬斯克的捐助包括一個頗具創意的舉措:他發起一項在線請願,號召選民簽名支持憲法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和第二修正案(持槍權),並承諾每天抽獎送出100萬美元給搖擺州的簽名者 。這一前所未有的“撒錢助選”活動引發巨大關注。有批評者質疑這等同於用金錢收買選票,但對於深感言論管制和擁槍受限的保守派選民來說,這場充值抽獎更像一場狂歡。正如評論所言,馬斯克用他的財富與影響力,為特朗普拉票的方式“打破了美國政治的常規”。
在造勢平臺上,馬斯克也發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2024年8月,他邀請特朗普做客X平臺舉行在線直播對話 。
這是特朗普被主要社交媒體“封禁”後首次重返主流社交平臺公開發聲。眾所周知,此前特朗普只能通過自辦的Truth Social發佈消息,而馬斯克的邀請使他重新接觸到數以億計的受眾。兩人的這場直播被外界形容為“一場延長版的競選集會演講” :特朗普在直播中滔滔不絕,宣揚自己的政策主張,甚至很少被馬斯克打斷。
對於馬斯克而言,他樂得充當綠葉,讓特朗普盡情表現,同時藉機探討自己關心的議題。例如,馬斯克在直播中提議特朗普若勝選,應設立一個專門聚焦“政府效率”的委員會,並戲稱不妨讓他來掛帥 。特朗普聞言笑逐顏開,稱這是“好主意”,還打趣說“也許該給它起名叫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ciency,簡稱DOGE”(與馬斯克鍾愛的狗狗幣同名)。
幾天後,馬斯克在X上鄭重表態:“我願意效勞。” 這既像是向特朗普效忠,也似乎在暗示他已將個人聲望與特朗普的政治命運綁定在一起。
10月的競選尾聲階段,馬斯克更是親自走向前臺,為特朗普造勢助威。當月他連續現身多場特朗普的大型集會,引發媒體高度關注。其中一次經典亮相發生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馬斯克頭戴全黑“MAGA”棒球帽、身穿印有“佔領火星(Occupy Mars)”字樣的T恤登上舞臺,自我介紹道:“各位看到了,我不僅是MAGA,我還是暗黑、哥特式的MAGA。” 臺下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爆發出熱烈掌聲和歡呼。
這句略顯怪誕的“暗黑MAGA”宣言迅速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的流行語。 所謂“暗黑MAGA”,原本是網上的一個邊緣迷因(meme),帶有極右翼和末世主義色彩,強調以更激進強硬的手段來“重新讓美國偉大”。馬斯克公開擁抱這一標籤,讓不少溫和保守派感到意外甚至不安,但也令特朗普最狂熱的基本盤歡欣鼓舞。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馬斯克此舉等於是在向特朗普陣營最極端的支持者示好,把自己塑造成與他們並肩作戰的“同道人” 。
馬斯克的高調“站臺”也包括親赴競選集會現場為特朗普背書。
2024年10月5日,他頭戴特朗普招牌的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現身特朗普在愛荷華州的一場集會,引發媒體聚焦 。馬斯克在臺上直言:“如你所見,我不僅是MAGA——我是‘黑暗MAGA’。”這番話一時成為輿論談資,有人調侃兩人的組合像極了一出荒誕的真人秀——“總統和他的科技狂人搭檔”。《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馬斯克已經躍升為特朗普競選的“第一摯友(frst buddy)” ,在公開場合形影相隨、引人矚目。
政壇蜜月:顧問進階與相互吹捧
特朗普贏得2024年大選後,他與馬斯克的關係達到巔峰,被媒體戲稱為政壇的“億萬富翁共治”。特朗普不僅在公開場合頻頻讚揚馬斯克,還破天荒地為他“量身打造”了一個非正式官職。大選後一週,特朗普宣佈任命馬斯克領導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與候任政府高官一道“砍開支、剪臃腫” 。這個離總統權力中樞如此之近的位置,對一位未經選舉授權的商界人士而言可謂前所未有。
