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受困、波動性不足,預測市場的蘋果沒那麼好摘

作者:David



編譯:深潮TechFlow



在這個夏天,我一直在悄悄進行交易,同時思考並構建預測市場相關的工具。自從2024年年中加入 Polymarket 開始參與選舉週期的交易以來,我斷斷續續地接觸這一領域已有一年多時間。



今年6月,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重新點燃了我對預測市場的熱情。當時,我不僅在 Polymarket 上為了娛樂而交易實時發生的事件,還將其作為重要的信息來源,用來指導我的實際投資組合交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深度研究了預測市場,從其起源和多次迭代,到對未來可能性的構想,彷彿進入了一個無盡的知識迷宮。



瞭解一個具有巨大潛力但鮮有人討論或認真對待的小眾市場,這讓我感到無比興奮。





但隨後,約翰·王(John Wang)出現了。今年8月初,我注意到約翰開始在推特上頻繁提及他對預測市場的深入研究,於是我給他發了一條私信,建議我們聊聊。雖然通話細節不便透露,但不久之後,他完全沉浸其中,並通過一系列密集的推文,幾乎憑一己之力將預測市場推向了公眾視野。



儘管如此,雖然我也對預測市場的初步發展階段感到興奮,但它仍然處於萌芽狀態。雖然關於其積極意義的討論很多,但如果預測市場真的要成為一種新的交易主流,其目前形式中的諸多挑戰和侷限性仍需解決。



流動性限制



預測市場的首個重大缺陷是流動性困境。對於大多數專業交易員來說,市場中的流動性已經不足,更不用說讓基金能夠進行大規模交易了。此外,由於二元預測市場難以進行市場造價(market making),願意參與的做市商(market makers)也寥寥無幾;同時,這些市場的交易量本身就不高,做市商從中獲利的機會有限,使得他們缺乏嘗試的動力。



二元市場難以進行市場造價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高庫存風險且難以對沖。由於這些市場基於事件驅動,其特性導致在重大新聞頭條出現後,市場很少或幾乎沒有均值迴歸(mean reversion)的可能性。例如,一個市場的交易價格為某事件結果是80%可能發生(“是”),但隨後出現一條新聞將概率顯著降低至30%。如果做市商在這種情況下站錯了位置,他們可能會被迫持有大量虧損頭寸,而這些頭寸往往難以退出。這種風險可以通過對沖來緩解,但並非總能找到簡單或高效的資本解決方案來實現對沖。





做市商為何害怕“被套路”?



另一個問題是“有毒流量”(toxic flow)和需求缺乏多樣性。做市商通常通過買賣差價獲利。例如,以 $1 買入 X 的股份,再以 $1.01 賣出,反覆操作,同時對標的資產沒有方向性觀點。做市商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中“低信息需求”的比例越高越好,而“高信息需求”的比例越低越好。



以股票市場為例,“低信息需求”通常指投資者因對沖其他頭寸或重新平衡投資組合而進行交易。他們並不是因為認為股票會漲而購買,而是因為投資組合的構建需要。這種類型的需求通常對做市商有利,因為買家對於價格並不敏感。



而“高信息需求”或“有毒流量”則恰恰相反。這類買家通常掌握尚未公開的信息或某種優勢,認為市場定價錯誤,並試圖通過交易獲利。



這兩種買家的比例需要保持健康,才能讓做市商以盈利的方式提供充足流動性。然而,預測市場目前的需求缺乏多樣性,除了投機者外幾乎沒有其他類型的參與者,並且容易受到內部人士“有毒流量”的影響。如果要改善流動性,這種需求結構必須發生變化。



散戶限制



從散戶角度來看,預測市場的侷限性也不少,我會簡要描述這些問題。



首先,市場缺乏足夠吸引人的機會和潛在收益。像 Polymarket 和 Kalshi 上的大多數市場通常波動性較低,潛在收益不足以引起散戶的興趣。即使某個似乎板上釘釘的結果交易價格為70%,但如果它的到期時間是兩個月後,對於現代“追求多巴胺刺激”的散戶來說,吸引力依然不夠。此外,由於上述做市商面臨的挑戰,這些市場也無法提供槓桿交易選項來提升潛在收益。





其次,二元市場的收益上限特性使得“搶先佈局”的動力不足,而這恰恰是股票和加密貨幣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有一些新的原型正在測試,通過移除二元結果來引入反身性(reflexivity),但它們是否能夠成功還有待觀察。



第三,基於事件的市場降低了反身性。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它意味著預測市場不容易受到操縱或類似加密貨幣中“集團控制”(cabal)的問題影響。然而,這也限制了潛在收益,無法提供散戶渴望的100倍回報。我對此有一些想法,但今天暫不討論。



糟糕的發現機制與用戶體驗



任何積極使用預測市場的人都會遇到當前用戶界面(UI)迭代中的諸多煩惱。問題實在太多,尤其是對於深度用戶來說,這些問題累積起來更是令人頭疼。其中最糟糕的,個人認為是市場的發現機制。



Polymarket 和 Kalshi 目前已有數萬個市場,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但絕大多數市場你可能從未聽說過,也沒有簡單的方式可以找到它們。



希望的曙光



好消息是,許多這些挑戰並非預測市場獨有。



早期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永續合約交易所以及短期期權合約等領域也曾面臨類似問題。如果非要說,這反而說明了預測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機會目前預測市場仍然非常小眾。



以 Polymarket 為例,其25萬活躍用戶上個月的交易量為10億美元。相比之下,HyperLiquid上的前100名交易員幾乎每人就達到了這個交易量。



我們可以對新事物感到興奮,但同時也必須保持務實的態度,正視它們當前的實際狀態,才能推動它們邁向新的高度。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