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加密貨幣支付的未來模樣,其實是在追問一個本質問題:到底什麼樣的支付方式,才是加密世界真正的解法?是刷卡消費、還是不需要中介匯兌就能無縫出金?本文從三位市場參與者的視角切入,重新釐清問題與潛在答案。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不是失敗,而是結束過渡:Infini 為什麼放棄 U 卡?
幾天前,加密支付新創 Infini 宣布關閉其個人用戶加密金融卡 (U 卡) 業務,引發外界惋惜,不過對內部來說,這似乎是一個早已能預見的未來。
(Infini 宣布關閉加密金融卡服務:U 卡注定被傳統金融支付路徑卡死了嗎?)
Infini 共同創辦人郡主在昨日與律動的專訪中直言,U 卡雖有成效,但跟原本該公司「幫用戶把 DeFi 收益變得簡單」的初衷背道而馳:
U 卡其實是在把穩定幣兌成 USD,最後又刷進傳統金融體系,這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合規成本高、退款流程冗長繁瑣、TVL 未與持卡用戶數同步成長,最終讓團隊認清,U 卡業務其實是一個偏離方向的插曲:「我們該做的是專注於幫用戶理財。」
Infini 的放棄,不是因為支付需求不存在,而是因為它意識到:「卡片不是最終解法,只是對現狀的一種妥協。」
U 卡的使用場景只是過渡性解法,未來應該是直接用穩定幣支付。
穩定幣原生支付:加密世界的真正終局
郡主口中的終局,是「用戶不再需要出金、不再透過卡片,只要用錢包發送代幣就能支付」。這乍聽之下遙不可及的情況,從 Telegram mini-apps 到中國京東集團,似乎越來越多平台正試圖將穩定幣支付,原生整合進入自家的產品體驗。
吳說區塊鏈主編 Colin Wu 在他的三層理論中也觀察到,加密領域代表鏈上原生生態 (BTC、DeFi 等) 的「最內層」雖已飽和,但穩定幣、支付和清算等「第二層」應用仍潛力無窮:
回過頭來看,這是「第三層」的傳統金融做不到,最內層向外攻也難以為繼,只有第二層擅長的地方。
(京東創辦人劉強東佈局穩定幣:跨境支付費用降九成、10 秒內完成匯兌)
而這場突圍,必須避開打著去中心化口號卻走回傳統架構的產品模式。真正的加密原生支付應該是在鏈上就能發送、接收並確認,用戶以穩定幣即時結算,而非從卡片扣款走銀行清算。
心理門檻與技術門檻同樣重要:信用卡代幣回饋是好點子嗎?
相比郡主與 Colin 的產品與產業觀察,加密 KOL @VannaCharmer 從行為財務學 (Behavioral Finance) 的角度出發,以 Coinbase One Card 信用卡為例,強調「用信用卡點數自動投資高風險資產」是一個相當好的點子,利用用戶對「點數不是錢」的心理錯覺,降低進入加密世界的門檻:
心理戰術很有效,信用卡點數感覺像是「免費的錢」,反正他本來就不是你的。失去 500 美元的點數比起從投資帳戶中失去 500 美元,感覺痛苦要小得多,即便這概念上是一樣的。
(Coinbase 攜手美國運通推出信用卡,50 鎂年費享 BTC 4% 消費回饋和旅遊保險)
儘管這本身並非廣義上的加密原生支付產品,但這仍是一個相當好的案例,體現要達到加密支付終局,不能只談技術與商戶端,還要讓用戶願意進場並敢於使用,確保真正的普及。
打破中介,走向鏈上支付的未來
深思郡主「我們不該讓加密支付回歸銀行體系」這句話時,指的不只是產品設計,而是整個加密領域該如何定義自己、要走出什麼樣的道路:是繼續在傳統金融的邊緣臨摹 Web2 玩法?還是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支付與結算體系?
(寫在 ABCDE Capital 退場後:當 VC 相繼下班,加密還有值得 Build 的未來嗎?)
U 卡不是錯誤,也不會是最終答案,但仍激盪了創新設計的可能。期待未來加密支付大規模採用到來的那一天,我們甚至不再需要特地稱它為「加密支付」的那一天。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全球最大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執行長 Paolo Ardoino 接受 Anthony Pompliano 的專訪,談及近期 Circle 火熱的 IPO,Ardoino 表示 Tether 並不缺錢,也不需要以股票變現,完全不考慮上市。Tether 也是全球人均利潤最高的「銀行」,全球不到百名員工,每位員工在 2024 年為公司賺進 1.3 億鎂。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Tether 價值遠超過五千億美元
近期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IPO 上市,市值一路衝高,Tether 執行長 Paolo Ardoino 稱他也很高興看到這個情況。有人預估 Tether 的價值高達 5,000 億美元,但他覺得這是個很保守的估計,Tether 在 2024 年已實現 130 億美元的淨利潤,預估 2025 年還會更高。而且 Tether 不需要向 Circle 一樣付予 Coinbase 龐大的分銷成本,利潤遠比 Circle 高上很多。
(Tether 上市估值上看 5 千億美元成全球 19 大企業?CEO:可能還太保守了)
Tether 不缺錢,不考慮上市
Ardoino 認為上市的主要理由是獲得廉價資本,但 Tether 並不缺錢,Tether 有很棒的專案,也有很高的野心,且擁有業界最專業優秀的員工。Tether 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安全資產,例如黃金和比特幣,也有非常強大的投資部門,投資於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電信等新技術,甚至土地和農業, Tether 並不需要對外獲得資本。
而上市的另一個理由是管理階層能兌現 (exit),但 Tether 沒有這個煩惱,Ardoino 稱他每天都很興奮,覺得事業才剛開始,可以創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也暗酸了 Circle 管理階層藉 IPO 出脫股份並獲取獎金的行徑。
(美國執行長薪資太優渥!Circle Allaire 年賺千萬鎂,成功上市還有百萬獎金)
Tether 是全球人均利潤最高「銀行」,每位員工賺 1.3 億鎂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日前發文大談穩定幣,並引用 2023 年的數據證明了 Tether 是全球人均利潤最高的「銀行」。
Hayes 認為,除非你的穩定幣被專屬交易所、社群媒體公司或傳統銀行所擁有,否則發行穩定幣的成本可能非常高。 Bitfinex 和 Tether 的創辦人是同一批人。 Bitfinex 擁有數百萬客戶,因此 Tether 從一開始就擁有數百萬客戶。 Tether 無需支付發行費用,因為 USDT 部分歸 Bitfinex 所有,所有山寨幣都與 USDT 兌換交易。
根據 Arthur Hayes 提供的表格,Tether 的員工約 100 名 (Ardoino 在專訪中用「dozens of 」形容),平均每人在 2023 年創造出 6,100 萬美元的收益。相較於摩根大通的 16.2 萬美元、美國銀行的 11.6 萬美元,高達三百多倍的水準,是全球人均利潤最高的「銀行」。
而圖表中使用的 2023 年的預估收益僅 61 億美元,若用 2024 年的 130 億美元計算,每位員工竟能創造 1.3 億美元的收益!

(美股 CRCL IPO至今漲幅4倍!Arthur Hayes 示警估值已過高,建議改為買入此標的)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