《Axios》直言,這使得馬斯克成為“美國史上權力最大的非民選人士” 。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總統,開啟第二個任期。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天馬斯克也應邀出席了就職典禮,與另外兩位科技巨頭傑夫·貝索斯和馬克·扎克伯格一同坐在觀禮席的嘉賓區 。這些往昔被特朗普視為政敵的硅谷名人,如今齊聚一堂觀禮,耐人尋味。對於馬斯克來說,這是他首度公開以總統“親信”的身份亮相國事場合。
就職典禮後不久,馬斯克火速走馬上任,以特別顧問和特聘政府僱員的身份入駐白宮,開始主持DOGE的工作。
在特朗普執政初期,馬斯克儼然成為華府的風雲人物。他與特朗普相互利用、相互獎譽,營造了一段短暫而高調的“蜜月期”。特朗普幾乎在每個場合都不忘將馬斯克搬出來誇獎一番,稱讚他“聰明絕頂”“精力驚人”,能夠用商業思維革新政府。白宮一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當著眾官員的面感謝馬斯克“為國家忍辱負重作出了貢獻”,稱其為“一位愛國者,也是我的朋友” 。當時坐在一旁的馬斯克戴著醒目的紅色MAGA帽,略顯靦腆地點頭致意 。
有與會者回憶,幾位本對馬斯克有所嫌隙的部長在特朗普帶頭下也紛紛舉杯,誇耀他領導的精簡行動“成果豐碩” 。這種對馬斯克的集體吹捧在華府並不多見,一時間傳為趣談。
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實際作為,同樣吸引眼球。他雷厲風行地展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動作:要求各政府機構遞交預算砍減方案,凍結部分公務員招聘,暫停若干聯邦項目撥款,等等。
據透露,馬斯克曾向特朗普誇下海口,稱通過DOGE至少可為聯邦政府節省2萬億美元開支。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馬斯克不畏得罪人地“開刀”多個部門,但最終截至2025年5月,僅削減不到0.5%的聯邦年度支出 ——相當於幾百億美元,距離2萬億目標相去甚遠 。
儘管如此,特朗普仍對外力挺馬斯克的努力,在5月末為他舉辦了一場歡送記者會 。在橢圓形辦公室的記者會上,特朗普與馬斯克相談甚歡,面對鏡頭相互致謝,把一場可能帶有離職風波意味的分手,生生演繹成“惺惺相惜,合作愉快”的兄弟情 。
然而,一些跡象顯示,馬斯克在華府的處境並非外表看上去那般風光如意。Politico披露稱,白宮內部對馬斯克可謂愛恨交織 。一方面,特朗普和部分心腹高度評價他帶來的創新思路;另一方面,不少官員私下抱怨馬斯克“我行我素、不守規矩”,經常不通過幕僚體系就直接對外發表政策見解,在X上發佈未經審核的削減政府計劃,令內閣成員和幕僚長團隊措手不及 。更令一些特朗普盟友擔憂的是,馬斯克日益成為民主黨攻擊特朗普政府的新抓手——民主黨人將他塑造成特朗普政府的“稻草人”加以鞭打,藉機調動本方選民 。
例如2025年春威斯康星州一場重要的最高法院法官補選中,民主黨陣營大肆抨擊馬斯克斥巨資影響選舉,稱該選舉是對這位“極端億萬富翁”的公投 。結果共和黨支持的保守派候選人落敗10個百分點,一些特朗普團隊成員將之歸咎於馬斯克引發的反彈情緒。種種跡象表明,馬斯克這把“雙刃劍”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埋下隱憂。
儘管存在雜音,馬斯克與特朗普在公開層面依然表現出親密無間。兩人不僅在白宮頻繁會晤商議議程,特朗普還特意安排一些高光時刻彰顯兩人的“聯盟”。2024年11月19日,特朗普親自飛往德州,陪同馬斯克觀看了SpaceX星艦的發射 。總統與首富並肩仰望火箭升空的畫面迅速登上各大媒體頭版。這一幕被解讀為兩人共同宣示“科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也暗含特朗普對馬斯克投桃報李——支持其商業事業。
2025年2月的CPAC大會上,馬斯克作為特邀嘉賓登臺演講。他高舉那把紅色電鋸,對臺下笑稱:“這是我們砍向官僚主義的武器!” 有趣的是,與他共同登場的還有阿根廷新當選的民粹主義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後者乾脆將電鋸作為禮物送給馬斯克 。臺下保守派活動人士揮舞印有狗狗幣形象和“Musk 2024”字樣的旗幟,歡呼兩人的名字 。美聯社評論道,此情此景顯示馬斯克已成為特朗普保守運動的象徵人物,“從前支持過奧巴馬和拜登的全球首富,如今站在美國右翼政治舞臺中央” 。
暗流與縫隙:從貿易戰到AI監管
然而,再熾熱的蜜月也掩蓋不住漸漸浮現的分歧。2025年春天,一系列政策矛盾開始考驗特朗普與馬斯克的聯盟。
