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敘事無望,Crypto精神支柱在哪?

avatar
PANews
03-10

‍自一週前BTC跌破8萬美元后,整個Crypto市場便陷入了一陣低迷之中,這種低迷除了是行情本身的拉垮,還源於整個行業好像陷入了無止境的“空洞”中,自從年初Agent和Desci熄火後,市場似乎已經沒有了新的敘事,甚至快3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沒有什麼熱度的東西會讓人興奮——除了“跌跌不休”的山寨。

週末還看到另一則新聞,Avalanche基金會前任董事在X平臺發推表示,確認基金會三位董事已集體請辭,此後董事會一直處於觀望狀態,試圖找到前進的道路。很難想象這還是目前市值超80億美金,且Top20的項目,看起來也是“無頭蒼蠅”。

那麼,在當下行情如此低迷,且沒有新敘事出現或者值得追捧的賽道重燃希望之火時,發展十多年的Crypto行業的精神支柱究竟在哪?

或許有人會說是BTC的信仰,亦或是四年一輪迴的賺錢效應(雖然目前已經有些失效),又或者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筆者思考了許久,將結果反饋與諸位共勉。

埃隆馬斯克思考問題的方式是習慣回到事物本質來看問題,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我們不妨也學習一二,先探究下Crypto的起點在哪?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發佈了BTC白皮書,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並在次年1月3日挖掘出了BTC的第一個區塊,由此開啟了Crypto的宏大敘事。隨後人們從BTC白皮書中提煉出了“Block”和“Chain”,組成了後來火爆出圈的“區塊鏈”。

至此,人們沿著區塊鏈的技術發展開始探索,V神把智能合約引入區塊鏈有了以太坊,BM把最早期的公鏈邏輯帶入區塊鏈有了EOS,隨後更多專業人士加入這個領域,我們開始有了NFT,有了DeFi,然後又有了GameFi和DePIN等等。

所有這一切看似從BTC而來,但又源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而區塊鏈有著入行必學的三大核心: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這三大特點貫穿了往後數十年區塊鏈的發展。

行情低迷、敘事無望,Crypto精神支柱在哪?

因為我們渴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所以有了Uniswap和更多DEX;因為我們希望版權交易真實透明,所以有了NFT;因為我們渴求金融平權化,所以我們有了DeFi;又因為我們厭倦了巨無霸企業壟斷行業,所以有了DePIN。

而到最近,因為我們害怕未來AI成為中心化機構的“鐮刀手”,所以我們有了DeAI(包括DeFAI/DePAI);以及因為優秀的科學家們不想被機構一直冷落,所以我們有了DeSci;甚至因為人們厭惡了VC的壟斷,才有了MEME大行其道。

這些每隔幾個月就會冒一個出來的新名詞看似毫無邏輯,但實際他們的背後都是區塊鏈最早的特徵表現,只是用一種方式呈現了出來,或許這才是Crypto的原點。畢竟中本聰也是厭倦了傳統貨幣體系的中心化濫發,才有了BTC,這是最早的特徵表現。

所以,面對當下行情低迷,敘事無望的時刻,Crypto的真正精神支柱應該回到區塊鏈技術本身去看,思考這項技術誕生的意義,以及這項技術究竟可以給哪些行業或者哪些領域帶來改變。

BTC之所以能足夠強大,經久不衰,正源於從貨幣屬性來說,它完美踐行了區塊鏈的技術核心。而很多無法支撐下去的項目,大多背離了這一核心,找不到落腳點,所以一旦價格崩潰,也就沒了方向,甚至給不到社區信心,因為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需要區塊鏈,畢竟單論效率互聯網豈不更快?

回到個人投資來看,現在正是尋找那些還在踐行區塊鏈技術本身帶來價值的團隊,當然別隻看他們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們做了什麼,而他們才是Crypto當下困境的未來,也是我們這些老傢伙歷經起起伏伏還在這個行業堅守的一份初心。

最後不妨用行業老OG 、幣安創始人CZ最近說的一句話來總結全篇或許比較合適,“預測未來10年的Crypto趨勢很簡單,預測明天走勢很難。”

同樣,判斷Crypto未來的具體發展敘事很難,但回望Crypto的本質和出發點其實很簡單,畢竟它就在廣場中央站著,不卑不亢,屹立不倒。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
Followin logo