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ETHShanghai 2025主峰會在上海圓滿落幕。本屆大會以“拓展以太坊,塑造開放未來”為主題,由華語建設者社區ETHPanda聯合萬向區塊鏈實驗室、PANews與TinTinLand共同主辦。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40餘位行業領袖,圍繞以太坊擴容、模塊化生態、開發者增長及長期安全等核心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與深度討論,並在大會上正式公佈了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的獲獎者。
Vitalik Buterin:預測市場正成新型信息媒介,安全仍是AI Agent發展的關鍵問題
萬向控股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董事長、HashKey Group董事長兼CEO肖風和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圍繞 AI、預測市場和ZK ID三個話題在線上進行了深度對話。
Vitalik表示,美國大選期間,許多人通過Polymarket參與預測,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可能無法判斷事件的重要性,而預測市場通過價格信號更快反映現實,它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媒介。預測市場不僅適用於大型事件,在AI加持下,也能對小事件進行精準預測。未來AI與預測市場結合,將使預測更主流、更智能化。
對於AI賽道,Vitalik提出,區塊鏈定義了遊戲規則,AI可以成為參與者。隨著AI Agent的興起,它們能自主發幣、參與應用與治理,開啟大量實驗空間,未來應進一步思考如何賦能生態發展。但他強調,AI不應替代人,而應成為人的工具。安全性仍是關鍵問題,包括Agent的黑客風險。
他進一步提到 ZK ID(零知識身份)在防範AI濫用方面的潛力。ZK ID可以幫助區分真人與機器人,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可以支持例如低風險DeFi等賽道的發展。
肖風:以太坊依舊是應用核心,憑先發優勢和持續優化難以取代
肖風表示,區塊鏈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比特幣為代表,主要是貨幣發行系統,通過簡單的數學公式實現高速運算,不允許進行復雜的外部部署,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快速達成共識,因此被視為“數字黃金”;另一類以以太坊為代表,以應用為中心,沿著白皮書初衷逐步發展,目前佔據了60%-70%的應用市場份額。肖風指出,不必試圖取代以太坊,因為它具有先發優勢並在持續改進,其他區塊鏈項目需要證明自身戰略定位與以太坊不同並提供差異化價值,挑戰以太坊的可能性非常低。
肖風還強調,DeFi發展不可忽視,但需要兼顧KYC和反洗錢要求,其理念與傳統金融不同。通過零知識身份認證(ZK ID),用戶可以憑藉證書、證明、工作經歷等信息確認自身合格投資者身份,從而在全球範圍內安全交易,讓去中心化金融更好地服務全球金融體系。
以太坊基金會聯合執行董事Hsiao-Wei Wang:以太坊大規模採用需跨越擴容、體驗與信任三大鴻溝
以太坊基金會聯合執行董事Hsiao-Wei Wang在“以太坊的大規模採用:跨越鴻溝”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以太坊實現大規模採用的願景可以通過三個方面體現:一是自主掌控,讓用戶真正擁有自己的資產;二是全球結算能力,使價值能夠跨越地域限制,提高整體效率,並具備全球範圍驗證的能力;三是日常效用,讓區塊鏈和以太坊像互聯網一樣,自然而順暢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日常轉賬中。
同時她指出,以太坊在跨越鴻溝前面臨著擴容性與成本高牆、體驗鴻溝和信任差距三大挑戰。在擴容方面,以太坊的路線是L1 + L2,核心策略是通過L2 Rollups實現高吞吐量、低成本交易。比如關鍵升級包括Dencun (EIP-4844)、Pectra (2025 Q1)和Fusaka (2025 Q4)。在賬戶與用戶體驗方面,提出了賬戶抽象概念,通過ERC-4337、EIP-7701、EIP-7702等提案引入智能賬戶,將用戶賬戶變為可編程合約,並支持社交恢復錢包、Gas代付和批量交易功能。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強調安全穩定的主鏈設施和金融日常化。
