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4500萬Gas上限:它如何一邊為你省錢,一邊讓你手裡的ETH更值錢?

avatar
MarsBit
08-06

以太坊基金會

“這只是通往1億Gas及更高水平征途上的第一步。” ——以太坊基金會,2025年8月6日

在以太坊基金會一篇關於協議進展的博客文章裡,這句話被低調地放在了段落摘要中。它所描述的事件——以太坊主網Gas上限增至4500萬,沒有引發市場的狂熱,甚至未在加密社區激起太多水花。

這並非一次疏忽。當行業的目光普遍被炫目的Layer2項目和空投財富效應所吸引時,一場關乎以太坊未來的、更底層的進化正在悄然發生。

這次調整,也並非一次簡單的技術微調。它更像是一場長期博弈後的戰略落子,背後是以太坊核心開發者對“L1擴容”這一經典難題的最新回答。

要理解這一步棋的深意,我們必須先拆解它的核心——Gas上限,到底是什麼?


到底什麼是Gas上限?

想象一下,以太坊是一個由全球無數電腦組成的“世界計算機”。你要想讓這臺計算機為你工作——無論是轉一筆賬,還是運行一個複雜的智能合約——你都需要支付“燃料費”。這個燃料,就叫做Gas

以太坊基金會

  • Gas:計算的“度量衡” 你在以太坊上做的每一個操作,從一個簡單的加法到一個複雜的交易,都有一個固定的Gas消耗量,就像電器有固定的功率一樣。操作越複雜,消耗的Gas就越多。Gas本身不是錢,它只是衡量你的操作需要耗費多少計算資源的一個單位。
  • Gas Price:燃料的“單價” Gas的價格,是你願意為每單位Gas支付多少以太幣(ETH)。這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當網絡擁堵、想交易的人多時,你就需要出更高的“單價”,好讓驗證者優先打包你的交易,就像高峰期打車需要加價一樣。
  • Gas Limit:安全的“保險絲” 這裡分為兩種“Limit”,理解它們的區別至關重要:

交易Gas上限 (Transaction Gas Limit): 這是你為單筆交易設定的消耗上限。比如,你為一筆轉賬設定上限為21,000 Gas,意味著你最多隻願意為這筆交易支付21,000 Gas對應的費用。這是一個重要的安全閥,能防止因智能合約代碼錯誤導致你的交易陷入無限循環,耗盡你錢包裡所有的ETH。

區塊Gas上限 (Block Gas Limit): 這是本文討論的核心。它定義了一個區塊(一批交易的集合)內所有交易加起來,總共能消耗的Gas總量的天花板。

我們可以用一個更生動的比喻來理解:如果把每一筆交易看作一個包裹,包裹的計算複雜程度決定了它的“重量”(Gas消耗量)。那麼,區塊Gas上限就是這輛運送包裹的卡車(區塊)的總載重上限

將區塊Gas上限從3000萬提升到4500萬,就相當於把卡車的最大載重從30噸提升到了45噸。這意味著,在同一個運輸批次(以太坊約12秒一個區塊)內,這輛卡車可以裝載更多、或更重的包裹。最終結果就是,整個網絡的運輸效率(交易處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這個總載重上限至關重要。它確保了卡車不會因為無限超載而“拋錨”,保證了每個區塊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被處理和廣播給全網,從而維持了整個物流系統(以太坊網絡)的穩定和同步。

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個更深層的問題:在已經有了各種“空運”、“高鐵”(Layer2)方案的今天,為什麼還要費力去提升我們主幹道上卡車(L1)的載重?


