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rypto攻城狮
200,028個推特粉絲
關注
空投交互丨分享币圈热点、干货 丨币圈宣发丨合作私信丨📩丨丨#BTC #ETH 📈 | Web3 Advisory & Marketing |
動態
avatar
Crypto攻城狮
主題貼
我有個老朋友,這陣子突然變得神神秘秘的。 平時愛聊行情,這幾天天天只說一句話:“我在孵 meme。” 我還以為他又去衝那種純情緒盤,結果有一天他笑著說: “這次不一樣,我做的 meme 是有現金流的。” 我被驚訝到了,說:“你這是在搞什麼新物種?” 他說:“ @bitdealernet ,上面每個meme幣都帶資產背書,還能持續分流動性。” 聽完我只想說一句——幣圈終於有人在認真做 meme 了。 一、核心邏輯:Meme + 資產背書 + 永久流動性 🔹雙流動性池 + 永久鎖倉 募集來的資金按照設計拆成至少兩個池子,一個跟 RWA / SOL 抵押資產掛鉤,另一個跟 $BIT 掛鉤。更重要的是,這些 LP 一旦建立,就永久鎖定,從制度上封閉“抽池跑路”的後門。 🔹資產背書與現金流映射 遊戲或項目上線所產生的淨收益,部分或全部將用於回購對應的 RWA 代幣,而不是直接打錢給 $BIT 持有者。這樣 $BIT 是生態控制 / 激勵層,而“資產 + 貼現”落在 RWA 代幣與遊戲收益方。這種設計讓 Meme 並非無根漂浮,而是可在資產體系裡呼吸。 🔹效用清晰 + 邊界界定 白皮書裡明確, $BIT 是效用型通證,不參與 iGaming 收益分紅,也不等同於股權。它用於治理、手續費支付、激勵分發和訪問特定生態功能。這個界定極其重要,因為它劃清了“敘事”與“兌現”的邊界。 🔹內容激勵 + 社區驅動 項目選擇加入 Kaito 生態,讓創作者 / Yapper 也成為系統重要節點:你寫對趨勢、做有價值內容,就能拿到生態獎勵。這把“寫文章”從業餘愛好變成真正的“價值定位行為”。 二、最新動作 + 信號 遊戲板塊上線跡象顯現:@bitdealernet 提前透露部分 iGame / RWA 對接計劃,強調“權益型背書項目即將登場”,表明落地在加速。 社交獎勵機制強化:在 Kaito / Yaps 平臺上,項目團隊加大對創作者評分 / 獎勵的宣發力度,強調“誰創造價值,誰拿代幣”這一核心基礎。 機制繼續打磨:團隊在白皮書裡多次提到“我們會不斷迭代獎勵模型與鎖倉節奏”,說明他們不滿足於一次設定,而是看重可調整性。 三、攻城獅的判斷 + 我盯的關鍵點 1.Bitdealer 有成為 Meme 底層設施的潛力 如果它成功搭建起這個“資產 + meme + 激勵”的三角結構,那麼未來別的 Meme 項目可以直接跑在它上面。就像今天的 ERC-20 跑在以太坊上,它可能是 Meme 世界的一條主幹鏈。 2.兌現機制是核心考驗 設計可以說得響亮,執行才是硬功夫。遊戲上線後收入回購數額、節奏、實際流量是驗證這項目是否非虛非飄的關鍵。 我特別看好三個衡量指標:回購頻率、回購金額 / 比例、玩家付費 / 活躍數。 3.內容辨識能力決定生態質量 把寫作 / 社群行為納入激勵體系是大趨勢,但識別創作者“真實價值”比刷量要難得多。 攻城獅認為:在前期,有深度、有見解、有連接力的內容創作者,會被算法 / 社群賦予更多話語權。 4.釋放 / 解鎖節奏要盯死 雖然 LP 被永久鎖住,但 $BIT 的名義流通量會受釋放 / 空投影響。如果釋放節奏太快,仍有衝擊風險。 我要盯的包括:解鎖表、解鎖公告、團隊 / 顧問 /早期用戶的持倉流向。 5.社區共識與二次身份認同 Meme 項目最終在社群裡能否自洽很關鍵。$BIT 不能只是一個代幣,它要能承載社區認同、身份標籤、價值觀表達。有沒有掛載文化、故事、標籤,是我會反覆追問的。 結語 BitdealerNet 目前看起來像一場有野心的結構實驗。它不滿足只是喊梗、發 meme,而是希望讓 meme 有“腿”能跑、有“血液”能流、有“骨架”能撐。 攻城獅認為,2025 年如果 Meme 路線還有機會重塑格局,它有可能是其中一把鑰匙。但要從“被看好”到“被驗證”,還得經歷一波又一波考驗。 接下來 2–3 個月,會是極為重要的演化期。我會持續跟蹤數據、落地遊戲、回購情況、內容激勵機制是否實名落地。
avatar
Crypto攻城狮
主題貼
