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模型使用技術大公開-如何做到業界成本最低的秘密

簡介

DeepSeek 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研究的公司,推出的DeepSeek系列模型震撼業界甚至撼動了科技大廠的股價,本文透過分析其公開的論文分析使用相關技術給各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DeepSeek 的核心原則與目標

DeepSeek 的成功基於三大核心原則:推理為核心、效率與可擴展性、以及開源承諾。

推理為核心(Reasoning as a Key Focus)

DeepSeek 特別重視模型在數學、程式撰寫與邏輯等領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模型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邏輯思考、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透過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與監督式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 SFT),DeepSeek 的模型不僅能解決複雜問題,還能進行自我驗證與反思,展現出類人的推理能力。

效率與可擴展性(Efficiency and Scalability)

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DeepSeek 致力於降低訓練與推理的資源消耗。訓練是指讓模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推理則是指模型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透過創新的模型架構與訓練技術,DeepSeek 的模型不僅高效,還具備極強的可擴展性,能夠輕鬆部署於各種應用場景。

開源承諾(Open-Source Commitment)

DeepSeek 堅信開源是推動AI進步的關鍵。開源意味著將模型的原始碼與研究成果公開,讓所有人都能查看、使用與改進。透過開放模型原始碼與研究成果,DeepSeek 促進了AI社群的透明度與合作,推動產學研的共同進步。

模型家族

DeepSeek 的模型家族包括 DeepSeek-R1-Zero、DeepSeek-R1 與 DeepSeek-V3,每一款模型都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

DeepSeek-R1-Zero

DeepSeek-R1-Zero 是 DeepSeek 的基礎模型,完全依賴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進行訓練,未使用任何監督式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 SFT)。強化學習是一種讓模型透過試錯與獎勵機制來學習的方法。這展示了大型語言模型能夠在僅透過RL的情境下,自行演化出強大的推理能力,包括自我驗證與反思等特性。

DeepSeek-R1

DeepSeek-R1 在 DeepSeek-R1-Zero 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採用多階段的訓練流程,結合少量的冷啟動數據(cold-start data)與推理導向的強化學習。冷啟動數據是指模型在正式訓練前使用的高品質初始數據。據多項評測顯示,DeepSeek-R1 在推理任務的表現已能與 OpenAI 的頂尖模型媲美。

DeepSeek-V3

DeepSeek-V3 是 DeepSeek 的旗艦模型,採用多專家機制(Mixture-of-Experts, MoE),總參數量達6710億,每個 token 實際啟用約370億參數。MoE 是一種模型架構,讓模型內部有多個「專家」,每個專家專注於不同的任務,從而提升效率與性能。其創新的架構與訓練技術使其在開源領域中達到頂尖水準,並能與部分封閉原始碼模型抗衡。

關鍵技術詳解

DeepSeek 的成功得益於多項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下是詳細解析。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強化學習是一種讓模型透過試錯與獎勵機制來學習的方法。DeepSeek 的模型在強化學習中展現出強大的推理能力。

  • 直接強化學習於基礎模型:DeepSeek-R1-Zero 完全依賴強化學習進行訓練,模型能夠透過自我嘗試與獎勵機制,從零開始摸索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
  • 推理導向的強化學習:DeepSeek 的模型在程式撰寫、數學與邏輯等任務中展現出強大的推理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解決複雜問題。

監督式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 SFT)

監督式微調是一種讓模型透過標註數據進行學習的方法。DeepSeek 的模型在SFT中展現出全方位的推理能力。

  • 冷啟動式監督微調:DeepSeek-R1 使用少量冷啟動數據進行初始微調,提升模型的初始性能與文字可讀性。
  • 推理與非推理任務的監督微調:透過跨領域的SFT數據,DeepSeek 的模型能夠兼顧多種任務,從數學解題到文章撰寫,展現出全方位的推理能力。

模型架構(Model Architecture)

模型架構是指模型的內部結構設計。DeepSeek 的模型架構創新使其在效率與性能上表現出色。

  • 多專家機制(Mixture-of-Experts, MoE):DeepSeek-V3 採用 MoE 架構,每個 token 僅啟用部分專家,大幅降低計算資源消耗。
  • 多頭潛在注意力(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MLA):透過低秩壓縮減少注意力機制對記憶體的需求,提升推理速度。