L1的“執念”:為何在L2時代還要強化“最高法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以太坊擴容的討論幾乎與“Layer2”劃上了等號。

從Optimistic Rollups到ZK-Rollups,行業精英們似乎達成了一種共識:將複雜的計算和海量交易轉移到L2執行,而L1(主網)只需扮演好“數據可用層”和“最終結算層”的角色,保持其極致的安全與去中心化即可。

在這種敘事下,嘗試直接擴展L1本身,一度被視為一種“吃力不討好”甚至有些“異端”的想法。因為每一次對L1的“擴容”,都可能增加節點的硬件負擔,從而引發對“中心化”風險的擔憂。

更核心的戰略問題隨之而來:既然L2已成燎原之勢,為何還要執著於強化L1?

對此,Vitalik Buterin的論述清晰地勾勒出了L1的終極角色:所有L2的“最高法院”和最終安全仲裁者。

他直言,一個更強大、更便宜的L1,是整個L2生態健康發展的根基。這並非空談,而是基於兩個極其具體的場景:

  1. 抗審查的生命線。 如果某個L2的運營方(排序器)作惡,拒絕處理你的交易,你最後的救濟手段是將交易“強制打包”進L1。如果L1的容量低、費用高,這條生命線就會因成本過高而名存實亡。一個更高容量的L1,確保了所有L2用戶都擁有一個經濟上可行的“上訴”通道。
  2. 安全的“集體逃生艙”。 當某個L2項目面臨技術失敗或惡意攻擊時,用戶需要能安全、迅速地將其資產撤回L1。更高容量的L1,能更從容地處理這種突發的大規模“擠兌”,避免系統性風險的蔓延,保障用戶的資產安全。

因此,強化L1並非要和L2“搶生意”,而是為了給L2提供一個更可靠的“安全網”。L1的每一次強化,都是在為整個以太坊生態的安全上限和價值天花板加碼。


擴容的底氣何在?

與創業公司需要融資才能擴張類似,以太坊提升Gas上限的“資本”,是其底層客戶端軟件的性能。這次能將上限穩步提升50%,其信心並非源於僥倖,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工程勝利。

以太坊基金會

基金會報告中提及的“Berlinterop”事件,便是一系列旨在對Geth、Nethermind等主流客戶端進行“極限施壓”的測試會議。其核心目的,是優化處理“最壞情況”的性能。

“以太坊網絡的安全穩定,並非由平均負載決定,而是由其能否承受住包含大量複雜計算的‘怪獸區塊’的衝擊決定。”一位核心開發者在社區論壇中解釋道。

正是在這些測試中,客戶端團隊在BN256配對等高計算成本的加密操作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拔除了過去的一些性能瓶頸。這給了開發者們足夠的信心,去支持驗證者社區那場自下而上的“Pump the Gas”運動。

可以說,4500萬Gas上限,是建立在堅實工程數據之上的、對網絡當前處理能力的一次精準確認。


薄冰上的舞蹈:與“狀態膨脹”共存的藝術

提升Gas上限,無疑是一場在薄冰上的舞蹈。冰面之下,是名為“狀態膨脹”(State Bloat)和“中心化”的深淵。

更高的Gas上限意味著更快的狀態增長,持續加重驗證節點的存儲、帶寬和計算負擔。如果運行節點的成本失控,可能會將小型的、業餘的節點運營者擠出網絡,損害網絡的去中心化根基。

這像極了一個經典的“囚徒困境”:

  • 如果只有少數節點能跟上,網絡將走向中心化。
  • 如果為了去中心化而停滯不前,網絡將失去競爭力。
  • 唯一的出路是:一邊加速,一邊為所有人“減負”。

以太坊選擇的,正是這第三條路。它在提升容量的同時,大力推進一系列“減負”技術,如同舞者在冰上起舞時,手中保持平衡的道具。

平衡道具一:歷史數據過期(History Expiry) 這可以被理解為一次給節點“操作系統”進行的“磁盤清理”。最近,所有主流客戶端都已部署了“部分歷史數據過期”,即移除了以太坊合併前的舊數據。這一舉措立竿見影,直接為全節點節省了300-500GB的磁盤空間。這是邁向更宏大的EIP-4444提案(讓節點僅需存儲近一年的歷史)的關鍵一步,旨在從根本上控制節點的存儲成本。