其中首當其衝的是對華貿易和關稅政策。眾所周知,特朗普對華貿易強硬態度是其標誌性議程,而馬斯克的特斯拉深耕中國市場,兩人的利益不盡一致。4月初,特朗普突然宣佈將對包括盟國在內的眾多國家大幅提高關稅,理由是保護美國就業和削減貿易逆差 。消息傳出後,全球市場一片譁然:各主要股指應聲重挫,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
由於特斯拉仰賴全球供應鏈和中國市場,當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下時,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遭受重創——據報道,在股市暴跌中,馬斯克身家一度跌破3000億美元關口 。
馬斯克並非坐以待斃。有報道披露,他在關稅政策公佈後的那個週末,多次直接聯絡特朗普,懇請總統懸崖勒馬,撤回全面徵關稅的決定 。馬斯克強調,貿易戰已引發國際市場“動盪混亂” ,繼續升級將威脅美國經濟並損及特朗普金主們的利益。但特朗普充耳不聞,不僅無意收手,還在隨後一個星期一揚言“再加碼50%的關稅” 。
馬斯克的遊說碰了壁。英國《衛報》評論稱,馬斯克遊說關稅失敗被視為“兩人裂痕日益加大的明證” 。這場關稅風波顯示,在涉及國家主義經濟路線的問題上,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理念分歧不可調和:前者執意推行貿易保護,而後者捍衛全球化和企業利益。
另一個潛在矛盾點是人工智能(AI)政策。馬斯克長期以來對AI持審慎甚至警惕態度,多次警告其“潛存生存性威脅”,呼籲制定監管來確保AI安全。而特朗普政府在AI議題上則傾向於放松管制、鼓勵競爭。2024年特朗普競選期間,他承諾徹底推翻拜登的AI監管框架,指責民主黨政府的AI行政令“給創新戴上鐐銬、強塞進極左理念” 。
特朗普表示將確保AI發展“植根於自由言論和人類福祉”,暗示企業應自律為主、減少政府幹預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斯克不僅公開支持更嚴格的AI安全立法,還罕見地贊成了加州一項擬對AI算法進行審查的法案(儘管該法案最終被否決) 。他擔心無約束髮展的AI可能帶來倫理和安全災難。可以想見,在AI監管這個前沿領域,兩人的分歧只是隱而未發。一旦特朗普真的推進廢除AI安全保障措施,馬斯克是否會站出來反對,成為雙方潛在的摩擦點。
除此之外,馬斯克與特朗普在財政赤字與支出的問題上也存在觀點碰撞。馬斯克是崇尚精簡高效的企業家,對政府赤字和債務有天然警惕;特朗普則更專注於大規模減稅和高額支出刺激經濟,對聯邦債務並不忌憚。
2025年年初,特朗普政府推出雄心勃勃的“大而漂亮法案”,其中包括延續2017年減稅政策、追加軍費和邊境安全經費等,大幅加碼財政支出 。國會獨立機構測算這套方案未來10年將新增 2.4萬億美元債務 。
馬斯克對此深感憂慮。他在私下場合提醒特朗普,這麼做無異於讓他在DOGE辛苦砍下的開支付之東流。進入5月,馬斯克已按計劃準備卸任DOGE職務,但仍不忘就預算問題敲響警鐘。他漸漸將這種不安公開化:在X上頻頻轉發赤字預警信息,直言“美國正全速駛向債務奴役” 。馬斯克甚至暗示,如果政府繼續增債不止,美國早晚要品嚐財政失控的惡果。
白宮和共和黨高層起初試圖淡化這些苗頭性的分歧。總統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馬斯克對預算案的不滿只是“整體融洽關係中的一個小分歧”,並不改變總統推動法案通過的決心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則向記者表示,無論馬斯克怎麼說,國會都會落實總統的立法議程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特朗普身邊的部分親信已開始把馬斯克視作“不受控的變數”甚至“政治包袱” 。
Politico揭露稱,白宮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等人對馬斯克擅自批評稅改法案“極為惱火”,總統團隊不得不連夜致電多位參議員安撫,重申特朗普對該法案的支持 。有消息人士透露,5月中旬特朗普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已提到馬斯克將“功成身退”,讓他在130天特別僱員任期結束後迴歸商界 。
事實上,就在DOGE最後衝刺階段,特斯拉公司第一季度利潤暴跌71% 。華爾街分析師紛紛呼籲馬斯克停止對政治的過度投入,回去拯救日益下滑的特斯拉股價。