最近我一直在盯 @Talus_Labs ——它不像一波炒作項目,更像是正在把 AI × 區塊鏈那條路“硬生生走下去”的那類。 最近有幾條更新讓我特別在意: 🔹Talus 已在 Testnet 階段啟動了 http:/Idol.fun 的 Agent vs Agent 模型,讓用戶能真實體驗 AI agent 間的對戰機制。 🔹項目最新一輪融資突破 1,000 萬美元,背後有 Polychain 領投,Sui Foundation 和 Walrus Foundation 作為戰略支持。 🔹白皮書 + Devnet + Nexus 框架已對外釋出,正式把“自治 AI agent”這個概念落地成為可開發工具。 🔹Talus 還在用 Sui 做協調層、Walrus 做數據層,讓 agent 能在鏈上與數據層之間流動和驗證。 基於這些,我作為攻城獅有以下判斷 / 觀點: 1.Talus 的價值主張正在從“AI 工具”跨到“AI 參與體” 不再只是給你一個智能助手,而是讓每個 agent 自己跑、自主決策、對戰、產生價值。用戶可以下注、觀察、參與其競爭。這種讓 AI 成為“被預測 / 被投注對象”的路徑,很新。 2.可信機制是第一道門檻 如果 agent 的每一步動作不能被驗證、追蹤,那就容易被質疑為人為干預。Talus 把“可驗證推理 + onchain 審計”寫進架構裡,就是意識到信任是 AI 上鍊最大的挑戰。能否真正把這個能力做出來,是未來口碑與生態活躍度的關鍵。 3.戰略整合 + 資源扶持是背後的底氣 融資不只是數額,更是支持方的匹配 —— Sui + Walrus 入局,對 Talus 架構層、數據層的整合能力會有實質幫助。未來 agent 能調用數據、交易資產、跨鏈交互,更可能的出現在不同生態間。 4.風險不容忽視 1)代幣模型尚未完全公開,早期分配 / 流通設計會被放大審視。 2)當規模放大時,agent 間對戰 / 推理 /驗證的算力、成本、延遲問題會被拉出來曬。 初期可能有中心化力量主導 agent 路徑或驗證節點,如何讓治理可升級是考驗。 3)所以我覺得,@Talus_Labs 比多數 AI+鏈項目更值得跟蹤。下一步里程碑可能是 Mainnet 上的 AvA Markets 正式啟動、Token 機制落地、首批高質量 agent 入局。
IDOL
1.34%
avatar
Crypto攻城狮
這幾年擼過太多流動性活動,看到“100%+ APY”已經麻木了。 多數項目靠補貼硬撐,活動一結束,TVL 一夜蒸發。 @MMTFinance 這次在 Sui 上搞的 HODL Campaign,我一開始也半信半疑。 結果它不僅 1 小時吸金 3,000 萬美元,後面資金還沒怎麼撤,反而疊加了公募和積分機制繼續鎖倉。 這說明它不是單靠空投熱度,而是有持續激勵結構(ve(3,3) + 金庫收益)。 在這個拼“留存率”的時代,Momentum 已經給出了一個有點意思的答案。 1️⃣ 社區優先的 MMT 公募上線 @MMTFinance 與 @buidlpad 合作,推出 MMT Community Offering,目標募資 4.5M 美金。 活動設兩檔估值:Tier 1(更低估值 + 更高額度)側重給參與 HODL/WAGMI 的早期支持者;Tier 2 向普通合規用戶開放。所有通過此次公募獲得的代幣將在 TGE 時 100% 解鎖,沒有鎖倉。 2️⃣ 量級背書:交易額 & TVL 大幅攀升 自上線以來,Momentum 宣稱累計成交額突破 160–180 億美元、TVL 超過 5–5.5 億美元。不少流動性在 HODL Campaign 中被“鎖定”以參與公募資格。 這說明:Momentum 正在從 “新項目跑步期” 向 “中堅規模路線” 過渡。 3️⃣ HODL Yield Campaign:補強流動性 & 社區動員 早在 9 月底,Momentum + BeadlePad 合推的 HODL 活動在 1 小時內吸金 3,000 萬美元,APY 上限部分池達到 155%,還疊加積分機制(Bricks)。 這不僅打出強信號,也是“資金預備池 + 社區預熱器”的組合戰術。 4️⃣ 模型與機制:ve(3,3) + 濃縮流動性 + 社區權益 Momentum 在設計上融合了 ve 模型和三維激勵結構,希望把鎖倉、做市、社區貢獻這三者的動機拉在一起。其濃縮流動性設計(類似 Uniswap V3)在 Sui 的並行交易架構裡具備天然優勢。 但模型本身有邊界:大戶治理權威化、補貼退潮後的持續深度壓力、跨鏈競爭擠佔空間,都可能成為考驗。 5️⃣ 策略路徑:走向流動性中樞 + 跨鏈入口 相比純 DEX,Momentum 的路線在於把“金庫 / 多籤 / DEX / 跨鏈 + Launchpad”拼在一起,做 Sui 乃至 Move 生態的中樞流動性平臺。 