平衡道具二:區塊級訪問列表(BALs) 這項被視為“Glamsterdam”升級核心候選的技術,可通俗理解為給每個區塊附上一份“交易將要訪問的賬戶目錄”。有了這份“導航圖”,客戶端便可以並行處理區塊內的多筆不相關的交易,如同將高速公路的單車道拓寬為多車道,極大提升了區塊處理效率。這直接對沖了因Gas上限提高而增加的計算壓力,實現了“提速不增負”。


終局想象:從1億Gas到“野獸模式”

4500萬,僅僅是這場舞蹈的開場。以太坊開發者們真正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遙遠的終局。

那個終局的鑰匙,被稱為“zkEVM證明者客戶端”。

它試圖徹底顛覆延續至今的“重複執行”驗證範式:

  • 當前模式: 一個區塊被廣播後,每個驗證節點都需要獨立地、完整地重新執行區塊內的每一筆交易。這是一種“信任,但需要驗證”的暴力美學。
  • 未來模式: 區塊提議者在執行完所有交易後,生成一個極小的、能證明其計算過程完全正確的零知識證明(ZK-SNARK)。其他驗證節點收到區塊後,不再需要重複數萬次計算,只需完成一次輕量的證明驗證即可

從“重複勞動”到“驗證結果”,這將是數量級的性能飛躍。屆時,L1的計算瓶頸將被徹底打開,Gas上限的增長將不再是線性微調,而是可能進入真正的“野獸模式”(Beast Mode),其潛力足以媲美中心化系統。


價格的漣漪:擴容如何攪動ETH的供需天平?

技術變革的最終目的,是提升網絡效用,而這必然會反映到其原生資產ETH的經濟模型上。L1擴容對ETH價格的影響,是一場精妙的供需博弈。

從需求端看,這是一次顯著的“引力增強”。 提升Gas上限最直接的效應,是增加了區塊空間的供給,從而降低了用戶為競爭空間而付出的成本(即Gas Price)。更低的交易費用,是吸引新用戶和新應用進入生態系統的最強催化劑。 這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更低的費用 → 更多用戶進行交易、玩轉DeFi和NFT → 更多開發者部署創新應用 → 網絡整體效用和價值提升 → 從而增加對ETH作為核心資產(用於支付Gas、質押、作為DeFi抵押品等)的根本性需求。 這好比降低了高速公路的過路費,雖然單次收入減少,但會吸引數倍的車流上來,最終讓整條公路的經濟價值倍增。

從供給端看,博弈則更為複雜,其核心在於EIP-1559的燃燒機制。 EIP-1559規定,每筆交易的Gas費中,固定的“基礎費”(Base Fee)將被銷燬,從流通中永久移除。這是ETH“通縮”敘事的基石。

  • 短期挑戰: 提升Gas上限,增加了區塊空間供給,短期內會降低網絡擁堵,導致每筆交易的“基礎費”下降。這意味著單筆交易銷燬的ETH變少了,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弱ETH的通縮速率。
  • 長期賭注: 然而,核心開發者們下的是一盤更大的棋。他們賭的是經濟學中的“薄利多銷”效應(或稱傑文斯悖論):雖然單筆交易的費用和銷燬量下降了,但網絡整體可用性的提升,將極大地刺激交易總量的增長。

最終,ETH的總銷燬量取決於 交易總量 × 平均每筆交易的基礎費。開發者們相信,交易總量的指數級增長,將足以覆蓋平均基礎費的下降,從而在長期內讓ETH的總銷燬量不降反升,進一步鞏固其“超聲波貨幣”(Ultra Sound Money)的地位。

因此,L1擴容對價格的影響並非簡單的利好或利空。它是一場從“擁堵驅動的稀缺”到“效用驅動的價值”的深刻轉型。短期內,它可能會考驗通縮敘事;但長期看,它在為ETH構建一個更廣闊、更堅實的需求基本面。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