她還表示,以太坊未來的目標是不再被“看見”,而是像互聯網一樣被默默依賴和信任。真正的大規模採用,不是因為以太坊本身巨大,而是因為它無處不在、透明、可靠,當它像空氣一樣自然存在時,才是區塊鏈真正實現價值的時刻。
以太坊基金會聯合執行董事Tomasz Stanczak:ERC-8004和x402是以太坊AI代理經濟的關鍵基石
ETHPanda聯合發起人Bruce Xu和以太坊基金會聯合執行董事Tomasz Stanczak展開了爐邊對話。Tomasz Stanczak表示,如果以太坊成為AI Agent的協調層,在以太坊未來主導的經濟生態中,系統將更加無需許可。每個人都可以部署AI代理,通過建立信譽和信任參與本地經濟並進行支付,從而大幅減少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依賴。代理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套連接全球基礎設施的標準,促進項目建設、學校和建築工作支持,並通過協調改進全球基礎設施。若沒有以太坊中介層,Agent仍需依賴傳統支付體系和機構驗證,過程繁瑣,且控制權集中。
他透露,目前,新興標準如ERC-8004和x402已得到部分大型機構關注。其中,ERC-8004是代理功能標準,涵蓋身份、信譽及聲明驗證,也是代理核心功能的基礎;x402是支付標準,定義了代理如何請求其他代理完成支付。這些標準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意味著巨大機會,探索代理功能、信譽系統及驗證機制,未來可以擴展和優化應用。與此同時,支付可靠性和現有系統整合仍是挑戰。未來一兩年,將出現更多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使機構輕鬆部署代理並連接支付系統,從而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在社區支持方面,以太坊基金會通過去中心化團隊推動標準制定,並連接數據、企業和開發者社區。基金會還通過暑期學校和全球倡議支持開發者,尤其關注AI和代理方向,幫助創始人、開發者、學者和企業建立聯繫、進行市場推廣和社區協調。
針對中國社區,Tomasz Stanczak還表示,西方非常重視該地區的創新潛力,這是全球合作的重要機會。他鼓勵對AI和以太坊感興趣的開發者加入社區討論,共同推動技術發展。
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主賽道獲獎名單揭曉
在為期四天的現場創作和專業評審之後,ETHShanghai 2025黑客松主賽道的獲獎名單在本次主論壇上正式揭曉。本次一等獎由Yield Market(DeFi x Infra賽道)獲得,獎金2000美元。二等獎分別由VRF using EIP 2537(Chain for Good賽道)和Wandfi(DeFi x Infra賽道)獲得,獎金各為1500美元。三等獎則由Ponymarket(DeFi x Infra賽道)和Foxhole(AI × ETH賽道)獲得,獎金各1000美元。這些獲獎團隊展示了DeFi、AI等賽道最新創新成果,將為以太坊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李國權教授:以太坊是企業面向全球市場的必選項
在萬向區塊鏈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總經理杜宇和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主席/新加坡社科大學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教授李國權的深度對話環節,主要聚焦了以太坊的應用實踐及發展趨勢。
李國權教授詳細分析了以太坊在全球金融、政府與監管中的領先地位,並探討其未來發展。李教授指出,以太坊不僅在技術層面處於領先地位,還在監管合規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已成為全球多個金融機構和政府的首選基礎設施。尤其在穩定幣、債券等金融產品的應用中,以太坊的強大技術支撐贏得了監管機構的廣泛認可。