訓練技術(Training Techniques)

訓練技術是指讓模型學習的具體方法。DeepSeek 的訓練技術創新使其在效率與性能上表現出色。

  • DualPipe 演算法:並行處理前饋與反向傳播,大幅縮短訓練時間。
  • FP8 訓練:使用 FP8 格式進行訓練,FP8 是一種低精度的計算格式,能夠加速計算的同時保持模型準確度。

蒸餾(Distillation)

蒸餾是一種將大模型的知識轉移到小模型的方法。DeepSeek 的蒸餾技術使其小模型也能展現出色表現。

  • 蒸餾推理模式:將 DeepSeek-R1 的推理技巧轉移到較小模型,使小模型也能展現出色表現。
  • 從 DeepSeek-R1 蒸餾:DeepSeek-V3 繼承 DeepSeek-R1 的推理能力,用於自我升級。

數據處理(Data Handling)

數據處理是指對訓練數據進行整理與優化的過程。DeepSeek 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其模型在多種情境下表現出色。

  • 高品質且多樣化的前訓練數據:使用 14.8T 的高品質 token 進行前訓練,確保模型在多種情境下的靈活性。
  • 文件打包(Document Packing):透過文件打包技術,確保資料完整性,避免文本過於零碎。

推理與部署(Inference and Deployment)

推理與部署是指模型實際解決問題並應用於現實場景的過程。DeepSeek 的推理與部署技術使其模型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色。

  • 冗餘專家(Redundant Experts):在推理階段透過複製高負載專家來平衡工作量,確保推理效率。
  • 前填充與解碼的分離(Prefilling and Decoding Separation):將前填充與解碼階段分離,提升推理流程的條理性與效率。

性能與影響

DeepSeek 的模型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表現出色,以下是其性能與影響的詳細分析。

  • 推理任務:DeepSeek-R1 在 AIME 2024 與 MATH-500 等推理型考核中表現出色,展現出強大的數學與邏輯能力。
  • 程式撰寫:DeepSeek-R1 與 DeepSeek-V3 在 HumanEval-Mul 與 LiveCodeBench 等測試中表現卓越,展現出專家級的程式撰寫能力。
  • 知識型基準:在 MMLU、MMLU-Pro 與 GPQA Diamond 等測試中,DeepSeek 的模型表現出強大的知識理解能力。
  • 長上下文理解:在 FRAMES、LongBench v2 與 AlpacaEval 2.0 等測試中,DeepSeek 系列模型展現出優異的長文本處理能力。

未來展望

DeepSeek 的推出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引領AI領域的創新,更可能對全球AI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長期以來,AI產業的發展以美國為中心,許多頂尖的AI公司與研究機構都集中在美國,形成了產業霸權。然而,DeepSeek 的崛起與其開源精神,正在打破這一局面,為全球AI社群帶來新的可能性。

  • 挑戰美國AI產業霸權:DeepSeek 的成功展示了非美國企業在AI領域的競爭力,證明AI產業的領導地位並非美國獨享。
  • AI模型的普及化與民主化:得益於AI模型的普及與數據的大量產出,人人都可以是下一個 DeepSeek。
  • 推動全球AI生態的繁榮:DeepSeek 的開源精神與技術創新正在推動全球AI生態的繁榮。

總結

DeepSeek 在AI領域中展現了強大的研究與創新能力,融合推理能力、效率與開源精神,並在多項基準測試中取得亮眼成績。透過創新的強化學習、監督式微調、多專家機制與蒸餾等方法,DeepSeek 的模型家族在不同任務中展現出領先水準。DeepSeek 的推出不僅挑戰了美國在AI產業的霸權地位,更推動了全球AI技術的普及化與民主化,讓更多人意識到,在這個時代,得益於AI模型的普及與數據的大量產出,人人都可以是下一個 DeepSeek。隨著 DeepSeek 進一步優化通用能力、處理多語言環境並探索更先進的模型架構,未來勢必在AI領域引領更多潮流與突破。

The post DeepSeek 模型使用技術大公開-如何做到業界成本最低的秘密 appeared first on Accucrazy 肖準.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