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業股在最新市場反彈中表現優於比特幣和公司國債

本文為機器翻譯
展示原文

比特幣的企業債券和比特幣挖礦行業已成為本輪週期的兩大標誌性事件。從(Micro)Strategy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MSTR資產負債表,到MetaPlanet的崛起以及比特幣挖礦公司的爆炸式增長,機構和行業的採用已成為該網絡強大的結構性支撐。但現在,經過多年近乎持續的積累和市場優異表現後,數據表明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拐點——這個拐點可能決定比特幣的企業債券和挖礦股票在下一輪週期展開時是繼續領先還是開始落後。

比特幣國庫積累

我們全新的比特幣國庫追蹤器提供每日洞察,瞭解這些主要公共和私人國庫公司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增持時間以及持倉變化情況。這些國庫目前共持有超過 100 萬枚BTC,這一驚人的數字佔總流通供應量的 5% 以上。

圖 1:比特幣國庫追蹤器顯示公司累計持倉情況。查看實時圖表

這種規模的增持一直是比特幣當前週期強勢的基石。然而,其中一些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它們的股票估值難以跟上比特幣價格本身的步伐。

比特幣國債估值壓縮

(Micro)Strategy / MSTR,作為企業採用比特幣的先驅,仍然是最重要的公開交易比特幣持有者。然而,近幾個月來,其股價表現遜於比特幣自身的價格走勢。儘管比特幣已在區間內盤整,但 MSTR 的股價下跌幅度更大,導致其淨資產價值 (NAV) 溢價(即其市值與其持有的標的比特幣之間的比率)接近平價,達到 1.0 倍。

圖2:MSTR資產淨值溢價趨向於1.0,表明相對於比特幣,股票槓桿率有所下降。查看實時圖表

這種壓縮表明,投資者對該公司的估值越來越與其純比特幣敞口保持一致,而管理層執行力、未來槓桿率或戰略創新方面幾乎沒有額外的溢價。在上一個週期和本週期早些時候,由於市場對其槓桿敞口的回報,MSTR 的交易價格大幅溢價。這種趨於平價的趨勢表明投機意願正在減弱,也凸顯了本週期的市場心理與之前後期擴張的相似性。

比特幣和比特幣礦業股票的週期拐點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BTCUSD與MSTR的比率,該比率本質上衡量的是一枚比特幣可以購買多少股MSTR股票。目前,該比率約為每BTC對應350股,正處於歷史上重要的支撐位轉為阻力位,該位定義了價格走勢的轉折點。

圖 3: BTC/MSTR 比率處於關鍵週期支撐區。

目前,這張圖表正處於一個關鍵區域。如果持續突破 380-400 區間,則意味著比特幣將重新佔據主導地位,而 MSTR 可能表現不佳。相反,如果出現反轉下跌,尤其是跌破 330,則表明 MSTR 可能在下一輪牛市中重新確立其槓桿領頭羊的地位。

比特幣礦業股領先

與資金管理公司表現不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特幣礦商的股價一路飆升。過去六個月,比特幣本身上漲了約38%,而上市礦商的股價也呈現爆炸式增長:Marathon Digital (MARA) 上漲61%,Riot Platforms (RIOT) 飆升231%,Hive Digital (HIVE) 更是飆升了驚人的369%。由主要上市礦商組成的WGMI比特幣礦業ETF自9月以來的表現已超過比特幣約75%,凸顯了該行業新獲得的動力。

圖 4:比特幣礦工的表現優於比特幣本身。查看實時圖表

放大全球最大的上市比特幣礦商 Marathon Digital 來看,我們可以獲得更多見解。從歷史上看,MARA 圖表一直是市場拐點的可靠領先指標。例如,在 2022 年熊市尾聲,就在比特幣進入新一輪持續數月的反彈之前,MARA 飆升了 50% 以上。這種模式在本輪週期中多次出現。

圖 5: BTC/MARA 比率歷史上引領比特幣的下一個主要方向性走勢。

比特幣礦業股票和公司債券:比特幣市場領導地位的分歧路徑

目前,企業資產負債表上持有的BTC超過100萬枚,這些實體對比特幣供需平衡的影響依然深遠。但主導地位的平衡似乎正在發生變化。像Strategy和MetaPlanet這樣的“國債”雖然長期來看結構性看漲,但目前正處於重要的比率拐點,難以超越現貨BTC。與此同時,礦工正經歷多年來相對錶現最強勁的時期之一,這通常預示著更廣泛的市場動能可能即將到來。

與往常一樣,我們在 Bitcoin Magazine Pro 的目標是消除市場噪音,並呈現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現在或永遠的比特幣股票


如需瞭解比特幣價格趨勢的更深入的數據、圖表和專業見解,請訪問 BitcoinMagazinePro.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財務建議。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請務必自行研究。

這篇文章《比特幣礦業股票在最新市場反彈中表現優於比特幣和公司國債》最初出現在《比特幣雜誌》上,由馬特·克羅斯比 (Matt Crosby) 撰寫。

相关赛道: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