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的真的要來

本週,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一輪由老牌山寨幣引領的強勁上漲。ZEC、FET、 FIL 、ICP等一批於2022年前發行的項目集體爆發,包攬了幣安漲幅榜前十。此番行情讓長期坐冷板凳的投資者終於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縷曙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1月8日,剔除市值前十的加密貨幣後,山寨幣板塊貢獻了總成交量的37%,但其市值佔比僅為7.3%。這種顯著的失衡表明,資金正快速湧入老牌山寨幣,市場風險偏好正在急劇飆升。

YyB89Cm35VpsyQubHdLlHBF1eAi24ASZotbpIO4S.png

為何史詩級的市場變盤可能在當下出現?其核心在於,引發風格切換的兩大關鍵信號已首次同時滿足:其一,10.11的劇烈震盪已徹底完成籌碼重構,為趨勢新生奠定了基礎;其二,能夠凝聚市場共識、並持續引領方向的龍頭已然現身。

首先,儘管比特幣與山寨幣在分化總會在某個時點出現收斂,但行情風格的切換往往伴隨劇烈陣痛,而非平滑過渡。其根本原因在於,資金完成“高低切換”需要滿足兩個苛刻條件:比特幣趨勢投機的資金髮生轉移,同時山寨幣市場的歷史套牢盤被充分清洗。

10月11日的崩盤正是這一過程的催化劑:大量堅守的低倍槓桿(即“老油條”持倉)在極端下跌中被一次性強制出清,這極大地卸下了山寨幣的歷史包袱。自此,山寨幣兌比特幣的匯率開始築底走強,標誌著資金切換的通道已被打開。

其次,以ZEC、DASH和ICP為代表的老牌山寨幣,以極具爆發力的漲幅迅速點燃了市場情緒。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它們驗證了“龍頭高度決定行情高度”的市場定律——龍頭幣種的強勁走勢為整個板塊打開了估值空間,驅動了賺錢效應的擴散。這一模式與2024年2月的行情高度吻合,當時RENDER、WLD和ARKM等AI龍頭同樣以超十倍的漲幅,拉開了上一輪山寨季的序幕,當前市場彷彿正在重演這一歷史劇本。

那麼,為何這些引領行情的老牌山寨幣,多數是2022年熊市前發行的項目?

1、它們具備更健康的估值與籌碼結構:這些項目不僅經歷了完整熊市的充分洗牌,估值泡沫被大幅擠壓,其代幣經濟也更成熟。流通率多數超過80%,且VC與團隊份額已在三年內基本解鎖完畢,潛在拋壓顯著釋放,為價格上漲掃清了結構性障礙。

2、資本週期的“沉澱效應”驅動價值迴歸:歷史表明,每一輪資本浪潮後,雖經歷泡沫破裂,其核心投資終將沉澱出真正的贏家。正如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仍有12%的公司開啟長牛,2020-2021年加密投資高峰的成果,也絕不應僅由SOL一個案例來承載。市場需要更多來自那個時代的項目實現價值兌現,這是資本週期的內在要求。

3、技術週期空窗期強化了其“先發優勢”:本輪週期缺乏如DeFi Summer般的顛覆性創新,新項目多為技術改良。在此背景下,那些歷經考驗、擁有成熟生態與社區共識的老牌項目,其積澱的知名度和基礎設施便構成了強大護城河,成為資金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首選。

10月11日,山寨幣(剔除市值前十)的市值佔比一度下探至6.05%,創下自2017年7月ICO熱潮以來的歷史新低。這一極端數據背後是一個關乎行業未來的嚴峻命題:如果承載了絕大部分技術應用與創新嘗試的山寨幣生態被市場遺棄,那麼區塊鏈將可能退化為一個僅有儲值功能而無廣泛應用活力的“數字黃金”系統,其宏大的“價值互聯網”敘事也將隨之崩塌。真正的牛市,必須建立在比特幣、以太坊與Solana之外,由那些在DeFi、遊戲、社交等無數場景中默默構建的山寨幣共同繁榮的基礎之上。它們是實現區塊鏈從“賬本”走向“平臺”的關鍵。因此,當前市佔率的極度低迷,非但不是終局,恰恰是為區塊鏈應用未來進行重新定價的歷史性機遇。

經典技術分析中的“旱地拔蔥”形態,往往表現為幣價在底部長期縮量橫盤後,突然拉出一根巨量長陽。這一走勢絕非尋常波動,而是市場趨勢發生根本性逆轉的強烈信號:它意味著長期被壓抑的做多動能在瞬間集中釋放,反映出主力資金已達成共識並開始強勢入場。

觀察ZEC、ICP等老牌山寨幣近期的強勢表現,其典型的“旱地拔蔥”形態恰恰印證,這並非散戶情緒的短期推動,而是機構級資金基於對估值修復空間的共識,所進行的有組織、有規模的集體建倉行為。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精準預測趨勢的轉折固然困難,但在趨勢信號已然明朗時主動跟隨,往往是規避主觀誤判、把握行情機會最為穩妥的策略。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