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黃金市場從回調階段復甦,投資者的目光聚焦於此。摩根大通預測,到明年年底,金價可能達到每盎司5300美元。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全球宏觀及固定收益策略主管亞歷克斯·沃爾夫11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黃金的上漲行情尚未結束”,並補充說,“明年某個時候金價很有可能突破5000美元”。這意味著金價較當前價格(約4100美元)上漲超過25%。
沃爾夫指出,新興市場央行增加黃金購買是金價上漲的關鍵驅動因素。他分析道:“央行外匯儲備中黃金的比例仍然很低”,並且“儘管金價上漲,但主要新興市場仍將繼續購買黃金”。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全球各國央行共購買了634噸黃金,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仍遠高於2022年之前的年均水平。中國、波蘭、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等新興經濟體引領了這一趨勢,這被解讀為降低對美元依賴、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戰略舉措。“這些國家擁有基於財政盈餘的大量現金流,其中一部分正被轉移到黃金市場,”沃爾夫解釋道。
在華爾街主要投資銀行中,摩根大通的展望最為樂觀。高盛預測明年年底金價將達到每盎司4900美元,而摩根大通則預測金價將出現更強勁的上漲趨勢。
黃金價格上月底觸及每盎司438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下跌約6%,但近期突破4100美元,顯示出反彈跡象。今年以來,黃金價格累計漲幅超過50%,凸顯了其作為央行資產、通脹對沖工具和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的吸引力。
沃爾夫表示:“黃金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仍然是一種相對不足的資產。”他還補充說,即使黃金持有量僅增加到 5%,也會顯著增加對黃金的需求。
這一觀點表明,黃金已完成短期調整,重新進入長期上升趨勢。但鑑於美元疲軟、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央行的持續購入,黃金能否再次維持其“避險資產”地位,仍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