他特別提到,新加坡政府已將以太坊應用於文憑認證和國際貿易憑證等公共服務領域,確保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成本,併為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有力的示範。李國權教授認為,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特性,確保了金融透明度和反洗錢合規,同時保持地緣政治中立,利於企業跨境業務。
關於中國市場,李國權教授指出,雖然聯盟鏈在國內可能更具穩妥性,但對於打算拓展國際市場的企業而言,以太坊是企業面向全球市場的必選項。他還展望未來去中心化硬件和雲計算技術的突破,認為這些創新將進一步完善區塊鏈基礎設施並增強抗風險能力,尤其在芯片設計等硬件領域的進展,將為區塊鏈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持。
最後,李國權教授強調教育與政府合作在區塊鏈技術普及中的重要性,建議國內開發者積極利用以太坊測試網進行實驗,推動高校與科研機構合作,並看好以太坊在綠色金融、碳交易等新興領域的潛力,預示其將為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Audrey Tang:基建已逐步完善,未來十年以太坊應聚焦應用落地
以太坊應用聯盟 (籌) /山海塢發起人Audrey Tang表示介紹,山海塢旨在打造跨領域、快閃式建設的建設者村落,匯聚技術開發者、AI研究者、組織行為學專家及治理從業者,通過資源鏈接、教育體系及跨領域生態協同推動以太坊創新。每年固定地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建設,既促進東西方區塊鏈社區交流,也孵化真實應用場景,幫助初創團隊從原型階段走向市場成熟,提升華語區在全球以太坊生態中的影響力。
同時,Audrey Tang還表示,以太坊生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逐步完善,但在應用落地和社區可持續發展上仍面臨挑戰。過去三年,我們通過社區教育、開發者支持及公共開源項目推動了生態發展,但整體業務密度仍未完全打通,多數社區仍依賴捐贈維持運作,開發者在融資、商業化和團隊管理方面經驗不足。 應用聯盟作為非盈利組織,以公共物品組織形式運行,旨在通過結構化融資和全球會員體系彙集社區、基金會、機構和企業的力量,建立長期可持續的資金池,支持公共物品建設、開源工具開發及全球範圍的應用實驗。聯盟不僅為初創團隊提供從創意到市場落地的支持,還通過教育培訓、開發者社區建設和跨領域協作,推動新興應用在真實世界中的實踐與落地。聯盟旨在推動打造可持續、具有長期影響力的以太坊應用生態,加速區塊鏈從基礎設施建設嚮應用繁榮的轉型。她最後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下一個十年以太坊應聚焦應用落地。
BitSeek聯合創始人:去中心化AI有助於降低成本並實現開放部署
BitSeek聯合創始人Gordon在“全球首個原子化AI模型提供商”主題演講中介紹了項目的運作模式和核心優勢。Gordon表示,BitSeek無需依賴中心化服務即可在近萬億規模下執行AI模型的分佈式部署、執行和治理。該項目通過專有協議DeLLM將大型語言模型(LLM)拆分為可在各開發者節點上獨立運行的“智能原子”,構建開放、可驗證且用戶自主掌控的智能範式。
Gordon表示,BitSeek的目標是降低AI使用成本,預計網絡擴展後可將費用降低80%以上,讓開發者和用戶都能享受高性能AI服務。同時,該方案通過前沿隱私保護設計,保障數據安全和匿名性,將AI的控制權從少數大型科技公司手中釋放給全球開發者和用戶,為AI生態帶來新的開放與共享模式。
以太坊擴容現狀與生態發展趨勢
在ETHShanghai 2025主論壇上,主題為“以太坊擴容與未來展望”的圓桌討論精彩紛呈。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ETHPanda核心貢獻者兼Plutos VC管理合夥人Vaelyn、HashKey Chain技術開發Leo、Enlight Capital創始合夥人唐弈、PicWe高級顧問北海,以及EthStorage聯合創始人Anthurine。
Leo認為以太坊在過去幾年通過分片和Layer 2等技術實現了顯著擴容,提高了TPS(交易處理能力),取得了可觀成果。然而,隨著網絡規模擴大,問題已經從“能否擴容”轉向“擴容後如何保持一致性與信任”。擴容帶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影響了用戶體驗、資產流動及企業運營邏輯,使得不同鏈和Layer之間的協調、數據一致性及用戶體驗仍有提升空間。同時,當前跨鏈更多是資產搬運,底層信任與合規邏輯尚未完全解決,這是生態亟待突破的瓶頸。
