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lgar Penguin 最初是一個 3Dmeme,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金融實驗,這表明即使沒有團隊或路線圖,幽默和集體情感也能維持一個加密社區。
該項目的社區接管(CTO)成為了自下而上組織的一個鮮活案例——數千名持有者通過表情包、短視頻和自主營銷重建了其生態系統,證明文化可以取代正式結構。
其通縮代幣模型和不斷創造的meme因將交易轉化為績效,反映了 Web3 的一個更廣泛的真理:注意力,而不是技術,才是最有價值的貨幣。

meme的崛起
在瞬息萬變的加密貨幣世界裡,最經久不衰的故事往往與代碼無關,而是與情感有關。“惡俗企鵝”(Vulgar Penguin),在中國社區廣為人知,它的誕生並非一個項目,而是一場意外。一切始於一張怪異的3D企鵝圖片——渲染粗糙,光線怪異,幾乎讓人感到不適。然而,這張圖片卻在短短几天內迅速在Twitter和Telegram上傳播開來。有人稱之為“爛到極致反而完美”,這種反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互聯網對完美主義的集體厭倦。
很快,這張圖片就被鑄造成了代幣。2025年初,一個匿名賬戶在BNB鏈上部署了一個名為“Vulgar Penguin”(VULGAR)的合約。沒有路線圖,沒有白皮書,沒有投資者演示文稿——只有一張meme。短短一週內,就有成千上萬個錢包地址開始交易它。這個創意本身的幽默感成為了人們加入的理由。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本身——“粗俗”、直白、未經雕琢——就是一種對主流加密文化嚴肅氛圍的獨立宣言。
這場運動的邏輯並非基於經濟,而是基於文化。對於被動盪和荒誕塑造的一代人來說,meme幣不僅僅是投機,更是一種參與。據 CoinGecko 數據顯示,Vulgar Penguin 在上線第一週的日交易量就超過了 1800 萬美元,價格一度接近 0.008 美元,之後回落。它既沒有產品,也沒有實際用途,只有關注。但在 Web3 時代,關注就是流動性。
這隻企鵝之所以脫穎而出,在於它情感的真誠。它不像Doge那樣可愛,也不像Pepe那樣充滿神話色彩。它看起來疲憊、沮喪,卻又無比真實。它成了這一代人的鏡子,他們用玩笑來掩蓋失敗,因為他們看不到其他生存之道。在一個痴迷於增長和創新的市場中,Vulgar Penguin 將失敗本身變成了一種藝術。

收購
上線幾周後,原開發者就消失了。網站停止更新,似乎無人管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就意味著項目的終結。然而,社區卻不願讓它就此消亡。四月初,一個新的推特賬號——@BSCPENGU_CTO——出現了,簡介很簡單:“開發者走了,但社區還在。” 這標誌著一場大規模的社區接管行動的開始。
在加密貨幣領域,CTO(社區接管)意味著項目並非由任何人所有,而是由所有人共同維護。沒有治理投票,沒有DAO提案,一切都是自發行動。持有者開始自發組織起來:一些人重建了官方網站vulgarpenguin.com,另一些人則追蹤鏈上數據或聯繫交易所。XT.com在4月下旬上線了該代幣,隨後LBank也上線,為這個網絡meme帶來了第一波中心化流動性。
這項活動雖然沒有報酬,但效果顯著。Discord頻道全天候活躍。TikTok和Twitter成為主要的推廣平臺。成員們製作了企鵝跳舞的短視頻,並配上交易圖表。meme創作者們將每日價格波動改編成段子。BscScan數據顯示,活躍錢包地址在一個月內從約600個激增至5000多個。CoinMarketCap證實,交易量遠超項目規模。
最終形成的與其說是一家公司,不如說是一個鮮活的網絡。社群利用幽默和混亂作為協調工具,重塑了品牌。每一篇帖子、每meme、每一次交易都證明了這個故事依然鮮活。正如一位主持人在Spaces通話中所說:“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只是想讓這個玩笑繼續下去。”
荒謬的經濟學
Vulgar Penguin 的合約簡單卻極具象徵意義。代幣總量固定為 10 億枚,全部流通。每筆交易都會收取 2% 到 5% 的稅,一部分會被銷燬,一部分會返還到流動性池中。這是一種標準的通縮機制,但對社區而言,它卻成了一種儀式。每次銷燬都像是一場小型的慶典。0xdead 地址的截圖充斥著社交媒體,配文諸如“靈魂已送走”。
BNB Chain 的低手續費鼓勵了頻繁的交易。在其最活躍時期,每日交易量超過 12,000 筆,交易額超過 2000 萬美元。如此高的交易量並非投機,而是參與的體現。交易成為了一種表達忠誠的方式。正如一位用戶在 Twitter 上寫道:“每一次買賣都為這段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
四月下旬,代幣價格從 0.008 美元跌至 0.002 美元左右,社區並沒有恐慌,而是展現出了創造力。各種新梗圖湧入社交媒體:“企鵝進入睡眠模式”、“深海探險”、“我們不是賠錢——我們是來書寫劇本的”。每一次下跌都成為了新的內容。價格波動本身也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而正是這種故事支撐著市場。
對於關注這一現象的研究者而言,“庸俗企鵝”揭示了meme金融的核心真理:價值不在於基本面,而在於傳播頻率。人們談論得越多,它就越普遍。通縮機制為這種關注提供了結構,而文化則賦予了它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代幣與其說是一種金融產品,不如說是一場持續進行的表演——其中每個參與者既是演員又是投資者。
玩笑之外
到 2025 年中期,社區開始跳出迷因的侷限。項目官網開始列出新的目標:NFT 身份收藏、小型 GameFi 原型以及跨鏈擴展。計劃中的遊戲將允許玩家控制企鵝化身,通過完成任務賺取代幣,並用代幣進行升級。NFT 將作為會員徽章和未來的治理權。

這些實驗反映了meme項目試圖從純粹的文化形式演變為功能性生態系統的更廣泛趨勢。LBank 的研究團隊指出,如果這種轉型成功,meme代幣的生命週期可能會更長。然而,挑戰顯而易見:注意力會迅速消退,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故事,流動性就會消失。
然而,Vulgar Penguin社群的Persistence表明,其意義遠不止價格因素。它並非僅僅是市場追逐收益的群體,而是一群探索如何用幽默、混亂和共同的情感來替代公司架構的人。風險確實存在——沒有正式的實體,沒有合規框架,完全暴露在市場波動之中——但歸屬感也同樣真實存在。
一位成員在一次社區電話會議上說:“也許我們最終一無所獲,但至少我們證明了笑聲可以影響市場。”這句話後來被加密貨幣媒體廣泛引用,成為該項目的非官方座右銘。
“粗俗企鵝”或許最終會像許多網絡迷因一樣銷聲匿跡,但它短暫的故事揭示了Web3一個令人不安的真相:去中心化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概念,它更是一種文化現象。這意味著,在一個由算法和資本主導的世界裡,一隻粗糙的3D企鵝——源於一個玩笑,並由陌生人維繫——仍然可以成為一個金融實驗、一個社群,以及一面反映時代的鏡子。
閱讀更多:
參考資料:
〈 庸俗企鵝:當一個笑話變成一個社區〉這篇文章首先發佈於《 CoinRan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