通過 Wormhole、OKX Wallet 等通道,它能把其他鏈的資產“橋入”到 Sui,這對外部資金有吸引力。 6️⃣ 我會重點觀察的 3 個指標 公募結束後 72 小時內 TVL 回撤幅度是多少? 各對池子的 手續費收入 / LP 淨收益 是否能支撐補貼後的生態? 通過跨鏈橋入的資產構成(穩定幣 vs 風險幣)以及流動性活躍度能如何分佈? 7️⃣ 簡短給用戶的實戰建議 參與公募:若你在 HODL / WAGMI 活動中已有積分 /鎖倉,一定要核實 Tier 1 條件與額度。 做市 / 提供流動性:優先選取主流對(如 SUI/USDC、SUI/ETH),關注點差與滑點表現。 社區任務 / 積分:合理分配精力,不要在“最後衝榜日”被動做無效任務。 一句話總結:Momentum 正在用一次社區導向的公募 + 強流動性事件組合,向“從補貼驅動到可持續驅動”的關鍵節點衝刺。它的未來高度,將依賴於:公募後的資金留存 + 非補貼狀態下真實手續費能否兌現。
UNI
7.37%
avatar
Crypto攻城狮
09-24
和朋友吃飯,他說:“現在 AI+鏈的項目一個比一個猛吹,結果一上交易所就是天價 FDV,散戶根本沒法玩。” 我聽了只能苦笑——這種高 FDV+高流通的老套路,誰沒被套過? 其實幣圈人最怕的不是方向錯,而是看對了卻沒肉吃。 這次我關注的 @OpenledgerHQ 不一樣:Binance 上市、FDV 合理、空投釋放有節奏,供需張力明顯,更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 過去數週,OpenLedger 有三件值得攻城獅重點講的“質變級”進展: 1)Binance 上市 + HODLer Airdrops Binance 9/5 公告,9/8 上線 $OPEN 現貨(含 USDT/USDC/BNB/FDUSD/TRY 交易對),初始流通 215.5M(21.55%),首批空投 10M OPEN(1%),再過 6 個月追加 15M。官方合約公佈為 BSC/Ethereum 同地址(Seed Tag)。這既提高了可得性,也意味著後續解鎖與二次空投的節奏會直接影響拋壓結構。 2)與 Trust Wallet 的 AI 錢包合作 官方與多家媒體確認:雙方共建“AI 原生、自託管錢包體驗”,把自然語言指令、可驗證歸因與鏈上自動化直接塞進錢包界面(無需放棄私鑰)。這一步把“智能即入口”的敘事落到真實產品線。 3)內容與注意力激勵:Yapper Arena 面向討論 OpenLedger/去中心化 AI 的 6 個月榜單,總獎池 200 萬枚(OPN/OPEN 命名曾混用),鼓勵深度內容與長期參與;與 Kaito 的 Yaps 評分/榜單生態天然耦合,利於形成“可衡量的輿論場”。 🔧 技術底座的“可交易 AI 資產”路線 OpenLedger 把 數據 / 模型 / Agent 視為可流動資產,圍繞 Proof of Attribution(貢獻/歸因證明)、Datanets、ModelFactory / OpenLoRA 等原語,把訓練、發佈、計費與分配放到鏈上,解決“誰貢獻了什麼、應得多少”的老大難。這條線是 AI×Web3 的關鍵差異化。 💰 融資與背書 2024 年獲 $8M 種子輪(Polychain & Borderless 領投,含 HashKey 等),多方報道統計至 2025 年累計約 $15M 融資,敘事與資本匹配度較高。 🌱 生態與開發者扶持:OpenCircle 官方宣稱通過 OpenCircle/SeedLab 提供 $25M 生態資助,聚焦去中心化 AI 協議與應用,配套算力/歸因積分等激勵,降低試驗成本、加速應用落地 🧭 我對投資/建設者的觀察要點 供給側:種子標籤+分期空投→關注解鎖節奏與二級流動性承接。Binance 產品側:留意 Trust Wallet 集成的灰度上線時間線(多方稱 8/6 宣佈,業內動態提到10 月試點),驗證真實使用頻次與留存。 生態側:跟蹤 http:/scan.openledger.xyz 的主網活躍度與 OpenCircle 扶持的首批項目,評估是否出現“可計費的真實用例”。 一句話總結:OpenLedger 正把“AI 資產流動性”從概念推進到產品與生態三件套:交易所流動性(OPEN)+ 錢包入口(Trust Wallet)+ 社區注意力(Yaps/Arena)。最終勝負取決於歸因機制是否真能帶來可計費的 AI 應用與可複用的數據/模型市場。
BNB
0.56%
loading indicator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