唐弈指出,平臺不僅在技術和產品上持續迭代,也在用戶增長、應用拓展和服務體驗等方面展現出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投資層面,我們同樣觀察到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和企業,尤其是B端客戶,正從原本聚焦單一領域,轉向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如OTC業務和C端相關服務等,充分體現出用戶需求的多樣化與行為的變化。同時,穩定幣以及更復雜的金融協議在市場中的表現穩健,各類產品不斷成熟,用戶體驗也持續優化。公司在人才培養與創業支持方面持續發力,通過深度理解並滿足不同用戶的真實需求,可進一步推動創新型應用的落地與生態的繁榮發展。他還表示,希望未來十年內,以太坊能夠發展成為一箇中立、安全、可供全球共同使用的結算層。
“以太坊擴容面臨的核心問題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吞吐量提升,而在於整個網絡共識和流動性結構。”在北海看來,早期白皮書和升級設計中雖然明確了擴容目標,但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挑戰,例如個人想參與節點共識時,可能因費用或激勵機制限制無法真正生效,而少量節點掌握大量資產和共識權力導致系統流動性過於分散,形成潛在風險。分片等擴容方案尚未完全落地,網絡擴展的預期與現實仍存在差距,需要依靠開發者持續貢獻來補全生態。以太坊早期設計如中本聰設定的節點容量是為了讓任何一臺計算機都能加入共識,但隨著網絡規模和複雜性大幅增加,快速擴張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因此他認為,在推進擴容的同時,需要重新審視哪些部分擴展過度,重點解決共識安全和流動性問題,確保在大規模網絡下維持去中心化、安全和系統穩定,實現技術方案與生態設計的協同發展。
Anthurine表示,目前以太坊擴容並沒有完全解決體驗問題,以太坊在與其他鏈或應用的結合上仍有提升空間。同時,她認為技術優化不能孤立,要兼顧碎片化、L1/L2協作和生態多樣性。EthStorage正在通過貢獻代碼和模塊化開發,幫助以太坊自身性能和生態進一步完善。同時也針對AI與鏈上計算的探索,通過在鏈上直接運行中小型AI模型,實現計算和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同時降低節點准入門檻,以及重視前端的去中心化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抗攻擊性和抗審查能力。
從TradFi到Web3:搭建信任與價值的橋樑
在“從TradFi到Web3:搭建信任與價值的橋樑”圓桌討論中,匯聚了HashKey Capital投資合夥人Xiao Xiao、HashKey Capital業務增長人Z、Synbo Labs社區負責人Nora、GSR Markets亞太區總經理CJ Fong和DigiFT研究與創新負責人Ryan Chen。
Z指出,可以把現在的Web3發展階段比作早期的互聯網,就像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早期的情況。大概在2000年到2010年之間,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初期的發展,而大約十年後,電子商務平臺開始成熟。它們全面合規、值得信任,到2047年,你可以在全球任何主要平臺購買商品,並信任平臺背後的支付和銀行體系,同時風險被合理控制。他認為Web3也需要類似的發展路徑,大約需要十年左右,重點是合規和培訓,幫助金融機構(比如大型品牌或企業)進入這個領域。而在從用戶覆蓋來看,我們確實看到兩方面的增長。一方面是零售用戶的覆蓋,另一方面是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目前,我們已經處於所謂的數字銀行階段,通過數據透明化,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訪問金融服務,其中機構用戶正在逐漸從傳統產品轉向新的數字化金融產品。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這不僅是“是否要改變”,而是“如何在合規框架下進行改變”
