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亮點
-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正在與主要註冊交易所進行深入洽談,計劃最早於 2025 年 12 月推出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的槓桿現貨交易。
- 該計劃利用《商品交易法》的現有授權,將大部分加密貨幣交易置於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聯邦監管之下。
- 這項舉措是特朗普政府為吸引美國加密貨幣創新而推出的又一項重大監管舉措。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在代理主席卡羅琳·D·範的領導下透露,該委員會正在與主要金融交易所進行深入討論,以引入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槓桿現貨交易。
沒錯 https://t.co/4VjzyEuklE
— Caroline D. Pham (@CarolineDPham) 2025年11月9日
根據 Caroline D. Pham 的官方帖子,這項措施最早可能在 2025 年 12 月啟動,預計這將首次把很大一部分加密貨幣交易置於聯邦監管之下。
此前,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2025年9月聯合發佈聲明。該聲明明確指出,註冊交易所無需國會制定新法即可上市現貨商品產品。
這是基於《商品交易法》中長期存在的規定。該法要求,任何涉及使用槓桿或借貸資金進行商品交易的零售交易都必須在受監管的平臺上進行。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目前計劃將此規則直接應用於現貨加密貨幣市場,即資產買賣即時交割的市場。代理主席範表示,該機構致力於全速推進,以實現聯邦監管下的數字資產交易。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計劃出臺明確的監管準則
雖然槓桿交易的規則早已存在,但其實施主要集中在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上,而不是簡單的現貨交易上。
這一漏洞導致數十億美元的交易量從美國投資者流向不受監管的離岸交易所。這些外國平臺通常缺乏美國交易所那樣強有力的投資者保護和市場監管,這使得用戶面臨更高的欺詐風險。
新方案直接針對這一問題,將相關業務遷回國內。參與的主要平臺均為金融業巨頭,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Futures Exchange)和洲際交易所美國分公司(ICE Futures US)等傳統巨頭(它們已提供比特幣和以太坊期貨交易),以及Coinbase Derivatives等加密貨幣原生交易所。
槓桿現貨交易如何運作
這些受監管的交易所,被稱為指定合約市場(DCM),將被允許促進具有內置槓桿的現貨交易。
這意味著交易者可以用更少的自有資金控制比特幣等資產的更大倉位,這會放大收益和損失。
例如,用戶最多可以使用其初始投資額的10倍進行交易。所有此類交易均需滿足強制性保證金要求。
代理主席範女士曾表示,此舉並非鼓勵投機。相反,她認為此舉意義重大,因為它能將合規且創新的金融產品納入美國監管框架。
美國監管機構希望為加密貨幣行業制定明確的監管準則
該聲明是 Pham 的“加密貨幣衝刺”計劃的核心部分,該計劃於 2025 年 8 月啟動,旨在收集行業對現貨上市和代幣化抵押品(包括穩定幣)使用等關鍵問題的反饋。
首批測試的產品可能包括永續合約。這是一種沒有到期日的衍生品,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非常流行。
包括前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羅斯汀·貝納姆在內的一些批評人士認為,CFTC需要國會賦予新的明確授權來監管現貨市場。範回應說,現行的《商品交易法》已為監管槓桿交易活動提供了足夠的授權。
一些消息來源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和 Coinbase 等平臺可能會在 2025 年 12 月中旬推出槓桿現貨產品。
美國主要銀行紛紛湧入加密貨幣現貨服務領域
摩根大通計劃在2026年初之前向其機構客戶提供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現貨交易服務。該銀行打算使用其自主研發的私有區塊鏈Onyx來結算這些交易。
此外,Chase信用卡持卡人很快就能直接為他們的Coinbase錢包充值,而且該銀行正在開發以加密貨幣為抵押的貸款產品,比特幣和以太坊可以作為抵押品。分析師認為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機。
高盛已重新啟動其加密貨幣交易部門,並正在探索在其衍生品業務之外開展現貨交易。2025年7月,高盛與紐約梅隆銀行合作開展一個涉及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的項目。
摩根士丹利也計劃在 2026 年前向其 E*Trade 客戶提供現貨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其他主要機構,包括花旗集團、滙豐銀行和瑞銀集團,也計劃推出各種加密貨幣託管、代幣化和交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