馬斯克本人也承認,公司需要他投入更多精力 。顯然,“商人與公僕”雙重身份的衝突正讓馬斯克左右為難,而特朗普陣營內部已在悄然為“後馬斯克時代”做打算。
好景不長:公開決裂與相愛相殺的餘波
2025年5月末,馬斯克按照原定安排卸任了“政府效率部”特別顧問的職務。他在社交媒體上向特朗普和同事表達感謝,稱“使命基本完成,可以回去專注事業” 。
白宮官員對外強調,馬斯克只是“階段性任務結束”,總統對他仍心懷感激,希望未來繼續得到他的支持 。5月30日,當特朗普和馬斯克在白宮上演那場客氣滿滿的“告別秀”時,外界或許相信兩人將繼續保持友好合作關係 。畢竟在記者會上,特朗普稱讚馬斯克“了不起”,馬斯克也
一再點頭致意,一副君臣諧睦的景象。
然而,僅僅數天後,這段“蜜月”關係便急轉直下。引爆衝突的是前文所述的“大而漂亮法案”之爭。馬斯克對特朗普的財政方案本就心存疑慮,而當自己不在政府任職後,他更無顧忌地選擇了公開炮轟。
6月初,他連續發出多條措辭嚴厲的帖子,呼籲國會狙擊這份法案 。馬斯克痛斥法案充斥“豬肉”(隱喻無關私貨),將令聯邦赤字失控。他還嘲諷
支持法案的議員“明知故犯” 。這種公開抨擊總統立法議程的行為,在雙方合作時期是不可想象的。而馬斯克也刻意劃清個人恩怨:他並未直接攻擊特朗普,僅針對政策本身。他在之後的發言中澄清,自己並不反對取消電動車補貼,“只要能把那座噁心的‘浪費支出大山’從法案中移除就行” 。他強調反對的是法案中過度鋪張的支出部分,而非傷及特斯拉利益的條款。
特朗普起初通過助手回應稱,他早已知道馬斯克對該法案的看法,但這“絲毫不會改變總統的主張” 。不過馬斯克的高調“反水”無疑令特朗普震怒。
在6月5日的一次媒體採訪中,特朗普罕見地點名批評馬斯克,讓外界見識了這位前總統對昔日盟友翻臉時的冷酷一面。 “埃隆曾對我百般稱讚……現在他還沒攻擊我本人,但我敢肯定很快就會這麼幹,”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說,“說真的,我對埃隆非常失望。我幫了他不少忙。”
這句話透出特朗普典型的“交易型”思維:在他看來,馬斯克收穫了自己的恩惠(金主地位、政治聲望),就該回報絕對的忠誠,如今的批評是不知感恩。
特朗普進一步暗示,馬斯克之所以反對法案,是因為法案要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他在為特斯拉利益護航 。他還奚落馬斯克“離開後又坐不住了,想回來繼續工作”,“很多人離開我政府後都後悔,有的人會回來效力,有的人則翻臉成為敵人” 。這一連串表態等於宣佈:特朗普與馬斯克的蜜月正式結束,雙方關係跌入冰點。
特朗普的強硬話音剛落,馬斯克隨即在X上發文回應,略帶譏諷地呼應特朗普對法案的喜好:“讓緊縮版《大而漂亮法案》獲得勝利” 。他一方面強調支持精簡版的稅改方案,一方面堅持要求砍掉浪費支出。這種針鋒相對的隔空過招,讓媒體用上了“交火”“開撕”等詞彙。一時間,“特朗普-馬斯克決裂”成為政壇熱議話題。有評論戲稱,兩人關係正驗證了一句網絡流行語:“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與馬斯克的公開反目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出共和黨內部圍繞財政路線的一場更大沖突。馬斯克站隊的“削減赤字”一邊,實際上聚集了數名國會強硬保守派,他們也強烈反對特朗普的超大規模減稅增支方案 。這些共和黨籍參議員自詡“赤字鷹派”,要求對政府預算大開刀,與特朗普陣營出現分裂。
特朗普則試圖維持黨內團結,私下勸說反對者“賣馬斯克一個面子”,暫時無視他的喊話推進法案表決。有白宮幕僚將馬斯克的抱怨淡化為“僅此一次的分歧”,聲稱總統和馬斯克“總體而言依然關係和諧” 。但參議院內不少共和黨人對馬斯克的看法頗為不屑。正如一位不具名的資深參議員所說:“我認為沒多少參議員真在意埃隆怎麼看…聽聽也就罷了。我們可是認真做政策的人,要負責治理國家,可沒工夫理會他的指手畫腳。” 這番話盡顯華盛頓建制派對馬斯克這樣的“門外漢”不以為然的態度。
隨著風波發酵,特朗普政府的新聞團隊一度陷入被動。
Politico報道,特朗普身邊人近來普遍鬆了口氣,認為馬斯克適時退出核心圈對總統未嘗不是好事 。畢竟,隨著2026年國會中期選舉將近,特朗普需要全黨團結保住兩院席位,不容再有任何掣肘 。而馬斯克這種桀驁不馴的“編外人士”,終究可能成為拖累甚至敵手。
就連特朗普本人,也在公開表示對馬斯克“感到失望”後,放出意味深長的感慨:“以前我們關係很好,現在就不好說了。” 這句話在政治圈聽來,無異於正式劃清界限。
餘波與展望:翻覆的小船還能穩住嗎?