Nora表示,在Web3世界,我們嘗試使用代碼和去中心化的方式,而不是依賴大量中心化的機構,來幫助我們建立全球規則。技術只是工具,真正關鍵的是公眾是否能夠接受這些理念和規則。也就是說,社會和程序員的參與比技術本身更重要,技術公司只是幫助我們把夢想變為現實。理念與願景、技術和開發者是三個Web3核心因素。而目前,不管是用戶還是企業,他們關心的核心問題都是安全、信任和風險管理,主要原因是金融體系存在長期的法律和監管框架。
“我們需要技術推動Web3的發展,就像傳統金融體系依靠機構化的結構、封閉的基金管理、以及大型金融機構(例如瑞銀、花旗)所構建的技術體系一樣。”CJ Fong指出,Web3需要形成對應的基礎設施,這部分技術的意義在於,它將使傳統金融體系變得更加高效,因為傳統金融目前仍在使用20多年前的技術,比如SWIFT轉賬系統。通過Web3技術的優化,可以讓傳統金融基礎設施升級,邁向新的階段。同時,現在全球範圍內的關注點正轉向DATs(加密財庫公司),且看到這個領域出現了大量創新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儘管在某種程度上讓人想起了2007年的泡沫階段,但這也是進步的信號。
對於資產代幣化及流動性,在Ryan Chen看來,當我們考慮RWA時,問題回到更根本的層面:如何提供流動性。關鍵問題在於這些都是證券型代幣。要能夠觸及它們、交易它們並進入市場,從理論上講,需要在每個司法轄區獲得許可。同時,代幣轉移時,應確保法律上的所有權轉移,若代幣僅作為收據,則市場可能難以接受,只有真正的資產代幣化才能推動市場發展。
鏈上新範式:Web3與AI的交匯處
“鏈上新範式:Web3與AI的交匯處”圓桌討論中,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PANONY & PANews聯合創始人畢彤彤、HolmesAl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Ky、Nora CEO Luke、KiteAl市場負責人Cindy Shi和Chainbase品牌總監Renee,共同探討Web3與AI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Ky看來,個人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數據(行為數據、個人偏好、日程信息等)大部分價值被大平臺獲取,Web3可提升個人在互聯網經濟中的自主權和收益能力,而非完全依賴傳統平臺的分配。對於AI方向,他看好AI Coding、AI Trading、AI預測等賽道。
Luke指出,當前互聯網交互依賴傳統技術,例如身份驗證依賴人的特徵,支付動作依賴第三方平臺。未來AI Agent將可能代替人類進行交互,形成新的互聯網交互範式,而這種交互模式需要一套全新的基礎設施來支撐。同時,當AI Agent代替人類進行交互時,需要新的技術來解決身份認證和交易執行等問題,來建立高度信任的AI生態。
Cindy Shi認為,Web3和AI的結合,使更多人能夠輕鬆參與AI項目,即使是個人或小型開發者,也能貢獻自己的能力。而區塊鏈可提供確權和透明機制,使參與者能夠獲得利益反饋,強化社區信任。未來AI可能代替人類完成很多任務,傳統系統無法滿足新的交易需求,類似於過去從線下支付到VISA等虛擬支付系統的演變,未來交易系統也需要全新的架構來適應AI驅動的操作模式。同時,她認為,Web3和AI的大範圍推進離不開用戶上手門檻的降低以及強大的支付網絡的構建。
“AI Agent將成為未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個人提升效率和創造力。”Renee還指出,在AI或AI Agent的應用過程中,用戶會遇到實際問題,例如全球支付和跨境交易,以及個人數據和信息主權的保護。而當這些痛點出現時,用戶會真實感受到Web3的價值,如去中心化、數據確權和透明支付機制。
推動以太坊發展的中文社區力量
最後,在“推動以太坊發展的中文社區力量”圓桌討論中,來自各大以太坊開源社區的代表——TinTinLand品牌負責人Ethean、ETHPanda聯合發起人Yoyo、GCC核心成員Twone、Nantang DAO貢獻者 Hanbai Yan以及LXDAO貢獻者Marcus紛紛分享了各自創立社區的初衷以及對以太坊理念的認可,並介紹了他們對以太坊技術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尤其強調了擴大華語社區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