當下,特朗普與馬斯克這場圍繞政策與忠誠的衝突仍在持續發酵。支持特朗普的大批保守派媒體和意見領袖開始對馬斯克口誅筆伐,指責他“忘恩負義”“站到人民對立面”。馬斯克的擁躉則為偶像辯護,稱他堅持原則,不做總統的應聲蟲。一時間,雙方粉絲在社交媒體上激烈交鋒,讓人彷彿回到特朗普與前律師科恩決裂、或與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反目時的戲碼。只不過這次撕裂的兩端,一邊是總統,一邊是手握巨大輿論影響力的世界首富,其影響更為複雜。
輿論場上,不少媒體紛紛刊發深度分析,探究兩人關係破裂的深層原因。《Axios》早在2024年大選後就警告稱,特朗普和馬斯克這對“權力二人組”終有決裂風險,因為他們性格中都容不下當老二的一方 。兩人同樣野心勃勃、桀驁不馴,短暫合作是各取所需,但長期共舞必有一山難容二虎之勢。
《衛報》則點出更直接的利益考量:貿易戰和財政之爭證明,馬斯克終究要維護其全球商業版圖和個人財富,特朗普則必須迎合民粹和選民承諾。當兩者發生衝突時,“友誼”就會讓位於各自的算盤。也有評論以調侃口吻寫道,也許“馬斯克對特朗普的效忠有效期只有130天” ——正好是他擔任特別政府僱員的期限。一旦期限已過,他便恢復自由身份,不再受團隊約束,可以隨心所欲表達不同意見。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本人對這場反目留有一絲轉圜餘地。在猛烈抨擊馬斯克之後,他話鋒一轉,又表示“我真想留他久一點…他乾得很出色” 。白宮發言人隨後也補充稱,“總統很想留住埃隆,只是埃隆還有自己的公司要管” 。這一方面是否認決裂的嚴峻,另一方面似乎又流露出惋惜與不捨。從過往來看,特朗普並非沒有與昔日盟友重修舊好的先例。例如與前競選策略師班農、眾議員馬喬裡·泰勒·格林等,反目後又在政治需要時重新站到一起。
因此,有分析認為,不排除特朗普和馬斯克未來在某個節點再次握手言和。畢竟兩人有著共同的政敵(如建制派民主黨)和相似的對外理念(如對媒體和精英的不信任)。一位熟悉兩人的人士對《紐約時報》表示:“這更像是一場華麗的鬥舞而非真刀真槍的決鬥。”
然而,無論未來走向如何,“特馬聯盟”的短暫生命週期已經為歷史留下了一段發人深省的插曲。它展示了美國政治與商業力量奇異交織的瞬間:一位前總統願意賦予一位商界領袖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後者也一度傾盡資源協助總統東山再起。這種“相愛”背後,自有共同利益在驅動;而當利益不再契合時,“相殺”也在所難免。
特朗普素來“喜怒無常,喜新厭舊” ,對他人忠誠的要求勝過一切;馬斯克則慣於“特立獨行,我行我素” ,哪怕面對總統也不改其風格。這決定了兩人的聯盟從誕生之日起就埋下裂縫。
如今,這葉載著兩位時代風雲人物的“友誼之舟”已經傾覆在波濤中。或許未來某天,馬斯克和特朗普會選擇各取所需,再次握手搭船共渡——正如美國政壇經常上演的那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一番相愛相殺,美國公眾、媒體乃至政壇對這兩人的真實關係已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正如有評論尖銳指出的:“特朗普的所謂忠誠,不過是要求別人無限忠於他;而馬斯克的友情,終究也要服從利益的算計。” 這樣充滿諷刺意味的註解,大概就是這段政治傳奇給予世人的最好警示。
Twitter: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比推 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比推 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